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泄压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5104发布日期:2024-02-26 16:4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反向泄压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止回阀,尤其涉及一种反向泄压止回阀。


背景技术:

1、水泵下游需要止回阀以便控制泵后水柱倒流,既保护水泵使之免受反转危害,又保存管线水体,使之不被放空。而且,还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水锤功能,使停泵后水锤升高或降压(统称为压力波动)幅度被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

2、现有的防水锤的水阀基本由阀本体直接承受水压力的冲击,故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阀体易出现由水压力冲击造成的损伤,易出现漏水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反向泄压止回阀。

2、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反向泄压止回阀,其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内设置有过水通道,过水通道一端为进水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出水端;阀芯,设置于过水通道内,用于阻隔流体自出水端向进水端流动;所述阀芯分隔过水通道形成进水段和回水段;泄压件,所述泄压部件包括与所述回水段连通的泄压管段、沿所述泄压管段轴向移动的活动连接于泄压管段的活动塞,以及连接于所述活动塞与所述泄压管段之间的耗能部件。

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耗能部件包括轴压弹簧,所述轴压弹簧用于形成驱使所述活动塞朝向所述回水段移动的作用力。

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耗能部件还包括设置于连接于所述活动塞周侧壁的阻尼环。

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泄压管段背离所述回水段的一端通过连接管段与所述进水段连通。

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活动塞包括塞体以及连接于塞体背离所述回水段一侧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能够隔断所述进水段与所述泄压管段,并且在所述塞体朝背离所述回水段移动时能够取消对所述进水段与所述泄压管段之间的分隔。

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管段和所述泄压管段设置于所述主阀体的上部。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泄压管段背离所述回水段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段,所述容纳段用于在所述塞体背离所述回水段移动时用于容纳抵接所述挡水板;所述轴压弹簧的一端连接于容纳段背离所述泄压管段的端部,所述轴压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塞

9、体背离所述回水段的一侧。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塞体背离所述回水段的一侧与所述轴压弹簧转动连接。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在回水段上设置泄压组件,令水锤能进入泄压管段驱使活动塞移动,从而通过活动塞消耗水锤的能量。在活动塞的挡水板移动至容纳段后,连接管段连通泄压管段和进水段,从而令形成水锤的流体能够进入进水段分摊水锤的作用力,保障泄压件的安全可靠。且由于进水段和回水段连通,进水段内的流体也能够通过泄压件进入回水段内,从而保护阀芯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向泄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体(1),所述主阀体(1)内设置有过水通道,过水通道一端为进水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出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泄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管段(5)背离所述回水段的一端通过连接管段(8)与所述进水段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向泄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塞(6)包括塞体(14)以及连接于塞体(14)背离所述回水段一侧的挡水板(9),所述挡水板(9)能够隔断所述进水段与所述泄压管段(5),并且在所述塞体(14)朝背离所述回水段移动时能够取消对所述进水段与所述泄压管段(5)之间的分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向泄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段(8)和所述泄压管段(5)设置于所述主阀体(1)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向泄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管段(5)背离所述回水段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段(10),所述容纳段(10)用于在所述塞体(14)背离所述回水段移动时用于容纳抵接所述挡水板(9);所述轴压弹簧(15)的一端连接于容纳段(10)背离所述泄压管段(5)的端部,所述轴压弹簧(1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塞体(14)背离所述回水段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向泄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14)背离所述回水段的一侧与所述轴压弹簧(15)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向泄压止回阀,其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内设置有过水通道,过水通道一端为进水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出水端;阀芯,设置于过水通道内,用于阻隔流体自出水端向进水端流动;所述阀芯分隔过水通道形成进水段和回水段;泄压件,所述泄压部件包括与所述回水段连通的泄压管段、沿所述泄压管段轴向移动的活动连接于泄压管段的活动塞,以及连接于所述活动塞与所述泄压管段之间的耗能部件。本技术具有在形成水锤回水时消耗水锤的能量,减少对阀芯长效作用压力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立业阀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