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冲击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28671发布日期:2024-02-02 21:5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耐冲击蝶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蝶阀,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冲击蝶阀。


背景技术:

1、蝶阀又叫翻板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调节阀,可用于低压管道介质的开关控制的蝶阀是指关闭件为圆盘,围绕阀轴旋转来达到开启与关闭的一种阀;蝶阀在开启时,被阻拦在蝶阀外的水流会一起冲击圆盘,长期以往,会让蝶阀上的组件出现受损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冲击蝶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冲击蝶阀,在开放蝶阀主体时,即将进入到蝶阀主体中的水流会被本机构进行分割,从而有效降低其冲击力,让水流更缓和地经过蝶阀主体,而不会对蝶阀主体中的圆盘造成巨大冲击,提升蝶阀主体的使用寿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耐冲击蝶阀,包括蝶阀主体与分流机构,分流机构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连接于蝶阀主体一侧表面,所述连接环一侧表面连接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连接环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撑杆,所述挡水板内部开设有通水槽,所述挡水板内侧活动连接有分流扇叶,所述分流扇叶与挡水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转轴。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流扇叶围绕挡水板内侧呈环状分布,所述连接撑杆围绕连接环内侧呈环状分布。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流扇叶与连接撑杆外侧均设置有防水涂层,所述连接环直径为挡水板直径的一点三倍。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环靠近蝶阀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活动连接于蝶阀主体外侧。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于连接环外侧,所述蝶阀主体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槽与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与第二螺纹槽内侧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分别围绕连接环与蝶阀主体外侧呈环状分布,所述连接螺杆外侧设置有防锈漆。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9、1、通过设置的分流机构,在开放蝶阀主体时,即将进入到蝶阀主体中的水流会被本机构进行分割,从而有效降低其冲击力,让水流更缓和地经过蝶阀主体,而不会对蝶阀主体中的圆盘造成巨大冲击,提升蝶阀主体的使用寿命;

10、2、通过设置的连接机构,让连接环与蝶阀主体之间的连接稳定又便利拆装,从而便于工作人员随时对连接环进行维护或替换,提升分流机构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耐冲击蝶阀,包括蝶阀主体(1)与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分流机构包括连接环(2),所述连接环(2)连接于蝶阀主体(1)一侧表面,所述连接环(2)一侧表面连接有挡水板(3),所述挡水板(3)与连接环(2)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撑杆(31),所述挡水板(3)内部开设有通水槽(32),所述挡水板(3)内侧活动连接有分流扇叶(34),所述分流扇叶(34)与挡水板(3)的连接处设置有转轴(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扇叶(34)围绕挡水板(3)内侧呈环状分布,所述连接撑杆(31)围绕连接环(2)内侧呈环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扇叶(34)与连接撑杆(31)外侧均设置有防水涂层,所述连接环(2)直径为挡水板(3)直径的一点三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2)靠近蝶阀主体(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活动连接于蝶阀主体(1)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块(21),所述第二固定块(21)固定连接于连接环(2)外侧,所述蝶阀主体(1)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1),所述第一固定块(11)与第二固定块(21)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槽(12)与第二螺纹槽(22),所述第一螺纹槽(12)与第二螺纹槽(22)内侧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杆(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冲击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块(21)与第一固定块(11)分别围绕连接环(2)与蝶阀主体(1)外侧呈环状分布,所述连接螺杆(13)外侧设置有防锈漆。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蝶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冲击蝶阀。其包括蝶阀主体与分流机构,分流机构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连接于蝶阀主体一侧表面,所述连接环一侧表面连接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连接环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撑杆,所述挡水板内部开设有通水槽,所述挡水板内侧活动连接有分流扇叶,所述分流扇叶与挡水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转轴;通过设置的分流机构,在开放蝶阀主体时,即将进入到蝶阀主体中的水流会被本机构进行分割,从而有效降低其冲击力,让水流更缓和地经过蝶阀主体,而不会对蝶阀主体中的圆盘造成巨大冲击,提升蝶阀主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龙,周跃清,严俊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州市龙瑞阀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0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