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减振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7007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u形减振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多压缩机并联热栗机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具有U形减振弯的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焊件,包含裤形三通管件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原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如图1所示,由T形三通11、T形三通13与多个弯管12和直管14等焊接构成。它结构简单,铜管材用量较少。但由于其结构过于直短、简单,挠性较小,减振效果较弱。
[0003]当压缩机启动、停止和运行时生产的沿直管方向的振动冲击而引起的交变应力会直接作用和集中在T形三通11、Τ形三通13变径处的内弧弯角r(比较小)上,使该部位的疲劳强度下降,常有因T形三通11、T形三通13变径处开裂而引起的制冷剂泄漏引发制冷系统和压缩机故障,给客户和机组生产厂商带来多方面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U形减振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能大大降低T形三通交汇处内弧面上的应力和提高管路结构的可靠性。
[000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封闭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由多个三通管将多个弯管和直管焊接连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为由一侧的主管口和相反一侧的直管口、弯管口构成的裤形三通管;所述弯管由双90° U形连接管和90° L形连接管组成;所述直管分别与前后三通管的直管口和主管口焊接;所述每个90° L形连接管前端口分别与裤形三通管的弯管口相焊接,90° L形连接管后端口分别与双90° U形连接管的后端口相焊接;以此类推,最末一个90° L形连接管前、后端口分别与另一裤形三通管直管口和最后一个双90° U形连接管的一端口相焊接,构成封闭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
[000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种封闭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由多个三通管将多个弯管和直管焊接连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为由一侧的主管口和相反一侧的直管口、弯管口构成的裤形三通管;所述弯管由180° U形连接管和90° L形连接管组成;所述直管分别与前后三通管的直管口和主管口焊接;所述每个90° L形连接管前端口分别与裤形三通管的弯管口相焊接,90° L形连接管后端口分别与180° U形连接管的后端口相焊接;以此类推,最末一个90° L形连接管前、后端口分别与另一裤形三通管直管口和最后一个180° U形连接管的一端口相焊接,构成封闭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
[0007]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有益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主要对已有的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的三通和弯管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U形管减振结构,形成类似弹簧环状的、两个或两个平面以上的减振弯,对压缩机启动、停止时的惯性冲击和运行时所产生的振动有释放和缓冲作用。采用裤型三通后,将原来作用在已有结构的T形三通、T形三通的扩口变径交汇处的小内弧弯角上的应力均匀分布在本实用新型U形连接管的大内弧弯角上,分散和降低了集中在弯管内弧面上的交变应力,并提高了并联管结构的抗振能力,降低热栗机组的故障率,从而降低机组的维护成本,延长热栗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已有的一种多压缩机吸汽、排汽并联管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双90° U弯管件并联管组示意图;
[0011]图3为实施例1的双90° U弯管件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180° U弯管件并联管组示意图;
[0013]图5为实施例2的U弯管件示意图。
[0014]图6为实施例1、2中的裤形三通管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实用新型设计由一种U形弯管组成的多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下:
[0016]实施例1为一种双90° U形弯管组成的三并联压缩机组吸、排汽并联管组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由两个裤形三通管22、25与多个弯管21和弯管23、26、27及直管24焊接连成一体。与图1结构的区别在于,所述三通管22、25为由一侧的主管口和相反一侧的直管口、弯管口构成的裤形三通管,所述弯管21为双90° U形连接管;所述裤形三通管22直管口、弯管口侧与直管24前端口和弯管23 —端焊接,弯管23另一端与双90° U形连接管21焊接,直管24另一端与裤形三通25的主管口焊接;裤形三通25的直管口、弯管口分别与弯管26、27焊接,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弯管27的后端口与最后一个双90° U形连接管21的一端口直接相连,构成封闭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
[0017]本实施例的双90° U形连接管件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具有四个连续的90°弯角,其结构可由双90° U形连接管21分别与弯管23、26、27焊接构成。其90°连接弯管的弯曲半径与直管24的长度可依据结构空间和管径的大小来弯制不同的双90° U弯管件。
[0018]实施例2为一种180° U形弯管组成的三并联压缩机组吸、排汽并联管组结构,如图4所示,由两个裤形三通管22、25将多个弯管41和直管24焊接连成一体。所述裤形三通管22、25为由一侧的主管口和相反一侧的直管口、弯管口构成的裤形三通管,所述弯管41为180° U形连接管;所述裤形三通管22直管口、弯管口侧与直管24前端口和L形弯管23 一端焊接,L形弯管23另一端与180° U形连接管41焊接,直管24另一端与裤形三通25的主管口焊接;裤形三通25的直管口、弯管口分别与L形弯管26、27焊接,以此类推,最后一个L形弯管27的后端口与最后一个180° U形连接管41的一端口直接相连,构成封闭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
[0019]本实施例的180° U形连接管件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其结构可由180° U形连接管41与L形弯管23(或26、27)焊接构成,具有三个间断的90°弯角和一个180°弯角。其90°弯角和180°弯角的弯曲半径与直管24的长度可依据结构空间和管径的大小来弯制不同的180° U弯管件。
[002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弯管弯角是以弯曲部内外圆的圆心为轴心,圆曲线相邻的两直线段。
[0021]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的不同处是三通管和弯管的结构不同,上述两种实施例只是U形弯管形状不同,其它管件相同。其中裤形三通管为标准管件(可定制不同管径规格),其结构如图6所示,为一端为主管口 61另一端为直管口 62、弯管口 63用为一进二出或二进一出转换接口管。
[0022]采用上述两种U形管减振结构,形成类似弹簧环状的、两个或两个平面以上的减振弯,对压缩机启动、停止时的惯性冲击和运行时所产生的振动有释放和缓冲作用。采用裤型三通后,将原来作用在已有结构的T形三通、T形三通的扩口变径交汇处的小内弧弯角上的应力均匀分布在本实用新型U形连接管,U形管件的大内弧弯分散和降低了集中在弯管内弧面上的交变应力,并提高了并联管结构的抗振能力,降低热栗机组的故障率,从而降低机组的维护成本,延长热栗产品的使用寿命。
【主权项】
1.一种U形减振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由多个三通管将多个弯管和直管焊接连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为由一侧的主管口和相反一侧的直管口、弯管口构成的裤形三通管;所述弯管由双90° U形连接管和90° L形连接管组成;所述直管分别与前后三通管的直管口和主管口焊接;所述每个90° L形连接管前端口分别与裤形三通管的弯管口相焊接,90° L形连接管后端口分别与双90° U形连接管的后端口相焊接;以此类推,最末一个90° L形连接管前、后端口分别与另一裤形三通管直管口和最后一个双90° U形连接管的一端口相焊接,构成封闭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U形减振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90°U形连接管由两个端口,三个90°弯管段和四个直管段构成管件并与90° L形连接管焊接成组件。3.一种U形减振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由多个三通管将多个弯管和直管焊接连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为由一侧的主管口和相反一侧的直管口、弯管口构成的裤形三通管;所述弯管由180° U形连接管和90° L形连接管组成;所述直管分别与前后三通管的直管口和主管口焊接;所述每个90° L形连接管前端口分别与裤形三通管的弯管口相焊接,90° L形连接管后端口分别与180° U形连接管的后端口相焊接;以此类推,最末一个90° L形连接管前、后端口分别与另一裤形三通管直管口和最后一个180° U形连接管的一端口相焊接,构成封闭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4.如权利要求3所述U形减振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180°U形连接管由两个端口、一个180°弯管段、二个端90°弯管段和四个直管段构成管件并与90° L形连接管焊接成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形减振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属于多压缩机并联热泵机组技术领域,由多个三通管将多个L形弯管和直管焊接成一体,三通管为由一侧的主管口和相反一侧的直管口、弯管口构成的裤形三通管;U形弯管为双90°U或180°U形连接管;直管的前端口、该连接管一端口分别与裤形三通管的直管口和弯管口之一的管口相焊接,直管的后端口与另一裤形三通管一侧的主管口相焊接,该裤形三通管另一侧的前端口直管口和弯管口分别与两个L形弯管想焊接,最后一个L形弯管的后端口与最后一个连接管的一端口直接相连,构成封闭式压缩机吸、排汽并联管组。本实用新型结构分散了集中在弯管内弧面上的交变应力,并提高了并联管结构的抗振能力及其耐疲劳强度。
【IPC分类】F16L41/02, F16L55/02
【公开号】CN204879213
【申请号】CN201520465483
【发明人】贾德亚
【申请人】北京中科华誉热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