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阀、换向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2138发布日期:2023-09-04 09:3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换向阀、换向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阀体,具体涉及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换向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上的设备和功能越来越多。各种阀已经是汽车上常用的零件。阀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车辆上的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相关技术中的一种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芯在阀体内滑动连接。

2、相关技术中,汽车上的控制系统中会设置多个控制阀,控制阀的阀壳上会设置相应的流通孔,在将换向阀组装至汽车上相应的部位时,需要将流通孔与其要组装的设备上的流道孔完全对应,即阀壳旋入后方向和位置均需要与其相配合设备上的流道孔完全对应,在安装时需要进行多次的调试以便达到流道的连通,存在安装便捷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向阀。该换向阀具有安装便捷性和集成化程度高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换向系统。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向阀包括阀笼体和阀芯。

5、所述阀笼体具有容纳腔和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的多个阀笼口,每个所述阀笼口均包括多个沿所述阀笼体的周向间隔的通孔;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阀芯能够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阀笼体滑动以控制不同所述阀笼口之间连通改变介质的流通方向。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向阀,通过将所述阀笼口设置为多个沿所述阀笼体的周向间隔的周向设置的多个通孔,可以提升阀笼口与换向系统本体上的流道之间的连通面积,避免在安装换向阀时,因换向阀方向和位置的错位造成换向阀安装失败的问题,进而在安装换向阀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反复的调试。由此,具有安装便捷性高的优点。

7、此外,通过将多个阀笼口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使用时,将阀笼体和阀芯形成的整体穿设在换向系统本体的插入孔内,阀笼体上的多个阀笼口能够与换向系统本体的所述流道的端口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便使阀笼体的阀笼口与换向系统本体的流道连通。再通过阀芯与在阀笼体的滑动,使阀芯相对阀笼体具有不同的位置,随着阀芯处于位置不同的位置会促使阀笼体的不同阀笼口之间连通,从而改变了所述换向系统本体内介质的流通方向,进而实现对换向系统本体上流道的连通和换向。在安装换向阀入相应的换向系统后,可以减少管路连接和阀体数量,进而减少了换向系统的布置空间,具有集成化程度高的优点。

8、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向阀具有安装便捷性和集成化程度高的优点。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笼体具有第一阀笼口、第二阀笼口、第三阀笼口和第四阀笼口,所述阀芯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阀笼体滑动以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笼口、所述第二阀笼口、所述第三阀笼口和所述第四阀笼口能够通过所述阀芯的滑动两两对应地切换连通以便实现所述换向阀的换向。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包括阀芯本体,所述阀芯本体上具有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回流液道,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回流液道处于截流状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回流液道处于截流状态,所述第一阀笼口、所述容纳腔及所述第二阀笼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回流通道,且所述第三阀笼口、所述容纳腔及所述第四阀笼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回流通道,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笼口、所述回流液道和所述第四阀笼口连通设置以便形成第三回流通道,且所述第二阀笼口、所述容纳腔及所述第三阀笼口依次连通以便形成第四回流通道,所述第一回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回流通道能够与所述第三回流通道和所述第四回流通道可切换地连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本体包括所述阀芯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阀芯部的外周壁上,所述阀芯部上具有所述回流液道,所述回流液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一阀笼口、所述第二阀笼口、所述第三阀笼口和所述第四阀笼口中的每一者错位设置以便使所述回流液道处于截流状态,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在所述第二阀笼口和所述第三阀笼口之间,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阀笼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阀笼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笼口和所述第二阀笼口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三阀笼口和所述第四阀笼口之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换向阀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一密封环槽,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二密封环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密封环槽内,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第二密封环槽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与所述阀笼体密封抵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笼口、所述第二阀笼口、所述第三阀笼口和所述第四阀笼口中每一者的截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回流液道的截面积。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笼体包括相连的阀笼壳和驱动机构,所述阀笼壳具有所述容纳腔,多个所述阀笼口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阀笼壳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阀芯本体相连,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阀笼壳的一端。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螺纹杆和套体壳,所述电机与所述螺纹杆连接,所述套体壳与所述阀笼壳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套体壳转动配合,所述螺纹杆与所述阀芯本体螺纹配合,所述阀芯还包括与所述阀芯本体相连的防转部,所述防转部与所述套体壳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导向滑动配合以便通过所述电机转动驱动所述阀芯本体的滑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笼体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防转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防转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防转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体壳包括环套和端板,所述环套的一端与所述阀笼壳连接,所述阀笼壳和所述套体壳在连接处形成台阶,所述台阶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环套的另一端,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端板转动配合并在所述端板上形成第二限位部。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向系统可以包括换向系统本体和根据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所述换向系统本体上具有插入孔和和多个与所述插入孔均连通的流道,多个所述流道的端口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开地设置,所述换向阀穿设在所述插入孔内,所述阀笼体的多个阀笼口与所述流道对应连通。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中所述的换向系统。



技术特征:

1.一种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笼体具有第一阀笼口、第二阀笼口、第三阀笼口和第四阀笼口,所述阀芯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阀笼体滑动以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笼口、所述第二阀笼口、所述第三阀笼口和所述第四阀笼口能够通过所述阀芯的滑动两两对应地切换连通以便实现所述换向阀的换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阀芯本体,所述阀芯本体上具有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回流液道,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回流液道处于截流状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回流液道处于截流状态,所述第一阀笼口、所述容纳腔及所述第二阀笼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回流通道,且所述第三阀笼口、所述容纳腔及所述第四阀笼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回流通道,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笼口、所述回流液道和所述第四阀笼口连通设置以便形成第三回流通道,且所述第二阀笼口、所述容纳腔及所述第三阀笼口依次连通以便形成第四回流通道,所述第一回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回流通道能够与所述第三回流通道和所述第四回流通道可切换地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本体包括所述阀芯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阀芯部的外周壁上,所述阀芯部上具有所述回流液道,所述回流液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一阀笼口、所述第二阀笼口、所述第三阀笼口和所述第四阀笼口中的每一者错位设置以便使所述回流液道处于截流状态,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在所述第二阀笼口和所述第三阀笼口之间,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阀笼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阀笼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笼口和所述第二阀笼口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三阀笼口和所述第四阀笼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一密封环槽,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二密封环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密封环槽内,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第二密封环槽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与所述阀笼体密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笼口、所述第二阀笼口、所述第三阀笼口和所述第四阀笼口中每一者的截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回流液道的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笼体包括相连的阀笼壳和驱动机构,所述阀笼壳具有所述容纳腔,多个所述阀笼口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阀笼壳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阀芯本体相连,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阀笼壳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螺纹杆和套体壳,所述电机与所述螺纹杆连接,所述套体壳与所述阀笼壳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套体壳转动配合,所述螺纹杆与所述阀芯本体螺纹配合,所述阀芯还包括与所述阀芯本体相连的防转部,所述防转部与所述套体壳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导向滑动配合以便通过所述电机转动驱动所述阀芯本体的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笼体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防转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防转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防转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壳包括环套和端板,所述环套的一端与所述阀笼壳连接,所述阀笼壳和所述套体壳在连接处形成台阶,所述台阶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环套的另一端,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端板转动配合并在所述端板上形成第二限位部。

11.一种换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向系统本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所述换向系统本体上具有插入孔和和多个与所述插入孔均连通的流道,多个所述流道的端口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开地设置,所述换向阀穿设在所述插入孔内,所述阀笼体的多个阀笼口与所述流道对应连通。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换向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向阀、换向系统和车辆。其中,所述的换向阀包括阀笼体和阀芯,所述阀笼体具有容纳腔和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的多个阀笼口,每个所述阀笼口均包括多个沿所述阀笼体的周向间隔的通孔;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阀芯能够沿所述阀笼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阀笼体滑动以控制不同所述阀笼口之间连通改变介质的流通方向。因此,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换向阀具有安装便捷性和集成化程度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范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