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式油箱加油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820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压式油箱加油控制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机械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压式油箱加油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飞机压力加油系统的设计研制过程中,通常要求在加油支管的末端,即通往飞机每个油箱或油箱组的入口处,均应设置加油关断阀,当燃油加到正常满油油面或应急满油油面时,油面控制装置可控制其关闭,以切断加油油路,停止向油箱加油;同时要保证加油时排出的空气可通过通气管排出,以保证油箱内的压力不超过额定压力。在目前的压力加油系统设计中,通常采用两种加油油面控制系统,一种是在油箱中均设置一个浮子作动的机械阀的关断来实现加油控制;另一种是采用电控的方法,在油箱内设置油面信号器通过发出电信号来控制电动阀的关断来实现加油控制,但这两种装置都会增加控制系统的复杂度,同时也增加了飞机本身的重量、成本和故障概率,还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压式油箱加油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气压式油箱加油控制系统,包括压力加油接头、双余度浮子油面控制器、分油箱、主油箱及进气管,其中,分油箱与主油箱的上部分别通过气压导管与进气管连接,进气管与外界大气连通,分油箱与主油箱的底部通过连通管路连接加油,并在此连通管路上安装有燃油开关;且分油箱内油面达到气压导管入口将气压导管堵住时在分油箱内的上部空间形成密闭气压空间,主油箱内安装有双余度油面控制器和燃油电磁阀,燃油电磁阀一端与双余度油面控制器连接,另一端与压力加油接头连接;双余度油面控制器中设置有用于与燃油电磁阀连接的机械油浮子与磁浮子,用以控制主油箱的正常满油和应急满油。

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多个分油箱,通过双余度油面控制器控制分油箱加油。

在本实用新型中,燃油开关为燃油电动阀。

在本实用新型中,双余度油面控制器中设置有两个机械油浮子与两个磁浮子,且两个机械油浮子通过导压管与燃油电磁阀连接,两个磁浮子通过电气信号线与燃油电磁阀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压力加油时,燃油通过压力加油接头进入加油管,而后从燃油电磁阀进入主油箱,双余度油面控制器监测主油箱的油面以控制燃油电磁阀的关断;而分油箱通过连通管路与主油箱连通进行加油,打开燃油电动阀,由于分油箱与主油箱之间的油面存在高度差,燃油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分油箱,进气管与外界大气连通,当分油箱内油面达到上部的气压导管口时,将气压导管堵住,在分油箱内的上部空间形成一个密闭气压空间,随着分油箱的油面继续上升,密闭气压空间的压力上升至与分油箱、主油箱两个油箱的油面高度差平衡时,关闭燃油电动阀,分油箱加油结束。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压式油箱加油控制系统以实现飞机部分油箱的加油油面控制,并通过双余度设计,很好地满足了满足飞机地面压力加油和飞行状态下的使用要求,并具有重量轻、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气压式油箱加油控制系统,包括压力加油接头1、燃油电磁阀2、双余度浮子油面控制器3、燃油电动阀4、一号分油箱5、主油箱6、气压导管7、密闭气压空间8及进气管9,其中,一号分油箱5与主油箱6的上部分别通过气压导管7与进气管9连接,进气管9与外界大气连通,一号分油箱5与主油箱6的底部通过连通管路连接加油,并在此连通管路上安装有燃油电动阀4;且一号分油箱5内油面达到气压导管7入口将气压导管7堵住时在一号分油箱5内的上部空间形成密闭气压空间8,主油箱6内安装有双余度油面控制器3和燃油电磁阀2,燃油电磁阀2一端与双余度油面控制器3连接,另一端与压力加油接头1连接;双余度油面控制器3中设置有两个机械油浮子和两个磁浮子,两个机械油浮子和两个磁浮子分别与燃油电磁阀2通过导压管和电气信号线连接,用以控制主油箱6的正常满油和应急满油。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压力加油时,燃油通过压力加油接头1进入加油管,而后从燃油电磁阀2进入主油箱6,双余度油面控制器3监测主油箱6的油面以控制燃油电磁阀2的关断;而一号分油箱5通过与主油箱6相连通的管路进行加油,打开燃油电动阀4,由于一号分油箱5与主油箱6之间的油面存在高度差,燃油在重力作用下进入一号分油箱5,进气管9与外界大气连通,当一号分油箱5内油面达到上部的气压导管7口时,将气压导管7堵住,在一号分油箱5内上部空间形成一个密闭气压空间8,随着一号分油箱5的油面继续上升,密闭气压空间8的压力上升至与一号分油箱5、主油箱6两个油箱的油面高度差平衡时,关闭燃油电动阀4,一号分油箱5加油结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