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86794发布日期:2024-02-20 21:4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联轴器,尤其涉及一种联轴机构。


背景技术:

1、传动组件一般由万向节、传动轴和中间轴承组成,它的作用就是使传动轴能在一定角度变化范围内,将变速器(或分动器)的动力平衡地传给主传动器内的减速齿轮,避免传动轴机件损坏。

2、目前,现有的传动组件的中间轴承前段是直接和传动轴连接,为刚性连接,无法明显看出传动轴在长时间转动之后,哪个方向受力较大或较小,在长期受力不均的工作状态下,传动轴容易出现弯折,甚至报废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承与传动轴连接,所述轴承与传动轴之间设置检测件,所述检测件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连接在所述轴承与所述传动轴之间;垫板,所述垫板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垫板用于检测传动轴的受力情况。

2、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由螺栓和垫片组合而成,所述垫板位于螺栓的螺帽和垫片之间。

3、优选的,所述垫板上设置有板体,所述板体的中部设置有轴孔,所述板体的四个拐角位置处的内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螺栓相适配。

4、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共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四组安装孔上,其中两组所述固定组件分别设在两组对角开设的板体上,另外两组所述固定组件分别设置在另外两组开设的板体上,且其中两组所述固定组件与另外两组固定组件反向设置。

5、优选的,所述轴承内部设置有卡槽,所述轴承通过卡槽与电机可拆卸连接,所述轴承靠近检测件一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螺栓相适配。

6、优选的,所述轴承一侧开设有进油孔。

7、优选的,所述垫板的厚度在1mm至3mm之间。

8、优选的,所述垫板共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垫板堆叠设置。

9、优选的,所述轴孔为圆形结构,所述轴孔的圆心为板体的中心。

10、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通过传动轴受力为均匀受力时,板体的受力也为均匀受力,垫板不会发生弯折,检测件起连接缓冲作用,当传动轴受力不均,板体会受力不均,从而发生弯折,指示传动轴受力方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就可以看出受力情况,从而进行调整,这样更好的使用产品,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联轴机构,包括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的输出端通过轴承(2)与传动轴(3)连接,所述轴承(2)与传动轴(3)之间设置检测件(4),所述检测件(4)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1)由螺栓(411)和垫片(412)组合而成,所述垫板(42)位于螺栓(411)的螺帽和垫片(4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42)上设置有板体(421),所述板体(421)的中部设置有轴孔(422),所述板体(421)的四个拐角位置处的内侧开设有安装孔(423),所述安装孔(423)与螺栓(411)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1)共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固定组件(41)分别设置于四组安装孔(423)上,其中两组所述固定组件(41)分别设在两组对角开设的板体(421)上,另外两组所述固定组件(41)分别设置在另外两组开设的板体(421)上,且其中两组所述固定组件(41)与另外两组固定组件(41)反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内部设置有卡槽(5),所述轴承(2)通过卡槽(5)与电机(1)可拆卸连接,所述轴承(2)靠近检测件(4)一侧开设有限位孔(6),所述限位孔(6)与螺栓(411)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一侧开设有进油孔(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42)的厚度在1mm至3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42)共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垫板(42)堆叠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联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422)为圆形结构,所述轴孔(422)的圆心为板体(421)的中心。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联轴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承与传动轴连接,所述轴承与传动轴之间设置检测件,所述检测件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连接在所述轴承与所述传动轴之间;垫板,所述垫板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垫板用于检测传动轴的受力情况。该联轴机构通过传动轴受力为均匀受力时,板体的受力也为均匀受力,垫板不会发生弯折,检测件起连接缓冲作用,当传动轴受力不均,板体会受力不均,从而发生弯折,指示传动轴受力方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就可以看出受力情况,从而进行调整,这样更好的使用产品,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蒋松,王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鼎识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4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