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3874发布日期:2024-02-20 20:38阅读:16来源:国知局
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渗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属于管道防渗。


背景技术:

1、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排水管道与建筑墙体之间的连接要紧密,第一个方法是在管道与建筑墙体的连接处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填充管外壁与建筑墙体之间的空隙,第二个方法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刚性连接。排水管道安装完成后,其防渗处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墙体的安全性,因此做好排水管道的防渗处理尤为重要。

2、现有技术中常用防水卷材铺贴在排水管道处,但是长期使用时防水卷材容易起卷、脱落,导致防渗性能下降,亦或是在施工过程中在排水管道外径上套上一圈密封圈,能够阻挡一定的积水渗透,但效果有限,随着排水管道热胀冷缩的应力作用,密封圈容易变形脱落,影响防水效果。

3、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款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

3、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包括墙体主体,所述墙体主体上贯穿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中部竖向设有排水立管,所述排水立管外壁与墙体主体内壁之间的环形凹槽内浇灌有第一微膨胀水泥,第一微膨胀水泥的上下表面与墙体主体的上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一微膨胀水泥的顶部内侧和排水立管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第一密封胶,且第一微膨胀水泥的顶部浇灌有第二微膨胀水泥,所述第二微膨胀水泥、第一微膨胀水泥以及墙体主体的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找平层、水泥浆层和地板层,所述第一微膨胀水泥的底部与排水立管之间还设有防渗加强组件。

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微膨胀水泥呈圆台状结构。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水层采用防水涂料,且防水涂料应刷至排水立管的外壁面。

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防水层采用防水薄膜。

7、作为优选,所述防渗加强组件包括第三防水层、防压套管、第四防水层、密封垫、垫板和支撑板。

8、作为优选,所述防压套管从下至上插设至第一微膨胀水泥内,防压套管的下端伸出第一微膨胀水泥,且防压套管与排水立管同轴设置。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微膨胀水泥内铺设有所述第三防水层,所述第三防水层的内侧延伸至排水立管外壁,第三防水层的外侧延伸至第一微膨胀水泥和墙体主体的连接处。

10、作为优选,所述防压套管的下端内侧与排水立管的外壁之间填充有所述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上表面与第一微膨胀水泥之间铺设有所述第四防水层。

11、作为优选,所述防压套管和密封垫的下表面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微膨胀水泥上,且支撑板的内侧与排水立管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第二密封胶,所述防压套管的下端外侧还设有位于支撑板上表面的垫板。

12、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面设有卡槽,支撑板的下方通过卡槽卡接有装饰板。

13、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下述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微膨胀水泥、第一密封胶、第二微膨胀水泥、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找平层、水泥浆层和地板层,第一密封胶、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多重防水措施能够阻止水分进入排水立管与环形凹槽之间的空隙中;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三防水层、防压套管、第四防水层、密封垫、第二密封胶、垫板和支撑板,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密封垫以及第二密封胶,能够有效阻止水分流至墙体主体下方,进一步提高了防渗效果。



技术特征:

1.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包括墙体主体(1),所述墙体主体(1)上贯穿设有环形凹槽(2),所述环形凹槽(2)的中部竖向设有排水立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立管(3)外壁与墙体主体(1)内壁之间的环形凹槽(2)内浇灌有第一微膨胀水泥(4),第一微膨胀水泥(4)的上下表面与墙体主体(1)的上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一微膨胀水泥(4)的顶部内侧和排水立管(3)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第一密封胶(5),且第一微膨胀水泥(4)的顶部浇灌有第二微膨胀水泥(6),所述第二微膨胀水泥(6)、第一微膨胀水泥(4)以及墙体主体(1)的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7)、第二防水层(8)、找平层(9)、水泥浆层(10)和地板层(11),所述第一微膨胀水泥(4)的底部与排水立管(3)之间还设有防渗加强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膨胀水泥(6)呈圆台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7)采用防水涂料,且防水涂料应刷至排水立管(3)的外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层(8)采用防水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加强组件包括第三防水层(12)、防压套管(13)、第四防水层(14)、密封垫(15)、垫板(16)和支撑板(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压套管(13)从下至上插至第一微膨胀水泥(4)内,防压套管(13)的下端伸出第一微膨胀水泥(4),且防压套管(13)与排水立管(3)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膨胀水泥(4)内铺设有所述第三防水层(12),所述第三防水层(12)的内侧延伸至排水立管(3)外壁,第三防水层(12)的外侧延伸至第一微膨胀水泥(4)和墙体主体(1)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压套管(13)的下端内侧与排水立管(3)的外壁之间填充有所述密封垫(15),所述密封垫(15)的上表面与第一微膨胀水泥(4)之间铺设有所述第四防水层(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压套管(13)和密封垫(15)的下表面设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通过螺栓(18)固定在第一微膨胀水泥(4)上,且支撑板(17)的内侧与排水立管(3)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第二密封胶(19),所述防压套管(13)的下端外侧还设有位于支撑板(17)上表面的垫板(1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7)的外侧面设有卡槽(20),支撑板(17)的下方通过卡槽(20)卡接有装饰板(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包括墙体主体,墙体主体上贯穿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中部竖向设有排水立管,排水立管外壁与墙体主体内壁之间的环形凹槽内浇灌有第一微膨胀水泥,第一微膨胀水泥的上下表面与墙体主体的上下表面平齐,第一微膨胀水泥的顶部内侧和排水立管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第一密封胶,且第一微膨胀水泥的顶部浇灌有第二微膨胀水泥,第二微膨胀水泥、第一微膨胀水泥以及墙体主体的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找平层、水泥浆层和地板层,第一微膨胀水泥的底部与排水立管之间还设有防渗加强组件。本技术具有施工操作方便、防渗效果好等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贺,陈伏霞,程晓菲,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连诚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0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