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塞式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84367发布日期:2024-05-13 12:4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塞式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阀门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旋塞式换向阀。


背景技术:

1、换向阀是一种用于控制流体(如液体或气体)流向的阀门装置。它的结构通常包含一个可旋转或滑动的阀芯以及一个阀体。通过改变这个阀芯的位置,可以实现流体流向的改变、压力的控制,以及在流体系统中进行分流、合流或切换的功能。换向阀因其能够有效控制流体的流动而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2、现有的换向阀包括阀体和旋塞体,阀体内部设置有腔体,阀体一侧开设有进口,阀体一侧开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旋塞体设置在阀体的腔体内,旋塞体开设有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阀体一外侧设置有转杆,转杆贯穿阀体一侧壁伸至阀体内,转杆处于阀体内一端和旋塞体固定连接,换向阀使用过程中,转动转杆,转杆带动旋塞体转动,旋塞体的第一导流槽一端和进口对齐,第一导流槽另一端和第一出口对齐,流体从进口进入,然后通过第一导流槽从第一出口处流出阀体,当需充第二出口处流出时,转动转杆,转杆带动旋塞体转动,第一导流槽和第一出口错位,同时第二导流槽一端和进口对齐,第二导流槽另一端和第二出口连通,进而流体能够从第二出口处流出。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为减少流体流进旋塞体和腔体侧壁之间,旋塞体需和腔体内壁抵接,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转动转杆,转杆带动旋塞体转动时,费时费力,从而存在有换向阀换向速度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换向阀的换向速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旋塞式换向阀。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旋塞式换向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旋塞式换向阀,包括阀体和旋塞体,所述阀体内部开设有腔体,旋塞体处于阀体的腔体内和阀体转动连接,阀体一侧开设有进口,进口和腔体相连通,阀体侧壁开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两者均和腔体相连通,旋塞体贯穿开设有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腔体内设置有转杆,转杆贯穿旋塞体,转杆和旋塞体固定连接,转杆的两端分别贯穿阀体两侧壁,转杆和阀体转动连接,阀体一侧连接有电缸,电缸的输出轴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远离电缸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一端和转杆一端固定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缸,电缸带动第一连杆移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第二连杆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旋塞体转动,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转动转杆,节省了时间,从而提高了换向阀的换向速度。

5、可选的,所述阀体在进口靠近腔体一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导流槽或第二导流槽与进口对齐时,旋塞体均和第一密封垫抵接,第一密封垫的设置,使得进口向第一导流槽内或第二导流槽内流动流体时,流体不易流动至旋塞体和腔体侧壁之间。

7、可选的,所述阀体在腔体一侧开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出口处于第一环形槽内,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环形板,第一环形板和第一导流槽插接适配,在第一环形板和第一环形槽内底壁之间固设有第一弹簧,第一环形板远离第一弹簧一侧设置为斜面,旋塞体的第一导流槽靠近第一出口一侧设置为斜面。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道流体未与第一出口对齐时,第一环形板处于第一环形槽内,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导流槽和第一出口对齐后,第一弹簧释放弹力推动第一环形板朝向第一导流槽内移动,且第一环形板的斜面和旋塞体在第一导流槽处的斜面抵接,使得第一导流槽向第一出口内流动流体时,流体不易流动至旋塞体和腔体侧壁之间。

9、可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板在斜面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垫。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垫的设置,进一步使得流体不易流动至旋塞体和腔体侧壁之间。

11、可选的,所述阀体在腔体一侧开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出口处于第二环形槽内,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二环形板,第二环形板和第二出口插接适配,在第二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槽内底壁之间固设有第二弹簧,第二环形板远离第二弹簧一侧设置为斜面,旋塞体的第二导流槽靠近第二出口一侧设置为斜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道流体未与第二出口对齐时,第二环形板处于第二环形槽内,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导流槽和第二出口对齐后,第二弹簧释放弹力推动第二环形板朝向第二导流槽内移动,且第二环形板的斜面和旋塞体在第二导流槽处的斜面抵接,使得第二导流槽向第二出口内流动流体时,流体不易流动至旋塞体和腔体侧壁之间。

13、可选的,所述第二环形板在斜面处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垫。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密封垫的设置,进一步使得流体不易流动至旋塞体和腔体侧壁之间。

15、可选的,所述阀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一侧为开口状,电缸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开口端连接有盖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对电缸起到保护作用,使外界物体不易与电缸发生触碰,从而使得电缸不易损坏。

17、可选的,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平行,第一夹板和支撑板垂直,电缸处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盖板面向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平行,第一推板和第一夹板平行,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远离盖板一侧设置为斜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缸放置在支撑板上,且处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朝向电缸方向移动,盖上盖板的过程中,第一推板的斜面和第一夹板抵接,并推动第一夹板朝向电缸方向移动,同时第二推板的斜面和第二夹板抵接,并推动第二夹板朝向电缸方向移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电缸夹持固定,从而实现了电缸的固定。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一侧沿第一夹板移动方向开设有滑槽,支撑板在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一夹板固定连接,第二滑块和第二夹板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和滑槽一侧壁之间固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伸缩方向和第一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在第二滑块和滑槽一侧壁之间固设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的伸缩方向和第二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朝向相背方向移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带动第一滑块移动,第三弹簧进行压缩,第二夹板带动第二滑块移动,第四弹簧进行压缩,将电缸放置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后,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均释放弹力,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朝向电缸方向移动,在连接盖板的过程中,使得电缸不易在支撑板上随意移动。

21、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电缸夹持固定后,防滑垫增大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两者与电缸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电缸不易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滑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电缸带动第一连杆移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第二连杆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旋塞体转动,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转动转杆,节省了时间,从而提高了换向阀的换向速度;

25、2.通过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的设置,使得第一导流槽与第一出口对齐时或第二导流槽和第二出口对齐时,流体不易流至旋塞体和腔体侧壁之间。;

26、3.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电缸的夹持固定,实现了电缸的固定,同时夹持固定的方式,为后期电缸的维护提供了便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