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钢管桩的承载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76508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钢管桩的承载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钢管粧的辅助设施,尤其是一种连接在钢管粧上的承载构件。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工程中,如需要在钢管粧的顶部安装设备如千斤顶等,通常需要在钢管粧的顶部焊接相应的板件,然后在板件上再安装设备,这种做法存在的问题是焊接后的板件的支撑强度不能保证,板件的位置精度也难于保证,且设备拆除后,还要割除板件,板件无法重复使用,既延长工期,又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钢管粧的承载构件,其结构强度好,可方便与钢管粧相配合以支撑设备,且能重复使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钢管粧的承载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板相连接,上板和下板之间还穿有多根拉杆,每根拉杆的上部旋接有上螺母,上螺母抵在上板的上端面,每根拉杆的下部旋接有下螺母,下螺母抵在下板的下端面,上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
[0005]优选所述上板的外周边为圆形,所述下板外周边为圆形。进一步优选所述上板外径大于所述下板外径。
[0006]优选所述通孔为圆形或方形。
[0007]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板的下端面上固连有相互交叉设置的多个加强板。以进一步增强下板的结构强度,更稳定支撑设备。
[0008]本实用新型由于上板和下板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板相连接,上板和下板之间还穿有多根拉杆,每根拉杆的上部旋接有上螺母,上螺母抵在上板的上端面,每根拉杆的下部旋接有下螺母,下螺母抵在下板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支撑板和多根拉杆的连接作用,使整体结构强度好,支撑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使下板处于钢管粧内孔里,然后使上板的下端面支撑在钢管粧顶部的端面上,与钢管粧相配合就很方便,加快设备的安装速度和精度,且不需焊接,能重复使用,工期快,又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立体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与钢管粧相互配合俯视图;
[0011]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实施例一、图1至图3所示,一种连接钢管粧的承载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板1和下板2,上板1和下板2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板3相连接,上板1和下板2之间还穿有多根拉杆4,每根拉杆4的上部旋接有上螺母41,上螺母41抵在上板1的上端面,每根拉杆4的下部旋接有下螺母42,下螺母42抵在下板2的下端面,上板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为圆形。
[0015]优选所述上板1的外周边为圆形,所述下板2外周边为圆形,上板1外径大于下板2外径。
[0016]在所述下板2的下端面上固连有相互交叉设置的多个加强板5。
[0017]图3进一步所示,本实施例与钢管粧相配合时,下板2处于钢管粧10的内孔中,上板1的下端面支撑在钢管粧10顶部的端面上,这样方便在钢管粧10上安装设备如千斤顶等。
[0018]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上板1中间开设的通孔11为方形。
[001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两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连接钢管粧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板相连接,上板和下板之间还穿有多根拉杆,每根拉杆的上部旋接有上螺母,上螺母抵在上板的上端面,每根拉杆的下部旋接有下螺母,下螺母抵在下板的下端面,上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钢管粧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的外周边为圆形,所述下板外周边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钢管粧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外径大于所述下板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钢管粧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形或方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连接钢管粧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的下端面上固连有相互交叉设置的多个加强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钢管桩的承载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板相连接,上板和下板之间还穿有多根拉杆,每根拉杆的上部旋接有上螺母,上螺母抵在上板的上端面,每根拉杆的下部旋接有下螺母,下螺母抵在下板的下端面,上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优选所述通孔为圆形或方形;优选所述上板的外周边为圆形,所述下板外周边为圆形,?且所述上板外径大于所述下板外径;所述下板的下端面上固连有相互交叉设置的多个加强板;本实用新型结构强度好,可方便与钢管桩相配合以支撑设备,且能重复使用。
【IPC分类】F16M13/02, F16M11/02
【公开号】CN204986313
【申请号】CN201520558165
【发明人】吴毅彬
【申请人】厦门理工学院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