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杆的固定结构、车辆后挡板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3012发布日期:2024-02-26 16:55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扭杆的固定结构、车辆后挡板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扭杆的固定结构、车辆后挡板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皮卡是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皮卡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和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的车型。其特点是既有轿车般的舒适性,又不失动力强劲,而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还强。最常见的皮卡车型是双排座皮卡。皮卡既可作为专用车、多用车、公务车、商务车,也可作为家用车,用于载货、旅游、出租等使用。

2、但是市场上现有的皮卡车型中,在车辆的后挡板中的扭杆与车箱后板固定处,该区域结构强度比较低,易造成周边钣金件变形、开裂、疲劳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扭杆的固定结构、车辆后挡板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挡板的扭杆位置的结构强度低的问题。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扭杆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位于车辆的后挡板内,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3、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

4、其中,所述下固定部固定连接在车辆的后挡板的内板底壁上,所述上固定部重叠于所述下固定部上;

5、所述上固定部朝向所述下固定部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下固定部与所述缺口配合,形成供所述扭杆穿过的通孔;

6、其中,所述上固定部和所述下固定部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紧固件的调整下,所述通孔的截面大小发生变化,以抵紧位于所述通孔中的扭杆。

7、可选地,所述上固定部朝向所述下固定部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下固定部朝向所述上固定部的侧面为平面,并与所述缺口配合,形成所述通孔;

8、或者,所述上固定部朝向所述下固定部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下固定部朝向所述上固定部一侧具有不规则凹槽,所述不规则凹槽与所述缺口配合,形成所述通孔;其中,不规则凹槽为非圆弧形状的凹槽。

9、可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

10、第一固定螺栓,所述上固定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下固定部靠近所述上固定部侧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齐,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孔内,以使所述上固定部与所述下固定部连接。

11、可选地,在所述上固定部和所述下固定部未抵紧的情况下,所述上固定部和所述下固定部之间存在预留间隙,所述预留间隙的尺寸趋近于0.5mm。

12、可选地,所述下固定部与所述后挡板的内板底壁接触的底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内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一端设于所述后挡板的内板底壁开设的第二定位孔内,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13、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

14、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贯穿所述后挡板的内板底壁与所述下固定部固定连接。

15、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

16、设于所述后挡板的内板底壁上的u形加强板,所述u形加强板与所述所述后挡板的内板底壁和所述后挡板的内板侧壁均固定连接,且所述u形加强板与所述后挡板的内板底壁和所述后挡板的内板侧壁的形状适配。

17、可选地,所述u形加强板与所述后挡板的内板底壁通过点焊固定连接;

18、所述u形加强板朝向所述后挡板的内板侧壁的侧面上开设有涂胶槽,所述涂胶槽内设有膨胀胶,所述u形加强板与所述后挡板的内板侧壁通过所述膨胀胶固定连接。

19、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后挡板总成,所述车辆后挡板总成包括:

20、后挡板、扭杆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扭杆的固定结构;

21、其中,所述扭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后挡板后与车辆的车身连接,另一端穿设在固定结构中的通孔内;

22、其中,所述扭杆穿设在通孔内的部分的形状与所述通孔的形状适配。

23、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扭杆的固定结构,或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后挡板总成。

24、采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扭杆的固定结构、车辆后挡板总成及车辆,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25、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

26、其中,所述下固定部固定连接在车辆的后挡板的内板底壁上,所述上固定部重叠于所述下固定部上;

27、所述上固定部朝向所述下固定部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下固定部与所述缺口配合,形成供所述扭杆穿过的通孔;

28、其中,所述上固定部和所述下固定部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紧固件的调整下,所述通孔的截面大小发生变化,以抵紧位于所述通孔中的扭杆。

29、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在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和紧固件的配合下,通孔的孔壁与扭杆的端部接触设置,扭杆的端部被抵紧,实现了扭杆的端部在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之间的固定,大大增强了扭杆在位于后挡板内的端部位置的结构强度,增加了扭杆与后挡板之间的固定强度,这样,可以提升扭杆的扭矩。



技术特征:

1.一种扭杆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位于车辆的后挡板(3)内,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杆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部(1)朝向所述下固定部(2)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下固定部(2)朝向所述上固定部(1)的侧面为平面,并与所述缺口配合,形成所述通孔(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杆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杆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固定部(1)和所述下固定部(2)未抵紧的情况下,所述上固定部(1)和所述下固定部(2)之间存在预留间隙,所述预留间隙的尺寸趋近于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杆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部(2)与所述后挡板(3)的内板底壁(31)接触的底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8),所述第一定位孔(8)内设有定位销(9),所述定位销(9)一端设于所述后挡板(3)的内板底壁(31)开设的第二定位孔(14)内,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8)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杆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杆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杆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加强板(11)与所述后挡板(3)的内板底壁(31)通过点焊固定连接;

9.一种车辆后挡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挡板总成包括: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扭杆的固定结构,或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后挡板总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扭杆的固定结构、车辆后挡板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挡板的扭杆位置的结构强度低的问题。所述固定结构位于车辆的后挡板内,包括: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其中,所述下固定部固定连接在车辆的后挡板的内板底壁上,所述上固定部重叠于所述下固定部上;所述上固定部朝向所述下固定部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下固定部与所述缺口配合,形成供所述扭杆穿过的通孔;其中,所述上固定部和所述下固定部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紧固件的调整下,所述通孔的截面大小发生变化,以抵紧位于所述通孔中的扭杆。

技术研发人员:高杨,许世业,徐冬辉,王振峰,沈永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