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高温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39538发布日期:2024-01-26 22:5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高温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轴承,特别是一种防高温轴承。


背景技术:

1、轴承是机械传动机构中的支承件,用于确定旋转轴与其他零件相对运动位置,其质量及承载能力直接影响机械整机的工作性能,通过轴承的运转带动其他部件运动,普通的高速轻载轴承载荷低,为了便于轴承的高速转动,通常会在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注入一定量的润滑剂提高转速的同时,增强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的兼容性;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轴承在进行高速运行时,无法将轴承外圈和内圈之间的润滑剂向轴承外部排出,这样使得润滑剂会长时间停留在轴承外圈和内圈之间,在轴承在高速驱使下润滑剂会产生大量高温,所生产的高温会将整个轴承烧毁,导致轴承无法继续使用,并且当润滑剂的高温超过100摄氏度后,润滑剂就会失去润滑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使用寿命,并且可将润滑剂排出轴承外圈和内圈,避免轴承烧毁的防高温轴承。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防高温轴承,包括外壳、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和内圈均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预留有用于注入润滑油的注油间隙,所述外壳开设有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一出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所述第一出油通道设于所述外壳的右侧,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所述注油间隙连通,所述第一出油通道与所述注油间隙连通;所述外壳还开设有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二出油通道,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进油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与所述注油间隙连通,所述第二出油通道与所述注油间隙连通。

4、优选地,上述的防高温轴承,所述外圈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滚珠滑槽,所述内圈的外壁设有第二滚珠滑槽,所述第一滚珠滑槽与所述第二滚珠滑槽之间设置有多个传动滚珠,所述第一滚珠滑槽通过所述传动滚珠与所述第二滚珠滑槽传动连接。

5、优选地,上述的防高温轴承,所述传动滚珠与所述第一滚珠滑槽和第二滚珠滑槽相适配。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7、(1)通过外圈与内圈之间预留有用于注入润滑油的注油间隙14,这样的设计更加便于润滑油流入外圈与内圈之间,提高轴承的转速问题.

8、(2)首先将润滑剂注入第一进油通道,通过第一进油通道流入到注油间隙,达到润滑目的后,再通过第一出油通道将多余的润滑剂排出外壳,这样的设计可以反复通过第一进油通道给轴承注入润滑剂的同时,又可以不停将注入的润滑剂排出轴承外部,使得润滑剂不会时间停留在外圈与内圈之间,避免轴承温度过高,将轴承烧毁的情况,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高温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和内圈均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转动连接,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预留有用于注入润滑油的注油间隙,所述外壳开设有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一出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所述第一出油通道设于所述外壳的右侧,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所述注油间隙连通,所述第一出油通道与所述注油间隙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高温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滚珠滑槽,所述内圈的外壁设有第二滚珠滑槽,所述第一滚珠滑槽与所述第二滚珠滑槽之间设置有多个传动滚珠,所述第一滚珠滑槽通过所述传动滚珠与所述第二滚珠滑槽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高温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滚珠与所述第一滚珠滑槽和第二滚珠滑槽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防高温轴承,包括外壳、外圈和内圈,外圈和内圈均设于外壳的内部,外圈与内圈转动连接,其中外圈与内圈之间预留有用于注入润滑油的注油间隙,外壳开设有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一出油通道,第一进油通道设于外壳的左侧,第一出油通道设于外壳的右侧,第一进油通道与注油间隙连通,第一出油通道与注油间隙连通。有益效果是: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第一进油通道反复给轴承注入润滑剂的同时,又可以不停将注入的润滑剂排出轴承外部,使得润滑剂不会时间停留在外圈与内圈之间,避免轴承温度过高,将轴承烧毁的情况,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蒋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山盟智能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