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驱动桥的差速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92915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的驱动桥的差速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驱动桥的差速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例如从文献W0/2013/056691A1中已知这种类型的差速传动机构,其中在该差速传动机构的差速器壳体中内置有两个膜片式离合器,该膜片式离合器根据驱动转矩“转矩感知地”产生自锁作用。另外,在该差速器壳体上设置附加的、电磁式的致动器,借助于该致动器可以通过软件控制叠加该锁定作用。由此得到独立于现有的驱动转矩的其它的、尤其是有利于行驶动力学的控制介入可能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这种类型的差速传动机构,使其结构更加坚固/可靠并可以更好地适配于规定的安装状况。
[0004]上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尤其有利的和适宜的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0005]根据本发明提出,至少一个致动器布置在从动轴之一的区域中,优选布置在差速传动机构的设计为从动的法兰轴/凸缘轴的从动轴的法兰上,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作用在耦联装置/耦合装置/离合装置上的传动部件。
[0006]在优选地设计为锥齿轮差速器的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中可以尤其优选地设置两个、尤其是通过膜片式离合器构成的耦联装置,这两个耦联装置被定位在支承行星齿轮的、布置在轴向可移动的親合块中的带动件/传动件/拨动件(mi tnehmer)的两侧,其中,致动器在功能方面以简单的方式仅作用在一个耦联装置上。
[0007]此外,在从动轴的内部可以设置杆件,优选为拉杆,并且在从动轴的径向外部设置支承管作为传动部件,杆件和支承管借助于致动器反向地被加载,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在耦联装置的支承盘上,另一方面作用在例如由传动销构成的带动件上。这种布置实现了,以减小的支承耗费和部件耗费支承作为内部力的拉力和压力,以及传递精确的调节力。
[0008]优选设计为拉杆的杆件和支承管可以通过例如可电磁调节的,具有调节盘的球-斜面系统被致动,由此得到相对微小的调节力,该调节力可以例如借助于小的、在重量方面有利的电磁铁施加。
[0009]备选地,优选设计为拉杆的杆件和支承管也可以例如液压地或必要时气压地通过线性调节装置,例如通过活塞-缸单元反向地被加载。在此,优选可以在中间连接入相应的控制阀的情况下应用已经存在于机动车中的压力介质源,或者也可以应用自给式的、电驱动的液压栗。
[0010]此外还提出,为了实现平稳地、精确地致动,优选设计为拉杆的杆件和支承管通过轴承,例如通过轴向轴承/推力轴承支承在法兰轴的内部或外部,并且通过法兰轴作用在优选设计为膜片式离合器的耦联装置上。
[0011]最后,致动器可以尤其优选地连接在机动车的电子的行驶程序控制系统上,并且在机动车的规定行驶状态情况下,与驱动转矩叠加地以规定的程度激活锁定装置。控制参数在此可以尤其为机动车起动和/或驶过弯道,其中可以在行驶程序控制系统中相应地考虑已经存在的参数,如车速、转向角度、横向加速度、载荷需求等。
【附图说明】
[0012]本发明的更多的实施例在下面根据附图详细描述。附图示出:
[0013]图1在示意性的、一半的视图中示出了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轴的差速传动机构,其具有作为“转矩感知的”锁定装置的膜片式离合器和连接在该膜片式离合器上的、电磁式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布置在差速传动机构的法兰轴上,并通过拉杆和支承管作用在该膜片式离合器上;
[0014]图2示出相对于图1另选的具有液压控制的致动器的差速传动机构;和
[0015]图3在穿过法兰轴的纵向剖视示意图中示出了锥形齿轮差速传动机构,该锥形齿轮差速传动机构具有布置在锥形齿轮和传动销两侧的膜片式离合器和液压致动的致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1示意性示出了用于机动车的驱动桥的(前桥或后桥)的锥齿轮差速器10,该锥齿轮差速器可旋转地支承在未示出的差速器壳体中,并且该锥齿轮差速器具有紧固在差速器壳体12上的、作为驱动元件的盘形齿轮14以及两个作为从动元件的法兰轴16,18。
[0017]法兰轴16,18通过法兰或凸缘16a,18a与从动的万向轴或与驱动桥的齿轮传动地连接。另外,伸入到差速器壳体12中的法兰轴16,18支承差速器10的车轴斜齿轮20,该车轴斜齿轮又与设计为锥形齿轮的行星齿轮22啮合。
[0018]行星齿轮22可旋转地支承在传动销24上,该传动销沿直径相对置地紧固在筒状的耦合块26中。该耦合块26通过轴线平行的啮合部(30)轴向可移动地在差速器壳体12中导弓丨,并通过压紧盘26a作用在定位在差速器壳体12内部的离合器28上,在此和以下以膜片式离合器28作为示例。必要时也可以在差速器壳体12的两侧设置膜片式离合器28。
[0019]作为锁定装置起作用的膜片式离合器28的膜片结构(无附图标记)通过同样是与轴线平行的啮合部沿旋转方向形锁合地及交替地与差速器壳体12或对应的车轴斜齿轮20的毂部段20a传动连接,并且支承在该差速器壳体的端壁12a上。
[0020]通过膜片式离合器28的锁定,驱动的差速器壳体12与法兰轴18的车轴斜齿轮20联接,并因此取消差速传动作用,即激活锁定装置。
[0021]这可以根据驱动转矩通过可移动的耦合块26和压紧盘26a“转矩感知地”和/或通过致动器34的驱控实现。
[0022]在此,具有与调节盘34b共同作用的电磁铁36、球-斜面系统34c和另外的调节盘34a的电磁致动器34在空间结构上定位在法兰轴16的法兰16a上。
[0023]电磁铁36在此具体包括一起旋转的衔铁36a和紧固在壳体上的线圈36b。主离合器或膜片式离合器37位于电磁铁36的两个半部之间,该离合器的外部膜片结构37a与在图平面中左侧的法兰轴16连接,并进而与图平面中左侧的车轴斜齿轮20连接。可以理解为,这种布置结构也可以同样适宜地设计在任意其它适合的位置上。
[0024]例如借助于调节盘34的插接啮合,内部膜片结构37b与布置在法兰轴16内部的拉杆38连接,并通过该拉杆与差速传动销或传动销24连接,进而与差速器壳体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0025]在理想的直线行驶时,差速器以整体区块的形式旋转。车轴斜齿轮的转速与差速器箱的转速相同。就是说,在主离合器37中不存在转速差,并因此拉杆38具有与法兰轴16相同的转速。如果现在电磁铁36通电,并且主离合器37被电磁化地促动(aktuiert),则球-斜面系统34没有扩张作用,这是因为在以拉杆38的转速旋转的调节盘34b和以法兰轴16的转速旋转的调节盘34a之间不存在转速差。
[0026]要使球和斜面原理可以起作用,则必须在调节盘34a,34b之间存在转速差,这是因为否则球体不会移动,从而不能产生扩张作用。
[0027]在弯道行驶中或所谓的非理想的行驶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在差速器输出之间,例如左侧/右侧的法兰轴或前桥/后桥之间已经存在微小的转速差,该差速器从自身开始已经分配转矩,从而在车轴斜齿轮上具有区别于差速器箱上的其它的转速。在主离合器37中,内部膜片组37b以不同于外部膜片组37a的另一转速转动。如果电磁铁26通电,则通过主离合器37的膜片组对具有拉杆38、传动销34b和差速器箱的转速的调节盘34b制动,以及加速到左侧法兰轴的转速,并因此加速到左侧的车轴斜齿轮的转速。由此,球-斜面系统34的球体在斜面内滚落,并在右侧调节盘34b和左侧调节盘34a之间引起扩张作用。在此,这种扩张力从左侧调节盘34a开始经过拉杆38、传动销24以及压紧盘26a作用在差速器中的离合器28上。由于该差速器的转矩感知的作用,离合器28的膜片组已经根据输入转矩被压紧,并且补充地通过源自球-斜面系统的产生的致动力更加强烈地被压紧。由此可以更加动态地完成非理想的行驶状态。
[0028]此外,在图1中还示出一些轴承,例如轴承39a用于将差速器壳体支承在差速器法兰盖中。另外,轴承39b用于将左侧的法兰轴支承在壳体中。轴承39c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