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3013发布日期:2023-11-17 18:0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电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轴承领域,特别涉及适用于汽车、风电、航空、航天、冶金、水利、船舶等需要消除或减轻轴承电腐蚀影响的一种导电轴承。


背景技术:

1、轴承发生电腐蚀是由于轴承内外圈间有电流流过,尤其是对于采用变频器供电的电机,输入信号中包含有高切换频率的电压脉冲,对于电机中各部位存在分布电容会产生具有高频性的电流,并在轴、两端轴承和机座的环路中出现高频环流,轴承属于精密零件,轴承通过电流容易造成滚动体上的油膜击穿,会使滚动体与内外圈接触面产生凹凸不平,使电机运行噪声加大,轴承发热,甚至会导致电机的轴承损坏而无法正常工作。

2、为避免轴电流流过轴承,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四种解决方案:一是加装接地碳刷;二是采用绝缘轴承;三是采用绝缘轴承套结构;四是采用导电碳纤维环。此四种解决方案中加装接地碳刷会产生粉尘,影响系统清洁度,碳刷会磨损,需定期维护;采用绝缘轴承或绝缘轴套结构,成本高,工艺复杂,且轴电压是一直存在的,从而存在产生轴电流的可能;采用导电纤维环需要大的安装空间,工艺要求高,成本高。

3、在专利号为cn111173844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导电轴承,包括轴承及导电组件,导电组件由导电纤维以及固定导电纤维的导电套构成,导电组件固定在轴承的外圈上,导电组件与轴承外圈构成导电环,导电纤维与轴承内圈接触。导电纤维与轴承内圈接触,转子运行过程中,轴承内圈直径越大,可容纳的导电纤维数量越多,可获得更小的导电阻抗,导电性能更好,而轴承内圈的直径越小,轴承内圈可容纳的导电纤维数量比轴承外圈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轴承,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的一个或多个。

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电轴承,包括轴承和导电组件,导电组件包括导电纤维,所述导电组件固定在轴承内圈上,所述导电组件与轴承内圈构成导电环,所述导电纤维与轴承外圈的内圆面接触。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组件还包括固定导电纤维的导电套,所述导电套或导电纤维固定在轴承内圈上。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组件与轴承内圈一体化构成导电环,所述轴承内圈为所述导电环的外壳。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导电纤维接触的接触面的抛光度为ra≤0.4微米。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中滚动体的一侧或两侧设置一圈或多圈导电组件。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组件固定在轴承内圈的外侧面和/或端面上。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导电轴承的优点为:

9、通过上述的导电轴承的结构设计使导电纤维与轴承外圈的内圆面直接接触,可以增加容纳导电纤维的数量,进而减小系统的电阻抗,提高导电能力,最终提高轴承的抗轴电流腐蚀的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导电轴承,包括轴承和导电组件,导电组件包括导电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固定在轴承内圈上,所述导电组件与轴承内圈构成导电环,所述导电纤维与轴承外圈的内圆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还包括固定导电纤维的导电套,所述导电套或导电纤维固定在轴承内圈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与轴承内圈一体化构成导电环,所述轴承内圈为所述导电环的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导电纤维接触的接触面的抛光度为ra≤0.4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导电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中滚动体的一侧或两侧设置一圈或多圈导电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导电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固定在轴承内圈的外侧面和/或端面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轴承,包括轴承和导电组件,导电组件包括导电纤维,所述导电组件固定在轴承内圈上,所述导电组件与轴承内圈构成导电环,所述导电纤维与轴承外圈的内圆面接触。通过此中的导电轴承的结构设计使导电纤维与轴承外圈的内圆面直接接触,增加容纳导电纤维的数量,进而减小系统的电阻抗,提高导电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轴承的抗轴电流腐蚀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巩华敏,卢默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舜驱动力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