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气化池加热水与冰机冷凝循环水串联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004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氯气化池加热水与冰机冷凝循环水串联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综合利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液氯气化池加热水与冰机冷凝循环水串联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氯是化工产品三氯异氰尿酸生产中所需要的主原料,其在运输时多为液态,而在使用时首先要将液氯进行气化,(气化的效果受季节的影响)然后才能用于三氯异氰尿酸的生产。液氯的沸点为-34. 6°C,在气化过程要吸收大量热量。因此需在使用时对其容器用热水进行加热(尤其是在冬季)。传统的加热设施多采用一定容积混凝土气化加热池,在水池里布置了一定组数的气化加热器(蛇形盘管)。液氯在经过汽化器后,吸收气化池(热水)里的热量,液氯不断变成气态、连续气化、连续吸收热量,如此需要不断供热将池里的水加温, 使之保持相对恒温(一般在20 45 ),如40m3的气化池为例,其所耗费的热量相当于一台小型锅炉所产生的供热量。在三氯异氰尿酸的生产制备过程中,气化好的氯气进入反应釜与先前制备好的三钠盐进行反应,其反应过程是放热反应,因为进料和反应是连续不断的,所以必须有专用的制冷设备为其降温。为此还需配置了一定制冷量的制冷设备(如螺杆式冰机等),为连续反应而产生的热量来降温,而制冷设备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又需低温冷却水通过热交换来降低自身的温度,使其水温不能超过30度,这样一来,还另需建造一座容积至少为SOm3的制冷设备的冷却水池,在水池的上方配备一套玻璃钢冷却水塔(电机带动风叶降温)等设施。上述生产设备系统在生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能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低、耗水量低的液氯气化池加热水与冰机冷凝循环水串联循环利用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氯气化池加热水与冰机冷凝循环水串联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温水气化池、 制冷机、制冷机冷却水池及液泵,所述温水气化池所在位置高于所述制冷机冷却水池所在位置,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落差,且所述温水气化池和制冷机冷却水池经由管道及所述液泵连接而形成水循环通道。所述制冷机为螺杆式冰机。所述温水气化池为混凝土气化加热池,其内布设有一定组数的蛇形盘管。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充分的利用能量及水资源,减少了煤资源的消耗,进而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了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
■、Λ
frff. ο
图1为一种液氯气化池加热水与冰机冷凝循环水串联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液氯钢瓶,2为蛇形盘管,3为混凝土气化加热池,4为离心泵,5为冰机冷却水池,6、7为螺杆式冰机,8为氯气缓冲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 一种液氯气化池加热水与冰机冷凝循环水串联循环利用系统,参见图 1,包括混凝土气化加热池3 (40m3,池内布设四组蛇形盘管2)、两台制冷量为534kw的螺杆式冰机、冰机冷却水池5及5. 5KW的离心泵4,混凝土气化加热池建成为地上池,冰机冷却水池5建成地下池,并使其相邻而立,二者行成1. 8m的落差,经过上述改造,通过该离心泵将冰机冷却水池中30 左右的热水源源不断的供给凝土气化加热池,而凝土气化加热池中的液氯汽化器(四组蛇形盘管)在吸收大量热量后又将水温降低为20 左右,然后通过1. 8m 高的自然落差经管道回流至冰机冷却水池中,用于冰机降温。经粗略计算,上述系统每年可以节省原煤300吨左右,水每年省水2000吨左右。既减少了水和煤资源的消耗、又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保护了环境、又来了经济效益。改变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的结构尺寸参数,或者部件、装置的等同替换等,可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权利要求1.一种液氯气化池加热水与冰机冷凝循环水串联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水气化池、制冷机、制冷机冷却水池及液泵,所述温水气化池所在位置高于所述制冷机冷却水池所在位置,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落差,且所述温水气化池和制冷机冷却水池经由管道及所述液泵连接而形成水循环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氯气化池加热水与冰机冷凝循环水串联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为螺杆式冰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氯气化池加热水与冰机冷凝循环水串联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水气化池为混凝土气化加热池,其内布设有一定组数的蛇形盘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氯气化池加热水与冰机冷凝循环水串联循环利用系统。它包括温水气化池、制冷机、制冷机冷却水池及液泵,所述温水气化池所在位置高于所述制冷机冷却水池所在位置,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落差,且所述温水气化池和制冷机冷却水池经由管道及所述液泵连接而形成水循环通道。本实用新型能充分的利用能量及水资源,减少了煤资源的消耗,进而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了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F17C9/04GK202327642SQ20112044401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果强, 王吉国, 田开伟 申请人:濮阳可利威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