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掰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9927发布日期:2019-02-22 21:54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掰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掰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为病人注射药液时,需要将存放药液的安瓿瓶的瓶口掰开,然后再取药。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通常先用手拿着砂轮片在安瓿瓶的瓶颈处轻微划一个裂口,然后再用手将安瓿瓶的瓶口掰开,在掰开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手容易划伤。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掰开安瓿瓶的瓶口时,手易被划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掰开装置,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工作人员使用该掰开装置时,手不用直接接触安瓿瓶的瓶口,防止工作人员的手被划伤,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掰开装置,其包括套筒和夹持机构;

所述套筒具有容纳腔,且所述套筒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为封闭端;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夹持件和滑动件,所述夹持件具有用于适配安瓿瓶的头部的夹持空间,所述滑动件通过所述开口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掰开装置具有所述夹持机构伸出所述容纳腔且所述夹持空间增大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夹持机构缩回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夹持空间缩小的第二状态。

具体的,工作人员使用该掰开装置时,手不用直接接触安瓿瓶的瓶口,防止工作人员的手被划伤,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可选的,所述夹持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子夹持件、第二子夹持件、第三子夹持件和第四子夹持件;

所述第一子夹持件、所述第二子夹持件、所述第三子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子夹持件具有公共端,且所述公共端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所述第一子夹持件、所述第二子夹持件、所述第三子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子夹持件以所述公共端为顶点呈放射状分布;

所述第一子夹持件、所述第二子夹持件、所述第三子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子夹持件沿所述套筒的周向均匀分布,以形成所述夹持空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夹持件远离所述公共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靠近所述夹持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适配所述安瓿瓶的颈部的第一弧形结构;

所述第二子夹持件远离所述公共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所述夹持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适配所述安瓿瓶的颈部的第二弧形结构;

所述第三子夹持件远离所述公共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靠近所述夹持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适配所述安瓿瓶的颈部的第三弧形结构;

所述第四子夹持件远离所述公共端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夹持部,所述第四夹持部靠近所述夹持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适配所述安瓿瓶的颈部的第四弧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在靠近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夹持部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在靠近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三夹持部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在靠近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四夹持部沿所述套筒的径向在靠近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上延伸。

可选的,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夹持空间内,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子夹持件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夹持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子夹持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掰开装置还包括第三弹簧;

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封闭端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连接或抵接。

可选的,所述掰开装置还包括滑动块;

所述滑动块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连接且相对固定,所述套筒的侧壁设置有适配于所述滑动块的条形孔。

可选的,所述掰开装置还包括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子夹持件、所述第二子夹持件、所述第三子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子夹持件连接,且用于覆盖所述夹持空间的周围。

可选的,所述开口端为十字形开口,所述十字形开口用于适配于所述第一子夹持件、所述第二子夹持件、所述第三子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子夹持件。

可选的,所述掰开装置还包括盖合件,所述盖合件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盖合件与所述套筒可拆卸连接,且用于包覆所述夹持件,以使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综上所述,工作人员使用该掰开装置时,手不用直接接触安瓿瓶的瓶口,防止工作人员的手被划伤,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掰开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掰开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掰开装置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子夹持件和第三子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与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合件与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掰开装置;11-夹持件;111-第一子夹持件;1111-第一夹持部;112-第二子夹持件;1121-第二夹持部;113-第三子夹持件;1131-第三夹持部;114-第四子夹持件;1141-第四夹持部;12-套筒;121-封闭端;122-十字形开口;123-条形孔;13-滑动件;14-第一弹簧;15-第三弹簧;16-滑动块;17-密封件;18-盖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掰开装置100,其包括套筒12和夹持机构;

套筒12具有容纳腔,且套筒12的一端为开口端,套筒12的另一端为封闭端121;

夹持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夹持件11和滑动件13,夹持件11具有用于适配安瓿瓶的头部的夹持空间,滑动件13通过开口端滑动设置于容纳腔内;

掰开装置100具有夹持机构伸出容纳腔且夹持空间增大的第一状态,以及夹持机构缩回容纳腔内且夹持空间缩小的第二状态。

请参照图1-图3以及图6,套筒12具有容纳腔,套筒12的一端为开口端,套筒12的另一端为封闭端121,夹持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夹持件11和滑动件13,需要说明的是,夹持件11和滑动件13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粘接、焊接等连接方式。

夹持件11具有夹持空间,该夹持空间与现有技术中安瓿瓶的头部适配,夹持件11和滑动件13相互连接后,滑动件13位于套筒12的容纳腔中,夹持件11的一部分位于套筒12的容纳腔中,夹持件11的另一部分位于套筒12的容纳腔外,滑动件13与夹持件11组成的夹持机构穿过套筒12的开口端。

当夹持机构通过开口端伸出容纳腔时,夹持空间增大,此时,掰开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当掰开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夹持件11可用于套设在安瓿瓶的头部,为夹紧安瓿瓶做准备。

当夹持机构通过开口端缩回容纳腔时,夹持空间减小,此时,掰开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当掰开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时,夹持件11夹紧安瓿瓶的颈部,工作人员握持掰开装置100,并施加外力使套筒12的轴线与安瓿瓶的轴线发生偏移,即可掰开安瓿瓶的头部。

在上述的掰开过程中,并不需要借助砂轮将安瓿瓶的瓶颈处划一个裂口,也避免了工作人员直接用手接触安瓿瓶口,防止了工作人员的手被划伤。

具体的,工作人员使用该掰开装置100时,手不用直接接触安瓿瓶的瓶口,防止工作人员的手被划伤,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件1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

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具有公共端,且公共端位于容纳腔中;

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以公共端为顶点呈放射状分布;

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沿套筒12的周向均匀分布,以形成夹持空间。

请参照图1-图3,夹持件11包括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一体成型,保证连接强度,延长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的使用寿命。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也可采用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具有一个公共端,该公共端位于容纳腔内部,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以公共端为顶点成放射状分布,有利于夹持件11对安瓿瓶的套设与夹紧。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沿套筒12的周向(图1中箭头A所指向的方向)均匀分布,有利于夹持件11对安瓿瓶的套设与夹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采用弹性结构,即在夹持空间增大到缩小的过程中,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均具有回复性,具体的,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采用薄壁的不锈钢材料,增强其使用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夹持件111远离公共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部1111,第一夹持部1111靠近夹持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适配安瓿瓶的颈部的第一弧形结构;

第二子夹持件112远离公共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部1121,第二夹持部1121靠近夹持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适配安瓿瓶的颈部的第二弧形结构;

第三子夹持件113远离公共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夹持部1131,第三夹持部1131靠近夹持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适配安瓿瓶的颈部的第三弧形结构;

第四子夹持件114远离公共端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夹持部1141,第四夹持部1141靠近夹持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适配安瓿瓶的颈部的第四弧形结构。

请参照图1,采用适配于安瓿瓶的颈部的弧形结构,有利于夹紧安瓿瓶的颈部,保证掰开安瓿瓶瓶口的操作顺利进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安瓿瓶的规格的不同,弧形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弯曲程度。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111、第二夹持部1121、第三夹持部1131和第四夹持部1141也可不采用弧形结构,直接采用平面结构也可实现夹紧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当夹持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弧形结构、第二弧形结构、第三弧形结构和第四弧形结构相互远离,夹持空间变大,将掰开装置100套设在安瓿瓶的头部,

夹持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弧形结构、第二弧形结构、第三弧形结构和第四弧形结构相互靠近,夹持空间减小,夹持件11夹紧安瓿瓶的颈部,为下一步工作人员掰开安瓿瓶的头部做准备。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111沿套筒12的径向在靠近套筒12的轴线方向上延伸;

第二夹持部1121沿套筒12的径向在靠近套筒12的轴线方向上延伸;

第三夹持部1131沿套筒12的径向在靠近套筒12的轴线方向上延伸;

第四夹持部1141沿套筒12的径向在靠近套筒12的轴线方向上延伸。

请参照图1,第一夹持部1111、第二夹持部1121、第三夹持部1131和第四夹持部1141的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第一夹持部1111、第二夹持部1121、第三夹持部1131和第四夹持部1141对安瓿瓶的颈部的夹紧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111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二夹持部1121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三夹持部1131的长度延伸方向和第四夹持部1141的长度延伸方向也可与套筒12的径向方向形成锐角或钝角。

请参照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

第一弹簧14位于夹持空间内,且第一弹簧14的一端与第一子夹持件111连接,第一弹簧14的另一端与第三子夹持件113连接;

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位于夹持空间内,且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的一端与第二子夹持件112连接,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的另一端与第四子夹持件114连接。

请参照图2-图4,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在夹持空间增大和缩小的过程中的可回复能力,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

具体的,请参照图4,第一弹簧14的一端与第一子夹持件111焊接,第一弹簧14的另一端与第三子夹持件113焊接。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第二子夹持件112和第四子夹持件114的结构与图4中所示的结构类似,具体的,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的一端与第二子夹持件112焊接,第三弹簧15的另一端与第四子夹持件114焊接,保证弹簧与夹持件11的连接强度。

值得注意的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14与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保证第一弹簧14与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各自独立工作不受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也可与夹持件11采用粘接、铆接等方式。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掰开装置100还包括第三弹簧15;

第三弹簧15的一端与封闭端121连接或抵接,第三弹簧15的另一端与滑动件13的一端连接或抵接。

具体的,第三弹簧15的一端与套筒12的封闭端121焊接,第三弹簧15的一端与滑动件13的一端焊接,滑动件13的另一端与夹持件11中的公共端焊接,保证弹簧与滑动件13的连接强度,同时,保证滑动件13与夹持件1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其它实施例中,套筒12的封闭端121和滑动件13的一端也可与第三弹簧15采用粘接、抵接等连接方式,滑动件13与夹持件11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粘接、一体成型等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掰开装置100还包括滑动块16;

滑动块16的一端与滑动件13连接且相对固定,套筒12的侧壁设置有适配于滑动块16的条形孔123。

请参照图1-图3,滑动块16的一端与滑动件13焊接,套筒12的侧壁设置有适配于滑动块16的条形孔123,滑动块16的另一端穿过条形孔123,并且位于套筒12的容纳腔的外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滑动块16达到控制夹持机构夹紧安瓿瓶的目的。

具体的,当滑动块16沿第一预设方向(图3中箭头B所指向的方向)运动时,夹持空间增大,掰开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可以将夹持结构套设与安瓿瓶的头部。当滑动块16沿第二预设方向(图3中箭头C所指向的方向)运动时,夹持空间缩小,掰开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夹持结构可以夹紧安瓿瓶的颈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按钮控制,使掰开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掰开装置100还包括密封件17;

密封件17与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连接,且用于覆盖夹持空间的周围。

请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7采用较粗厚的麻织物材料,具体的即为整块的帆布,整块的帆布包裹在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的周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均与帆布粘接,另外,该帆布的尺寸适配于夹持空间最大时的尺寸,当夹持空间缩小时,帆布会有折叠部分出现,并不影响掰开装置100的掰开操作。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密封件17还可以采用劳动步、橡胶等材料。

当掰开装置100在掰开安瓿瓶的瓶口时,该密封件17可以防止破碎的玻璃片掉落,避免划伤工作人员,同时更有利于安瓿瓶的瓶口碎片的回收,掰下的安瓿瓶的瓶口碎片可直接通过该掰开装置100放入锐器盒,避免二次伤害。本实施例中,采用帆布可以防止密封件17被玻璃碎片划破。

请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开口端为十字形开口122,十字形开口122用于适配于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

套筒12的开口端为十字形开口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沿套筒12的周向均匀分布,十字形的开口可以更好的适配第一子夹持件111、第二子夹持件112、第三子夹持件113和第四子夹持件114,同时,有利于夹持机构完成伸出和缩回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套筒12的开口端的形状也可为圆形、方形等其它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掰开装置100还包括盖合件18,盖合件18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空间,盖合件18与套筒12可拆卸连接,且用于包覆夹持件11,以使夹持件11位于容纳空间中。

请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盖合件18采用具有容纳空间的圆柱体结构,该圆柱体结构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封闭。具体的,该盖合件18与套筒12采用螺纹连接,在保证封闭性的前提下,有利于盖合件18与套筒12的拆装。当工作人员不使用掰开装置100时,将盖合件18与套筒12连接,盖合件18将夹持件11包覆在自身的容纳空间中,可以有效的保护夹持机构,延长夹持机构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盖合件18与套筒12可以采用卡扣连接、销钉连接等其它连接方式。

综上,该掰开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工作人员需要打开盖合件18,然后向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滑动块16,第三弹簧15拉长,在滑动块16的带动下,夹持机构的滑动件13也向第一预设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夹持件11向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此时在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下,夹持空间增大,掰开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将掰开装置100套设在安瓿瓶的瓶口,安瓿瓶的瓶口位于夹持空间中。

然后工作人员松开滑动块16,第三弹簧15缩短,进而带动夹持机构的滑动件13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带动夹持件11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夹持件11缩回套筒12的容纳腔,夹持空间缩小,掰开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夹持件11将安瓿瓶的颈部夹紧,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向掰开装置100施加外力,完成掰开安瓿瓶的瓶口的操作。

此时,破碎的玻璃片残留在密封件17上,工作人员可将破碎的玻璃片放入垃圾袋,然后对下一个安瓿瓶进行掰开工作。

当不再使用掰开装置100时,将盖合件18与套筒12连接,保护夹持机构免受外界异物的磕破,延长掰开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综上,工作人员使用该掰开装置100时,手不用直接接触安瓿瓶的瓶口,防止工作人员的手被划伤,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