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407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其它机械传动装置或机械传动装置组合。
目前普遍采用的减速器,如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等,体积大、笨重、结构复杂。而近年来开始采用的活齿针轮减速器,则输出扭矩小,精度不高、噪音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大速比、大扭矩、体积小、效率高,传动精度高、噪音小、传动平稳的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由装在同一壳体内、成轴向排列的差动行星机构和多排顶杆机构组合构成;差动行星机构的输入部件接外部旋转输入,差动行星机构的输出部件带动多排顶杆机构旋转运动;减速输出由多排顶杆机构的输出部件与差动行星机构中的内齿圈或相当于内齿圈的部件复合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两种减速机构进行复合减速,传动效率高,传动平稳,速比范围大,并充分利用了原有多排顶杆和活齿针轮减速机的固有优点,而克服了其缺点,使过载能力大为提高,增加了输出扭矩;再加上均载环和减振垫的采用,使噪音大大降低、传动精度更高,较好地处理了两种不同机构间的联系,使它们得以有机地结合,发挥了各自的优点,相互修正,从而得到良好的减速输出效果。在多排顶杆机构中采用的钢丝限位形式,也使结构简单、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结构示意图。

图1、图2所描述的二个实施例中,多排顶杆机构由装在外壳内壁上的一组或二组或二组以上的径向分布、轴向排列的滚针孔穴内的滚针,作为激波器装在主轴上的一个或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偏心圆轮;位于滚针和偏心圆轮之间的顶杆架圈,及装在顶杆架圈上顶杆孔内的一组或二组或二组以上、每组二排或二排以上的顶杆所组成;一组滚针与一组或多组顶杆相对应,一个偏心圆轮驱动一排或多排顶杆。

图1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个端盖3与外壳14过盈配合固定,端盖3的内孔装有轴承4,轴承4中装有顶杆架圈连接轴1,轴1与顶杆架圈6连为一体。顶杆架圈6的另一端为一差动行星减速机构,差动行星减速机构由太阳轮29、行星轮15、行星销轴16、及与顶杆架圈6连为一体的内齿圈组成,顶杆架圈6上开有四排顶杆孔,每两排为一组,每排顶杆孔在顶杆架圈6上径向均匀分布,各排顶杆的顶杆孔在顶杆架圈轴向上依次排列,每组顶杆孔的各排间的孔心位置相互错开,以减少排列宽度和使顶杆排数尽可能多;当然,顶杆的排数、组数也可为八排、四组,或十二排、六组等,理论上,顶杆的排数和组数可不受限制,排数和组数越多,输出扭矩越大,当然,同时要考虑到减速器的轴、径向尺寸和减速要求等;每个顶杆孔内均有顶杆11、21、22、23等,顶杆11为圆柱形,其头部为平顶楔形,后部有定位平面;顶杆架圈6内壁开有横跨各顶杆孔的限位槽,限位槽内放有限位钢丝,限位钢丝卡在顶杆11后部的定位平面上,使顶杆11只能沿顶杆孔轴向移动而不能旋转;在外壳14的与顶杆相对的内壁上有一组沿内壁径向均匀分布的轴向滚针孔穴,当然,滚针孔穴在顶杆排数和组数较多时,应设有二组或三组或更多,视顶杆排数和组数而定;每组滚针孔穴外侧开有轴向槽,槽的两端小于孔穴半径,中间则大于孔穴半径,滚针孔穴内放有滚针10,每组滚针孔穴二侧端分别开有横截孔穴的环形沟槽,每道沟槽内处于滚针孔穴底端的位置嵌有滚针均载环9,在顶杆架圈6上与均载环9相对应的位置嵌有滚针减振垫8,当然,也可将减振垫8装在前述沟槽上部处于滚针孔上的位置,以能全适地垫在滚针上为准;滚针与顶杆设置的数量及传动速比关系可参见现有的活齿针轮减速机。在顶杆架圈6内有一根带有二个偏心轮19、33的偏心轴26,偏心轮19、33上分别套有轴承20、7,偏心轴26与右行星架32通过平键31来联接,左行星架17与右行星架32一起组成差动输出固定机构,差动行星部分与顶杆架圈6之间装有轴承13,偏心轴26与顶杆架圈6的定位与联接由轴承5来完成;太阳轮29的左端设有一个内孔25,用来连接外部动力的输出轴,太阳轮29与外壳14间的定位与连接由轴承18、密封圈27来完成,轴承18的轴向定位由轴用挡圈28完成,在太阳轮29与偏心轴26间设有一钢珠30,用以减少太阳轮29与偏心轴26间的磨擦。2为内封圈、12为限位钢丝,24为螺栓孔。

图1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外部动力通过太阳轮29的内孔25带动太阳轮29旋转,使差动行星机构工作,行星销轴16及左行星架17、右行星架32组成输出机构,右行星架通过平键31带动偏心轴26旋转,偏心轴26通过其上的偏心轮19、33及轴承20、7推动顶杆11等作径向运动,使多排顶杆11等有规律的蠕动,经多排顶杆与滚针的近似等速共轭啮合作用,驱动顶杆架圈6旋转,而由于顶杆蠕动呈近似等速共轭啮合,顶杆架圈6的输出转速靠差动行星机构齿轮的等速共轭啮合加以修正,同时也增加了输出扭矩,提高了输出转速的精度,降低了噪音。
附图2描述了作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一个端盖3与外壳14固定,端盖3中装有轴承4,轴承4中装有顶杆架圈连接轴1,轴1与顶杆架圈6连为一体,顶杆架圈6的外侧为外壳14,外壳14的内壁上也设有滚针孔穴和滚针10,与第一个实施例相比,滚针10的轴向尺寸较大,并同时起差动行星机构中的内齿圈的作用,相当于齿销传动中的销,加长的滚针10部分与差动行星机构相对应;与第一个实施例类似,滚针孔穴两侧端装有均载环9,减振垫8也可装在顶杆架圈6或外壳14上;行星轮15与滚针10一端等速共轭啮合,从而与太阳轮29、行星销轴16、行星架17、32等组成差动行星机构,滚针10、顶杆架圈6、顶杆11、21、22、23、偏心轴26、偏心圆轮20、33。及轴承27、19等构成与第一个实施例类似的多排顶杆机构,其构造、设计、原理、作用等与第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基本一样;左行星架17与右行星架32一起组成差动输出固定机构,差动行星机构与顶杆架圈6的联接由轴承13完成,偏心轴26与顶杆架圈6的定位与联接由轴承5完成,太阳轮29一端设有一个内孔25,用来与外部动力输出轴连接,太阳轮29与外壳14的定位与连接由连接轴承18、密封圈27完成,轴承18的轴向定位由轴用挡圈28完成,在太阳轮29与偏心轴26间设有钢珠30。
附图2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外部动力通过内孔25带动太阳轮29旋转,使差动行星机构工作,差动行星机构靠行星销轴16及左、右行星架17、32组成输出机构,右行星架32通过键31带动偏心轴26旋转,偏心轴26的偏心轮20、33及轴承19、7推动顶杆11、21、21、23等作有规律的蠕动,经多排顶杆与滚针的近似等速共轭啮合作用驱动外壳14旋转,此时,顶杆架圈6与固定支架连为一体不旋转,而减速器外壳14的输出转速由于顶杆蠕动呈近似等速共轭啮合,要靠差动行星机构中行星轮与滚针的等速共轭啮合加以修正,同时也增大了输出扭矩,提高了输出转速的精度,降低了噪声。
权利要求1.一种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由装在同一壳体内、成轴向排列的差动行星机构和多排顶杆机构组合构成;差动行星机构的输入部件接外部旋转输入,差动行星机构的输出部件带动多排顶杆机构旋转运动;减速输出由多排顶杆机构的输出部件与差动行星机构中的内齿圈或相当于内齿圈的部件复合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多排顶杆机构由装在外壳内壁上的一组或二组或以上径向分布、轴向排列的滚针孔穴内的滚针,作为激波器装在主轴上的一个或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偏心圆轮,位于滚针和偏心圆轮之间的顶杆架圈,及装在顶杆架圈上顶杆孔内的一组或二组或二组以上、每组二排或二排以上的顶杆所组成;一组滚针与一组或多组顶杆相对应,一个偏心圆轮驱动一排或多排顶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每排顶杆的顶杆孔在顶杆架圈径向上均匀分布,各排顶杆的顶杆孔在顶杆架圈轴向上依次排列,每组中的各排顶杆的顶杆孔的孔心位置相互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多排顶杆机构中的顶杆架圈与差动行星机构中的内齿圈连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机构中的滚针同时起差动行星机构中内齿圈的作用,相当于齿销传动中的销。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外壳内壁上横跨每组滚针孔穴二侧端的位置开有环形沟槽,沟槽内处于滚针孔穴底端的位置嵌有滚针均载环,沟槽上部处于滚针孔穴上端的位置或在顶杆架圈对应位置嵌有滚针减振垫。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外壳内壁上横跨每组滚针孔穴二侧端的位置开有环形沟槽,沟槽内处于滚针孔穴底端的位置嵌有滚针均载环,沟槽上部处于滚针孔穴上端的位置或在顶杆架圈对应位置嵌有滚针减振垫。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外壳内壁上横跨每组滚针孔穴二侧端的位置开有环形沟槽,沟槽内处于滚针孔穴底端的位置嵌有滚针均载环,沟槽上部处于滚针孔穴上端的位置或在顶杆架圈对应位置嵌有滚针减振垫。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顶杆架圈内壁开有横跨各顶杆孔的限位槽,限位槽内放有限位钢丝,限位钢丝卡在顶杆后部的定位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顶杆架圈内壁开有横跨各顶杆孔的限位槽,限位槽内放有限位钢丝,限位钢丝卡在顶杆后部的定位平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多排顶杆与差动行星复合减速器。由装在同一壳体内、成轴向排列的差动行星机构和多排顶杆机构组合构成。差动行星机构的输入部件接外部输入,差动行星机构的输出部件带动多排顶杆机构旋转;减速输出由多排顶杆机构的输出部件与差动行星机构中的内齿圈或相当于内齿圈的部件复合完成。多排顶杆机构包括一组或多组滚针、顶杆架圈、一个或多个偏心轮、及多排顶杆。输出扭矩大、体积小、效率高,噪音小、传动精度高。
文档编号F16H37/00GK2106940SQ91215589
公开日1992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17日
发明者史超 申请人:史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