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供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34039发布日期:2019-07-24 08:34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饮用水供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饮用水供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更详细地,涉及在饮用水供应装置内部能够对水经过的流路进行清洗的饮用水供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饮用水供应装置是指用于供应用户饮用的饮用水的装置。这种饮用水供应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装置,也可以构成其他装置的一部分。

例如,净水器是使从水龙头供应的原水穿过额外的过滤装置内之后进行过滤,并且将净化了的水供应给用户的装置。并且,用户需要净化的水时供应冷水或热水的装置也可以被称为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可以是独立于其他家用电器的装置。

另外,这种饮用水供应装置也可以构成诸如冰箱的家用电器的一部分。即,在冰箱的内部被净水装置净化了的水可以经由饮用水供应装置供应到外部。当然,在冰箱内部净化了的水还可以被冷却或被冷冻,从而冷水或冰块通过饮用水供应装置向外部供应。

无论是否独立于其他装置,饮用水供应装置都以用户能够在外部获取饮用水的方式设置。换言之,所述饮用水供应装置可以被称为具有作为接收饮用水的空间的分配器的装置。

这种饮用水供应装置中,可能会在水经过的流路上掺杂各种异物,由此繁殖细菌,因此需要将这种流路清洗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水移动的流路清洗干净的饮用水。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饮用水供应装置,包括:外壳;净化水出水阀,设置于所述外壳,对将从所述外壳的外部供应并净化的水向用户排出的流路进行开闭;冷水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对从外部供应的水进行冷却;冷水出水阀,对将由所述冷水模块冷却的冷水向用户排出的流路进行开闭;第一热水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对从外部供应的水进行加热;热水出水阀,对将由所述第一热水模块加热的热水向用户排出的流路进行开闭;壳体,以能够从所述外壳分离的方式设置;第二热水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对从外部供应的水进行加热;以及引导管,结合于所述壳体,以能够安装和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并且使经过了所述壳体的水向所述外壳移动,当向用户供应净化水、热水、冷水中的任一种时,未经过所述壳体的水供应到所述外壳。

当对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中水移动的流路进行清洗时,所述引导管可以与所述外壳结合,经过了所述壳体的水供应到所述外壳。

在所述外壳中可以设置有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所述净化水出水阀、所述热水出水阀、所述冷水出水阀。

若经过了所述壳体的水供应到所述外壳,则所述第一控制部可以打开所述净化水出水阀、所述热水出水阀以及所述冷水出水阀。

在所述外壳中可以设置有出水阀,所述出水阀对经过所述净化水出水阀、所述热水出水阀以及所述冷水出水阀而向用户供应水的流路进行开闭。

若所述第一控制部打开所述净化水出水阀、所述热水出水阀以及所述冷水出水阀,则所述出水阀也可以一同打开。

在所述壳体中可以包括:第一阀,对向所述第二热水模块供应水的流路进行开闭;以及第二阀,对为了不向所述第二热水模块供应水而旁通的流路进行开闭。

在所述壳体中可以设置有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

若启动所述第二热水模块,则所述第二控制部可以打开所述第一阀且关闭所述第二阀。

若未启动所述第二热水模块,则所述第二控制部可以关闭所述第一阀且打开所述第二阀。

在关闭所述第一阀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控制部可以反复执行所述第二阀的打开和关闭。

还可以包括分支管,所述分支管将从外部供应的水分支到所述净化水出水阀、所述冷水模块以及所述第一热水模块。

还可以包括以能够安装和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经过了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水被引导到所述分支管。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饮用水供应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骤,从外壳分离的壳体的引导管与所述外壳相连接而形成水从所述壳体移动到所述外壳的流路;第二步骤,由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热水模块加热的热水供应到所述外壳;以及第三步骤,未经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热水模块的水供应到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二步骤和所述第三步骤中,未驱动设置于所述外壳并加热水的第一热水模块。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供应到所述外壳的热水可以向所述外壳外部排出,在所述第三步骤中供应到所述外壳的水向所述外壳外部排出。

在所述第二步骤和所述第三步骤中,净化水出水阀、冷水出水阀、热水出水阀以及出水阀将全部打开,所述净化水出水阀设置于所述外壳,对将从所述外壳的外部供应并净化的水向用户排出的流路进行开闭,所述冷水出水阀设置于所述外壳,对将冷水向用户排出的流路进行开闭,所述热水出水阀设置于所述外壳,对将热水向用户排出的流路进行开闭,所述出水阀设置于所述外壳,对经过所述净化水出水阀、所述热水出水阀以及所述冷水出水阀而向用户供应水的流路进行开闭。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可以打开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阀,所述第一阀对向所述第二热水模块供应水的流路进行开闭,关闭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阀,所述第二阀对为了不向所述第二热水模块供应水而旁通的流路进行开闭。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可以关闭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阀,所述第一阀对向所述第二热水模块供应水的流路进行开闭,打开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阀,所述第二阀对为了不向所述第二热水模块供应水而旁通的流路进行开闭。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可以在关闭所述第一阀的状态下,反复执行所述第二阀的打开和关闭。

在所述第二步骤和所述第三步骤中,可以向所述壳体提供经过了过滤器的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干净地清洗水在饮用水供应装置的内部进行移动的流路,从而能够改善卫生。

并且,根据本发明,通过两个步骤对流路进行清洗,从而能够提高清洁力。由于在两个步骤中供应的水的种类不同且供应水的压力彼此不同,因此能够更加干净地清洗水经过的流路。

并且,根据本发明,在第二步骤执行的清洗中,能够提高向饮用水供应装置供应的水压,从而能够通过供应的水的较大压力来提高清洁力。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简化了水移动的流路,因此可以通过打开阀的简单控制来使清洗水经过水移动的所有流路,并且进行清洗。由于简化了流路,因此水进行移动时的压力减少得少,由此即使只利用自来水也能提高清洁力。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二次清洗时使用常温水,因此,当用户清洗流路之后提取净化水或冷水时,能够防止流出热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饮用水供应装置。

图2是将过滤器容纳部盖分离的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向用户供应净化水、热水、冷水中的任一种的状态的图。

图6是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

图7是示出一次清洗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二次清洗的状态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效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能够具体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此过程中,在说明的清楚性和方便性,附图中示出的构成要素的大小和形状等可以被放大示出。并且,考虑到本发明的结构和作用而特别定义的术语可以根据用户、操作者的意图或惯例变得修改。这种术语需要以本说明书全文的内容为基础进行定义。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饮用水供应装置。

以下,参照图1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选择性地向用户供应净化的净化水、冷却的冷水以及加热的热水的饮用水供应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饮用水供应装置可以包括:形成外观的外壳10;以及位于所述外壳10的上侧的按钮17。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所述按钮17来从饮用水供应装置排出水。所述按钮17可以以按压时间等不同或按压次数等不同的方式转换为多种模式。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个所述按钮17,从而在按压各个按钮时转换为其他模式。

在所述外壳10的前方设置有:出水部100,以突出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10,并且内置有水从所述外壳10移动的出水配管;出水喷嘴110,从所述出水部100朝向下方突出而形成,与所述出水配管相连通,并且向用户排出水;以及把手120,其包围所述出水部100的外围。

所述出水部100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10进行旋转的方式配置,从而用户可以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将所述出水部100旋转到所需的位置。所述出水部100可以经由旋转部20结合于所述外壳10。此时,所述旋转部20可以提供能够使所述出水部100进行旋转的结构。

所述出水部100以朝向所述外壳10的前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当用户接收从所述出水部100供应的水时,可以容易配置诸如水杯等容器的位置而不会受到所述外壳10的限制。

所述出水喷嘴110以从所述出水部100朝向下方露出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够使用户容易识别用于排出水的部分。因此,通过在所述出水喷嘴110的下方方式用于容纳水的容器,来能够接收水。

所述把手120可以以包围所述出水部100的外围表面的方式配置,由此用户可以在将手与所述把手120相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出水部100进行旋转。

另外,所述把手120以包围所述出水部100的下部的方式配置,由此所述出水部100的上部可以不会被所述把手120包围而露出于外部。

所述出水喷嘴110的下端可以突出至比所述把手120的下部更低的位置,从而从所述出水部100和所述把手120的下端朝向下方露出。

在所述出水部100的下部,设置有能够容纳掉落的水的托盘30。所述托盘30在其内部设置有空间,并且在其上侧形成有多个狭缝,从而水可以经由所述狭缝移动至所述托盘30的内部。

参照图2,在所述外壳10的前方设置有:过滤器容纳部300,其设置有用于对经由所述出水喷嘴110排出的水进行净化的过滤器320、322;以及过滤器容纳部盖310,其从外部对所述过滤器容纳部300进行密闭。

所述过滤器容纳部盖310配置于所述外壳10的前表面,由此用户可以与所述出水部100一起容易靠近所述过滤器容纳部盖310。

在所述过滤器容纳部300设置有两个过滤器320、322,所述两个过滤器320、322利用连接管330相连接,从而水可以依次经过所述两个过滤器320、322。

两个过滤器划分为第一过滤器320和第二过滤器322。从外部供应的水在经过所述第一过滤器320之后,经过所述第二过滤器322并被过滤。

所述第一过滤器320可以是包括沉淀过滤器和游离碳(free carbon)过滤器的过滤器。首先,从自来水供应的水可以被沉淀过滤器去除包含于生活用水的沙子、土、配管中的锈迹等颗粒较大的异物。

沉淀过滤器是由5μm以下的高密度聚丙烯(polypropylene)制作的过滤器,其用于过滤5μm以上的残渣和污染物质,由此执行对穿过该过滤器的水的路径上的所有部件和后述的薄膜过滤器进行保护的作用。

沉淀过滤器是以机械过滤为着重点的过滤器,其在去除存在于水中的灰尘和复合性的颗粒方面上具有优异的效果。

通常,在生活用水的内部中包含着肉眼看不到的很多沙子和铁颗粒、以及其他土壤成分。并且,还包含大量的从老化的自来水管道流入的污泥或在自来水管内形成的污染物等。

这种类型的颗粒属于水中含有的整体污染物中尺寸比较大的污染物群,先利用沉淀过滤器进行过滤之后,连接于其后的过滤器有助于对小于上述颗粒的颗粒和细小的成分进行过滤。

由于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320之后的薄膜过滤器执行对超细颗粒进行过滤的作用,因此,如果薄膜过滤器直接暴露于尺寸较大的污染物,则其性能可能会瞬间降低,从而沉淀过滤器还可以执行对诸如薄膜过滤器的细粒过滤器进行保护的作用。

所述游离碳过滤器利用活性炭吸附方法来去除氯、致癌物、农药、合成洗涤剂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包含于所述游离碳过滤器的活性炭是主要以椰子皮、木材、煤炭等用作原料并在高温烧结的特殊碳,其是指在活性化过程中形成的分子大小的微孔较发达的无定形碳的集合体。

通常的活性炭是每克具有800-1200m3的内部表面积的吸附剂,虽然部分地发生化学吸附,但是大部分吸附是物理吸附,其中存在于活性炭内部的碳原子的官能团通过对周围的液体或气体施加吸引力来捕集吸附物分子。

所述游离碳过滤器可以在所述沉淀过滤器之后,除了具有吸附并去除尺寸较小的污染物质的功能以外,还具有改善水的味道的功能。

穿过所述第一过滤器320的水引导至所述第二过滤器322。

所述第二过滤器322包括薄膜过滤器和后置活性炭过滤器。

能够用作所述薄膜过滤器的过滤器是反渗透(R/O)过滤器或中空纤维膜过滤器(UF,Hollow Fiber Membrane)等。

所述薄膜过滤器中的中空纤维膜过滤器是具有几十至几百纳米(nm)大小的气孔的多孔性过滤器,其通过分布于薄膜表面的无数细孔来只让水穿过,由此去除存在于水中的污染物质。

形成所述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的中空纤维膜的中空纤维,是指在中间形成孔的丝状的过滤器纤维(丝)的集合体。

最近虽然广泛使用反渗透(R/O)方法的净水器,然而,中空纤维膜过滤器具有完善无法去除水中的矿物质等的反渗透(R/O)方法的过滤器的缺点的特性。

并且,这种中空纤维膜过滤器具有仅仅以所述自来水的自然压力而不用人为的高压泵就能进行工作的优点,因此能够确保规定的数量,并且,还具有反渗透方法的过滤器没有的过滤器被堵塞的现象较少的优点。

所述后置活性炭过滤器通过去除残留于净化了的水中的令人不快的味道和气味、色素等,来能够提高水的纯度。与所述游离碳过滤器相同,在所述后置活性炭过滤器中也内置有活性炭。

在本实施例中,在物理上使用两个过滤器,各个过滤器执行两种功能。因此,穿过所述第一过滤器320和所述第二过滤器322的水在整体上将会穿过四个过滤器并进行过滤,从而能够向用户提供过滤了异物的净化水。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图。

所述壳体400以与所述外壳10分离的方式设置。因此,当用户通过所述饮用水供应装置来获取净化水、热水、冷水时,所述壳体400不会与所述外壳10相连接。因此,所述壳体400不执行额外的功能。

在所述壳体400中的出水的部分设置有引导管440,由此在对所述外壳10的内部的水经过的流路进行清洗时,所述引导管440与所述外壳10相连接。

此时,所述引导管440与所述壳体400分离,也可以在需要时将所述引导管440结合于所述壳体400。所述引导管440还可以设置为软管形式,以能够改变其模样。

在所述壳体400设置有对从外部供应的水进行加热的第二热水模块420,并且,设置有对向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供应的水的流路进行开闭的第一阀410。

即,若所述第一阀410打开流路,则水可以经过所述第一阀410供应到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

并且,设置有对使流路旁通的流路进行开闭的第二阀430,使得水不会供应到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

即,当所述第二阀430打开流路时,水不会供应到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而是经由所述引导管440排出。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框图,图5是对向用户供应净化水、热水、冷水中的任意一种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一过滤器320和所述第二过滤器322以能够安装和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10。所述第一过滤器320和所述第二过滤器322执行对供应于所述外壳10的水进行净化的功能。

在所述外壳10设置有:净化水出水阀220,其设置于所述外壳10,对用于将从所述外壳10的外部供应且净化了的水向用户排出的流路进行开闭;冷水模块222,其设置于所述外壳10,对从外部供应的水进行冷却;冷水出水阀240,其对用于将由所述冷水模块222冷却了的冷水向用户排出的流路进行开闭;第一热水模块232,其设置于所述外壳10,对从外部供应的水进行加热;以及热水出水阀230,其对用于将由所述第一热水模块232加热了的热水向用户排出的流路进行开闭。

另一方面,设置有分支管240,所述分支管240用于将穿过所述第一过滤器320和所述第二过滤器322的水分配到所述净化水出水阀220、所述冷水出水阀240、所述热水出水阀230。

因此,穿过所述过滤器320、322并过滤了的水能够在穿过所述分支管240之后被分配到所述净化水出水阀220、所述冷水模块222、所述第一热水模块232。所述分支管240通过简化所述外壳10内部的水的移动路径,来能够使水穿过各个阀且提供给用户。即,用于排出水的通路能够被所述分支管240分为三个流路,从而能够简化流路的路径。

并且,在所述外壳10设置有出水阀210,所述出水阀210设置于所述外壳10,并且对经过所述净化水出水阀220、所述热水出水阀230、所述冷水出水阀240的水最终向用户排出的流路进行开闭。

在所述出水阀210之前、即所述净化水出水阀220、所述冷水出水阀240、所述热水出水阀230之间,设置有用于使三个流路合流为一个流路的连接管242。

所述连接管242的入口由三个流路构成,出口由一个流路构成,由此所述连接管242的出口与所述出水阀210相连接。由于三个流路合流为一个流路,因此可以使所述外壳10的内部的流路变得简单。

即,流入到所述外壳10的水经由所述分支管240而分到三个流路之后,由所述连接管242合流为一个流路。因此,各个流路的路径变得简单,并且清洗水可以在其内部在水移动的全部流路中进行移动。

若所述净化水出水阀220和所述出水阀210一同打开,则穿过所述净化水出水阀220的净化水可以提供给用户。

若所述热水出水阀230与所述出水阀210一同打开,则穿过所述热水出水阀230的热水可以提供给用户。

若所述冷水出水阀240与所述出水阀210一同打开,则穿过所述冷水出水阀240的冷水可以提供给用户。

所述冷水模块222执行对水进行冷却的功能。因此,所述冷水模块222可以由包括压缩机、蒸发器等的制冷循环构成。当然,与此不同,也可以利用热电元件等的方法对水进行冷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水模块222可以选择能够冷却水的多种装置。

所述第一热水模块232执行对水进行加热的功能。因此,所述第一热水模块232可以由加热器等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水模块232可以选择能够加热水的多种装置。

所述出水阀210由双向阀构成,从而经过所述出水阀210的水不会提供给用户,而是经由额外的排水管路(drain line)向外部排出。即,若所述出水阀210关闭向用户供应水的流路且打开排水管路,则水经由排水管路而排出到所述外壳10的外部。

在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对所述出水阀210、所述净化水出水阀220、所述热水出水阀230、所述冷水出水阀240、所述冷水模块222、所述第一热水模块232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部200。所述第一控制部200可以通过用户按压所述按钮17等多种操作来进行控制。除此之外,所述第一控制部200可以根据已经输入的控制算法而对各个构成要素进行控制。

在所述壳体400上,设置有对所述第一阀410、所述第二阀430、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部450。

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包括加热器等,从而可以加热经过流路的水。

所述第二控制部450通过用户按压的操作来进行控制,若用户执行规定操作,则可以根据已经存储的控制算法来对各个构成要素进行控制。

参照图5,说明向用户供应净化水、热水、冷水中的任意一种的操作。

当向用户供应净化水、热水、冷水中的任意一种时,未经过所述壳体400的水供应至所述外壳10。即,所述壳体400不参与所述外壳10的操作,并且所述壳体400不执行功能。

因此,诸如自来水的原水将会供应到所述外壳10。

从外部供应至所述外壳10的水穿过所述第一过滤器320和所述第二过滤器322,并且被所述分支管240经由三个流路分开。

若用户需要提取净化水,则所述第一控制部200打开所述净化水出水阀220和所述出水阀210。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所述出水喷嘴110获得净化水。穿过所述分支管240的水在经过所述净化水出水阀220之后,经由所述连接管242引导至所述出水喷嘴110。

若用户需要提取热水,则所述第一控制部200打开所述热水出水阀230和所述出水阀210。此时,所述第一热水模块232进行驱动而可以对水进行加热。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所述出水喷嘴110获得热水。穿过所述分支管240的水在经过所述热水出水阀230之后,经由所述连接管242引导至所述出水喷嘴110。

若用户需要提取冷水,则所述第一控制部200打开所述冷水出水阀240和所述出水阀210。此时,所述冷水模块222进行驱动而可以对水进行加热。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所述出水喷嘴110获得热水。穿过所述分支管240的水在经过所述冷水出水阀240之后,经由所述连接管242引导至所述出水喷嘴110。

图6是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外壳10和所述壳体400经由所述引导管440相连接(S10)。因此,可以从所述壳体400朝向所述外壳10形成水进行移动的流路。

此外,执行第一次清洗(S20),随后,执行第二次清洗(S30)。在本实施例中,执行两次清洗,在每次清洗中所使用的清洗水的种类不同,并且供应的方法不同,从而能够干净地对所述外壳10中的水进行移动的流路进行清洗。

图7是示出进行一次清洗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7,在所述外壳10中,所述第一过滤器320和所述第二过滤器322分离。由于所述第一过滤器320和所述第二过滤器322以能够安装和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10,因此,即使所述第一过滤器320与所述第二过滤器322分离,水也不会从所述第一过滤器320和所述第二过滤器322分离的部分泄漏。

在第一次清洗中,所述第一控制部200打开所述出水阀210、所述净化水出水阀220、所述热水出水阀230、所述冷水出水阀240的所有流路。由于所述外壳10的所有阀将流路打开,因此,供应到所述外壳10的洗涤水可以经过在所述外壳10的内部水所通过的流路。

另外,由于所述第一控制部200不驱动所述冷水模块222和所述第一热水模块232,因此,水不被冷却或水不被加热,而是直接通过。

在第一次清洗中,所述第二控制部450驱动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另外,所述第二控制部450打开所述第一阀410的流路,关闭所述第二阀430的流路。

因此,供应到所述外壳10的水是被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加热的热水。

在将水供应到所述壳体400的流路中可以配置有所述第一过滤器320。即,在将水供应到所述壳体400之前,水被所述第一过滤器320过滤,从而能够防止位于所述壳体400内部的构成要素被污染。

被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加热的水经由所述引导管440供应到所述外壳10。

即,若所述第二控制部450启动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则所述第一阀410打开且所述第二阀430关闭,水引导到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

由所述引导管440引导的热水经过所述分支管240,移动到在所述外壳10内部水所移动的所有流路,并通过所述连接管242。因此,水移动的所有流路保持被热水加热的状态。

由于设置于所述外壳10的内部的全部阀被所述第一控制部200打开,因此可以通过所述出水喷嘴110持续地排出热水。此时,排出的热水不是提供给用户的热水,而是在对所述外壳10的内部进行清洗时所使用的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具备经由所述引导管440向所述外壳10供应的热水供应至所述外壳10的全部流路的结构,因此能够对所述外壳10的全部流路进行清洗,从而能够提高清洁度。即,由于向所述分支管240供应的流路分支为供应净化水、冷水、热水的流路,因此,可以利用从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供应的热水来清洗内部。

另外,向所述外壳10供应的水可以在经过所述出水阀210的同时经由出水喷嘴110排出到外部,还可以经由额外设置的排水管排出。还可以仅通过所述出水喷嘴110和所述排水管中的任意一个来排出到所述外壳10的外部。

在上述的一次清洗中,所述第二控制部450在关闭所述第二阀430的状态下,反复开闭所述第一阀410,由此可以使通过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排出的热水具有脉动。因此,可以提高在第一清洗步骤的清洁能力。

图8是示出二次清洗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8,在第二次清洗中,所述第二控制部450关闭所述第一阀410且打开所述第二阀430。并且,所述第二控制部450不驱动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

因此,供应到所述壳体400的水未被所述第二热水模块420加热,因此与在第一清洗步骤所使用的热水不同。然而,在第二清洗步骤中是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器320过滤后的水,因此,不会污染内部。

由于供应到所述壳体400的水仅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器320,因此从所述壳体400通过所述引导管440排出的水的水压不会明显降低。

因此,能够根据经由所述引导管440排出的水的压力来干净地对所述外壳10内部的流路进行清洗。如果所述第二过滤器322配置于所述壳体400的前端,则考虑到所述第二过滤器322过滤水的特性,水的水压可能会显著降低。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仅采用了所述第一过滤器320,因此能够确保用于清洗所述外壳10的内部的足够的水压。

此时,由于所述外壳10内部的阀全部处于打开的状态,因此向所述外壳10供应的水经由所述出水喷嘴110排出。

所述第二次清洗步骤也与第一次清洗步骤相同,由于经由所述引导管440供应的水被供应至所述外壳10内部的水进行移动的全部路径,因此能够对所述外壳10内部的全部流路进行清洗。

另外,在所述第二次清洗步骤中,在关闭所述第一阀410的状态下,可以重复执行所述第二阀430的打开和关闭。因此,经由所述引导管440供应到所述外壳10的水可以具有脉动。例如,若所述第二阀430以一秒为间隔打开和关闭,则穿过所述外壳10的内部的水以一秒间隔重复进行供应和非供应。因此,随着水流过的流路的水压发生变化,流过流路的水量将不同,从而能够提高对流路的清洁能力。

即,由于具有脉动,水的流速将变化,并且流路内壁上的异物可以容易地掉落并排出到外部。

在第二清洗步骤中,供应到所述外壳10的水也在通过所述分支管240之后引导到所述连接管242,由此,可以通过所述出水阀210排出到外部。此时,排出的洗涤水可以通过排水管或出水喷嘴110中的任一个或两个排出到所述外壳10的外部。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效果的图。

图9的(a)是关于在一次清洗时使用常温水而不是热水,并在二次清洗时持续供应水而不产生脉动的形式的实验结果。附着细菌的去除率为99.17%。

在图9的(b)是关于在一次清洗时使用热水,并在二次清洗时持续供应水而不产生脉动的形式的实验结果。附着细菌的去除率为99.74%。与(a)相比,(b)能够获得整体上改善了69.9%的效果。

在图9的(c)是关于在一次清洗时使用热水,并在二次清洗时产生脉动的形式的实验结果。附着细菌的去除率为99.97%。与(a)相比,(c)能够获得整体上改善了96%的效果。

根据图9的实验,可以确认,如果在一次清洗时使用热水,则相比不使用热水的情况,流路的清洁能力得到了提高。

另外,根据图9的实验,可以确认,如果在二次清洗时使用脉动,则对流路的清洁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在一次清洗时,使用温度高于常温水的热水。此时,使用的热水可以是约60~75摄氏度。在二次清洗时,使用常温水并依次打开/关闭阀以产生脉动,由此发生压力的变化。由于在二次清洗时使用常温水,因此,可以将所述外壳10内部的流路冷却到常温,从而能够防止用户在提取冷水或净化水的瞬间流出热水。

在本实施例中,改变在两次的清洗中所使用的洗涤水的种类和供应洗涤水的方法以及压力等,从而可以提高所述外壳的流路的清洁能力。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变形,并且这种变形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能够干净地清洗水移动的流路的饮用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