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铆螺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1466发布日期:2023-11-18 01:3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平头铆螺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压铆螺柱,尤其涉及平头铆螺柱。


背景技术:

1、压铆螺柱是应用于钣金、薄板、机箱、机柜的一种紧固件,压铆螺母柱其外形一端呈六角形,另一端为圆柱状,六角边与圆柱状中间有一道退刀槽,其内形为内螺纹,通过压力机将六角头压入薄板的预置孔内(预置孔的孔径一般略小于压铆螺柱的圆柱外径)使孔的周边产生塑性变形,变形部分被挤入压铆螺母柱的退刀槽内,使压铆螺母柱铆紧于薄板上,从而在薄板上形成一下有效固定的内螺纹。

2、压铆螺柱中包括一种平头铆螺柱,但是现有的平头铆螺柱起鼓部位设计短,铆接后鼓包小,铆接在工件上覆盖面积小,容易产生松动风险,且铆接范围小,通常在1.5mm-2.0mm之间;偏向于薄板材,过厚板材无法铆接。

3、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平头铆螺柱,具备铆体具备的起鼓部位充分,同时可对薄厚不同规格的板材进行有效铆接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平头铆螺柱,具备铆体具备的起鼓部位充分,同时可对薄厚不同规格的板材进行有效铆接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平头铆螺柱铆接后鼓包小,铆接在工件上覆盖面积小,容易产生松动风险,且铆接范围小,通常在1.5mm-2.0mm之间;偏向于薄板材,过厚板材无法铆接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平头铆螺柱,包括钉芯,所述钉芯表面的底部开设有牙纹,所述钉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钉芯的表面套设有铆体,所述铆体的顶部与固定块接触,所述铆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铆体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形变。

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铆体形变后两侧的顶部产生第一鼓包,所述第一鼓包的底部压合连接有第一铆板,所述第一铆板的底部压合连接有第二铆板,所述第二铆板的底部与限位环压合连接。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铆体表面的底部产生第二鼓包,所述第二鼓包靠近第一铆板的一侧与第一铆板接触。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铆体表面的底部套设有外六角,所述外六角的底部与限位环固定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铆体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表面喷涂有防锈蚀层。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基层的材料为合金钢,所述防锈蚀层的材料为锌。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钉芯、牙纹、固定块、铆体、第一鼓包、第二鼓包、基层、防锈蚀层、限位环、外六角、第一铆板和第二铆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平头铆螺柱铆接后鼓包小,铆接在工件上覆盖面积小,容易产生松动风险,且铆接范围小,通常在1.5mm-2.0mm之间;偏向于薄板材,过厚板材无法铆接的问题。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鼓包和第二鼓包的配合使用,第一鼓包和第二鼓包在铆体铆接第一铆板和第二铆板产生,第一鼓包和第二鼓包采用增大试,从而可以更好的贴和在第一铆板和第二铆板的内腔,从而对第一铆板和第二铆板进行铆接,通过设置外六角,起到了对铆体的承接作用,而且使铆体可以针对不同厚度的铆板进行铆接,通过设置第一基层和防锈蚀层的配合使用,第一基层的材料为合金钢,合金钢具备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腐蚀、耐低温、耐高温、和无磁性的优点,从而增加了钉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平头铆螺柱,包括钉芯(1),其特征在于:所述钉芯(1)表面的底部开设有牙纹(2),所述钉芯(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钉芯(1)的表面套设有铆体(4),所述铆体(4)的顶部与固定块(3)接触,所述铆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5),所述铆体(4)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头铆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铆体(4)形变后两侧的顶部产生第一鼓包(401),所述第一鼓包(401)的底部压合连接有第一铆板(7),所述第一铆板(7)的底部压合连接有第二铆板(8),所述第二铆板(8)的底部与限位环(5)压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头铆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铆体(4)表面的底部产生第二鼓包(402),所述第二鼓包(402)靠近第一铆板(7)的一侧与第一铆板(7)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头铆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铆体(4)表面的底部套设有外六角(6),所述外六角(6)的底部与限位环(5)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头铆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铆体(4)包括基层(403),所述基层(403)的表面喷涂有防锈蚀层(40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头铆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403)的材料为合金钢,所述防锈蚀层(404)的材料为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平头铆螺柱,包括钉芯,钉芯表面的底部开设有牙纹,钉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钉芯的表面套设有铆体,铆体的顶部与固定块接触,铆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铆体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形变,铆体形变后两侧的顶部产生第一鼓包,第一鼓包的底部压合连接有第一铆板。本技术通过设置钉芯、牙纹、固定块、铆体、第一鼓包、第二鼓包、基层、防锈蚀层、限位环、外六角、第一铆板和第二铆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平头铆螺柱铆接后鼓包小,铆接在工件上覆盖面积小,容易产生松动风险,且铆接范围小,通常在1.5mm‑2.0mm之间;偏向于薄板材,过厚板材无法铆接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华,陈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华盛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