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箱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机组齿轮箱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2.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齿轮箱是一个重要的机械部件,其主要功用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时,都要保证输出电频率恒定。这无论对于风机并网发电还是风光互补发电都非常必要。要保证风电的频率恒定,一种方式就是保证发电机的恒定转速,即恒速恒频的运行方式,因为发电机由风力机经过传动装置进行驱动运转,所以这种方式无疑要恒定风力机的转速,这种方式会影响到风能的转换效率;另一种方式就是发电机转速随风速变化,通过其它的手段保证输出电能的频率恒定。
3.在齿轮箱工作时,相互啮合的齿轮经过磨损会产生大量的热,此时需要对齿轮组件进行降温和冷却,所以在散热齿轮箱两侧安装散热风扇,通过两个散热风扇对齿轮箱进行散热,但现有的齿轮箱散热装置通常是对齿轮箱外壳进行散热,但是齿轮箱需要散热的零部件为齿轮箱内部的齿轮组件,而现有的散热装置针对性较弱,不能够真正达到齿轮箱散热的目的,降低了齿轮箱散热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风电机组齿轮箱散热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风电机组齿轮箱散热装置,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顶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支腿,两个所述支腿共同固定连接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散热箱顶壁后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箱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杠,所述往复丝杠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往复丝杠侧壁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共同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散热箱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输液盒。
7.优选地,所述挤压板密封滑动连接在输液盒内部,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散热箱顶端对称开设有进风孔,所述散热箱底端开设有出风孔。
8.优选地,所述散热箱侧壁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齿轮箱侧壁固定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依次贯穿散热箱两侧壁后与水泵进水端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出水端通过软管与齿轮箱另一侧壁固定连通。
9.优选地,所述散热箱内壁开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侧壁贯穿固定连接半导体制冷器。
10.优选地,所述输液盒侧壁固定连通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另一端与冷却腔侧壁固定连通,所述输液盒另一侧壁固定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另一端与冷却腔侧壁固定连
通。
11.优选地,所述冷却管呈螺旋状绕设在导管侧壁,所述滑块与散热箱内侧壁相抵滑动。
12.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
13.1.设置电机、转轴和散热风扇等结构,通过电机电动散热风扇转动,从而对齿轮箱外部进行散热,齿轮箱内齿轮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油液进行吸收,对油液进行冷却能极大程度上提高齿轮箱的散热效率,利用齿轮间啮合作用,使往复丝杠转动,从而使挤压板在输液盒内上下运动,利用运动过程在产生的压强差,使冷却腔中的冷却液进入输液盒,从而输送至冷却管对导管中的油液进行冷却,对齿轮箱内壁散热进行散热,本结构可同时对齿轮箱内部和外部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齿轮箱的降温散热工作效率;
14.2.散热箱顶端开设有进风孔,进风孔下方设有冷却管,冷却管对导管内油液冷却时,使周围温度降低,从而当风通过进风孔时,对风进行降温,使散热风扇吹向齿轮箱内时自动形成冷风,对齿轮箱外部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电机组齿轮箱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电机组齿轮箱散热装置中主视图。
17.图中:1齿轮箱、2支腿、3散热箱、4电机、5转轴、6第一齿轮、7散热风扇、8第二齿轮、9往复丝杠、10滑块、11输液盒、12连杆、13挤压板、14冷却管、15半导体制冷器、16冷却腔、17进风孔、18出风孔、19导管、20回流管、21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2,一种风电机组齿轮箱散热装置,包括齿轮箱1,齿轮箱1顶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支腿2,两个支腿2共同固定连接有散热箱3,散热箱3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5,转轴5贯穿散热箱3顶壁后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6,转轴5远离电机4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7,散热箱3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杠9,往复丝杠9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8,往复丝杠9侧壁螺纹连接有滑块10,滑块10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杆12,两个连杆12共同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3,散热箱3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输液盒11。
20.挤压板13密封滑动连接在输液盒11内部,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8啮合连接,散热箱3顶端对称开设有进风孔17,散热箱3底端开设有出风孔18,使散热风扇7吹向齿轮箱1内时自动形成冷风,对齿轮箱1外部进行降温。
21.散热箱3侧壁固定连接有水泵21,齿轮箱1侧壁固定连通有导管19,导管19依次贯穿散热箱3两侧壁后与水泵21进水端固定连接,水泵出水端通过软管与齿轮箱1另一侧壁固定连通,油液通过水泵进水端固定连接的导管19抽出,再由出水端固定连接的软管输送至齿轮箱1中。
22.散热箱3内壁开设有冷却腔16,冷却腔16侧壁贯穿固定连接半导体制冷器15,通过
散热箱3侧壁固定连接的半导体制冷器15对冷却腔16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
23.输液盒11侧壁固定连通有冷却管14,冷却管14另一端与冷却腔16侧壁固定连通,输液盒11另一侧壁固定连通有回流管20,回流管20另一端与冷却腔16侧壁固定连通,从而冷却液通过回流管20进入输液盒11中,在进入冷却管14中对导管19中的油液进行冷却。
24.冷却管14呈螺旋状绕设在导管19侧壁,使冷却液与导管19充分接触,从而使油液得到充分冷却,滑块10与散热箱3内侧壁相抵滑动,从而使滑块10沿竖直方向进行上下运动。
2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齿轮箱1顶端对称设置支腿2,两个支腿2共同固定连接散热箱3,从而通过散热箱3对齿轮箱1进行散热,由于齿轮箱1内齿轮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油液进行吸收,由此在齿轮箱1侧壁固定连通导管19,导管19依次贯穿散热箱3两个侧壁后固定连通于齿轮箱1另一侧壁,利用散热箱3内的风冷结构,将齿轮箱1内导管内的油液进行风冷降温,降温后的油液再次回到齿轮箱1内;
26.启动水泵21,将齿轮箱1内油液抽入导管19中,启动电机4,其中电机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5,转轴5底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7,通过电机4带动转轴5,从而使散热风扇7转动,散热箱3顶端开设有进风孔17,进风孔17下方设有冷却管,冷却管14对导管19内油液冷却时,使周围温度降低,从而当风通过进风孔17时,对风进行降温,使散热风扇7吹向齿轮箱1内时自动形成冷风,对齿轮箱1外部进行降温,从而使散热风扇7可以对齿轮箱1外壳进行散热;
27.散热箱3内部的导管19侧壁缠绕有冷却管14,冷却管14一端固定连通于输液盒11侧壁,另一端固定连通于冷却腔16侧壁,冷却腔16内含有冷却液,通过散热箱3侧壁固定连接的半导体制冷器15对冷却腔16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输液盒11另一侧壁固定连通有回流管20,回流管20另一端与冷却腔16侧壁固定连通;电机4转动时通过转轴5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8啮合连接,从而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第二齿轮8侧壁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杠9,使得往复丝杠9一起转动,往复丝杠9侧壁螺纹连接有滑块10,所以滑块10沿竖直方向进行上运动,滑块10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杆12,两个连杆12共同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3,从而使得挤压板沿输液盒11侧壁进行上下运动,挤压板13向下运动时,使输液盒11内部压强变大,从而将冷却腔16内的冷却液通过回流管20输送至输液盒11中,挤压板13向上运动时,输液盒11内部压强变大,使冷却液输送至冷却管14中,冷却管14呈螺旋状绕设在导管19侧壁,使冷却液与导管19充分接触,从而使油液得到充分冷却;
28.冷却后的油液经过水泵21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端固定连接的软管输送至齿轮箱1,进入齿轮箱1内,从而对齿轮箱1内的齿轮组进行降温,防止齿轮之间的相互啮合磨损产生大量的热,提高了齿轮箱的降温散热工作效率。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