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组件和苏打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153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水箱组件和苏打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苏打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箱组件和苏打水机。



背景技术:

因苏打水,即气泡水具有清新的口感,并能够起到抑制食欲、消除便秘、阻断糖类与脂肪的吸收、中和身体中的酸性等多种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用户喜爱。

在一些苏打水机中,其蒸发器和供纯净水流通的冷水管两者共同浸泡在一储水箱中,通过储水箱中的水来实现换热,且用于制备苏打水的苏打水罐也是容置于储水箱中的。但是该类苏打水机中,由于蒸发器、冷水管以及苏打水罐等均是直接放置在储水箱中的,与储水箱未形成固定关系,各个部件零散分布,无法形成模块化安装,如此使得苏打水机的拆装较为繁琐,给用户带来拆装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水箱组件,旨在使得水箱组件形成多个模块,以方便用户拆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箱组件包括:

箱体模块,包括具有朝上的敞口的箱体、及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蒸发器;

箱盖模块,包括盖合所述敞口的箱盖、及固设于所述箱盖的冷水管,所述箱盖上设有第一让位口,所述冷水管的进水端穿出所述箱盖外,而与净水水源连通,所述冷水管的出水端穿出所述箱盖外;当所述箱盖盖合所述敞口,以将所述箱盖模块安装于所述箱体模块后,所述冷水管伸入所述箱体内;以及,

苏打水罐,经所述第一让位口伸入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箱盖固定,所述苏打水罐与所述冷水管的出水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水管呈螺旋状设置而具有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环状管部;所述箱盖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箱盖内表面固定的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第一限位结构,每一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对应一所述环状管部设置,用以限制所述环状管部移动。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的蒸发管一端弯折设置,以形成一开口朝下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卡接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沿。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的蒸发管呈螺旋状设置而具有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环状蒸发部;所述箱体模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箱体内的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第二限位结构,每一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对应一所述环状蒸发部设置,用以限制所述环状蒸发部移动。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底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苏打水罐的下端与所述限位槽适配插合。

优选地,所述箱盖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箱盖内表面固定的潜水泵。

优选地,所述箱盖内表面设有连接凸部,所述潜水泵安装在所述连接凸部上。

优选地,所述箱盖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箱盖内表面固定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穿设所述箱盖而伸入所述箱体内的感温部。

优选地,所述箱盖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箱盖内表面固定的水位检测件,所述水位检测件具有穿设所述箱盖而伸入所述箱体内的水位检测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苏打水机,所述苏打水机包括水箱组件;所述水箱组件包括:

箱体模块,包括具有朝上的敞口的箱体、及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蒸发器;

箱盖模块,包括盖合所述敞口的箱盖、及固设于所述箱盖的冷水管,所述箱盖上设有第一让位口,所述冷水管的进水端穿出所述箱盖外,而与净水水源连通,所述冷水管的出水端穿出所述箱盖外;当所述箱盖盖合所述敞口,以将所述箱盖模块安装于所述箱体模块后,所述冷水管伸入所述箱体内;以及,

苏打水罐,经所述第一让位口伸入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箱盖固定,所述苏打水罐与所述冷水管的出水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水箱组件进行模块化安装,一部分零部件如蒸发器固定在箱体上,与箱体形成箱体模块,还一部分零件如冷水管固定在箱盖上,与箱盖形成箱盖模块,而苏打水罐则形成单独的苏打水罐模块。则在进行安装时,可将箱体模块和箱盖模块先各自组装好,从而方便各部件的集成;再将箱体模块和箱盖模块组装到一起,最后再进行苏打水罐的安装。整个水箱组件分为三个模块,如此实现了水箱组件的模块化,并可避免将过多部件集中固定在一个部件上而造成的安装定位繁琐复杂。同时,由于苏打水罐上的进水孔、出水孔和进气孔必然需要连接不同的管道,且该管道是穿出储水箱设置的,若在储水箱上对应进水孔、出水孔和进气孔均开设一让位孔,则为苏打水罐与储水箱的安装增加定位的难度,从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箱盖上设置第一让位口,使得苏打水罐的顶面显露在外,如此不需要考虑苏打水罐上的进水孔、出水孔和进气孔与箱盖的定位,从而可降低加工的难度和生产成本,并可减小安装的复杂性。此外,由于苏打水罐是在箱盖与箱体组装好后,再通过第一让位口伸入到箱体内的,且苏打水罐与箱体内其它零部件之间不需要连接,苏打水罐与其它部件之间只要不发生干涉即可,如此对第一让位口的设置位置的要求较低,从而可进一步降低加工难度,以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苏打水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苏打水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苏打水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箱盖未示出;

图4为图2中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第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苏打水机的剖切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7中第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中苏打水机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苏打水机,所述苏打水机包括水箱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以及图13所示,所述水箱组件包括:

储水箱10,具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净水水源连通;

蒸发器21,设于所述储水箱10内;

冷水管31,设于所述储水箱10内,且所述冷水管31的进水端与净水水源连通;和,

苏打水罐60,设于所述储水箱10内,所述苏打水罐60具有进水孔、出水孔和进气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冷水管31的出水端连通。

通常,所述苏打水机还包括:

进水管91,与水源连通;

滤芯50,串接在所述进水管91上,且所述滤芯50的出水侧构成所述净水水源;

气罐40,用于容纳二氧化碳气体,且所述气罐40与所述苏打水罐60的进气孔连通;

出水管92,用于提供饮用水;所述冷水管31的出水端还与所述出水管92连通,以为用户提供冷水饮用水;所述滤芯50的出水侧还与所述出水管92连通,以为用户提供常温饮用水;所述苏打水罐60的出水孔与所述出水管92连通,以为用户提供苏打水饮用水;以及,

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21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方便对所述储水箱10进行加水,在所述储水箱10上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91连通,优选地,所述储水箱10的进水口与配置在所述进水管91上的滤芯50的出水侧连通,以使得流入所述储水箱10内的水为净水,如此可以减少所述储水箱10内水垢的产生。所述蒸发器21对所述储水箱10内的水进行冷却,经过冷却后的水作为冷却介质,以对冷水管31内的净水,即饮用水进行制冷。从所述冷水管31流出的水为冷水,以流入所述苏打水罐60内,并与自所述气罐40充入到所述苏打水罐60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混合,从而制得苏打水。

具体地,经滤芯50过滤后的净水分为三路,其中一路与所述出水管92连通,以为用户提供常温饮用水;另一路流入所述储水箱10内,作为冷却介质;还有一路则流入所述冷水管31内。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流入所述蒸发器21内,以释放冷量,所述蒸发器21对所述储水箱10内的水进行制冷。所述冷水管31内的净水和所述蒸发器21内制冷剂通过所述储水箱10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所述冷水管31内的净水被冷却形成冷水。该冷水从所述冷水管31的出水端出来后被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与所述出水管92连通,直接供用户饮用;另一路与所述苏打水罐60连通,而流入所述苏打水罐60内。所述气罐40与所述苏打水罐60连通,所述气罐40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充入所述苏打水罐60内,而与从所述冷水管31流入到所述苏打水罐60内的冷水混合,从而制得苏打水。制得的苏打水经所述苏打水罐60的所述出水孔流入到所述出水管92内,从而为用户提供苏打水。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净水是通过单独的冷水管31设置在储水箱10内,而与位于储水箱10内的蒸发器21独立设置的,如此蒸发器21未直接接触净水,蒸发器21表面的细菌灰尘等污染物,甚至是当蒸发器21内制冷剂发生泄漏时,均不会对冷水管31内净水造成污染,从而可保证冷水管31内净水的水质。同时,冷水管31和蒸发器21均是浸泡在储水箱10的水中的,储水箱10为容纳冷水管31和蒸发器21,储水箱10的内部空间通常设置得较大,其能够容纳较多的水来作为冷却介质,从而使得储水箱10的蓄冷量大,能够快速地为用户提供冷水或苏打水。进一步的,由于苏打水罐60位于储水箱10内,苏打水罐60浸泡在水中,储水箱10内的水作为冷却介质,使得苏打水罐60内的苏打水能够被蒸发器21进一步冷却,从而使得苏打水的制冷效果更好。此外,蒸发器21、冷水管31以及苏打水罐60均设置在储水箱10内的形式,使得这些部件形成一个整体模块,仅需通过储水箱10与苏打水机壳体安装即可,从而可实现模块化安装,达到简化安装步骤,实现快速安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10大体呈方体状设置,当然,本实用新型中并不对所述储水箱10的形状进行限定。通常,在所述储水箱10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储水箱10内水位的水位检测件,该水位检测件优选为浮子14。当所述水位检测件检测到所述储水箱10内水位达到预设水位上限值时,所述苏打水机的控制器控制所述储水箱10停止进水;当所述水位检测件检测到所述储水箱10内水位达到预设水位下限值时,所述苏打水机的控制器控制所述储水箱10进水。所述储水箱10的进水口与净水水源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6,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水位检测件所检测到的所述储水箱10内的水位,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16的开关,以使得所述储水箱10进水或停止进水。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磁阀16固设于所述储水箱10的顶面。通过对所述储水箱10内的水位进行检测,能够避免所述储水箱10内水位过低,所述冷水管31和所述蒸发器21部分显露在水面上,导致制冷效果差的现象;同时,也可避免所述储水箱10内水位过高而导致水溢出的现象。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当所述储水箱10内水位达到所述水位上限值时,所述冷水管31和所述蒸发器21能够完全浸泡在水中。

为进一步提高所述冷水管31各处温度的均匀性,所述储水箱10内还设有用于使所述储水箱10内的水流动的搅拌件,优选地,所述搅拌件为潜水泵13。该潜水泵13具有一两端开口的水通道以及位于所述水通道内的叶轮,所述储水箱10内的水在所述叶轮的带动下,从所述水通道的一端进入所述潜水泵13内,并从所述水通道的另一端流出,从而使得所述储水箱10内的水流通。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叶轮的转速,以控制所述水通道内水的流速,即控制水流量,以改变所述储水箱10内水的流动速度。当然,所述搅拌件也可为扇叶。该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所述潜水泵13工作,能够搅动所述储水箱10内的水,使得各个位置的水发生混合,从而使得各个位置水的温度更加均匀,也即使得所述冷水管31在各个位置与水所交换的冷量较为一致。

为对所述储水箱10内水温进行检测,在所述储水箱10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7。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17的感温部靠近所述蒸发器21设置,以检测所述蒸发器21周围的温度,从而根据所述蒸发器21周围的温度更好地控制所述潜水泵13的流速。

为方便对所述储水箱10进行清洗,在所述储水箱10的底部还设有第一排水口,该第一排水口连接有一第一排水管112,以排出所述储水箱10内的水,达到更换所述储水箱10内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冷水管31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穿设储水箱10外设置,所述苏打水罐60的进水孔、出水孔和进气孔处的管道均穿出所述储水箱10外设置。同样地,所述蒸发器21的两端也穿出所述储水箱10外设置。

为使得一次制得的冷水量较多,即为延长所述冷水管31的长度,所述冷水管31迂回设置或呈环状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水管31呈螺旋状设置而具有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环状管部311。所述蒸发器21呈螺旋状设置而具有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环状蒸发部211。其中,所述环状管部311和所述环状蒸发部211分别为方环,当然,所述环状管部311和所述环状蒸发部211也可分别为圆环。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冷水管31包括多个螺旋管部,每一所述螺旋管部沿上下方向呈螺旋状设置,且多个所述螺旋管部沿内外方向设置,并依次连接。也即在该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螺旋管部中的一个是围设在另一个的外围的。如此,使得所述冷水管31的整体长度更长,一次制得的冷水的量也更多,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冷水。优选地,相邻两所述螺旋管部相间设置。从而使得每一所述螺旋管部均能够与所述储水箱10内的水充分接触,以提高换热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21与所述冷水管31相间设置,如此,能够避免所述冷水管31因与所述蒸发器21距离过近,使得冷水管31内温度过低而导致所述冷水管31内的净水结冰。优选地,所述蒸发器21位于所述冷水管31的外围,如此,所述冷水管31被所述蒸发器21围设在内,所述蒸发器21的冷量朝中间集中,而使得所述冷水管31的制冷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苏打水罐60位于所述冷水管31所围设的区域内。也即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冷水管31和所述蒸发器21分别环绕所述苏打水罐60设置,使得所述苏打水罐60内的苏打水能够被所述蒸发器21进一步冷却,从而提高苏打水的制冷效果。同时,若所述苏打水罐60位于所述冷水管31和所述蒸发器21之间,所述苏打水罐60会先于所述冷水管31而与所述蒸发器21进行热交换,则所述冷水管31在邻近所述苏打水罐60处的部分获得的冷量较少,而远离所述苏打水罐60的部分获得的冷量较多,故所述冷水管31各个位置与所述蒸发器21的热交换情况不一致,导致所述冷水管31各处温度不均匀。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苏打水罐60位于所述冷水管31所围设的区域内的形式,能够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从而可保证所述冷水管31各处温度的均匀性。

由于所述苏打水罐60内充入了大量高压二氧化碳气体,使得所述苏打水罐60内压力较大,为使得所述冷水管31内的冷水能够顺利流入所述苏打水罐60内,则所述冷水管31内的冷水的压力需要设置得较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苏打水罐60与所述冷水管31的连通管路上设有增压泵61。该通过先制冷后增压的形式,净水在所述冷水管31内的流动速度较慢,从而延长了冷水管31内净水与冷却介质的换热时间,使得净水能够进行充分换热,从而有效提高了净水的制冷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泵61也可设置在所述冷水管31与所述滤芯50的连通管路上,以实现先增压后制冷。

所述苏打水机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气罐40与所述苏打水罐60的连通管路上设有低压检测装置41,所述低压检测装置41与所述报警装置电连接;所述低压检测装置41用以在所述气罐40内出现低压状态时,触发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低压检测装置41用于检测所述气罐40内的气压,当所述气罐40出现低压状态时,也即当所述低压检测装置41所检测到的气压下降至预设的低压阈值时,所述低压检测装置41则触发所述报警装置报警。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气罐40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断充入到苏打水罐60内进行制取苏打水,气罐40内二氧化碳气体逐渐减少。通过在气罐40与苏打水罐60的连通管路设置一低压检测装置41,当低压检测装置41检测到气罐40内出现低压状态时,说明气罐40内气体过少,则低压检测装置41触发报警装置报警,以提醒用户及时对气罐40进行充气,从而避免了当气罐40内气体过少时影响到苏打水的浓度。同时,由于所述低压检测装置41设置在所述气罐40与所述苏打水罐60的连通管路上,如此所述低压检测装置41可直接对流入到所述苏打水罐60内的气压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更有利于判断流入所述苏打水罐60的气体的多少。

进一步地,为防止所述苏打水罐60内气体倒流回所述气罐40内,故在所述苏打水罐60和所述气罐40的连通管路上还设有第一单向阀42,所述第一单向阀42的导通方向为自所述气罐40到所述苏打水罐60的方向。

由于所述气罐40内二氧化碳气体通常为高压气体,为保证使用安全性能,故通常需要将该高压气体进行降压处理后再使其流入所述苏打水罐60内,进行制取苏打水,因此在所述气罐40与所述苏打水罐60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减压阀43。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避免所述苏打水罐60内气压过高,故在所述苏打水罐60上还设有泄压阀。

在所述气罐40与所述苏打水罐60的连通管路上还设有第一电磁阀44,所述第一电磁阀44与所述苏打水机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44的开度,或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44的开启时间,从而控制充入到所述苏打水罐60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以调节苏打水的浓度。

为对所述苏打水罐60内水位进行检测,所述苏打水罐60内还设有水位传感器。具体地,所述水位传感器为水位探针,所述水位探针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所述水位探针伸入到所述苏打水罐60下端,用于检测所述苏打水罐60内的低水位,当所述苏打水罐60内水位下降至所述低水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进水孔进水;另一所述水位探针伸入至所述苏打水罐60上端,用于检测所述苏打水罐60的高水位,当所述苏打水罐60内水位上升至所述高水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进水孔停止进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方便所述水箱组件的安装,故将所述水箱组件进行模块化安装。具体地,请再次结合参考图2,所述水箱组件包括箱体模块、箱盖模块和苏打水罐60,其中,所述箱体模块包括具有朝上的敞口的所述箱体11、及安装于所述箱体11内的所述蒸发器21。所述箱盖模块包括盖合所述敞口的所述箱盖12、及固设于所述箱盖12的所述冷水管31,所述箱盖12上设有第一让位口127,所述冷水管31的进水端穿出所述箱盖12外,而与净水水源连通,所述冷水管31的出水端穿出所述箱盖12外;当所述箱盖12盖合所述敞口,以将所述箱盖模块安装于所述箱体模块后,所述冷水管31伸入所述箱体11内。所述苏打水罐60经所述第一让位口127伸入所述箱体11内,并与所述箱盖12固定,所述苏打水罐60与所述冷水管31的出水端连通。

在具体安装时,先将所述蒸发器21与所述箱体11固定,形成箱体模块,再将所述箱体11套入保温箱151中;同时,将所述冷水管31固定到所述箱盖12上,以形成箱盖模块,接着将所述箱盖12盖设至所述箱体11上;最后将所述苏打水罐60从所述第一让位口127伸入到所述箱体11内,如此完成整体安装。

所述苏打水罐60具体可与所述箱盖12焊接,或者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箱体11的底壁设有限位槽111(如图7所示),所述苏打水罐60的下端与所述限位槽111适配插合,以防止所述苏打水罐60下端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水箱组件进行模块化安装,一部分零部件如蒸发器21固定在箱体11上,与箱体11形成箱体模块,还一部分零件如冷水管31固定在箱盖12上,与箱盖12形成箱盖模块。则在进行安装时,可将箱体模块和箱盖模块先各自组装好,从而方便各部件的集成;再将箱体模块和箱盖模块组装到一起,最后再进行苏打水罐60的安装。如此可避免将过多部件集中固定在一个部件上而造成的安装定位繁琐复杂。

该实用新型中,由于对冷水管31和蒸发器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要求较低,只要考虑两者之间不发生干涉即可,故可将两者分别固定在两个不同的部件上,且不增加定位的难度。同时,由于苏打水罐60上的进水孔、出水孔和进气孔必然需要连接不同的管道,且该管道是穿出储水箱10设置的,若在储水箱10上对应进水孔、出水孔和进气孔均开设一让位孔,则为苏打水罐60与储水箱10的安装增加定位的难度,从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箱盖12上设置第一让位口127,使得苏打水罐60的顶面显露在外,如此不需要考虑苏打水罐60上的进水孔、出水孔和进气孔与箱盖12的定位,从而可降低加工的难度和生产成本,并可减小安装的复杂性。此外,由于苏打水罐60是在箱盖12与箱体11组装好后,再通过第一让位口127伸入到箱体11内的,且苏打水罐60与箱体11内其它零部件之间不需要连接,苏打水罐60与其它部件之间只要不发生干涉即可,如此对第一让位口127的设置位置的要求较低,从而可进一步降低加工难度,以减少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箱盖12上开设有两第二让位口,所述冷水管31两端对应经两所述第二让位口穿出所述箱盖12设置。由于所述冷水管31是固定在所述箱盖12上的,同时将两所述第二让位口开设于所述箱盖12上,相对于将所述第二让位口开设在所述箱体11上的方式,更有利于所述冷水管31与所述箱盖12的定位,避免所述冷水管31两端与两所述第二让位口之间出现偏差而难以安装。

由于所述蒸发器21是固设于箱体11上,冷水管31固设于箱盖12上,蒸发器21与冷水管31两者是安装在不同的部件上的,蒸发器21与冷水管3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较难保证。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箱盖12上开设有两第三让位口,所述蒸发器21两端对应经两所述第三让位口穿出所述箱盖12设置。则在加工时,通过考虑两第二让位口与两第三让位口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对冷水管31与蒸发器21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以避免所述蒸发器21与所述冷水管31两者之间发生干涉。

所述蒸发器21的蒸发管一端弯折设置,以形成一开口朝下的卡接槽212,所述卡接槽212卡接于所述箱体11的侧壁上沿。该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21一端形成一U形的卡接槽212,以卡设于所述箱体11侧壁上,以限制所述蒸发器21的移动。而由于所述箱盖12是盖设于所述箱体11上,并与所述箱体11固定的,则在所述箱盖12上对应所述蒸发器21的卡接槽212的位置,存在一所述第三让位口,所述箱盖12与所述箱体11共同限制所述蒸发器21移动。该实施例中,所述箱盖12的内表面部分朝上凹陷,以形成所述第三让位口。

当所述冷水管31和所述蒸发器21分别呈螺旋状设置时,所述冷水管31相邻的两个环部容易紧挨在一起,同样地,所述蒸发器21相邻的两个环部也易紧挨在一起,而不能够与储水箱10内的水充分接触。故为了避免该类现象的发生,因此通过设置固定架将相邻的两个环部相间开来。

具体地,请结合参考4和图5,所述箱盖模块还包括第一固定架32,所述第一固定架32与所述箱盖12内表面固定,并伸入所述箱体11内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架32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第一限位结构,每一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对应一所述环状管部311设置,用以限制所述环状管部311移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具体可为卡接凸部,钩部,或凹槽等,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第一固定槽321,每一所述第一固定槽321沿所述环状管部311周向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架32设置,所述冷水管31的每一所述环状管部311对应卡设于一所述第一固定槽321内,具体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槽321的上下两槽壁卡持,以防止所述环状管部311上下串动,而与相邻的所述环状管部311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32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32背离所述蒸发器21的一侧,如此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槽321具有背离所述蒸发器21的开口,以使得所述冷水管31能够从所述第一固定槽321的背离所述蒸发器21的开口卡入所述第一固定槽321内,从而方便所述冷水管31的安装。同时,所述第一固定槽321具有背离所述蒸发器21的槽底,以阻挡所述环状管部311朝所述蒸发器21,即朝外移动,从而避免所述环状管部311与位于外围的所述蒸发器21接触。

所述第一固定架32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固定板322,两所述固定板322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侧相互连接,相对的另一侧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而形成一扩口,所述第一固定槽321分别贯穿两所述固定板322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架32由一板体弯折形成,如此方便加工成型。即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32呈弯折的板状设置,所述冷水管31的环状管部311从其中一所述固定板322穿设另一所述固定板322。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321位于两所述固定板322的连接侧。

所述第一固定架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架32相间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架32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固定架32分别靠近所述箱盖12的两相对侧缘设置。

所述第一固定架32优选与所述箱盖12螺接。具体地,所述箱盖12内侧设有安装凸部121,所述第一固定架32顶端与所述安装凸部121螺接。通过在所述箱盖12内侧形成安装凸部121,以在所述安装凸部121上开设螺孔的方式,能够避免螺孔穿设所述箱盖12而影响到所述储水箱10的密封性能。

请结合参考图6,所述箱体模块还包括第二固定架22,所述第二固定架22位于所述箱体11内。所述第二固定架22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布的第二限位结构,每一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对应一所述环状蒸发部211设置,用以限制所述环状蒸发部211移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具体可为卡接凸部,钩部,或凹槽等,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第二固定槽221,每一所述第二固定槽221沿所述环状蒸发部211周向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架22设置,所述蒸发器21的每一所述环状蒸发部211对应卡设于一所述第二固定槽221内,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槽221的上下两槽壁卡持,以防止所述环状蒸发部211上下串动,而与相邻的所述环状蒸发部211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槽221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22背离所述冷水管31的一侧,如此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槽221具有朝外的开口,以使得所述蒸发器21能够从所述第二固定槽221的朝外的开口卡入所述第二固定槽221内,从而方便所述蒸发器21的安装。同时,所述第二固定槽221具有朝向该朝外的开口的槽底,以阻挡所述环状蒸发部211朝内移动,从而避免所述环状蒸发部211与位于内围的所述冷水管31接触,从而将所述蒸发器21和所述冷水管31相间开来,以保证所述蒸发器21和所述冷水管31之间的间距,避免部分位置距离过近而导致冷水管31内水结冰现象的发生。

所述第二固定架22呈平直板状设置,为更好契合所述蒸发器21,所述第二固定槽221优选为半圆形槽。

所述第二固定架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架22相间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架22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二固定架22分别靠近所述箱体11的两相对侧壁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32与所述第二固定架22的结构可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箱盖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箱盖12内表面固定的潜水泵13。具体地,在箱盖12内表面设有连接凸部122,所述连接凸部122伸入所述箱体11底部设置,所述潜水泵13安装在所述连接凸部122上。优选地,所述连接凸部122呈板状设置,所述潜水泵13与所述连接凸部122螺接。为增强所述连接凸部122的强度,所述连接凸部122上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箱盖12内侧连接。

所述箱盖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箱盖12内表面固定的温度传感器17,且所述温度传感器17具有穿设所述箱盖12而伸入所述箱体11内的感温部。

所述箱盖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箱盖12内表面固定的水位检测件,且所述水位检测件具有穿设所述箱盖12而伸入所述箱体11内的水位检测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水管31、温度传感器17、水位检测件、潜水泵13以及第二电磁阀16均固设于所述箱盖12上,而与所述箱盖12共同构成箱盖模块,从而方便各部件的集成。

在具体安装时,先将所述冷水管31、第一固定架32、温度传感器17、水位检测件、潜水泵13以及第二电磁阀16均与所述箱盖12固设好,形成箱盖模块;同时,将所述蒸发器21、第二固定架22均与所述箱体11固设好,形成箱体模块;接着将所述箱体模块容置于所述保温箱151内;然后将所述箱盖模块与所述箱体模块盖合并安装;最后将所述苏打水罐60自所述第一让位口127伸入所述箱体11内,以使得所述苏打水罐60插入所述限位槽111内,并使得所述苏打水罐60与所述箱盖12固定,从而完成水箱组件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1与所述箱盖12可采用螺接、卡接等方式进行安装。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7,所述箱体11与所述箱盖12卡接。具体地,在所述箱体11上且靠近顶面设有多个第一卡扣113,多个所述第一卡扣113沿所述箱体11周向相间分布。所述箱盖12上对应设有多个第二卡扣123,所述第一卡扣113与所述第二卡扣123扣接。

请结合参考图8,为方便所述箱体11与所述箱盖12的定位,所述箱盖12底面具有一定位槽124,所述定位槽124沿所述箱盖12周缘呈环状设置,所述箱体11顶面设有一定位凸部114,且所述定位凸部114沿所述箱体11周向呈环状设置,所述定位凸部114与所述定位槽124适配插合,以防止所述箱盖12水平晃动。优选地,所述定位槽124由所述箱盖12顶面朝上凹陷形成。

为避免所述储水箱10内冷量散失,则在所述储水箱10上还设有保温层。具体地,所述保温层包括保温箱151和保温板152,所述箱体11容置于所述保温箱151内,所述箱盖12包括第一盖体125和位于所述第一盖体125下方,并与所述第一盖体125连接的第二盖体126,所述保温板152夹设于所述第一盖体125和所述第二盖体126之间。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保温海绵或泡沫等。

具体地,请结合参考图9和图11,所述第一盖体125的底面具有第一凹槽1251,所述保温板152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251内,所述第二盖体126伸入所述第一凹槽1251内,用以支撑所述保温板152。为方便所述保温板152的设置,保证保温板152厚度较大,所述第二盖体126的顶面且在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251的位置具有第二凹槽1261,所述第一凹槽1251和所述第二凹槽1261共同形成一用以容置所述保温板152的容置腔。

请结合参考图10和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方便安装和拆卸,所述第一盖体125和所述第二盖体126优选为卡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凹槽1251的的槽壁设有第三卡扣1252,所述第二盖体126的外周壁对应设有第四卡扣1262,所述第三卡扣1252与所述第四卡扣1262卡接。

请结合参考图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苏打水机还包括热水罐70,所述热水罐70内设有加热件,所述热水罐70具有常温水进口和热水出口,所述常温水进口与净水水源连通,即与所述滤芯50出水侧的所述进水管91连通,所述热水出口与所述出水管92连通。该实施例中,经过所述滤芯50过滤后的常温水从所述热水罐70的常温水进口而流入所述热水罐70内,并在加热件的作用下被加热成热水,热水从所述热水出口流出到所述出水管92中,从而为用户提供热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热水罐70为压力式水罐,所述热水罐70的常温水进口处设有热水阀74,通过控制所述热水阀74打开,以使得常温水流入所述热水罐70内,增大所述热水罐70内的压力,从而将所述热水罐70内原有的水从所述热水罐70的热水出口挤出。通过控制所述热水阀74关闭,阻止常温水流入所述热水罐70内,所述热水罐70内的压力较低,则所述热水罐70内的水无法流出。

所述热水罐70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二排水口处连接有第二排水管71。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水管71是直接连通到所述苏打水机的外壳外的,当需要对所述热水罐70进行清洗时,所述第二排水管71能够用于排出所述热水罐70内的水,从而能够方便用户对所述热水罐70进行清洗,以避免所述热水罐70内积水。

所述热水罐70还具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靠近所述热水罐70的顶端设置,并通过排气管72与所述储水箱10连通。通过在所述热水罐70设置排气口,能够将所述热水罐70内的热气排出,避免所述热水罐70内气压过大。由于热气为水蒸汽,含有部分水汽,为避免热气排出到苏打水机内部导致苏打水机内部电路或其它零部件受潮,故所述排气口通过排气管72与所述储水箱10连通,以使得所述热水罐70内热气被排到储水箱10内,由于所述储水箱10内温度较低,热气冷凝成水滴而与储水箱10内的水混合,如此既避免了苏打水机内部受潮,又能够再次利用热气,为储水箱10补充水源。

具体地,以下对所述苏打水机内各水路进行详细说明。请再次结合参考图13,图13中虚线箭头代表水或气体的流动方向。所述进水管91的进水端与水源连通,且所述进水管91上设有进水电磁阀93。从所述进水管91流出的并经过所述滤芯50净化后的水分为四路,其中一路与所述冷水管31的进水端连通;一路与储水箱10连通,为储水箱10提供冷却介质;一路与所述热水罐70连通,以供热水罐70制取热水;还有一路则通过常温水管81引出,以供用户饮用常温水,同时,在常温水管81上设有温水阀82,以控制常温水管81的打开或关闭。

位于所述储水箱10内的所述冷水管31,其出水端的冷水分为三路,其中一路连接冷水接管33,以供用户饮用冷水,所述冷水接管33上设有控制冷水接管33打开或关闭的冷水阀34;另外一路与位于所述储水箱10内的苏打水罐60的进水孔连通。所述冷水管31与所述苏打水罐60的连通管路上设有所述增压泵61和第二单向阀62,所述增压泵61对冷水进行加压,所述第二单向阀62的导通方向为自所述冷水管31到所述苏打水罐60的方向,以避免当所述苏打水罐60内压力过大时,所述苏打水罐60内水回流。所述苏打水罐60的进气孔还与所述气罐40连通,以供二氧化碳气体充入所述苏打水罐60内。所述气罐40与所述苏打水罐60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减压阀43、低压检测装置41、第一单向阀42和第一电磁阀44。所述苏打水罐60的出水孔处连接有苏打水管63,以将苏打水引出供用户饮用,所述苏打水管63上设有控制所述苏打水管63打开或关闭的苏打水阀64,且所述苏打水管63上还设有第二减压阀65,以对所述苏打水罐60流出的苏打水进行减压处理。

此外,所述热水罐70的热水出口处设有热水管路73,所述热水管路73与所述出水管92连通,以将热水引出,供用户饮用热水。所述热水管路73上设有控制热水管路73通断的热水阀74。所述热水罐70上还设有与所述储水箱10连通的排气管72,以供所述热水罐70内的热气排出到所述储水箱10内。同时,所述热水罐70的底部还设有所述第二排水管71,以在对热水罐70进行清洗时供热水罐70内水排出。所述储水箱10的底部设有所述第一排水管112。

上述中,所述冷水阀34、温水阀82以及苏打水阀64可为独立设置的阀门,也可是一体设置形成一总的出水电磁阀94,该所述出水电磁阀94具有三个进口,一个出口,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用户的饮水需求,控制相应的进口切换至与出口连通。所述出水电磁阀94的出口连接所述出水管9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