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管道测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1166发布日期:2018-10-02 17:5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石油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管道测漏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为了保证石油输送和储存的安全性,通常通过双层油罐和双层管道进行油液储存和输送。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免石化生产及储存过程中存在的泄漏问题,需要通过双层管道测漏装置检测管道的泄漏问题,然而,传统的双层管道测漏装置只能检测出管道是否存在泄漏,检测出泄漏时可能是内壁管泄漏进入的油液,也可能是外壁管泄漏进入的水,并不能确认是双层管道的内壁泄漏还是外壁泄漏。

因此,如何检测双层管道的泄漏管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管道测漏装置,以检测双层管道的泄漏管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管道测漏装置,包括输送管和测漏组件,所述测漏组件包括密封外壳、报警组件、液位检测器及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所述导电聚合物条和所述液位检测器位于所述密封外壳的内腔,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外壳的内腔连通,所述报警组件包括用于监测所述导电聚合物条电性变化及所述液位检测器开关量变化的监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液位检测器为浮球液位检测单元,所述液位检测器包括浮球及与所述浮球连接的开关元件。

优选地,所述导电聚合物条呈u型设置,且所述导电聚合物条的开口向上。

优选地,所述导电聚合物条为导电乙丙橡胶条、导电丁晴橡胶条、导电聚丙烯酸酯橡胶条或导电丁苯橡胶条。

优选地,所述输送管为软管。

优选地,所述密封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及密封所述外壳本体顶端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括侧壁与所述外壳本体内壁抵接的第一密封盖及底端与所述外壳顶端和所述第一密封盖顶端密封的第二密封盖。

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盖中间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报警组件端部的腔体,所述报警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盖伸入所述密封外壳的内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盖的侧壁设有下翻与所述密封外壳的内壁密封的环形密封条。

优选地,所述报警组件包括用于接收监测装置信号的上位机及与所述上位机连接的报警器。

优选地,所述报警器包括水泄漏报警器、油液泄漏报警器及油气泄漏报警器;

当所述监测装置仅接收到液位检测器开关量变化时,所述上位机控制所述水泄漏报警器报警;

当所述监测装置同时接收到液位检测器开关量变化和所述导电聚合物条电性变化时,所述上位机控制所述油液泄漏报警器报警;

当所述监测装置仅接收到所述导电聚合物条电性变化时,所述上位机控制所述油气泄漏报警器报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双层管道测漏装置包括输送管及与输送管的一端连接的测漏组件,测漏组件包括密封外壳、报警组件、液位检测器及用于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导电聚合物条和液位检测器位于密封外壳的内腔,输送管的一端与密封外壳的内腔连通,报警组件包括用于监测导电聚合物条电性变化及液位检测器开关量变化的监测装置。使用时,将输送管的输入端与双层管道的内壁管与外壁管之间的空隙连接,当内壁泄漏时,油液通过输送管进入密封外壳的内腔,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发生电性变化,同时液位检测器检测到液位变化,液位检测器开关量发生变化,此时通过监测装置显示判断内壁管泄漏。当外壁管泄漏时,外部的水通过输送管进入密封外壳的内腔,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不发生变化,液位检测器检测到液位变化,液位检测器开关量发生变化,此时通过监测装置显示判断外壁管泄漏。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申请提供的双层管道测漏装置中,设置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进而区分是水还是油液,进而得出是内壁管泄漏还是外壁管泄漏,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双层管道测漏装置能够检测出双层管道的泄漏管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报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层管道测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2中:1-监测装置、2-导电聚合物条、3-液位检测器、4-密封外壳、5-测漏组件、6-输送管、7-双层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双层管道测漏装置,以检测双层管道的泄漏管壁。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层管道测漏装置包括输送管6和测漏组件5,测漏组件5包括密封外壳4、报警组件、液位检测器3及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2。其中,密封外壳4可以由板件密封粘接而成,当然为了提高密封性,密封外壳4包括壳体及螺纹密封壳体顶端开口的盖体。

导电聚合物条2和液位检测器3位于密封外壳4的内腔,输送管6一端与密封外壳4的内腔连通。具体的,导电聚合物条2可以为导电乙丙橡胶条、导电丁晴橡胶条、导电聚丙烯酸酯橡胶条或导电丁苯橡胶条或其它满足检测要求的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

报警组件包括用于监测导电聚合物条2电性变化及液位检测器3开关量变化的监测装置1。监测装置1为本安设计,使用在该环境下保证安全可靠。将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2遇到碳氢化合物发生变化的原理应用到该监测装置1,具体通过监测装置1的处理单元电路采集变化数据,达到检测目的。

为了便于双层管道测漏装置安装,优选,输送管6为软管。具体的,软管是与双层管道7外壁上的一个接口相连,这个接口与双层管道7中间层缝隙互通,不管是内壁还是外壁发生渗泄漏,渗泄漏液体会进入中间层缝隙,通过外壁这个接口顺着软管流入密封外壳4内腔中,每条双层管道7通常均设置有上述接口。

使用时,将输送管6的输入端与双层管道7的内壁管与外壁管之间的空隙连接,双层管道7发生渗泄漏时,渗泄漏液体会通过输送管6流入密封外壳4中,当内壁泄漏时,油液通过输送管6进入密封外壳4的内腔,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2发生电性变化,同时液位检测器3检测到液位变化,液位检测器3开关量发生变化,此时通过监测装置1显示判断内壁管泄漏。当外壁管泄漏时,外部的水通过输送管6进入密封外壳4的内腔,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2不发生变化,液位检测器3检测到液位变化,液位检测器3开关量发生变化,此时通过监测装置1显示判断外壁管泄漏。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层管道测漏装置中,设置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2,进而区分是水还是油液,进而得出是内壁管泄漏还是外壁管泄漏,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双层管道测漏装置能够检测出双层管道7的泄漏管壁。

优选的,液位检测器3为浮球液位检测单元,液位检测器3包括浮球及与浮球连接的开关元件。浮子在遇到液体时候会随着液体浮起使得开关元件导通,进而判断出密封外壳4内进入液体。

为了提高双层管道测漏装置检测灵敏度,优选,导电聚合物条2呈u型设置,且导电聚合物条2的开口向上。通过将导电聚合物条2设置为u型,便于导电聚合物条2及时感应进入腔体内的液体,进而及时得出泄漏情况。

优选的,密封外壳4包括外壳本体及密封外壳本体顶端的密封盖,密封盖包括侧壁与外壳本体内壁抵接的第一密封盖及底端与外壳顶端和第一密封盖顶端密封的第二密封盖。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有效地提高了密封外壳4的整体密封性能,提高了双层管道测漏装置检测准确性。

优选的,第二密封盖中间开设有用于容纳报警组件端部的腔体,报警组件通过第一密封盖伸入密封外壳4的内腔,整体组装,避免外界物质损伤报警组件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外壳4的密封性,优选,第一密封盖的侧壁设有下翻与密封外壳4的内壁密封的环形密封条。为了便于加工密封外壳4,优选,第一密封盖与环形密封条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上述各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报警组件包括用于接收监测装置1信号的上位机及与上位机连接的报警器,本传感器与上位机相连能保证全天候实时监测双层管道7系统情况。通过设置上位机及报警器,实现双层管道7远程实时监测,有效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体的,上位机上可以显示相应报警信息。当监测装置1向上位机输出油渗泄漏报警信号,上位机显示油液泄漏报警信息,即为内壁泄漏。而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2接触到渗漏液体为水时不会发生变化,液位检测器3动作,监测装置1向上位机输出水渗泄漏报警信号,上位机相连显示水泄漏报警信息,即为外壁泄漏。

进一步,报警器包括水泄漏报警器、油液泄漏报警器及油气泄漏报警器,具体的上述报警器可以为蜂鸣器或指示灯报警;

当监测装置1仅接收到液位检测器3开关量变化时,上位机控制水泄漏报警器报警;

当监测装置1同时接收到液位检测器3开关量变化和导电聚合物条2电性变化时,上位机控制油液泄漏报警器报警;

当监测装置1仅接收到导电聚合物条2电性变化时,上位机控制油气泄漏报警器报警。当双层管道7发生微量泄露油时,油品挥发导致不会出现液体油聚集时,油气通过输送管6进入密封外壳4中,对碳氢化合物敏感的导电聚合物条2会检测到油气从而发生变化,液位检测器3不动作,监测装置1检测到变化则输出油气报警信号,输出端与上位机相连显示报警信息,本申请提供的双层管道测漏装置可以检测到水面上微量的燃油,本申请在油气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检测到油气并提供,提高了双层管道测漏装置工作性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