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隙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4264发布日期:2024-05-11 00:13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隙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轴承,涉及一种可调轴承,特别是一种可调隙轴承。


背景技术:

1、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目前市场上的轴承外圈配合间隙宽度为固定,难以对结构调节而调整配合间隙,使得轴承在进行适配应用时难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应用起来很不灵活,适配范围较小。

2、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外圈配合间隙可调式调心滚子轴承【申请号:cn202022501751.5】。这种外圈配合间隙可调式调心滚子轴承,包括轴承内圈体,所述轴承内圈体的表面设有滚子体,所述滚子体的表面套接有轴承外圈体。

3、该专利中公开的轴承通过对两个第一连接外圈套和两个第二连接外圈套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整间隙以配合结构调节的效果,但是该轴承中通过磁吸环以及磁吸柱的配合使用对第一连接外套圈以及第二连接外套圈进行固定的方式,其在使用时,稳固性欠佳,轴承受到的震动等外力均会对磁吸环以及磁吸柱之间的连接造成影响,此外该轴承中所使用对第一连接外套圈以及第二连接外套圈纵向上位置进行限制的限位条,其在使用时的位置难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调整,因此该轴承在使用时的灵活性也相对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调隙轴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可调隙轴承,包括轴承内圈体、轴承外圈体以及设置于轴承内圈体和轴承外圈体之间的滚子体,还包括:

4、固定于轴承外圈体表面的空心筒,所述空心筒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空心筒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开槽,所述凹槽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底部转动贯穿至开槽的内部并固定有转盘,所述双向丝杆表面的上下方均螺纹套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表面固定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表面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半外圈套和第二半外圈,所述第一半外圈套与第二半外圈的一端相铰接;

5、开设于第一半外圈套和第二半外圈内表面的卡槽,所述第一半外圈套的另一端开设有存放槽,所述第二半外圈的另一端固定有延伸板,所述第一半外圈套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螺纹贯穿延伸板。

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对转盘进行转动,据此两个双向丝杆随之转动便可分别带动移动块移动,以此带动弧形板移动,当弧形板调整至适当的位置后,工作人员便可将第一半外圈套和第二半外圈卡在弧形板的表面,此时延伸板置于存放槽的内部,工作人员可使用锁紧螺栓对延伸板的位置进行固定,据此第一半外圈套与第二半外圈之间的连接以及位置便可得到固定。

7、所述转盘底部的高度与空心筒底部的高度相平齐,所述转盘的表面开设有缺口。

8、采用以上结构,可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对转盘转动的圈数进行判断。

9、所述移动块的表面与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横截面的尺寸与凹槽横截面的尺寸相等。

10、采用以上结构,据此可增加移动块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11、所述弧形板的内表面与空心筒的表面相贴合,所述弧形板的内弧长小于空心筒外周长的一半。

12、采用以上结构,以增加弧形板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13、所述弧形板的表面与卡槽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弧形板的厚度与卡槽内壁的高度相等。

14、采用以上结构,以增加第一半外圈套和第二半外圈在安装后位置的稳定性,以减少第一半外圈套和第二半外圈出现晃荡的可能性。

15、所述第一半外圈套与第二半外圈的内弧长相等,且均与空心筒外周长的一半相等。

16、采用以上结构,据此可便于第一半外圈套与第二半外圈能够将空心筒进行包裹。

17、所述双向丝杆的螺纹升角小于双向丝杆与移动块内螺纹所形成的螺旋副的当量摩擦角。

18、采用以上结构,可增加弧形板的稳定性。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锁紧螺栓与延伸板的配合使用,可对第一半外圈套与第二半外圈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以增加第一半外圈套与第二半外圈在使用时连接处的稳定性,同时本轴承通过双向丝杆与转盘的配合使用,可通过移动块对弧形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备后续精准对两个第一半外圈套以及两个第二半外圈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以此提高本轴承的灵活性,解决了现有的部分轴承在使用时,第一连接外圈套与第二连接外圈套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欠佳,且部分轴承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难以对第一连接外圈套与第二连接外圈套之间的间隙进行精准调整,使用时灵活性欠佳的问题。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缺口的设置,可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对转盘转动的圈数进行判断,以便对两侧双向丝杆的转动圈数进行调整。

22、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双向丝杆螺纹升角的设置,可实现移动块与双向丝杆的自锁,以保证移动块在调整后,其位置的稳定性,以此增加弧形板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隙轴承,包括轴承内圈体(1)、轴承外圈体(3)以及设置于轴承内圈体(1)和轴承外圈体(3)之间的滚子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8)底部的高度与空心筒(4)底部的高度相平齐,所述转盘(8)的表面开设有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9)的表面与凹槽(5)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9)横截面的尺寸与凹槽(5)横截面的尺寸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10)的内表面与空心筒(4)的表面相贴合,所述弧形板(10)的内弧长小于空心筒(4)外周长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10)的表面与卡槽(13)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弧形板(10)的厚度与卡槽(13)内壁的高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外圈套(11)与第二半外圈(12)的内弧长相等,且均与空心筒(4)外周长的一半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杆(7)的螺纹升角小于双向丝杆(7)与移动块(9)内螺纹所形成的螺旋副的当量摩擦角。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隙轴承,属于轴承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部分轴承在使用时,第一连接外圈套与第二连接外圈套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欠佳,且部分轴承在使用时,灵活性欠佳的问题。本可调隙轴承,包括轴承内圈体、轴承外圈体以及设置于轴承内圈体和轴承外圈体之间的滚子体,还包括:固定于轴承外圈体表面的空心筒,所述空心筒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空心筒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开槽,所述凹槽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本技术可增加第一半外圈套与第二半外圈在使用时连接处的稳定性,同时本轴承还可通过移动块对弧形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备后续精准对两个第一半外圈套以及两个第二半外圈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陆新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宁市浩尔特轴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0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