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装置和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5457发布日期:2024-01-06 22:57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装置和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模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热装置和模具。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的模具产业中,模具的制作技术一直在更新,模具在生产产品时,如何保温保热也是重中之重,因此保热方面的技术一直在更新换代。目前在保热技术这一块,常常采用将模具分为两半,并在中甲增加一块隔热板的方式或者采用扩散焊的方式来对模具内的产品和原料进行保热,但涉及到的问题就是由于将模具分为两半,导致模具本身的强度大大降低,同时保热性能也差强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热装置和模具,在提高模具强度的同时,提高其保热性能。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装置,隔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设有第一容纳空间,且壳体设有模具面;水路层,水路层设于第一容纳空间,且水路层与模具面设有第一间距;隔热层,隔热层设于第一容纳空间远离模具面的一侧,且隔热层与水路层之间设有第二间距,且隔热层还包括:多个第一隔热管,多个第一隔热管排列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隔热管之间设有第三间距。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壳体中有第一容纳空间,并在第一容纳空间中设置水路层和隔热层,通过一体化的设置,使隔热装置不会被拆分,整体化程度更高,同时空间利用率也更高,而且将水路层和隔热层以及模具的一体化的设置,使模具本身的强度更加高,保障了模具成型时的稳定程度,同时还设置了水路层和模具面设有第一间距,使水路层能更好的对模具面进行冷却,同时设置隔热层与水路层有第二间距,保障了隔热层对模具的保温功能,同时设置了多个隔热管,并且多个第一隔热管排列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隔热管之间设有第三间距,使隔热层的保热效果更加完善,同时通过增加了第三间距,使整个隔热层的导热面积大大减少,进一步提高了保热效果,使整个隔热装置的效果更加出色。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隔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开槽,第一开槽设于壳体靠近模具面的一侧,且第一开槽连接模具面;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设于壳体靠近第一开槽的一侧,且多个第一通孔连通水路层。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开槽在壳体上靠近模具面的一侧,同时第一开槽连接模具面,同时还设置多个第一通孔设于壳体靠近第一开槽的一侧,且多个第一通孔连通水路层,使水路层能对模具面进行更好的冷却,保障生产时的成型稳定程度,使模具生产产品时更加方便和稳定。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隔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沿第一开槽排列设置,且多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通孔沿第一开槽排列设置,使后续连接水路层时使水路层更加的整齐,同时对整体内部的第一容纳空间的空间利用更好,能更好地对模具面进行全面冷却,保障生产时的稳定,同时还设置了多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使水路层的排列更好,能更好,更全面地对模具面进行散热冷却,同时使隔热装置内部的排列更加整齐,方便后续的维修和保养。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隔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设于壳体,且每个第二通孔连通一个第一隔热管,且多个第二通孔沿模具面设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多个第二通孔设于壳体,并且设置每个第二通孔连通一个第一隔热管,使第一隔热管能连通外部,能接入不同的隔热材料对第一隔热管进行填充,使整个隔热装置的隔热效果更加全面以及实用性更强,还通过设置多个第二通孔沿模具面设置,使多个第一隔热管连接多个第二通孔后形成的隔热层能更好地对模具面进行保热,使模具面在生产时的温度更加稳定,使产品的成型更加好,保障了隔热装置的隔热效果。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隔热装置还包括:水路层设有多个水路管;第一间距的宽度与水路管直径成比例关系。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水路层有多个水路管,并设置第一间距的宽度与水路管直径成比例关系,使第一间距的设置于实际情况相结合,能有更好的冷却效果,保障水路管能对模具面进行更好的冷却,使模具面上的产品在成型时更加稳定。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隔热装置还包括:第二间距的宽度与水路管直径成比例关系。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二间距的宽度与水路管直径成比例关系,使隔热层和水路层之间的距离和水路管相关,使隔热层能更好地达到其隔热的效果,同时也不会对水路层产生很大的影响,使水路层和隔热层能各司其职,保障整个隔热装置的正常运作。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隔热装置还包括:第三间距的宽度与第一隔热管的直径成比例关系。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三间距的宽度与第一隔热管的直径成比例关系,使多个第一隔热管之间的距离和实际情况结合,能在最佳程度上减少导热面积,同时又不会使间距过大,导致无法正常完成隔热工作,使整个隔热装置的效果更好。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隔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三通孔,多个第三通孔设于多个第一通孔两侧;多个第二隔热管,多个第二隔热管一一对应连通多个第三通孔。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多个第三通孔,并且设置多个第三通孔在多个第一通孔两侧,还连接第二隔热管在第三通孔上,使水路层两侧也有隔热管,同时也保障在水路层上方覆盖不到的地方由两侧的第二隔热管来进行隔热,使整个隔热装置的效果更好。

18、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模具,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如上述中的隔热装置,隔热装置设于模具本体。

19、本实施例中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如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隔热装置,且隔热装置设于模具本体上,因此其具有如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0、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1、(1)通过设置壳体中有第一容纳空间,并在第一容纳空间中设置水路层和隔热层,通过一体化的设置,使隔热装置不会被拆分,整体化程度更高,同时空间利用率也更高,而且将水路层和隔热层以及模具的一体化的设置,使模具本身的强度更加高,保障了模具成型时的稳定程度,同时还设置了水路层和模具面设有第一间距,使水路层能更好的对模具面进行冷却,同时设置隔热层与水路层有第二间距,保障了隔热层对模具的保温功能,同时设置了多个隔热管,并且多个第一隔热管排列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隔热管之间设有第三间距,使隔热层的保热效果更加完善,同时通过增加了第三间距,使整个隔热层的导热面积大大减少,进一步提高了保热效果,使整个隔热装置的效果更加出色;

22、(2)通过设置水路层有多个水路管,并设置第一间距的宽度与水路管直径成比例关系,使第一间距的设置于实际情况相结合,能有更好的冷却效果,保障水路管能对模具面进行更好的冷却,使模具面上的产品在成型时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第二间距的宽度与水路管直径成比例关系,使隔热层和水路层之间的距离和水路管相关,使隔热层能更好地达到其隔热的效果,同时也不会对水路层产生很大的影响,使水路层和隔热层能各司其职,保障整个隔热装置的正常运作;通过设置第三间距的宽度与第一隔热管的直径成比例关系,使多个第一隔热管之间的距离和实际情况结合,能在最佳程度上减少导热面积,同时又不会使间距过大,导致无法正常完成隔热工作,使整个隔热装置的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