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1557发布日期:2019-10-18 22:0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净水器是通过对水进行过滤来去除杂质的器具,其在家庭中较多地使用。

在家庭用净水器的情况下,与自来水相连接并利用过滤器去除自来水中含有的浮游物或有害成分等,并且,根据用户的操作能够对所需的量的水进行净化并取出。

在这种家庭用净水器中,推出了不仅能对水进行净化,还可以取出热水和冷水的多种产品。此外,近年来,开发着尺寸小且能够设置于各种各样的安装环境的净水器。

在韩国授权专利第1381803号中,公开了一种在本体单元的上端部设置有用于取出水的出水部,所述出水部在从所述本体单元分离后,以设定角度进行旋转后重新能够进行结合的净水器。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净水器中,在保持本体的位置的状态下,用户通过对出水部进行分离和再结合来能够将出水部的位置变更为设定的位置。因此,具有在不受到净水器的安装空间的制约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设置的优点。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净水器存在有如下问题。

第一、为了改变所述出水部的位置,需要将所述出水部从所述本体单元分离,并在改变位置后进行再结合,因而存在有使用上的不便。此外,在所述出水部的重复的分离及结合的过程中,具有结合部位可能会发生损坏的问题。

第二、由于所述出水部处于连接有出水管的状态,因此,在所述出水部的分离及结合过程中出水管发生损坏的情况下,存在有可能会发生漏水的问题。并且,当所述出水部重复进行旋转操作时,与所述出水管或出水管连接的装配部可能会发生损坏,从而存在可能会发生由此引起的漏水的问题。

第三、所述出水部的位置,是由形成于所述本体单元的结合槽决定的。因此,所述出水部仅能够位于形成有凹槽的设定位置,而无法位于任意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出水喷嘴结合到净水器本体的状态下,能够上下左右自如地改变出水喷嘴的位置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平稳且以固定的速度进行用于使出水模块旋转或升降的操作以改变出水喷嘴的位置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各种各样的安装环境而能够改变出水喷嘴的位置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从出水喷嘴流出的水因落差而溅到杯子外面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安装有出水喷嘴的移动壳体完美地收纳于固定壳体中的状态下,移动壳体不会因自重任意地下降而能够保持收纳在固定壳体的状态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握持安装有出水喷嘴的移动壳体并将其下降到所期望的位置的状态下,即使用户将手从移动壳体中移出,移动壳体也能固定在所期望的位置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安装有出水喷嘴的移动壳体在直线上进行升降动作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安装有出水喷嘴的移动壳体顺畅地进行升降动作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安装有出水喷嘴的移动壳体的升降动作准确地进行到用户期望的高度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户在使安装有出水喷嘴的移动壳体进行升降的过程中感觉到的操作灵敏度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固定壳体和移动壳体的弯曲等的变形,并且确保彼此之间的紧固力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壳体可以不会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发生晃动而进行升降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移动壳体和固定壳体之间的紧固变得容易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无滑移地能够握住移动壳体并使其进行升降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因移动壳体和固定壳体彼此之间的摩擦而导致的磨损和噪音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托盘旋转到用户所期望的位置,并且能够自如地拆卸托盘,由此提高用户的便利性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防止各种部件露出于外部来实现外观上秀丽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净卫生且能够防止出水喷嘴发生破损和变形的净水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提高操作部的可读性,来不仅是成年用户,身高矮小的用户也能确认到操作部,并且可以容易进行操作的净水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净水器,其包括:净水器本体,其具备形成外形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对从外部流入的原水进行过滤的过滤器;出水模块,其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净水器本体的前方突出形成,并且具备出水喷嘴,所述出水喷嘴用于使穿过所述过滤器的水供应到所述净水器本体的外部;以及托盘,其设置于所述出水喷嘴的下侧,所述出水模块包括:旋转器(rotator),其能够进行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净水器本体,并且以所述净水器本体为基准进行旋转;和升降单元,其固定于所述旋转器的外侧,并且改变所述出水喷嘴的高度。

此外,所述升降单元可以包括:固定壳体,其固定于所述旋转器的外侧,并且在其内侧具有沿着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升降空间,且其下侧形成开放;移动壳体,固定有所述出水喷嘴,并且容纳于所述固定壳体的升降空间中,进行升降的同时改变所述出水喷嘴的高度;以及阻尼构件,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壳体或所述移动壳体,并且用于减小为了使所述移动壳体进行上升或下降而施加于所述移动壳体的升降力。

此外,净水器本体包括:顶板,其形成上表面的外观;侧板,其连接于所述顶板的两端,形成两侧表面的外观;前盖,其形成所述侧板之间的前表面的外观,并且形成有延伸至两侧的所述侧板前端的开口;以及过滤器支架,其从所述底座朝向上方延伸至与所述开口相对应的高度,并且用于安装所述过滤器,所述旋转器能够进行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过滤器支架的上端,并且以在安装于所述过滤器支架的状态进行旋转并能够遮蔽所述开口。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不仅是用于取出水的出水喷嘴的水平位置,而且还可以自如地对垂直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的优点。

并且,具有将为了改变出水喷嘴的位置而使出水模块进行旋转或升降的动作变得柔和,并且能够以固定速度进行所述动作的优点。

并且,具有能够配合各种安装环境而改变出水喷嘴的位置的优点。

而且,具有通过自如地调整出水喷嘴的高度,来能够防止从出水喷嘴流出的水因落差而溅到杯子外面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具有安装有出水喷嘴的移动壳体在完美地收纳于固定壳体的状态下,移动壳体能够保持收纳于固定壳体的状态而不会因自重任意下降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优点在于,用户把持安装有出水喷嘴的移动壳体并将其下降至所期望的位置的状态下,即使用户的手从移动壳体松开,移动壳体也能固定在所期望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使安装有出水喷嘴的移动壳体在直线上进行升降动作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使安装有出水喷嘴的出水喷嘴顺畅地进行升降动作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使安装有出水喷嘴的移动壳体按照用户所希望的高度大小而准确地进行升降动作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具有在使安装有出水喷嘴的移动壳体进行升降的过程中,能够提高用户所感受到的操作灵敏度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防止固定壳体和移动壳体的弯曲等变形,并且能够确保彼此之间的紧固力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使移动壳体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不发生晃动而进行升降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具有移动壳体和固定壳体之间的紧固变得容易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具有用户无滑移地把持移动壳体并使其进行升降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降低因移动壳体和固定壳体彼此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磨损和噪音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具有将托盘旋转到用户所希望的位置,并且能够自如地拆卸托盘,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具有通过防止各种部件露出于外部来能够实现外观上秀丽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具有所述净水器干净卫生且能够防止出水喷嘴发生损坏和变形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提高操作部的可读性,来不仅是大人用户,身高矮小的用户也能够确认到操作部,并且容易进行操作的净水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出水喷嘴的位置发生变更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分离出图3的一部分而示出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所述操作部和顶盖相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4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从上方观察所述净水器的旋转器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下方观察所述旋转器的立体图。

图9是所述净水器的旋转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示出所述旋转器和出水部内部的流路结构的图。

图11是所述净水器的过滤器支架的局部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所述旋转器的结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部分结构要素、即出水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14是表示所述出水模块的移动壳体上升了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所述出水模块的移动壳体上升了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所述出水模块的移动壳体下降了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所述出水模块的移动壳体下降了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部分结构要素、即阻尼构件和引导件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的一部分结构要素、即出水模块的横向剖视图。

图20是分离出图19的a区域而示出的放大图。

图21是表示净水器的托盘进行旋转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22是分离出所述净水器的底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所述底座和托盘的结合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限于以下提示的实施例,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结构要素的附加、变更、删除及追加等来能够容易实现包括于同等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的其它实施例,而这也应当被认为是落入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

对于以下的实施例中随付的附图而言,即使是属于相同的技术思想的实施例,为了在不破坏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容易理解,对微细的部分的表述可能会根据不同的附图互不相同地进行描述,并且根据附图可能不会示出特定的部分,或者根据附图可能会夸张地进行图示。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出水喷嘴的位置发生变更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10,其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较长,而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较窄。因此,所述净水器10整体上具有外观纤细并紧凑的形状。

此外,本发明的净水器10可以包括:净水器本体100;和出水模块200,其安装成以所述净水器本体100为基准朝向两侧水平地旋转,或者朝向上下升降。

首先,净水器本体100具备壳体110和过滤器120。

所述净水器10的外形可以由壳体110形成。所述壳体110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壳体110的前表面外观的前盖111;用于形成所述壳体110的后表面外观的后盖112;用于形成所述壳体110的下表面的底座113;用于形成所述壳体110的上表面的顶盖114;以及用于形成所述壳体110的左右两个侧面的侧面板115。所述前盖111和后盖112、底座113和顶盖114以及一对侧面板115可以互相组装,由此形成所述净水器10的外观。

此时,所述底座113及顶盖114的前端和后端可弯曲形成,所述前盖111和后盖112分别可以朝向前方和后方凸出形成,以具有与所述弯曲形成的底座113及顶盖114的前端和后端相对应的曲率。

在所述壳体1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从上部流入的原水进行净化并排出的过滤器120。

另一方面,所述净水器本体100的前面设置有出水模块200。所述出水模块200朝向所述前盖111的前方突出形成,并且净化了的水经由朝向下方突出的出水喷嘴280被取出。

此外,所述前盖111可以包括上盖111a和下盖111b。另外,所述上盖111a和下盖111b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并且在这些之间形成有开口111c。所述开口111c可以被以可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净水器本体100的旋转器300遮蔽

此时,在所述下盖111b的中心部,可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而成的平面部111e。

如上所述,在下盖111e形成有平面部111c的情况下,与下盖111b整体朝向前方凸出而成的情况相比,具有在用户取出水时能够将杯子等容器放入到更深位置的优点,并且还具有能够稳定地支撑杯子等容器的优点。

并且,还具有在旋转出水模块200时能够以平面部111e为基准对齐中心的优点。

作为参照,在所述出水模块200朝向两侧旋转了的状态下,能够利用平面状的侧面板115来稳定地支撑杯子等容器

所述出水模块200构成为能够与所述旋转器300一同进行旋转。因此,根据净水器10的设置状态或设置环境,用户可以以所需的角度使所述出水模块200进行旋转。

作为一例,在所述顶盖114的前方设置有包括出水按钮410的操作部400,所述操作部400具有能够与所述出水模块200一同进行旋转的结构。

作为另一例,所述操作部400可以不设置于净水器本体100,可以设置于所述出水模块200。

在这种情况下,操作部400的出水按钮410优选设置于出水模块200的上表面。假设,在出水按钮410设置于出水模块200的前表面的情况下,当用户按下出水按钮410时,水平方向上的力将会施加于出水模块200的同时,可能会存在出水模块200任意进行旋转的忧虑。相反,在出水按钮410设置于出水模块200的上表面的情况下,当用户按下出水按钮410时,垂直方向上的力施加到出水模块200,从而不会存在出水模块200任意进行旋转的忧虑。因此,在出水按钮410设置于出水模块200的情况下,出水按钮410应设置于出水模块200的上表面。

作为另一例,所述操作部400也可以均形成于净水器本体100的顶盖114和出水模块200的上表面两侧。

此外,所述出水模块200固定于所述旋转器300的外侧,并且包括能够改变所述出水喷嘴的高度的升降单元。通过如上所述的升降单元的结构,来能够改变所述出水喷嘴280的高度。

将在后面描述如上所述的出水模块200的旋转和升降动作。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立体分解图。

在所述壳体1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水进行净化的过滤器120和安装有多个阀(未图示)的过滤器支架130。

所述过滤器支架130可以包括:与所述底座113结合的底面部131;用于容纳所述过滤器120的过滤器容纳部132;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旋转器300的旋转器安装部133。

详细地,所述底面部131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底座113的前端的形状相对应,并且与所述底座113相结合。通过与所述底面部131的结合,可以固定所述过滤器支架130的安装位置,并且可以形成所述过滤器容纳部132的底面部形状。

所述过滤器支架130可以以钩挂的方式卡止于所述底座113并被约束,并且也可以通过紧固于所述底座113的下表面的螺钉来进行固定。

所述过滤器容纳部13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形成,所述过滤器容纳部132形成从前方(图中的左侧)朝向后方(图中的右侧)凹陷而成的空间,从而能够容纳过滤器120。多个过滤器120可以安装在所述过滤器容纳部130中。所述过滤器120用于对所供应的原水(自来水)进行净化,其可以由具有各种功能的过滤器的而构成。

此外,在所述过滤器容纳部130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过滤器120的过滤器插槽134,在所述过滤器插槽134设置有用于使被净化的水进行流动的配管,所述配管可以与多个阀(未图示)相连接。因此,原水可以在依次穿过所述过滤器120之后,流向用于供水的阀体(未图示)。

在所述过滤器容纳部132的背面(图中的右侧)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阀体(未图示),所述阀体(未图示)可以是所述过滤器120,还可以选择性地向所述冷却水箱150和感应加热组件160、所述出水模块200供应净化水、冷水以及热水。

在所述过滤器容纳部132的上端形成有旋转器安装部133,所述旋转器300以可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旋转器安装部133。

此时,所述旋转器安装部133可以形成为,具有与用于覆盖旋转器安装部133前方的前盖111的曲率相对应的曲率。所述过滤器支架130的上部可以被顶盖114遮蔽。

此外,可以在所述旋转器300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操作部400,所述操作部400可以与所述旋转器300连接,由此在所述旋转器300进行旋转操作时一同进行旋转。

所述底座113的上表面设置有压缩机141和冷凝器142。此外,在所述压缩机141和冷凝器142之间设置有冷却风扇143,从而可以对所述压缩机141和冷凝器142进行冷却。所述压缩机141,可以使用通过改变频率来能够对冷却能力进行调整的变频式压缩机。因此,能够有效地对被净化了的水进行冷却,并且据此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此外,所述冷凝器142可以位于所述底座113的后方,并且可以位于与形成于所述后盖112的吐出口112a相对应的位置。为了有效地利用空间的同时提高热交换效率,所述冷凝器142可以有将扁管型制冷剂管多次弯曲而形成,并且可以容纳于冷凝器支架144。

所述冷凝器支架144可以形成有:冷凝器安装部145,所述冷凝器142固定于所述冷凝器安装部145;和水箱安装部146,用于制作冷水的冷却水箱150能够安装于所述水箱安装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145形成与所述冷凝器142的整体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空间,以能够容纳所述冷凝器142。此外,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145的面向所述冷却风扇143和吐出口112a的部分分别形成有开口,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所述冷凝器142。

此外,所述水箱安装部146形成于所述冷凝器支架144的上部、即所述冷凝器安装部145的上方。所述冷却水箱150的下端部插入于所述水箱安装部146,由此,水箱安装部146对冷却水箱150进行固定。

所述冷却水箱150用于冷却净化水而制作冷水,并且在所述冷却水箱150填充有用于与流入的净化水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此外,在所述冷却水箱150的内部,可以容纳有用于冷却所述冷却水的蒸发器151。此外,通过使净化水能够穿过所述冷却水箱的内部,来能够对净化水进行冷却。

在所述过滤器支架130的一侧,还设置有朝向所述冷却水箱150侧延伸而成的支撑板135。所述支撑板135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41的上方,并且从所述过滤器支架130延伸到所述冷凝器支架144,从而形成用于安装加热和控制模块160、170的空间。

所述加热和控制模块160、170可以包括:感应加热组件160,其用于制作热水;以及控制组件170,其用于对所述净水器10的整体上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感应加热组件160和控制组件170可以彼此结合,由此结合成一个模块状态,并且可以以结合的状态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35。

所述感应加热组件160是用于对被净化的水进行加热的,所述所述感应加热组件160构成为可以以感应加热(ih:inductionheating)方式进行加热可以在进行取出热水的操作时,。所述感应加热组件160可以立即且快速地对水进行加热,并且,通过控制磁场的输出来将净化水加热到所期望的温度并将其提供给用户。因此,根据用户的操作,能够取出所期望的温度的热水。

所述控制组件170用于对所述净水器10的动作进行,并所述控制组件170可以对所述压缩机141、冷却风扇143、各种阀、传感器、以及所述感应加热组件160等进行控制。所述控制组件170可以通过组合以功能类别划分为多个部分的印刷电路板来形成模块化。此外,在所述净水器10仅取出冷水和净化水的结构中,可以省略用于控制所述感应加热组件160的印刷电路板,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省略至少一个以上的印刷电路板。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说明所述净水器的主要结构要素。

所述出水模块200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净水器本体100,并且包括:旋转器300,其以所述净水器本体100为基准朝向两侧进行旋转;以及升降单元,其固定于所述旋转器300的外侧,并且能够改变所述出水喷嘴280的高度。

在此,所述升降单元和旋转器300可以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处是以可分离的方式相结合的状态。

以下,对所述旋转器300进行说明。

图4是分离出图3的一部分而示出的立体分解图。

参照图4,所述过滤器支架130可以包括:与所述底座113相结合的底面部131;用于容纳所述过滤器120的过滤器容纳部132;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旋转器300的旋转器安装部133。

详细地,所述底面部131形成为与所述底座113的前端的形状相对应,并且与所述底座113相结合。通过与所述底面部131的结合,可以对所述过滤器支架130的安装位置进行安装,并且可以形成所述过滤器容纳部132的底面部形状。

所述过滤器支架130可以以钩挂方式卡止于所述底座113并被约束,并且也可以通过紧固于所述底座113的下表面的螺钉来进行固定。所述底面部131可以在所述旋转环510的内侧区域与所述底座113相结合,并且可以构成为与所述旋转环510发生干涉,从而使所述托盘500的旋转变得顺畅。

此外,在所述过滤器容纳部132安装有所述过滤器120。

在所述过滤器容纳部132的上端形成有旋转器安装部133。所述旋转器安装部133具有朝向前方突出的半圆形状以具有规定的曲率,并且具有在其上端能够安装所述旋转器300的结构。此时,所述旋转器安装部133可以形成为具有与所述旋转器300的外侧面相对应的曲率。因此,所述旋转器300可以形成在安装于所述旋转器安装部133的状态下进行旋转。

此外,在所述旋转器安装部133的上端可以形成有内齿轮(internalgear)133a。所述内齿轮133a具有与所述旋转器安装部133相对应的曲率,并且与后述的小齿轮(piniongear)371相啮合,从而能够使所述旋转器300的旋转变得平稳。

所述旋转器300形成为圆形,出水模块200朝向所述旋转器300的前方突出形成。所述出水模块200可以与所述旋转器300形成为一体,并且可以在所述旋转器300旋转时一同进行旋转。

在所述旋转器300的上方可以设置有上盖111a。所述上盖111a与从前方对所述过滤器支架130进行遮蔽的下盖111b一同形成净水器10的前面外观。因此,所述上盖111a在所述旋转器300和顶盖114的之间形成所述净水器的前面外观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为弧形。

在所述上盖111a的上端可以设置有顶盖114。所述顶盖114将会形成所述净水器10的上表面。此外,所述操作部400安装于所述顶盖114。所述操作部400形成为圆形,并且构成为与所述旋转器300结合而在所述旋转器300旋转时能够一同进行旋转。此外,在所述操作部400设置有出水按钮4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400形成为圆形,所述操作部400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越靠近所述出水模块200一侧越变低的倾斜面。

因此,在提高操作部400的可操作性的同时,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和可读性。

图5是从下方观察所述操作部和顶盖相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6是沿图4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所述顶盖114形成所述净水器10的上表面。所述顶盖114的前端和后端形成为弧形,由此与所述前盖111和后盖112相结合,并且可以形成为分别具有与所述前盖111和后盖112的上端相对应的曲率。

此外,在所述顶盖114形成有盖孔114a。所述盖孔114a以与所述操作部400相对应的大小和形状形成开口,使得所述操作部400能够可旋转地安装。

在所述盖孔114a的内侧,可以形成有用于使形成所述操作部400下部的操作部底座420进行安装的底座安装部114b和底座支撑部114c。

所述底座安装部114b可以从所述盖孔114a朝向所述盖孔114a的中央侧延伸,并且多个所述底座安装部114b隔开等间隔而配置。此外,所述底座安装部114b形成为其端部朝向内侧弯折的形状,由此对所述操作部底座420的圆周面进行加压固定。

此外,所述底座支撑部114c从所述盖孔114a的后半部朝向内侧延伸。此外,所述底座支撑部114c可以形成为朝着所述盖孔114a的中央向下倾斜,由此能够从下方对所述操作部底座420进行支撑。此外,所述操作部底座420的圆周面还形成有突出的凸起425,以具有与所述底座支撑部114c相对应的倾斜面。因此,所述底座支撑部114c和所述凸起425能够保持彼此接触的状态,并且,即使在所述操作部400进行旋转时也能保持稳定的支撑状态。

此外,所述盖孔114a的圆周形成有台阶部114d,由此所述操作部400的圆周安置于所述台阶部114d。因此,能够额外地对所述操作部400进行支撑,从而能够稳定地实现所述操作部400的旋转。

所述操作部400可以包括所述操作部底座420、操作部印刷电路板430以及操作部盖440。所述操作部底座420形成所述操作部400的下部外观,并且安装于所述盖孔114a,由此所述操作部400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顶盖114。

所述操作部底座420可以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盖孔114a相同的直径。此外,所述操作部底座420的圆周可以朝向上方延伸,并且与所述操作部盖440结合而在其内部形成空间。

在所述操作部底座420的下面两侧,还可以形成有朝向下方延伸的旋转连接部421。所述旋转连接部421可以与所述旋转器300相结合,所述旋转器300和操作部400可以以能够一同进行旋转的方式彼此连接。

在所述操作部底座420的底面还可以形成有电线孔424,所述电线孔424用于使与所述操作部印刷电路板430相连接的电线进出。

所述操作部盖440形成为其前端较低且后端较高的形状,并且上表面441可以倾斜地形成。所述操作部盖440的上表面441的倾斜度形成为与所述操作部印刷电路板430的倾斜度相对应,从而提高所述触摸传感器431和开关432的操作性,同时可以期待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和可读性的效果。

图7是从上方观察所述净水器的旋转器的立体图。此外,图8是从下方观察所述旋转器的立体图。此外,图9是所述净水器的旋转器的立体分解图。此外,图10是示出所述旋转器和出水模块内部的流路结构的图。

如图所示,所述旋转器300包括旋转器壳体310。所述旋转器壳体310在其内部具有中空部,并且形成为其高度小于其直径的圆筒形。

所述旋转器300包括:在所述旋转器壳体310的内侧的上部和下部彼此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上部引导支架320和下部引导支架330。此外,所述旋转器壳体310的内侧面突出形成有紧固部311,并且在上部引导支架320和下部引导支架330形成有沿着其圆周方向隔开间隔而成的紧固孔321、331。螺栓等穿过所述紧固孔321、331并插入于紧固部311的内部,从而能够使所述上部引导支架320和下部引导支架330彼此隔开间隔而紧固于旋转器壳体310的内侧面。

此外,在所述上部引导支架320和下部引导支架330的圆周形成有多个紧固挂钩327、337,在所述旋转器壳体310的内侧面形成有紧固凸起312。所述紧固挂钩327、337和紧固凸起312可以彼此卡止,当上部引导支架320和下部引导支架330相结合时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

在所述旋转器300中,上部引导支架320或下部引导支架330还包括沿着各自的圆周方向凹陷形成的轨道容纳槽322、332。所述轨道容纳槽322、332可以包括:上部轨道容纳槽322,其用于容纳形成于所述上盖111a的第一旋转导轨111d;和下部轨道容纳槽332,其用于容纳形成于所述旋转器安装部133的第二旋转导轨133b。

旋转引导凸起323、333可以从所述上部轨道容纳槽322或下部轨道容纳槽332的一侧面朝向上方或下方突出形成,或者从上部轨道容纳槽322和下部轨道容纳槽332的一侧面朝向上方和下方突出形成。

所述旋转器300包括分别在上部引导支架320和下部引导支架330的中心部所配置的圆形的上部中心环324和下部中心环334。上部连接部325和下部连接部335分别从上部引导支架320和下部引导支架330的内侧面朝向上部中心环324和下部中心环334水平地延伸形成,上部中心环324和下部中心环334通过上部连接部325和下部连接部335来与上部引导支架320和下部引导支架330相连接并被支撑。上部连接部325和下部连接部335分别形成为扇形形状,并且在其内部设置有多个贯通孔。

所述上部中心环324和下部中心环334是为了使操作者确认用于取出的水进行流动的出水管的设置位置而形成的。所述上部中心环324和下部中心环334形成于所述旋转器300的中央,在所述旋转器300进行旋转时成为旋转中心。

此外,在所述上部中心环324和下部中心环334可以设置有t连接器360。在所述t连接器360的一侧(水平方向的开口)连接有朝向所述出水模块200侧延伸并与出水喷嘴280相连接的出水管361,在其他两侧(垂直上方和垂直下方的开口)中,上部连接有冷水管362,下部连接有净化水管363。此时,所述净化水管363和冷水管362分别经由旋转管364可以连接到所述t连接器360。

此时,所述冷水管362和净化水管363分别贯通所述上部中心环324和下部中心环334,所述t连接器360位于所述上部中心环324和下部中心环334之间的空间。因此,所述t连接器360能够保持固定的位置而不会改变其位置。

另一方面,所述旋转管364可以由不锈钢形成。此外,沿着所述旋转管364的上部和下部的圆周可以形成有配合(fitting)槽364a。当所述旋转管364的上端和下端与t连接器360相结合时,金属材质的管夹(collet)嵌入于所述配合槽364a。

因此,当所述旋转器300进行旋转时,t连接器360能够以所述旋转管364为轴进行旋转,从而能够防止形成用于出水的流路的配管发生弯曲。尤其,由于所述旋转管364是由不锈钢形成,因此,即使基于所述旋转器300的旋转反复进行旋转和与金属材质管夹的结合,所述旋转管364也不会损坏和变形,从而能够防止漏水。

在所述旋转器300和出水模块200的连接部位,可以形成有用于使出水管361穿过的连通孔340。

通过所述连通孔340,经过旋转器300的上部引导支架320和下部引导支架330之间的出水管361和后述的热水管365可以延伸到出水模块200。

此外,通过所述连通孔340,施加用于握持出水管361和后述的热水管365的固定力,因此,即使出水模块200进行旋转和升降,也能防止彼此缠绕或弯曲的现象。

另一方面,与感应加热组件160连接并供应热水的热水管365可以直接与所述出水喷嘴280相连接。因此,当取出热水时,能够即时地取出所述热水水箱中的水,从而能够提高热水的品质。即,当与冷水或净化水使用共通的流路的情况下,存在有:在取出热水时,初次取出的热水因残留在流路中的冷水或净化水而不能满足温度的问题。然而,在额外的所述热水管365与出水喷嘴280相连接的情况下,热水水箱中的热水无温度损失地能够直接供应到出水喷嘴280。

此外,与冷水管362、净化水管363不同,所述热水管365不会穿过上部中心环324和下部中心环334,在经过上部中心环324和下部中心环334的外侧之后与出水喷嘴280相连接,或者,可以经过在上部中心环324和下部中心环334的外侧设置的额外的固定引导件(未图示)之后与出水喷嘴280相连接。

因此,能够防止在所述出水模块200进行旋转时,形成用于出水的流路的配管362、363、365彼此发生缠绕或弯曲的现象。

另一方面,所述结合环326、336在其内部形成有圆形的结合孔,所述结合环326、336在左右两侧可以形成有一对。配置于两侧的一对所述结合环326、336可以以沿着直径方向横穿所述旋转器300的旋转轴的中心线为基准,彼此对称地配置。所述结合环326、336可以均形成于上部引导支架320和下部引导支架330,或者只形成于上部引导支架320。

所述结合环326、336可以与从所述操作部400的底面朝向下方突出的一对旋转连接部421相结合。详细地,一对所述旋转连接部421可以贯通插入于所述结合环326、336,因此,所述操作部400可以在所述旋转器300旋转时一同进行旋转。

当所述操作部400和旋转器300通过所述操作部400和旋转器300之间的结合来一同进行旋转时,出水按钮410和出水模块200也一同进行旋转。因此,出水按钮410和出水喷嘴280位于同一个直线上,并且无需因进行旋转而额外地对齐出水按钮410和出水喷嘴25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所述旋转器300的底面、即所述下部引导支架330可以设置有油阻尼器(oildamper)370。所述油阻尼器370在所述出水模块200旋转时能够使所述旋转器300不发生卡顿而平稳地进行旋转,并且,如果只要施加固定大小的力,则所述旋转器300能够以固定速度进行旋转。

所述油阻尼器370是用于使旋转速度形成为固定的一般结构,因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在所述油阻尼器370的旋转轴结合有小齿轮371,所述小齿轮371与形成于所述过滤器支架130上端的所述内齿轮133a相啮合,并且沿着内齿轮133a进行移动。

所述小齿轮371形成为,曲率半径远小于内齿轮133a的曲率半径的圆形,齿的数量也少。当所述旋转器300安装于过滤器支架130的上端部时,小齿轮371位于内齿轮133a的内侧面,并与内齿轮133a相啮合。

图11是所述净水器的过滤器支架的局部立体图。此外,图12是示出所述旋转器的结合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在所述过滤器支架130的上端形成有内齿轮133a。所述内齿轮133a可以以固定曲率形成于旋转器安装部133的上端部。此外,内齿轮133a形成为在径向上与第二旋转导轨133b隔开间隔。内齿轮133a与过滤器支架130的上端部外侧的边缘部相邻而设置,并可以与所述第二旋转导轨133b同心配置。因此,当安装所述旋转器300时,所述内齿轮133a可以与所述小齿轮齿371相啮合。

另一方面,过滤器支架130的背面朝向后方开放,并且在侧板115的前端部结合有过滤器支架130的后端部。在所述过滤器支架130的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旋转导轨133b,使得旋转器300沿着左右方向可进行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过滤器支架的上端。

所述第二旋转导轨133b可以形成为半圆形的曲率,以对旋转器300的旋转进行引导。所述第二旋转导轨133b可以形成为固定于过滤器支架130的上端部的内侧。

此外,还可以包括从所述上盖111a的内部面突出的第一旋转导轨111d。所述第一旋转导轨111d位于面向所述第二旋转导轨133b的上方,并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二旋转导轨133b相同的形状形成,由此对所述旋转器300的旋转进行引导。

所述第一旋转导轨111d和第二旋转导轨133b将所述旋转器300夹在其之间,并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配置。因此,通过安装所述旋转器300,所述旋转器300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旋转导轨111d和第二旋转导轨133b结合,由此对所述旋转器300的旋转进行引导。

所述旋转器300是,用于使出水模块200朝向左侧或右侧水平地进行旋转的结构要素。旋转器300在其中心部不具有旋转轴,在其中心部具有以固定曲率形成的旋转引导凸起323、333,并且利用旋转引导凸起323、333来以沿着旋转导轨111d、133b可进行滑动的方式相结合。

所述旋转引导凸起323、333设置于旋转器300,旋转导轨111d、133b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盖111和过滤器支架130,但是,旋转引导凸起323、333和旋转导轨111d、133b具有相同的曲率并彼此啮合,从而能够对旋转器300的旋转进行引导。

详细地,例如,所述旋转引导凸起323、333可以包括:下部旋转引导凸起333,其从下部引导支架330的下部轨道容纳槽332朝向下方突出形成;和上部旋转引导凸起323,其从上部引导支架320的上部轨道容纳槽322朝向上方突出形成。

此外,旋转引导凸起323、333的端部形成为挂钩形状。旋转引导凸起323、333和旋转导轨111d、133b结合时,旋转引导凸起323、333的端部的内部面彼此面向旋转导轨111d、133b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并接触。

所述旋转引导凸起323、333形成为具有与旋转导轨111d、133b相同的曲率,并且以沿着旋转方向可进行滑动的方式结合于旋转导轨111d、133b。此外,如果旋转引导凸起323、333和旋转导轨111d、133b相结合,则旋转导轨111d、133b容纳于在旋转引导凸起323、333内侧形成的轨道容纳槽322、332,从而使轨道容纳槽322、332和旋转导轨111d、133b的一个表面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旋转引导凸起323、333的端部形成为挂钩形状,由此在厚度方向上与旋转导轨111d、133b重叠结合。

根据这种结合结构,能够使出水模块200稳定地进行旋转,并且在不分离出水模块200的情况下,也能自如地改变出水喷嘴280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在旋转器300的中心额外地形成旋转轴。

例如,在出水模块200从旋转器300的一侧面朝向前方突出形成的结构中,即使把持出水模块200并使旋转器300进行旋转,也能解决因出水模块200的偏心负荷而使出水模块200向上提升或向下下降,并由此出水模块200和旋转器300的旋转变得不稳定的问题。此外,通过旋转引导凸起323、333的挂钩形状,来能够防止旋转器300脱离。

此外,由于旋转器300旋转时旋转引导凸起323、333和旋转导轨111d、133b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在握持出水模块200并旋转时能够分散偏心负载,并且可以减少摩擦导致的磨损和划痕等的损伤。

分别形成于所述上部引导支架320和下部引导支架330的旋转引导凸起323、333,优选由与所述旋转导轨111d、133b不同的材质制成。更优选地,旋转引导凸起323、333可以由抗疲劳性、坚韧性、耐磨性等优异的工程塑料(pom)制成。因此,能够减小在旋转引导凸起323、333随着旋转导轨111d、133b进行旋转时,旋转引导凸起323、333和旋转导轨111d、133b彼此摩擦而产生的磨损和噪音。

下面,对升降单元进行说明。

图13是本发明的一部分结构要素、即出水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参照图13,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固定壳体210,其固定于所述旋转器300的外侧,并在其内侧具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升降空间211,所述升降空间211的下侧开放以与外部连通,并且所述固定壳体210固定于所述净水器本体100;移动壳体220,所述出水喷嘴280固定于所述移动壳体220,所述移动壳体220容纳于所述固定壳体210的升降空间211并进行升降;以及阻尼构件230,其形成于所述固定壳体210或所述移动壳体220,并且用于减小为了使所述移动壳体220进行上升或下降而施加于所述移动壳体220上的升降力。

固定壳体210可拆卸地固定于净水器本体100,并且,以在固定于净水器本体100的状态下起到支撑移动壳体220的作用,使得移动壳体220能够进行升降。因此,移动壳体220可以通过固定壳体210在支撑于净水器本体100的状态下进行升降。

此外,固定壳体210具有用于收纳移动壳体220的升降空间211,所述收纳空间211的下端开放并可以与外部连通。因此,容纳于升降空间211的移动壳体220可以出没于固定壳体210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壳体210可以处于所述固定壳体210的与所述净水器本体100连接的背面(图中的右侧)开放的状态。作为一例,所述固定壳体210可以包括前侧面部、和从所述前侧面部的两侧朝向后方延伸的侧面部。

在移动壳体220的下端固定有所述出水喷嘴280,并且该移动壳体220容纳在所述固定壳体210的升降空间211,并且与固定壳体210接触支撑的同时进行升降。

所述移动壳体220的外形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固定壳体210的升降空间211的形状相对应。作为一例,固定壳体210和移动壳体220可以具有矩形形状的截面。作为另一例,所述固定壳体210和移动壳体220可以具有圆形的截面。此外,所述固定壳体210和移动壳体220可以具有各种形状的截面。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壳体220可以处于所述移动壳体220的面向所述净水器本体100的背面(图中的右侧)开放的状态。如上所述,当移动壳体220的背面开放时,净水器本体100的内部空间可以与移动壳体220的内部空间连通,其结果,用于供应由净水器本体100产生的净化水、冷水、热水中的任意一种的供应软管361、365可以与设置于移动壳体220的出水喷嘴280相连接。

作为一例,所述供应软管361、365可以是与净化水管363和冷水管362连接的出水管361以及热水管365。

此时,所述出水管361和热水管365可以由橡胶、有机硅等的柔性(flexible)材质制成,从而在弯曲或伸展的同时能够应对移动壳体220的升降动作。

详细地,如果移动壳体220上升的同时使出水喷嘴280上升,由此使出水喷嘴280和连通孔240之间的间隔缩小,则所述出水管361和热水管365发生弯曲的同时能够容纳于移动壳体220的内部空间222。

相反,如果移动壳体220下降的同时使出水喷嘴280下降,由此使出水喷嘴280和连通孔240之间的间隔增大,则所述出水管361和热水管365伸展成较长的同时能够应对移动壳体220的下降动作。

在上述的情况下,当移动壳体220和出水喷嘴280进行升降动作时,出水管361和热水管365在移动壳体220的内部空间222中弯曲或伸展,由此能够应对移动壳体220的升降动作,进而,与移动壳体220和出水喷嘴280的高度无关地,可以向出水喷嘴280供应冷水、净化水和热水。

另一方面,所述移动壳体220可以包括前侧面部以及从所述前侧面部的两侧朝向后方延伸的侧面部。

此外,所述固定壳体210和移动壳体220分别在彼此相对应的位置沿着移动壳体220的升降方向形成有凸出部或槽部,从而提高彼此之间的紧固力,并且也能对移动壳体220的直线移动进行引导。

此时,如果在固定壳体210形成有槽部,则在移动壳体220可以形成有用于插入于所述槽部的凸起部。

相反,如果在所述固定壳体210形成有凸起部,则在移动壳体220可以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凸起部插入的槽部。

阻尼构件230形成于所述固定壳体210或所述移动壳体220,并且阻尼构件230用于减小为了使所述移动壳体220进行上升或下降而施加于所述移动壳体220的升降力。

在此,“施加于移动壳体220的升降力”是指,对移动壳体220的升降动作产生影响的所有的力。

作为一例,可以是:用户为了使移动壳体220下降而向下方拽拉移动壳体220的力;或者为了使移动壳体220上升而向上方推动移动壳体220的力。此外,也可以是移动壳体220因重力而欲下降的力。

如前所述,当移动壳体220以固定壳体210为基准进行升降的情况下,移动壳体220可能会因自重任意地下降。即,在移动壳体220完美地收纳于固定壳体210的状态下,移动壳体220可能会因移动壳体220的自重而下降到固定壳体210外,并且,在用户把持移动壳体220并使其下降到所期望的位置的状态下,如果用户的手从移动壳体220松开,则移动壳体220可能会因其自重进一步任意地下降,而不会固定在该位置。即,难以保持移动壳体220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这种状况,在所述固定壳体210或所述移动壳体220设置阻尼构件230。

阻尼构件230减小为上升或下降移动壳体220而对所述移动壳体220施加用于升降的力。

由此,在移动壳体220完美收纳于固定壳体210的状态下所述移动壳体220不会因自重任意下降而保持收纳的状态。此外,在用户把持移动壳体220并使其下降到所期望的位置的状态下,即使用户的手从移动壳体220松开,移动壳体220也能固定于该位置。因此,用户能够将出水喷嘴280位于本人所期望的高度并进行出水。

此时,阻尼构件230需在防止移动壳体220因自重而下降,并且用户对移动壳体220进行升降动作时不会施加过大的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此外,需要在能够提高用户使移动壳体220进行升降的操作灵敏度的范围内选择所述阻尼构件230。

作为一例,所述阻尼构件230可以包括具有摩擦力的橡胶等材质,或者可以包括具有粘性的油等材质。另外,所述阻尼构件230在能够减小施加于所述移动壳体220的升降力的范围内,可以实现各种实施例。

针对所述阻尼构件230的一例的具体说明将会进行后述。

所述出水模块200还可以包括对所述固定壳体210的前面进行覆盖的前面壳体290。

如上所述,当前面壳体290覆盖出水模块200的前面时,由于后述的阻尼构件230和引导部240等的结构不会露出于外部,因此能够使出水模块200的外观保持秀丽。

此外,前面壳体290可拆卸地结合到固定壳体210,需要时,将前面壳体290从固定壳体210分离出,从而也可以检查阻尼构件230和引导部240。作为一例,前面壳体290和固定壳体210可以利用基于挂钩的拆卸方式相结合。

此外,所述前面壳体290可以包括与所述固定壳体210的上端相结合的上面盖291。

此外,所述出水喷嘴280可以由不锈钢(stainlesssteel)材质制成。

如上所述,如果出水喷嘴28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则其不生锈,因此干净卫生,并且能够预防频繁使用时所发生的损坏和变形。此外,外观秀丽,并且还可以为净水器10增添高档形象。

此外,所述出水喷嘴280可以通过嵌件成型方式与所述移动壳体220或者用于使所述移动壳体220和所述出水喷嘴280连接的连接构件281形成为一体。

在此,所述连接构件281是用于使出水喷嘴280和供应软管361、365连接的部件,并可以与所述移动壳体220可拆卸地结合。

如上所述,如果出水喷嘴280通过嵌件成型方式与移动壳体220或连接构件281形成为一体,则出水喷嘴280与移动壳体220或者连接构件281甚至与供应软管361、365之间的结合力增加,从而能够防止漏水。此外,相比传统的组装方式,制作也可以变得容易。

图14是表示所述出水模块的移动壳体上升了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5是表示所述出水模块的移动壳体上升了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此外,图16是表示所述出水模块的移动壳体下降了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7是表示所述出水模块的移动壳体下降了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参照图14至图17,在所述固定壳体210或移动壳体220可以形成有引导部240,所述引导部240用于对所述移动壳体220的直线升降进行引导。

由于所述移动壳体220在容纳于固定壳体210的状态下进行升降,因此,固定壳体210能够引导移动壳体220沿着直线进行升降动作。然而,在移动壳体220露出于固定壳体210的外部,同时移动壳体220向两侧稍微发生晃动的情况下,移动壳体220的升降动作变得不稳定,并且,如果这种现象反复出现,则会导致固定壳体210或移动壳体220的变形和损坏。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额外设置引导部240。

在所述移动壳体220支撑于固定壳体210,同时能够引导所述移动壳体220在直线上进行升降的范围内,所述引导部240可以实现各种实施例。

作为一例,所述引导部240还可以包括:直线轨道,其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于固定壳体210;以及辊,其形成于移动壳体220,并且在所述直线轨道进行移动。

相反,所述引导部240也可以包括:直线轨道,其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于移动壳体220;以及辊,其形成于固定壳体210,并且在所述直线轨道进行移动。

作为另一例,所述引导部240可以包括:引导槽241,其沿着升降方向形成于所述固定壳体210;以及引导件242,其设置于所述移动壳体220,并且夹入于所述引导槽241。

相反,所述引导部240可以包括:引导槽,其沿着升降方向形成于所述移动壳体220;以及引导件,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壳体220,并夹入于所述引导槽。

此时,所述引导件242夹入于所述直线形成的引导槽241,并且沿着引导槽241直线移动。由此,移动壳体220的升降动作可以形成为直线。

此外,所述引导件242可以能够进行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壳体220。

如上所述,在引导件242可旋转地安装于移动壳体220的情况下,所述引导件242在最大限度地减小与引导槽241之间的摩擦力的状态下,沿着引导槽241直线进行升降。因此,移动壳体220可以更稳定地进行升降动作,并且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灵敏度。

此外,在所述引导槽241的内侧形成有第一齿轮齿241a,在所述引导件242的外周面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齿轮齿241a相啮合的第二齿轮齿242a。

即,所述引导槽241和引导件242通过齿条和小齿轮(rackandpinion)等的方式啮合,引导件242在进行旋转的同时可以沿着引导槽241直线升降。

作为一例,如果用户将移动壳体220向下拽拉,则引导件242沿着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并且以齿轮齿241a、242a之间啮合的状态沿着引导槽241下降。

相反,如果用户将移动壳体220推向上方,则引导件242沿着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并且以齿轮齿241a、242a之间啮合的状态沿着引导槽241上升。

如上所述,如果形成有齿轮齿241a、242a,则齿轮齿241a、242a之间彼此啮合,因此,引导件242进行旋转的同时更准确地沿着引导槽241直线升降,其结果,移动壳体220可以更准确地直线升降。此外,防止引导件242在引导槽241中进行空转,从而能够使移动壳体220更准确地升降到用户所期望的高度。

此外,所述第一齿轮齿241a或第二齿轮齿242a可以包括:与所述移动壳体220的升降方向形成垂直或倾斜的直线区间或曲线区间。尤其,所述第一齿轮齿241a或第二齿轮齿242a的一部分或者整体可以形成为曲线。

如上所述,如果所述第一齿轮齿241a或第二齿轮齿242a形成为曲线,则第一齿轮齿241a和第二齿轮齿242a可以平稳地啮合,并且也能提高用户的操作灵敏度。此外,在用户把持移动壳体220并使移动壳体220进行升降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所述第一齿轮齿241a或第二齿轮齿242a因施加于所述第一齿轮齿241a或第二齿轮齿242a的力发生损坏。

假如,在所述第一齿轮齿241a或第二齿轮齿242形成为直线,并且形成有尖角的情况下,因力集中于尖锐的部分而可能会发生损坏。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齿轮齿241a或第二齿轮齿242a的凹凸部分可以以半圆形突出或凹陷形成。

此外,在第二齿轮齿242a与第一齿轮齿241a相啮合并旋转,并且切实地进行动力传递,而且引导件242能够沿着引导槽241直线移动的范围内,所述第一齿轮齿241a和第二齿轮齿242a的形状可以实现各种实施例。

此外,所述阻尼构件230可以由油阻尼器(oildamper)形成。

油阻尼器是指,在壳体中具有油,并且利用油的粘性阻力来吸收能量的装置。

如上所述,作为一例,油阻尼器可以包括:圆筒形的壳体;油,其填充于所述壳体,具有规定的粘性;旋转翼,其容纳于所述壳体,并且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油穿过的多个通孔,而且与壳体的径向平行地形成;以及旋转轴,其与所述旋转翼相连接。

因此,当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旋转轴时,可以通过油的粘性阻力来减小所传递的旋转力。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部分结构要素、即阻尼构件和引导件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所述阻尼构件230可以由油阻尼器形成,所述引导件242可以与所述阻尼构件230的旋转轴231相连接。

即,若为了使移动壳体220进行上升或下降而对所述移动壳体220施加升降力,则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移动壳体220的引导件242将会进行旋转。

此时,引导件242的旋转力被阻尼构件230、即油阻尼器减小。

因此,在移动壳体220完美地收纳于固定壳体210的状态下,移动壳体220不会因阻尼构件230的粘性阻力而任意下降,并能够保持收纳了的状态。另外,用户把持移动壳体220并使其下降到所期望的位置的状态下,即使用户的手从移动壳体220松开,也能通过阻尼构件230的粘性阻力来将移动壳体220固定于所期望的位置。

此时,在阻尼构件230防止移动壳体220因自重而下降的同时,用户对移动壳体220进行升降动作时不会施加过大的力的范围内,可以将所述油阻尼器的油粘度调节为各种形式。此外,在能够提高用户感觉到的操作灵敏度的范围内,可以将油阻尼器的油粘度调节为各种形式。

图19是本发明的一部分结构要素、即出水模块的横向剖视图。此外,图20是分离出图19的a区域而示出的放大图。

参照图19至图20,所述固定壳体210和所述移动壳体220能够进行线接触。

这里,“线接触”是指,固定壳体210和移动壳体220如图19至图20所示那样进行点接触的情况,并且是指,这种点接触沿着移动壳体220的升降方向连续地连接,由此固定壳体210和移动壳体220沿着移动壳体220的升降方向以线形式相接触的情况。

为此,在所述固定壳体210或所述移动壳体220中,至少一个以上的接触凸起216、226可以沿着所述移动壳体220的升降方向形成。

作为一例,如果在固定壳体210形成有接触凸起216,则所述接触凸起216与移动壳体220进行线接触。作为另一例,如果在移动壳体220形成有接触凸起226,则所述接触凸起226与所述固定壳体210进行线接触。

作为另一例,如果在所述固定壳体210形成有接触凸起216,则可以在移动壳体220的与所述接触凸起216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接触槽。此外,如果在移动壳体220形成有接触凸起22,则可以在固定壳体210的与所述接触凸起226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接触槽。

如上所述,在所述固定壳体210和所述移动壳体220通过接触凸起216、226线接触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所述固定壳体210和所述移动壳体220之间的摩擦力,并且所述固定壳体210和所述移动壳体220彼此接触并被支撑,从而可以使移动壳体220稳定地进行升降动作。此外,通过彼此之间的接触支撑,来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固定壳体210和移动壳体220的弯曲等的变形。

作为一例,接触凸起216、226可以具有突出的半圆形横截面。如上所述,若接触凸起216、226形成为曲面,则在所述固定壳体210和所述移动壳体220进行线接触的状态下,移动壳体220能够更平滑地进行升降动作。

此外,所述固定壳体210在其后方的两侧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翼部215,在所述移动壳体220形成有延伸部255a和弯折部255b,所述延伸部255a从所述移动壳体220的后方两侧与所述翼部215平行地延伸,所述弯折部255b以从所述延伸部255a朝向前方弯曲的状态延伸,并且在所述弯折部255b的端部形成有朝向内侧延伸的挂钩225c,因此,所述翼部215可以容纳于所述延伸部255a和挂钩225c之间的容纳槽227。

固定壳体210的端部通过所述翼部215实现补强,从而能够防止固定壳体210的端部发生弯曲等的变形。

另外,在移动壳体220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翼部215的容纳槽227,由此提高与固定壳体210之间的紧固力,从而防止从固定壳体210脱离,并且还能防止移动壳体220和固定壳体210彼此之间的变形。

此外,如上所述,如果在固定壳体210形成有翼部215,并且在移动壳体220形成有挂钩225c,则移动壳体220和固定壳体210也可以以挂钩方式可拆卸地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壳体220可以包括引导构件225。

此时,所述引导构件225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手段228与移动壳体220进行紧固。

此外,所述延伸部255a、弯折部255b、挂钩225c也可以形成于引导构件225的两侧。

因此,所述引导构件225随着固定壳体210进行升降,并且连接于所述引导构件225的移动壳体220也可以随着固定壳体210进行升降。

此外,在所述翼部215中,第一接触凸起216沿着所述移动壳体220的升降方向形成于面向所述延伸部255a的一面。所述第一接触凸起216与所述延伸部255a线接触。

此外,第二接触凸起226沿着所述移动壳体220的升降方向可以形成于所述挂钩225c的面向所述翼部215的一面。所述第二接触凸起226与所述翼部215线接触。

如上所述,如果形成有第一接触凸起216和第二接触凸起226,则固定壳体210和移动壳体220能够双重地线接触,同时移动壳体220能够进行升降,因此,移动壳体220不会在前后方向上发生晃动而能够稳定地进行升降动作。

此外,由于翼部215处于容纳于容纳槽227的状态,弯折部255b被翼部215支撑,因此,移动壳体220不会在左右方向上发生晃动也能稳定地进行升降动作。

此外,在所述挂钩225c的前面和所述翼部215的背面,分别可以形成有彼此平行的倾斜面215a、225d。

如上所述,当在翼部215和挂钩225c分别形成有倾斜面215a、225d时,从所述固定壳体210的后方朝向前方容易插入移动壳体220。

作为一例,所述固定壳体210和移动壳体220可以处于其背面开放的状态。

此时,尽管所述移动壳体220可以从所述固定壳体210的后方插入,但是,在形成有翼部215和挂钩225c的情况下,因这些之间发生干涉,移动壳体220的插入可能会不顺畅。

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况,分别在所述挂钩225c的前面和所述翼部215的背面形成彼此平行的倾斜面215a、225d,从而能够将移动壳体220容易地从所述固定壳体210的后方朝向前方插入。

此外,在所述移动壳体220的两侧下端可以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把手部272,在所述固定壳体210的两侧下端可以形成有用于安置所述把手部272的安置槽217。

此时,在把手部272的上部可以形成有台阶271。因此,当用户把持把手部272并使移动壳体220朝向上部上升时,把手部272的台阶271挂止于所述安置槽217。其结果,安置槽217可以起到用于限制移动壳体220的上升高度的止动件(stopper)。

此外,在所述把手部272可以形成有朝向内侧凹陷而成的把持槽270。

如上所述,如果形成有把持槽270,则用户可以抓住把持槽270并使移动壳体220进行下降或上升。此时,用户可以无滑移地将下降或上升移动壳体220。

作为另一例,在所述把手部272可以形成有凹凸或者也可以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握持凸起,以使在移动壳体220进行上升和下降时能够防止其发生滑移。

此外,所述固定壳体210或者移动壳体22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可以由抗疲劳性、坚韧性、耐磨性等优异且具有润滑性的工程塑料材质制成。

作为一例,所述固定壳体210或者移动壳体22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可以由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材质制成。

因此,可以减小移动壳体220在固定壳体210的内部进行升降时由固定壳体210和移动壳体220彼此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磨损和噪音。

此外,当用户向下拽拉移动壳体220而进行下降,或者使已下降的移动壳体220进行上升时,移动壳体22能够平滑地进行升降动作,从而还可以提高操作灵敏度。

下面,对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结构要素的“托盘”进行说明。

图21是表示净水器的托盘进行旋转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22是分离出所述净水器的底座而示出的立体图。此外,图23是表示所述底座和托盘的结合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所述托盘500可以以朝向所述前盖111的前方突出的方式与所述底座113连接。此外,所述托盘500可以位于出水模块200的垂直下方。此外,所述托盘500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进行旋转,并且也可以与所述底座113分离。所述托盘500的上表面形成为格栅形状,以能够储存从所述出水模块200滴落的水。

为此,在所述底座113设置有以可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的旋转环510,并且所述托盘50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旋转环510。因此,所述托盘500在已安装的状态下可以进行旋转操作。此外,根据需要,所述托盘500也可以与所述旋转环510分离。此外,所述托盘500在结合于所述旋转环510的状态下,处于朝向所述底座113的前方突出的状态。

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底座113和托盘500。

参照图21至图23,所述底座113用于形成所述净水器10的底面。另外,所述底座113的圆周朝向上方延伸,由此可以与侧板115、前盖111以及后盖112相结合。

在所述底座113可以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底腿(leg)113a。所述底腿113a可以在所述底座113形成多个,由此所述底座113的下表面整体与地面隔开间隔。因此,能够容易实现经由所述底座113的下表面的外部气体的吸入。

旋转环510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13的前半部。所述托盘500可拆卸地结合于旋转环510的前方一侧,并且与所述旋转环510连接,从而可以在左右侧方向上进行旋转。

所述底座113的前半部可以以低于底座113的后半部的方式形成阶梯。此外,在所述底座113的前半部和前盖111的下端部之间形成有开口部,并且托盘500的侧面部经由开口部露出于外部,并且以与旋转环510结合的状态能够沿着左右侧方向进行旋转。

此外,在所述底座113的前半部和后半部之间形成阶梯的部分可以起到止动件113b的作用,所述止动件113b在托盘500进行旋转时用于限制托盘500的旋转角度。此外,当所述托盘500进行旋转时,所述托盘500的两个侧面与所述止动件113b接触,由此所述托盘500的旋转可以被限制。

此外,在所述底座113的止动件113b朝向前方延伸形成有流动防止部113c,所述动防止部113c用于防止所述托盘500发生上下流动。所述流动防止部113c形成为,在所述托盘500已旋转的状态下对所述托盘500的后端部两侧进行约束。

在所述底座113的内部设置有旋转引导部。所述旋转引导部可以包括同心配置于底座113的第一旋转引导部113d和第二旋转引导部113e来构成。第一旋转引导部113d配置于第二旋转引导部113e的外侧。第一旋转引导部113d和第二旋转引导部113e从底座113的底面以固定曲率朝向上方突出形成,从而能够对旋转环510的旋转进行引导。所述旋转引导部113d、113e形成为圆形,或者形成为弧形形状。

所述旋转环510被旋转引导部113d、113e引导,由此可旋转地安装于底座113,并且起到对支撑托盘500的作用。所述旋转环510可以由外侧环部511、内侧环部512以及环连接部513构成。

所述外侧环部511形成旋转环510的外部框架和形状。外侧环部511形成为圆形,外侧环部511中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旋转引导部113d的外侧面接触,并沿着第一旋转引导部113d可旋转地安装。

此外,所述内侧环部512在所述外侧环部511的内部以具有同心的方式配置。所述内侧环部512形成为圆形,并且其至少一部分与第二旋转引导部113e的外侧面相接触,由此对底座113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可以以随着被第二旋转引导部113e引导而在原处可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

在所述外侧环部51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托盘500相结合的托盘安装部514。托盘安装部514包括容纳孔514a,该容纳孔514a具有与所述托盘500的托盘结合部501相同的大小和形状。所述容纳孔514a朝向面向托盘结合部501的方向开放,从而使所述托盘结合部501经由所述容纳孔514a而插入结合于所述托盘安装部514。

当所述托盘结合部501插入结合于所述托盘安装部514的内部时,所述托盘安装部514包围所述托盘结合部501并与所述托盘结合部501的外侧面相接触,并且支撑所述托盘结合部501,使得托盘结合部501在上下/左右方向上不会进行移动。然而,所述托盘结合部501可以在托盘安装部514的内部朝向前后方向进行移动,从而能够进行插入和引出。

另一方面,在所述托盘安装部514的内侧可以形成有凸起514b。另外,在所述托盘结合部501形成有紧固槽502,由此在所述托盘结合部501插入于所述托盘安装部514的内侧时,所述凸起514b与所述紧固槽502相结合,从而使所述托盘500可以保持安装于所述旋转环510的状态。此外,在安装所述托盘500时能够容易识别所述凸起514b和紧固槽502相结合的情况。随着所述托盘结合部501插入结合于托盘安装部514,托盘500结合于所述旋转环510,由此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113在左右方向上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在第二旋转引导部113e形成有防脱离凸起113f,由此防止旋转环510从第二旋转引导部113e脱离。防脱离凸起113f的上端部可以形成为挂钩形状,以挂止于内侧环部512的上表面。因此,能够防止在所述托盘500进行旋转时随着旋转环510朝向上方提升而使旋转环510从第二旋转引导部113e脱离,并且能够使托盘500保持稳定的旋转。

另一方面,在所述底座113的前半部的中央可以设置有减压阀116。所述减压阀116对从自来水管供应的水的压力进行调节,由此顺畅地进行净化水的操作,并能够调节取出时的水压。所述减压阀116在安装所述旋转环510时位于所述内侧环部512的内侧区域,从而空间的有效利用变得可能。

在所述底座113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压缩机141的安装(mounting)部113g。所述安装部113g可以朝向上方突出形成,以能够支撑所述压缩机141。此外,所述安装部113g可以设置有四个,并能够对所述压缩机141底面的四个角部进行支撑。此外,在所述安装部113g形成有以嵌件成型的方式而成螺母,并且通过在安装所述压缩机141之后从下方紧固螺钉,来能够固定所述压缩机141。

在所述底座113的中央部还形成有吸入格栅113h。所述吸入格栅113h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安装部113g之间,并且可以位于所述压缩机141的下方。因此,吸入到所述净水器10内侧的空气经过所述压缩机141的同时能够冷却所述压缩机141。所述吸入格栅113h形成为所述格子形状,并且形成有多个吸入口,由此防止外部的异物进入该吸入格栅113h。

在所述吸入格栅113h的后方,配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冷凝器142的冷凝器支架144。所述冷凝器支架144位于所述底座113的后半部。所述冷凝器支架144可以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113的冷凝器安装部145;以及位于所述冷凝器安装部145的上方的水箱安装部146。

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145的前面设置有冷却风扇143。所述冷却风扇143经由所述吸入格栅113h吸入外部气体,由此对所述压缩机141和冷凝器142进行冷却,并且从所述吐出口112a吐出所述气体。此外,所述冷凝器安装部145的后面与所述吐出口112a相接触。因此,容纳于所述冷凝器安装部145内侧的所述冷凝器142,配置于与所述净水器10的吐出口112a相邻的位置。

在所述底座103的后端,形成有用于固定电源线(powercord)117的线安装部113i。此外,线引导部113j从所述线安装部113i形成至所述底座113的中间部分。因此,电源线117可以沿着所述线引导部113j进行移动,并且与所述控制组件170相连接。

另外,在所述底座113的后端形成有用于引入进水管191的进水管进出口113k,与所述自来水管连接的进水管191经由所述进水管进出口113k引入。所述进水管191的端部可以延伸到所述减压阀116。此外,所述进水管191的弯折的一部分区间,还可以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进水管191折叠的软管引导件118。所述软管引导件118由塑料材质制成,并且引导所述进水管191以防止该进水管191过度弯折或折叠。这种软管引导件118还可以设置在净化水、冷水以及热水进行流动的配管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