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凸轮旋转移动机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882247阅读:来源:国知局
054]图1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套结构并设置螺钉时的剖视图。
[0055]图1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套结构时凸轮筒设置波浪形曲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0056]图13a为凸轮筒的一条曲线槽上设置两个档位凸部的结构示意图。
[0057]图13b为凸轮筒的一条曲线槽上等分设置三个档位凸部的结构示意图。
[0058]图13c为凸轮筒的一条曲线槽上等分设置四个档位凸部的结构示意图。
[0059]图14为凸轮筒上三个曲线槽同向但不等距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0060]图15为凸轮筒上三个曲线槽同向且等距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0061]图16a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套结构时凸轮筒相对于保持筒旋出至最远位的示意图。
[0062]图16b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套结构时凸轮筒相对于保持筒旋出至最远位的正剖视图。
[0063]其中一凸轮筒,11一第一柱面,2—保持筒,21—第二柱面,3—销钉,31—槽连接部,32—固定连接板,4一曲线槽,41 一槽道,42—档位凸部,51-0形橡胶圈,52—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65]实施例1:
[0066]本实施例的一种手动凸轮旋转移动机构,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手动凸轮旋转移动机构,包括为塑料薄壁件的凸轮筒I和保持筒2,凸轮筒I和保持筒2相互套接并构成小过盈配合,凸轮筒I和保持筒2的接触面相互作用产生内部作用力,对凸轮筒I或保持筒2施加克服内部作用力的外力可使凸轮筒I和保持筒2发生移动、旋转等相对运动。凸轮筒I为易弹性变形的塑料薄壁件,与保持筒2套接时因小过盈配合产生的内应力而产生弹性变形,利用此特点可使凸轮筒I与保持筒2套接后的过盈量产生自适应调整。因此,在要求操作手感相同的情况下,可降低对加工精度的要求。
[0067]所述凸轮筒I与保持筒2的套接方式有外套、内套、外嵌套、内嵌套等多种方式:如图la、图1b所示的外套结构,凸轮筒I为单层薄壁件且凸轮筒I外套于保持筒2 ;如图2a、图2b所示的内套结构,凸轮筒I为单层薄壁件且凸轮筒I内套于保持筒2 ;如图3a、图3b所示的外嵌套结构,单层筒壁的凸轮筒I嵌套于保持筒2的双层筒壁间;如图4a、图4b所示的内嵌套结构,单层筒壁的保持筒2嵌套于凸轮筒I的双层筒壁间。外嵌套、内嵌套的结构较为复杂,外套、内套结构简单且能满足系统稳定性要求,因此优选外套或内套结构。套接的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望远镜的镜筒优选内套结构。所述凸轮筒I与保持筒2套接时,凸轮筒I的接触侧为第一柱面11,保持筒2的接触侧为第二柱面21。
[0068]实施例2:
[006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若第一柱面11与第二柱面21的接触面均为光滑柱面。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套结构时第一柱面11与第二柱面21的接触面均为光滑柱面。此时,凸轮筒I相对于保持筒2的运动轨迹为沿轴向的直线或沿周向旋转的曲线或在轴向、周向均有分量的任意曲线。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套结构与采用外套结构的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0070]若第一柱面11与第二柱面21的接触是光滑柱面与凸部外表面的接触:如图6a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套结构时第一柱面11为光滑柱面且第二柱面21为设置凸部的凸柱面;或者,如图6b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套结构时第一柱面11的接触面为设置凸部的凸柱面且第二柱面21为光滑柱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套结构与采用外套结构的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0071]若第一柱面11与第二柱面21的接触是光滑柱面与设有凹部柱面的接触:如图7a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套结构时第一柱面11为设置凹部的凹柱面且第二柱面21为光滑柱面;或者,如图7b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套结构时第一柱面11为光滑柱面且第二柱面21为设置凹部的凹柱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套结构与采用外套结构的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0072]若第一柱面11与第二柱面21的接触是凸部与对应凹部的接触:如图8a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套结构时第一柱面11设置有凹部且第二柱面21设置有对应的凸部;或者,如图Sb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套结构时第一柱面11设置有凸部且第二柱面21设置有对应的凹部。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套结构与采用外套结构的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0073]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0074]实施例3:
[007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地,一种手动凸轮旋转移动机构,还包括主要由槽连接部31和固定连接部32组成的销钉3 ;所述槽连接部31与凸轮筒I滑动连接,固定连接部32与保持筒2固定连接。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套结构并设置销钉3时的剖视图,销钉3为设置在第二柱面21的凸部,第一柱面11为光滑柱面且光滑柱面与销钉3接触。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套结构与采用外套结构的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0076]实施例4:
[007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地,所述凸轮筒I的筒壁上设置有曲线槽4,销钉3的槽连接部31卡接于曲线槽4内并与曲线槽4构成小过盈配合。所述曲线槽4为设置在第一柱面11的凹部,销钉3的槽连接部31卡接于曲线槽4内并能在曲线槽4内滑动。如图la、图lb、图2a、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3相同,故不再赘述。
[0078]实施例5:
[007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地,所述曲线槽4包括槽道41和设置在槽道41上的档位凸部42,槽道41、档位凸部42分别与销钉3的槽连接部31小过盈配合,且槽道41与槽连接部31的过盈量大于档位凸部42与槽连接部31的过盈量。
[0080]按本实用新型所述,在实际生产加工中曲线槽4、销钉3各自独立加工,销钉3槽连接部31的直径加工至3.1mm,曲线槽4槽道41部分的宽度加工至3mm,档位凸部42的直径加工至3.05mm。此时,销钉3与槽道41的理论过盈量为0.1mm且销钉3与档位凸部42的理论过盈量为0.05mm,实际装配后,因曲线槽4的槽壁发生弹性变形,销钉3与槽道41的实际过盈量小于0.1mm且销钉3与档位凸部42的实际过盈量小于0.05mm。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4相同,故不再赘述。
[0081]实施例6:
[008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地,一种手动凸轮旋转移动机构,还包括辅助定位的保持筒附件;所述保持筒附件为弹性定位件或非弹性定位件。
[0083]如图10所示,所述弹性定位件为O形橡胶圈51,O形橡胶圈51套接于凸轮筒I和保持筒2之间。
[0084]如图11所示,所述非弹性定位件为螺钉52,螺钉5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螺钉52沿保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