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减震垫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7947发布日期:2024-02-26 17:0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减震垫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减震配件,具体为一种新式减震垫圈。


背景技术:

1、汽车减震垫圈,又称为悬挂弹簧缓冲垫圈,是一种用于汽车悬挂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震动和噪音,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同时保护悬挂系统免受过度冲击。目前市场上拥有部分减震产品,减震效果有待提高且因为经常暴露在空气中,受环境影响比较大,容易使减震垫圈老化,影响减震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式减震垫圈。

2、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告号为cn216343648u的一种汽车减震垫片,属于减震垫片技术领域,该汽车减震垫片,包括垫片本体以及垫片本体底部设置的背胶层,所述垫片本体的内腔为缓冲腔,垫片本体包括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第一减震部通过第一凹陷缓冲部与第二减震部衔接成一体结构,第二减震部通过第二凹陷缓冲部与第三减震部衔接成一体结构,第三减震部底部沿轴向对称设置排气槽,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外壁均沿轴向对称设置缓冲槽,该实用新型解决了汽车减震垫片在使用过程中弹力不佳,排气不均匀的问题。

3、上述汽车减震垫片,解决了汽车减震垫片在使用过程中弹力不佳,排气不均匀的问题,但是从结构上来看,无法阻挡灰尘或者雨水等杂物进入减震垫片内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减震垫片易老化,会缩短减震垫片的使用寿命。如何克服上述不足,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减震垫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减震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老化、减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式减震垫圈,包括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所述的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的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之间设有减震强化筋,所述的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之间也设有减震强化筋,所述的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上端设有保护盖板,所述的保护盖板通过连接部件与所述的第三减震部两端固定,所述的保护盖板中心位置设有连接孔,通过所述的连接孔将所述的新式减震垫圈与汽车悬挂系统相连接。

3、优选的,所述的保护盖板由弹性材料制成。

4、优选的,所述的保护盖板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的第三减震部外径。

5、优选的,所述的保护盖板形状为圆柱体。

6、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呈阶梯状,高度依次降低

7、优选的,所述的连接部件包括连接柱与连接凹槽,所述的连接柱位于所述的保护盖板下表面,所述的连接凹槽位于所述的第三减震部上表面。

8、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外壁都还包括沿保护盖板中心轴对称的缓冲槽。

9、优选的,所述的缓冲槽形状为环形螺旋结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产品在减震垫圈本体上方装有保护盖板,可以对减震垫圈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灰尘或雨水之类的杂物进入减震垫圈内部影响使用效果,减小环境对减震垫圈的影响,使减震垫圈不易老化,延长使用寿命;

12、2、本实用新型产品在各减震部件之间设有减震强化筋,能够加强减震垫圈的减震效果,提高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和适应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式减震垫圈,包括第一减震部(1)、第二减震部(2)和第三减震部(3),所述的第一减震部(1)、第二减震部(2)和第三减震部(3)从内向外依次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减震部(1)和第二减震部(2)之间设有减震强化筋(8),所述的第二减震部(2)和第三减震部(3)之间也设有减震强化筋(8),所述的第一减震部(1)、第二减震部(2)和第三减震部(3)上端设有保护盖板(4),所述的保护盖板(4)通过连接部件(5)与所述的第三减震部(3)两端固定,所述的保护盖板(4)中心位置设有连接孔(7),通过所述的连接孔(7)将所述的新式减震垫圈与汽车悬挂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减震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盖板(4)由弹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式减震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盖板(4)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的第三减震部(3)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式减震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盖板(4)形状为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减震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减震部(1)、第二减震部(2)和第三减震部(3)呈阶梯状,高度依次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减震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件(5)包括连接柱(51)与连接凹槽(52),所述的连接柱(51)位于所述的保护盖板(4)下表面,所述的连接凹槽(52)位于所述的第三减震部(3)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减震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减震部(1)、第二减震部(2)和第三减震部(3)外壁都还包括沿所述保护盖板(4)中心轴对称的缓冲槽(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式减震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槽(6)形状为环形螺旋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减震垫圈,属于汽车减震配件技术领域,克服了现有减震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老化、减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该新式减震垫圈包括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所述的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的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之间设有减震强化筋,所述的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之间也设有减震强化筋,所述的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上端设有保护盖板,所述的保护盖板中心位置设有连接孔,通过所述的连接孔将所述的新式减震垫圈与汽车悬挂系统相连接,本技术产品装有保护盖板和减震强化筋,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减震垫圈起到保护作用,延缓了老化,提高了减震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靖,孙贵琴,胡慧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国中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