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4303发布日期:2024-03-22 10:26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轴承圈,特别涉及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


背景技术:

1、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轴承有内轴承圈、外轴承圈和滚子组成,目前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对轴承的轴承圈和滚子进行润滑,此处假设润滑周期为三个月,当工作人员疏忽导致错过润滑时间时,比如在三个半月时发现没有对轴承进行润滑,此时容易导致轴承圈使用寿命缩短。

2、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以解决目前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对轴承的轴承圈和滚子进行润滑,此处假设润滑周期为三个月,当工作人员疏忽导致错过润滑时间时,比如在三个半月时发现没有对轴承进行润滑,此时容易导致轴承圈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具体包括:轴承圈;

4、所述轴承圈内壁上开设有几个滚动槽,滚动槽的截面为弧形结构,轴承圈上设置有调整部分。

5、进一步的,所述调整部分由调整槽和连接杆组成,调整槽共设有二十四个,十二个调整槽呈环形阵列状开设在轴承圈的顶端面,另外十二个调整槽呈环形阵列状开设在轴承圈的底端面,环形阵列状开设的调整槽共同组成了轴承圈的调整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槽为矩形槽状结构,每个调整槽内均焊接有一根连接杆,连接杆为圆柱杆状结构,连接杆外壁底端面不与调整槽的底端面接触,当需要对轴承圈进行调整时,此时可使用工具卡接在调整槽内,而后使用锤子进行敲击,此时可实现轴承圈的转动调整,且此时能够实现轴承圈与轴承座的松动,当轴承圈与轴承座松动后可方便轴承圈的拆卸;

7、当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进行拆卸时,此时可将绳索与连接杆连接,而后通过牵引器材进行牵引,此时可实现轴承圈的辅助拆卸。

8、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圈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储油部分;

9、第一储油部分由第一储油槽和连接孔组成,第一储油槽开设在轴承圈上,第一储油槽为环形槽状结构,第一储油槽为油液存储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槽内壁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为圆柱形孔状结构,连接孔与第一储油槽相连通,连接孔与第一储油槽共同组成了油液的收集存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滚动槽内的油液可通过连接孔进入到第一储油槽内进行收集,此时实现了油液的存储,也就延长了滚珠的润滑周期,保证了轴承的使用时寿命。

11、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槽上设置有第二储油部分;

12、第二储油部分由第二储油槽和储油棉组成,第二储油槽呈环形阵列状开设在滚动槽内,第二储油槽为圆柱形槽状结构环形阵列状开设的第二储油槽共同组成了油液的第二存储结构。

13、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储油槽内均填充有一个储油棉,储油棉内吸附有油液,储油棉为油液的第三存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滚动槽内的油液可进入到第二储油槽内进行收集和存储,此时保证了滚珠的润滑周期,与此同时,当滚动槽内的油液进入到第二储油槽内部后此时油液会与储油棉接触,此时储油棉可实现油液的收集,此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滚珠的润滑周期。

14、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圈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辅助槽,两个第一辅助槽均为环形槽状结构;

15、轴承圈外壁上成环形阵列状开设有第二辅助槽,第二辅助槽为半圆形槽状结构,第一辅助槽和第二辅助槽均与轴承座接触,在安装以及安装后通过第一辅助槽和第二辅助槽的收缩以及扩展可提高轴承圈与轴承座之间安装的稳固性,进而保证了使用安全。

16、有益效果

17、设置有调整部分,通过调整部分的设置,一方面,使用工具卡接在调整槽内,而后使用锤子进行敲击,此时可实现轴承圈的转动调整,且此时能够实现轴承圈与轴承座的松动,当轴承圈与轴承座松动后可方便轴承圈的拆卸;另一方面,将绳索与连接杆连接,而后通过牵引器材进行牵引,此时可实现轴承圈的辅助拆卸,在轴承拆卸时能够通过两种方法实现拆卸,提高了轴承的拆卸难度,实用性高。

18、设置有第一储油部分和第二储油部分,通过第一储油部分和第二储油部分的设置,一方面,滚动槽内的油液可通过连接孔进入到第一储油槽内进行收集,此时实现了油液的存储,也就延长了滚珠的润滑周期,保证了轴承的使用时寿命;另一方面,滚动槽内的油液可进入到第二储油槽内进行收集和存储,此时保证了滚珠的润滑周期,与此同时,当滚动槽内的油液进入到第二储油槽内部后此时油液会与储油棉接触,此时储油棉可实现油液的收集,此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滚珠的润滑周期,实现了油液的双重存储,延长了润滑周期提高了润滑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圈(1);所述轴承圈(1)内壁上开设有几个滚动槽(101),滚动槽(101)的截面为弧形结构,轴承圈(1)上设置有调整部分(2);所述调整部分(2)由调整槽(201)和连接杆(202)组成,调整槽(201)共设有二十四个,十二个调整槽(201)呈环形阵列状开设在轴承圈(1)的顶端面,另外十二个调整槽(201)呈环形阵列状开设在轴承圈(1)的底端面,环形阵列状开设的调整槽(201)共同组成了轴承圈(1)的调整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槽(201)为矩形槽状结构,每个调整槽(201)内均焊接有一根连接杆(202),连接杆(202)为圆柱杆状结构,连接杆(202)外壁底端面不与调整槽(201)的底端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圈(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储油部分(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槽(101)内壁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连接孔(302),连接孔(302)为圆柱形孔状结构,连接孔(302)与第一储油槽(301)相连通,连接孔(302)与第一储油槽(301)共同组成了油液的收集存储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槽(101)上设置有第二储油部分(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储油槽(401)内均填充有一个储油棉(402),储油棉(402)内吸附有油液,储油棉(402)为油液的第三存储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圈(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辅助槽(102),两个第一辅助槽(102)均为环形槽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滚动轴承的轴承圈,涉及轴承圈技术领域,包括:轴承圈;所述轴承圈内壁上开设有几个滚动槽,滚动槽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滚动槽内的油液可进入到第二储油槽内进行收集和存储,此时保证了滚珠的润滑周期,与此同时,当滚动槽内的油液进入到第二储油槽内部后此时油液会与储油棉接触,此时储油棉可实现油液的收集,此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滚珠的润滑周期,实现了油液的双重存储,延长了润滑周期提高了润滑效果,解决了目前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对轴承的轴承圈和滚子进行润滑,此处假设润滑周期为三个月,当工作人员疏忽导致错过润滑时间时,比如在三个半月时发现没有对轴承进行润滑,此时容易导致轴承圈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李亚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临清市丰迈轴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1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