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的外链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697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链条的外链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链条的外链板,特别是指一种可改善组装链条变速时的延迟现象,提高链条在变速转换时顺畅度的链条外链板。
常见的多级变速自行车如


图1所示,是于两脚蹬部位11间组装由多个同轴齿盘15所构成的前链轮组12,而于后轮轴13上同样组装由多个齿盘15所组成的后链轮组14,于前、后链轮组12、14其中的一个齿盘15间再跨设链条2,藉链条2跨设在不同直径、齿数的前、后齿盘15间,便可达到改善自行车传动速度的效果;因此,当链条2使用在多级变速自行车上时,除了必须能稳定传动外,还须在适当时机接受拔链器16或变速器17的作用,而转换到前、后链轮组12、14上不同的齿盘15’上,这里所说的转换便是链条2的变速作动;本实用新型便是针对此种用于多级变速自行车上的链条2的外链板加以改良。
图2为一种以往变速链条的立体示意图,其是由内、外链板21、22、链滚23及链轴24等构件所组成;其中,内链板21的两圆弧形端部上分别形成直向的穿孔211,其周缘内抽形成突柱212,以取代以往链条的衬套;于两对应突柱212外径上组装链滚23,其对应穿孔211内则穿设链轴24,链轴24突伸的两端部再分别组装外链板22;为了变速顺畅,在外链板22的腰部221上、下两侧各形成倾斜的倒角222,倒角222上最大倾斜面与板体的中央垂直线223相重叠。
当链条2在正常运转状态下,两两内、外链板21、22相对应所形成的空隙25正可卡入齿盘15的卡齿151上,藉前述链条2的连接,来传动后轮轴13转动;虽然,链条2的外链板22,其倒角222可使板体内侧厚度缩小而扩大两两对应链板间的间隙25,以利变速作动的顺畅,但实际使用时,倒角222的位置并不理想,导致链条2在变速时容易因延迟现象而导致不顺,其原因大致可由链条2变速过程所产生的两个现象加以说明第一如图3所示,为以往链条的变速仰视示意图,并请同时参考图2,一般链条2在设计上为了使两两内、外链板21、22间的空隙25得以平稳的卡入齿盘15上每一相同规格的卡齿151内,因此其两两链轴24间有一定的距离;但链条2在变速时,必须呈斜向卡抵方向而同时跨设在两相邻的齿盘15、15’上,前述斜向卡抵再加上链条2是由一片片硬质金属板体所组成,自然无法立刻藉单一链目的偏摆而更换卡抵轨道,此时,便会如图3所示,先藉一定点部位作垫脚,再使往后链目以此为支点斜向拖引至欲变速的齿盘15’上;而由图3可知,以往链条2在变速时,外链板22的腰部221顶端中央最常被作为垫脚,但链条2的外链板22在板体腰部221上、下缘各形成倒角222,倒角222的最大斜面正好位在腰部221中央,也就是,就外链板22的实际厚度而言,其板体最薄的部位便是腰部221的上、下端中央;腰部221中央上、下端在变速时则正好为链条2呈斜向卡抵时最容易形成垫脚的部位,但厚度缩小自然不利于板体靠抵在欲变速的卡齿151’上,而当链条2在变速时其垫脚部位厚度不足,容易产生站立不稳打滑的现象,使链条2重新落回到原先的齿盘15上,而须重新作另一次的变速作动,因此导致变速时间的延迟与不顺。
第二假设链条2在变速时已具有良好垫脚部位,则由图3也可了解,外链板22最容易与卡齿152’对应卡合的位置靠近枢设链滚23的部位,也就是,在实际变速过程中,链条2最容易与卡齿152’对应卡合的部位会偏在外链板22的腰部221靠近组装链滚23的部位,而不是腰部221正中央;而外链板22的倒角222倾斜面最大的部位是在外链板22的腰部221中央,但实际容易和卡齿152’对应的部位倒反因位在倒角222末缘而只形成极小的斜面,导致实际变速、滑移的效益较低,因此,当链条2在变速时,具有倒角设计的外链板22虽可较以往无倒角的链板产生较迅速的滑移,但其位置不理想,仍会造成链条2变速时间的延迟,而影响其变速的顺畅度,并产生噪音(前述举例是以链条2在后链轮组14作变速所产生的状态,当变速作动产生在前链轮组12时,其情况大致相同,不同处只在于后链轮组14变速时是藉助外链板22上侧的倒角222,而于前链轮组12变速时,是藉助外链板22下侧的倒角222)。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降低组装链条变速时的延迟现象,提高链条在变速转换时顺畅度的链条外链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外链板的腰部内侧面上、下侧端分别形成外翻的倾斜面,其偏置于板体腰部一侧,且依对角斜向设置,藉此倾斜面位置的改变,可使外链板的腰部中央部位上、下端缘保持原有未外翻的平整状态,而提供给卡齿良好的垫脚部位,上述偏置外翻倾斜面在链条变速时也容易和希望卡合的卡齿相对应,以降低组装链条变速时的延迟机会,而有利于链条在变速转换时的顺畅度。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出若干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下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一种多级变速自行车的传动示意图,图2是一种以往链条的组装立体图,图3是一种以往链条的变速转换时的仰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沿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在链条上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在链条上的变速作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中沿10-10线的剖视图。
首先,请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的外链板3也在两端部上分别形成直向的穿孔31,此两穿孔31间具有上、下端呈内凹弧状的腰部32;本实施例的设计特征在于外链板3内侧面30(组装后靠向链滚的那一面)腰部32的上、下端分别外翻一个偏设于板体一侧的倾斜面33,上述倾斜面33介于板体中央垂直线321与穿孔31中心垂直线311间,而形成对角设立状态,其并分别位在腰部32的左上角及右下角,前述倾斜面33的偏置设计,更使板体中央垂直线321部位上、下端缘各形成一段保持板体原有厚度及平整度的垫脚部34。
请配合图6、7,当外链板3组装在链条4时,板体内侧面30是相对设置在链条4内侧而组合成一个个对应的空隙35,此时位于外链板3内侧面30的两外翻倾斜面33也呈相对设立状,且靠向链条4的链滚41;当组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链条4在进行变速作动时,因外链板3上垫脚部34维持原本板体的厚度且未呈外翻状态,因此,在变速时可形成极佳的垫脚位置,以方便链条4因垫脚部34而可稳固地架设在欲变速齿盘5中的一个卡齿51上,不会轻易掉落至原来的传动轨道;而当链条4具有可稳固架设的垫脚部位时,位于垫脚部位后方的链目便容易因此而转换到欲变速的齿盘5上;由于外链板3上所设置的外翻倾斜面33偏置于腰部32一侧,因此外链板3板体宽度最大的部位恰好与欲卡合的卡齿52相对应,如此当然有利于链条4快速地完成变速,以减少延迟现象。
一般变速自行车在受变速器作动时,组装其上的链条4会在后链轮组的两齿盘下方产生变速的作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变速器设于下方,因此,如图7所示,在变速时,是以右侧外链板3为主;相反的,当链条4的变速是在前链轮组进行时,则以图7的左侧外链板3为主,但无论链条4的变速作动是在前链轮组或后链轮组完成,本实用新型均可藉前述改良而避免延迟现象,以增进其变速的顺畅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构造如图8所示,在外链板6的中央垂直线61两侧上、下端缘分别形成一组对应的上、下外翻倾斜面62、63,于两两同侧的倾斜面62、63间则同样预留一段未外翻的垫脚部64,藉此同样可达到预定的设计目的。
而为了进一步增进其变速的顺畅度,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如图9、10所示,于外链板7的倾斜面71靠板体外缘处再形成倒角72,以增进其变速的顺畅度;当然,为了达到前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也可直接在外链板7的腰部上、下端分别形成一较小的倒角。
前述三个实施例的外链板腰部均呈两内圆弧状,但本实用新型若使用在两腰部均呈平直状的外链板时,也同样可达到设计目的。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外链板可因其外翻倾斜面的位置适当,以及预留一厚度未缩小的垫脚部,而使得链条在变速转换时顺畅而不会有延迟现象,原因有二第一一般链条在变速时外链板的腰部中央经常形成垫脚部位,但本实用新型于外链板中央垂直线两侧预留一段维持板体原有平整度及厚度的垫脚部,因此,在变速时,前述垫脚部便可在适当时间发挥其应有的垫脚功能,以利于链条变速转换。
第二本实用新型使外链板上外翻倾斜面的位置向两端部位移,倾斜面的位置正为组装链条在变速转换时外链板与变速卡齿间最有机会对应、卡合的位置,显然在变速时,便可因此藉由与卡齿对应的外翻倾斜面滑入卡齿旁,这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降低链条变速时的延迟现象的另一项原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确具有变速时顺畅而不发生延迟现象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链条的外链板,在板体两端部分别形成穿孔,两穿孔间的板体便形成腰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板体内侧的腰部上、下端分别形成外翻的倾斜面,上述倾斜面分别位于腰部的左上角及右下角部位而呈对角设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的外链板;其特征是所说的倾斜面接近板体外缘处更有倒角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的外链板;其特征是外链板的中央垂直线两侧上、下端缘分别形成一组对应的上、下外翻倾斜面。
专利摘要一种组装在链条上的外链板,在其中央形成上、下端内弧的腰部,腰部两侧各有圆弧形的端部,于每一端部上分别设置穿孔;其特征在于腰部的左上角及右下角各形成外翻的倾斜面,而于腰部靠近板体中央垂直线处则为一段未外翻且维持板体原有平整度及厚度的垫脚部;藉上述构造的改良,可使组装链条在变速时具有良好稳固的靠抵部位,以避免链条打滑而回复至原来轨道,倾斜面偏置则更可使板体在变速时易于滑入对应的卡齿,使变速顺畅而不会产生延迟现象。
文档编号F16G15/12GK2157357SQ92245299
公开日1994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28日
发明者吴能家 申请人:岳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