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74185发布日期:2023-12-14 10:0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轴承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


背景技术:

1、汽车座椅调节器在运行时要求承载能力比较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而传统的轴承需要使用轴承保持架来达到这一目标,另外由于汽车座椅调节器轴承在汽车室内,轴承结构要满足防尘防水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使用工况,采用了特殊的轴承设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

2、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包括:

4、设置在整体结构内侧的轴承内圈,在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周面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接触凹面和第二密封圈接触凹面;

5、在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周面中线位置设置有第一带入球槽;

6、设置在整体结构外侧的轴承外圈,在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周面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接触凹面和第四密封圈接触凹面;

7、在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周面中线位置设置有第二带入球槽;

8、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周面与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周面端部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密封连接,钢球与所述第一带入球槽和第二带入球槽直接接触。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端与第一密封圈接触凹面接触,另一端与第三密封圈接触凹面接触。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端与第二密封圈接触凹面接触,另一端与第四密封圈接触凹面接触。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周面为圆弧形结构。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入球槽的深度与第一密封圈接触凹面和第二密封圈接触凹面的深度齐平。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带入球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三密封圈接触凹面和第四密封圈接触凹面的深度。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或第二密封圈均为双唇口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更加适应汽车座椅调节器工况使用,取消了保持架,整体更加轻量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端与第一密封圈接触凹面接触,另一端与第三密封圈接触凹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端与第二密封圈接触凹面接触,另一端与第四密封圈接触凹面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周面为圆弧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入球槽的深度与第一密封圈接触凹面和第二密封圈接触凹面的深度齐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入球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三密封圈接触凹面和第四密封圈接触凹面的深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或第二密封圈均为双唇口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包括:设置在整体结构内侧的轴承内圈,在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周面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接触凹面和第二密封圈接触凹面;在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周面中线位置设置有第一带入球槽;设置在整体结构外侧的轴承外圈,在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周面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接触凹面和第四密封圈接触凹面;在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周面中线位置设置有第二带入球槽;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周面与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周面端部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密封连接,钢球与所述第一带入球槽和第二带入球槽直接接触。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调节器用轴承更加适应汽车座椅调节器工况使用,取消了保持架,整体更加轻量化。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张宗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德中隆轴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