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0718发布日期:2019-03-30 07:55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斗,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乡村游和农家乐的兴起,很多农民将自制的葡萄酒、果酒、苹果醋、小磨香油、蜂蜜、土法压制的菜籽油等在游客旅游时销售给游客,由于是小作坊式生产,也就没有能力购买大型定量灌装设备,使用现有的漏斗,又无法准确定量,每一瓶均需要使用秤进行称重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利用漏斗下部设置的可调节容积的定量筒获取定量灌装,方便了液体的简易定量灌装目的。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包括漏斗、上定量筒、控制管、倒锥形橡胶柱、拉杆、锥形橡胶插杆、下定量筒和倒锥形橡胶封堵柱,漏斗的下部通过漏管与上定量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控制管下端外缘的倒锥形橡胶柱封堵或打开漏管获取定量筒的原料进入和封闭所述定量筒,处于所述控制管中间隙配合的拉杆下端设置的锥形橡胶插杆获取定量筒内原料排放时的空气补充,下定量筒与上定量筒活动连接获取定量筒的定量,下定量筒的长漏管上设有控制排放的倒锥形橡胶封堵柱。

所述的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所述漏斗的下端设有上口大下口小的锥形底板A,锥形底板A与漏斗形成原料腔,锥形底板A的中部与漏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漏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上定量筒的上部中心位置,漏管内锥形孔的孔径为上部大于下部,设置在控制管下端外缘的所述倒锥形橡胶柱插在锥形孔中。

所述的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漏管的外缘与漏斗的锥形底板A和上定量筒的上部之间设有多片呈放射状分布的加固片,漏斗的上部两侧分别与手柄带的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在控制管的上端一侧设有提拉或下按的角状杆。

所述的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在所述控制管的下端内口设有喇叭口,拉杆下端设置的锥形橡胶插杆上部与控制管的喇叭口匹配,所述锥形橡胶插杆的下端外缘面设有直径大于漏管下口的扩径环,所述拉杆上端设有指提环。

所述的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所述指提环为“C”形结构,在“C”形结构指提环的下端部设有下圆环,“C”形结构指提环的上端部设有上圆环,所述指提环的下圆环和上圆环间隔套在拉杆的上部,其中上圆环通过穿销固定在拉杆上。

所述的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在倒锥形橡胶柱的上端外缘设有凸起环A,所述倒锥形橡胶柱的下端设有倒锥形头。

所述的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在上定量筒的下端内壁设有内螺纹,下定量筒的上部设有外螺纹,上定量筒的内螺纹连接下定量筒的外螺纹,由上定量筒的内螺纹与下定量筒的外螺纹连接高度控制上定量筒与下定量筒内的定量腔容积调整,在所述下定量筒的外螺纹上部设有光壁,下定量筒的光壁上部外缘设置为缩径壁,橡胶圈固定在缩径壁上,所述橡胶圈的外缘与上定量筒内螺纹上部光内壁为过盈配合。

所述的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所述下定量筒的下端设有锥形底板B,长漏管上端固定连接在下定量筒的锥形底板B中部,在下定量筒内的长漏管中设有倒锥形橡胶封堵柱,在倒锥形橡胶封堵柱的上端外缘设有扩径环B,所述倒锥形橡胶封堵柱中设有配重环,倒锥形橡胶封堵柱的内孔固定套在圆杆上,在圆杆上端设有销孔,压在倒锥形橡胶封堵柱上端的开口销穿在所述销孔中,圆杆的下端与连接杆的上端连接,连接杆处于所述长漏管的管孔中,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杆中部,所述底部杆的两端与两外斜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两外斜杆分别间隔处于所述长漏管的下外部两侧。

所述的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在两外斜杆的上端外侧分别设有辅助按压片。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通过在漏斗下部设置定量筒,由定量筒控制每次的具体量,在漏斗中的液体流入定量筒后由倒锥形橡胶柱封闭漏斗与定量筒的锥形孔通道,定量筒放置在容器上时,由两外斜杆卡在容器口并迫使连接杆上行,上行的连接杆顶着倒锥形橡胶封堵柱打开管孔,定量腔内固定量的液体便全部进入容器中,此时可提拉指提环对定量腔补充空气获取定量腔流出液体的顺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实现了液体定量流出的技术诉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漏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定量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倒锥形橡胶封堵柱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倒锥形橡胶封堵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管、拉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圆环;2、穿销;3、拉杆;4、指提环;5、下圆环;6、角状杆;7、控制管;8、凸起环A;9、倒锥形橡胶柱;10、倒锥形头;11、手柄带;12、漏斗;13、原料腔;14、锥形底板A;15、漏管;16、加固片;17、锥形孔;18、上定量筒;19、内螺纹;20、锥形橡胶插杆;21、扩径环;22、开口销;23、凸起环B;24、倒锥形橡胶封堵柱;25、橡胶圈;26、缩径壁;27、光壁;28、外螺纹;29、定量腔;30、锥形底板B;31、管孔;32、长漏管;33、圆杆;34、连接杆;35、辅助按压片;36、外斜杆;37、底部杆;38、销孔;39、内孔;40、配重环;41、下定量筒;42、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8所述的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包括漏斗12、上定量筒18、控制管7、倒锥形橡胶柱9、拉杆3、锥形橡胶插杆20、下定量筒41和倒锥形橡胶封堵柱24,漏斗12的上部两侧分别与手柄带11的两端固定连接,漏斗12的下部通过漏管15与上定量筒18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控制管7的上端一侧设有提拉或下按的角状杆6,控制管7下端外缘的倒锥形橡胶柱9封堵或打开漏管15获取定量筒的原料进入和封闭所述定量筒,处于所述控制管7中间隙配合的拉杆3下端的锥形橡胶插杆20获取定量筒内原料排放时的空气补充,下定量筒41与上定量筒18活动连接获取定量筒的定量,下定量筒41的长漏管32上设有控制排放的倒锥形橡胶封堵柱24。

所述的可控制流量的双层定量漏斗,所述漏斗12的下端设有上口大下口小的锥形底板A14,锥形底板A14与漏斗12形成原料腔13,锥形底板A14的中部与漏管15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漏管1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上定量筒18的上部中心位置,漏管15的外缘与漏斗12的锥形底板A14和上定量筒18的上部之间设有多片呈放射状分布的加固片16,漏管15内锥形孔17的孔径为上部大于下部,设置在控制管7下端外缘的所述倒锥形橡胶柱9插在锥形孔17中,在倒锥形橡胶柱9的上端外缘设有凸起环A8,所述倒锥形橡胶柱9的下端设有方便插入锥形孔17的倒锥形头10。

结合附图1、7和8,在所述控制管7的下端内口设有喇叭口42,拉杆3下端设置的锥形橡胶插杆20上部与控制管7的喇叭口42匹配,所述锥形橡胶插杆20的下端外缘面设有直径大于漏管15下口的扩径环21,所述拉杆3上端设有指提环4,所述指提环4为“C”形结构,在“C”形结构指提环4的下端部设有下圆环5,“C”形结构指提环4的上端部设有上圆环1,所述指提环4的下圆环5和上圆环1间隔套在拉杆3的上部,其中上圆环1通过穿销2固定在拉杆3上。

结合附图1、2、4和8,在上定量筒18的下端内壁设有内螺纹19,下定量筒41的上部设有外螺纹28,上定量筒18的内螺纹19连接下定量筒41的外螺纹28,由上定量筒18的内螺纹19与下定量筒41的外螺纹28连接高度控制上定量筒18与下定量筒41内的定量腔29容积调整,在所述下定量筒41的外螺纹28上部设有光壁27,下定量筒41的光壁27上部外缘设置为缩径壁26,橡胶圈25固定在缩径壁26上,所述橡胶圈25的外缘与上定量筒18内螺纹19上部光内壁为过盈配合。

结合附图1、3、4、5、6和8,所述下定量筒41的下端设有锥形底板B30,长漏管32上端固定连接在下定量筒41的锥形底板B30中部,在下定量筒41内的长漏管32中设有倒锥形橡胶封堵柱24,在倒锥形橡胶封堵柱24的上端外缘设有扩径环B23,所述倒锥形橡胶封堵柱24中设有配重环40,倒锥形橡胶封堵柱24的内孔39固定套在圆杆33上,在圆杆33上端设有销孔38,压在倒锥形橡胶封堵柱24上端的开口销22穿在所述销孔38中,圆杆33的下端与连接杆34的上端连接,连接杆34处于所述长漏管32的管孔31中,连接杆34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杆37中部,所述底部杆37的两端与两外斜杆36的下端固定连接,两外斜杆36分别间隔处于所述长漏管32的下外部两侧,在两外斜杆36的上端外侧分别设有辅助按压片35,通过辅助按压片35的设置可方便控制倒锥形橡胶封堵柱24对长漏管32管孔31的封堵。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

上定量筒18与下定量筒41连接后,由上定量筒18与下定量筒41内腔体形成的定量腔29容积最好是一市斤、八两或其它固定重量,上定量筒18与下定量筒41的螺纹连接可在实际使用时根据液体重量体积比例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漏斗12的原料腔13在设计时容积应但是定量腔29的至少两倍以上为宜,手柄带11可使用尼龙材料并利用螺丝固定在漏斗12的上口两侧;将控制管7由漏斗12中穿过漏管15,倒锥形橡胶柱9通过热熔方式与控制管7下端固定“也可使用胶粘方式固定”,然后将锥形橡胶插杆20固定在拉杆3下端,拉杆3穿入控制管7后利用穿销2将套在拉杆3上端的指提环4固定;将两外斜杆36之间的连接杆34由长漏管32的管孔31下部穿入,将倒锥形橡胶封堵柱24的内孔39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套在圆杆33上,使用开口销22穿在圆杆33上端的销孔38中,将橡胶圈25固定在下定量筒41上端的缩径壁26上;将上定量筒18的内螺纹19套在下定量筒41的外螺纹28上,这时橡胶圈25形成上定量筒18与下定量筒41连接后的缝隙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时,利用手柄带11将本申请挂在合适的位置,使用手指按压两外斜杆36上端的辅助按压片35使倒锥形橡胶封堵柱24将长漏管32的管孔31封闭,按压角状杆6使倒锥形橡胶柱9对锥形孔17封闭,然后将液体倒入漏斗12的原料腔13,使用手指上提角状杆6“此时的锥形橡胶插杆20对控制管7下端的喇叭口42处于封闭状态”,角状杆6拉动控制管7、倒锥形橡胶柱9同步上行,液体便经由漏斗12的锥形孔17充满定量腔29;定量腔29灌满后手拿手柄带11将底部杆37、外斜杆36和长漏管32插入容器口“瓶口”,这时受到容器口直径的限制,两外斜杆36便随着上移,而长漏管32的底端压在底部杆37上,同时连接杆34推动倒锥形橡胶封堵柱24上行驶的管孔31上部打开,定量腔29内的液体便流入容器,为防止受到负压影响按压指提环4使锥形橡胶插杆20下行,这时拉杆3与控制管7之间的间隙间隙形成空气通路补充入定量腔29,定量腔29内液体便可全部流入容器,然后通过提起手柄带11、按压两辅助按压片35使定量腔29下部封闭,二次上提指提环4等步骤重复便可实现多次使用和灌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