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的链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6959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链条的链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链条的链板,特别是一种可改善变速自行车的组装链条变速延迟现象,以使链条变速更为顺畅的链条的链板。
常见的多段变速自行车如


图1所示,其是于二踏板11间组装由多个同轴齿盘15所构成的前链轮组12,而于后轮轴13上同样组装由多个齿盘15所组成的后链轮组14,于前、后链轮组12、14其中的一个齿盘15间再跨设链条2,藉上述链条2跨设在不同直径、齿数的前、后齿盘15间,便可达到改变自行车传动速度的效果;因此,当链条2使用在多段变速自行车上时,除了必须具有稳定传动的功用外,还须在适当时机接受拨链器16或变速器17的动作,而转换到前、后链轮组12、14上不同的齿盘15′上,这里所说的转换就是指链条2的变速动作;本实用新型便针对此种用于多段变速自行车上链条2的内、外链板加以改进。
请参阅图2,是一种以往变速链条的立体示意图,其是由内、外链板21、22、链滚23及链轴24等所组成。内链板21的二圆弧端部上分别形成直向的穿孔211,穿孔211周缘向内抽制而成突柱212,以取代以往链条的衬套;于二对应突柱212外径再组装链滚23,而其对应穿孔211则内穿链轴24;上述链轴24突伸二端部更分别组装外链板22;以往链条2为了达到变速顺畅的目的,会在内链板21内侧面腰部213上、下侧缘中央处分别形成倾斜的倒角214,倒角214最大倾斜部位在板体的中央垂线215上;而外链板22同样也在腰部221上、下两侧各形成倾斜的倒角222,前述倒角222的最大倾斜面同样位在板体的中央垂线223处。
当链条2在正常运转状态下,两两内、外链板21、22相对应所形成的空隙25正可卡入齿盘15的卡齿151上,藉前述链条2的连接来达到传动后轮轴13转动的目的;由以往链条2的内、外链板21、22设计可知,倒角214、222虽可使板体内侧厚度缩小而扩大两两对应内、外链板21、22间的间隙25,以便利变速动作的顺畅,但就实际使用状态而言,倒角214、222的位置并不理想,导致链条2在变速过程中容易因变速的延迟而不顺,其原因大致可由链条2变速过程所产生的二个现象加以说明第一请配合图2、3,其中图3为以往链条的仰视图,一般链条2在设计上为了使两两内、外链板21、22间的空隙25得以平稳的卡入齿盘15上每一相同规格的卡齿151内,所以两两链轴24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当链条2在进行变速动作时,链条2必须呈斜向卡抵方式而同时跨设在二相邻的齿盘15、15′上,前述斜向卡抵再加上链条2是由一片片(支)硬质金属板体所组成,自然无法立即藉单一链目的偏摆而更换卡抵轨道,此时,其动作方式便会如图3所示,先藉一定点部位作垫脚,再使往后链目以此为支点斜向拖引至欲变速的齿盘15′上;而由图3可知,以往链条2在变速时,作为垫脚机率最高者为外链板22的腰部221中央,但是链条2的外链板22位在板体腰部221上、下缘各形成倒角222,此倒角222的最大斜面正好位在腰部221中央,也就是以外链板22的实际厚度而言,其板体最薄的部位便是腰部221的上、下端中央;腰部221中央上、下端在变速时虽然正好是链条2呈斜向卡抵时最容易形成垫脚的部位,但其厚度缩小,当然不利于板体靠抵在欲变速的卡齿151′上,而当链条2在变速时其垫脚部位厚度不足,便容易产生站立不稳与打滑的现象,致使链条2重新落回原先的齿盘15上,而须重新作另一次的变速动作,如此导致变速时间的延迟与不顺。
第二假设链条2在变速时已具有良好的垫脚部位,则由图3可知,其外链板22最容易与卡齿152′对应卡合的位置是靠近枢设链滚23的部位,也就是在实际变速过程中,链条2最容易与卡齿152′对应卡合的部位会偏在外链板22的腰部221靠近组装链滚23的部位,而非腰部221正中央;而外链板22的倒角222倾斜面最大的部位是在外链板22的腰部221中央,但实际易与卡齿152′对应的部位反而因位在倒角222末缘而仅形成极小的斜面,导致实际变速、滑移的效益较低,因此,当链条2实际变速时,前述具有倒角214、222设计的内、外链板21、22虽可较无倒角的链板产生较佳的滑移效果,但因设计位置不理想,仍会造成链条2变速时间的延迟,而影响其变速的顺畅度,并产生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降低组装链条变速延迟现象,以促使链条变速更为顺畅的链条链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链条的链板,其是在链板的板体二端部分别形成穿孔,二穿孔间的板体形成腰部,于链板板体内侧面的腰部上、下端再分别形成倾斜倒角;其特征在于该二倒角分别位于腰部的左上角及右下角部位,而形成对角设立状态,并于腰部上、下端缘靠近板体中央形成厚度等同于板体厚度的垫脚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如下方式达到所述链板板体的中央垂线二侧上、下端缘可以各形成倾斜倒角,而成为上、下对应、左、右对称的状态。
藉此倒角位置的安排,可使链板的腰部中央部位上、下端缘形成厚度未缩小且可供卡齿稳固站立的良好垫脚部位,也可让倒角最大斜面在链条变速时与欲卡合的卡齿更容易对应,以此降低组装链条变速延迟的机会,并有利于变速的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经由前述链板构造的改进,不仅其空间型态为一创新,更因其内、外倒角设置位置的适当,以及预留一厚度未缩小的垫脚部,而使得组装链条在变速时顺畅而不会延迟的效果,产生前述效果的原因有二第一一般链条在变速时经常产生的垫脚部位乃位在板体的腰部中央部位,而本实用新型在设计时于链板中央垂线二侧预留一段厚度未缩小的垫脚部,因此,当组装链条在变速时,前述垫脚部便可在变速时提供良好的靠抵部位,避免链条打滑而回复至原来轨道,以利于链条的变速。
第二经由上述改良,链板上倒角的位置将向二端部位移,上述倒角形成的位置正是链条变速时内、外链板与变速卡齿间最有机会对应、卡合的位置,显然在变速时可使板体易于滑入对应的卡齿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确是实用而进步的链条链板。
现在举出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下,其中所附图式为
图1是一种现有多段变速自行车的传动示意图。
图2是一种现有链条的组装立体图。
图3是一种现有链条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链板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内链板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在链条上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在链条上的变速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的外链板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的内链板立体图。
首先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的外链板3也在二端部上分别形成直向穿孔31,于二穿孔31间具有上、下端呈内凹弧状的腰部32;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外链板3内侧面30(组装后靠向链滚的那一面)的腰部32的上、下端分别形成一偏设于板体一侧的倾斜状倒角33,上述倒角33介于板体中央垂线321与穿孔31中心垂线311间,而形成对角设立状态,并分别位在腰部32的左上角及右下角,以使板体在组装时不必刻意选择方向,前述倒角33的偏置设计,更使板体中央垂线321部位上、下端缘各形成一段维持板体原有厚度的垫脚部34。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内链板4也具有二圆弧端部,于二端部上分别穿设直向穿孔41,穿孔41周缘向内抽形成突柱42,以取代以往链条的衬套,于二端部间则形成上、下端呈内凹弧状的腰部43;因而本实施例的特征也在于腰部43上、下端缘各形成倾斜倒角44,上述倒角44同样偏设在板体中央垂线431与穿孔41中心垂线411间,其同样分别靠向板体上二不同的穿孔41,而形成左上、右下对角对称设立的状态,前述腰部43的中央垂线431上下端缘也分别形成一段厚度与板体相同的垫脚部45。
请配合图6、7,当内、外链板4、3同时组装成链条5时,其板体上所形成的倒角44、33须靠向链滚51,且相对设置而组合成一个个对应的空隙46、35;当组装的链条5在进行变速动作时,因二内、外链板4、3上垫脚部34、45维持原来板体的厚度,因此在变速时可形成极佳的垫脚位置,以方便链条5因此垫脚部34、45的形成,而稳固的架设在欲变速齿盘6中的一个卡齿61上,不会轻易掉落至原来的传动轨道上;而当链条5具有一可稳固架设的垫脚部位时,位于垫脚部位后方的链条5便容易因而转换到欲变速的齿盘6上,由于本实用新型外链板3上所设置的倒角33偏置于腰部32一侧,因此倒角33上最大斜面部位与欲卡合的卡齿62相对应,而利于链条5快速变速;如此链条5在变速时便可轻易的因其卡合位置正确而相互对应卡入,以减少链条5变速时间延迟的现象。
一般变速自行车在接受变速器动作时,组装其上的链条会在后链轮组的齿盘下方产生变速动作,主要是因其变速器设于下方,因此,如图7所示,其变速以右侧链板为主;反之,当链条5的变速在前链轮组的齿盘上完成时,则以图7中的左侧链板为主;当然,如前所述,当链条5由大齿盘6转换到小齿盘6′时,则变速将以内链板4间空隙46卡入卡齿61′的机会较大,反过来,则以外链板3间空隙35卡入于卡齿61上的机会较大,但是无论链条5的变速状态为何,本实用新型上述改进都可避免链条变速延迟、增进变速顺畅。
本实用新型在构造上也可如图8所示,在外链板7的中央垂线71二侧上、下端缘分别形成对应的倒角72,于两两同上侧或同下侧的倒角72间则同样预留一段与板体原有厚度相同的垫脚部73,如此同样可达到目的。
而为了配合前述实施例的外链板7构造,本实用新型的内链板8可如图9所示,在内链板8的腰部81中央垂线811两侧上、下缘面各形成倾斜倒角82,于两同上侧或同下侧的内倒角82间则形成一段厚度与板体相同的垫脚部83,如此同样可达目的。
前述二实施例的链板腰部均呈二内圆弧状,但本实用新型也可使用在腰部呈平直状的链板上,当然,也可使用在无突柱形成的平板状内链板。又前述二实施例的链板倒角的端部虽未超过板体的中央垂线,但实际上,前述倒角的端部极小,对其链板的垫脚部位厚度影响极微,因此,就算使倒角的端部超过链板的中央垂线,对其构造影响也不大;此外,也可在链板的内侧周缘形成一环小倒角。
权利要求1.一种链条的链板,其是在链板的板体二端部分别形成穿孔,二穿孔间的板体形成腰部,于链板板体内侧面的腰部上、下端再分别形成倾斜倒角;其特征在于该二倒角分别位于腰部的左上角及右下角部位,而形成对角设立状态,并于腰部上、下端缘靠近板体中央形成厚度等同于板体厚度的垫脚部。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链条的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板板体的中央垂线二侧上、下端缘各形成倾斜倒角,而成为上、下对应、左、右对称的状态。
专利摘要一种组装在变速自行车链条上的链板,其是于中央形成上、下端内弧的腰部,腰部二侧各具有圆弧端部,于每一端部上再分别设置穿孔。主要特征在于腰部的左上角及右下角上各形成倾斜倒角,于腰部靠近板体中央垂线处再形成一维持板体原有厚度的垫脚部,从而可使组装链条在变速时具有良好的靠抵部位,以避免链条打滑而回复至原来轨道;而倒角偏置更可使板体在变速时易于滑入对应的卡齿内,使链条的变速顺畅而不会延迟。
文档编号F16G15/12GK2145281SQ92244769
公开日1993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23日
发明者吴能家 申请人:岳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