一种液压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59533发布日期:2023-08-18 10:22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1、钢铁是我们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在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钢铁的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其顺利的生产离不开润滑保障。

2、润滑技术的核心是解决摩擦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润滑点润滑问题,所以不管采用稀油润滑、干油润滑、油雾润滑或是油气润滑,目的都是要使润滑点始终处于最佳的润滑状态。

3、以轧辊轴承为例:由于结构的原因稀油润滑不适应。干油润滑的耗油量是油气润滑的30倍,不仅会对轧辊的运行环境和冷却水造成污染,而且运行过程中因受理点不同易造成润滑不均,影响轴承寿命。虽然油雾润滑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耗油量小、有较好的散热作用,但油雾润滑必须使用大口径管道,且输送距离最大不能超过80米,并且油雾润滑对油的粘度变化有较大影响,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油温,此外,油雾含有部分悬浮的微小油粒,对人体健康有害,所以必须增设通风设施,导致成本上升。

4、油气润滑作为一种新型的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技术,与传统的单相流体润滑技术相比虽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在润滑点超过200的场合下,常规气动式油气润滑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必须通过若干个卫星站的扩展来实现多处润滑点的油气流输送。并且,当润滑点分布比较集中,且润滑部位需要的润滑油量差别加大时,会造成润滑油浪费,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润滑系统,用于独立控制各不同润滑点的润滑油量,减少卫星站数量,降低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液压润滑系统,包括:

4、供气管路,所述供气管路包括主气路和至少两个支气路,每个所述支气路上均设置有气阀,以独立控制对应支气路的通断;

5、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包括主油路和至少两个支油路,每个所述支油路上均设置有油阀和分配器,以独立控制对应支油路的通断及油量;

6、所述支气路与所述支油路数量对应,并且,一个所述气阀配合一个所述分配器共同连接一个油气混合器,以使油液与气体混合形成油气流,其中,一个所述油气混合器还对接有一处润滑点。

7、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供气管路的主气路上设置有气过滤器。

8、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供气管路的主气路上设置有减压阀。

9、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供气管路的主气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力表和压力开关,所述第一压力表、所述减压阀和所述压力开关沿所述主气路内气体的流动方向顺次设置。

10、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供气管路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一球阀被配置为气源对接端。

11、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供油管路的主油路上设置有油过滤器。

12、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供油管路的主油路上设置有节流阀。

13、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供油管路的主油路上还设置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和所述节流阀沿所述主油路内油液的流动方向顺次设置。

14、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供油管路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二球阀,所述第二球阀被配置为油源对接端。

15、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液压润滑系统还包括plc,所述气阀、所述油阀和所述分配器均与所述plc电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7、1、单个卫星站能够对更多处的润滑点进行润滑,进而减少了卫星站数量,降低控制成本。

18、2、能够独立控制各处润滑点的润滑油量,解决了润滑点分布集中、润滑部位所需润滑差别较大的问题,节约润滑所需的油耗,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压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1)的主气路(101)上设置有气过滤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1)的主气路(101)上设置有减压阀(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1)的主气路(101)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力表(9)和压力开关(10),所述第一压力表(9)、所述减压阀(8)和所述压力开关(10)沿所述主气路(101)内气体的流动方向顺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1)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球阀(11),所述第一球阀(11)被配置为气源对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2)的主油路(201)上设置有油过滤器(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2)的主油路(201)上设置有节流阀(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2)的主油路(201)上还设置有第二压力表(14),所述第二压力表(14)和所述节流阀(13)沿所述主油路(201)内油液的流动方向顺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2)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二球阀(15),所述第二球阀(15)被配置为油源对接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所述气阀(3)、所述油阀(4)和所述分配器(5)均与所述plc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润滑系统,包括供气管路和供油管路,供气管路包括主气路和至少两个支气路,每个支气路上均设置有气阀,以独立控制对应支气路的通断,供油管路包括主油路和至少两个支油路,每个支油路上均设置有油阀和分配器,以独立控制对应支油路的通断及油量,一个气阀配合一个分配器共同连接一个油气混合器,以使油液与气体混合形成油气流,其中,一个油气混合器还对接有一处润滑点。该液压润滑系统中,单个卫星站能够对更多处的润滑点进行润滑,进而减少了卫星站数量,降低控制成本;能够独立控制各处润滑点的润滑油量,解决了润滑点分布集中、润滑部位所需润滑差别较大的问题,节约润滑所需的油耗,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强,靳冉,聂康乐,白玉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重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