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储能系统压缩能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0930发布日期:2019-12-14 00: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制氢储能系统压缩能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储氢/储氧罐、高压气体输送管道、低压氢/氧输入管道、低压氢/氧输出管道、多级减压/加压系统、发电电动机、传动轴;多级减压/加压系统包括压缩泵;高压储氢/储氧罐与高压气体输送管道相连通;高压气体管道上设置有多级减压/加压系统;高压气体管道设置有相连通的低压氢/氧输入管道和低压氢/氧输出管道;高压储氢/储氧罐与低压氢/氧输入管道之间设置有压缩泵;压缩泵的通过传动轴与发电电动机相连接;

高压储氢/储氧罐通过高压气体输送管道用于输入或输出高压氢气/氧气;

当压缩气体时,低压氢/氧输入管道输入的低压氢/氧气经多级减压/加压系统加压后输入高压储氢/储氧罐;压缩泵用于压缩气体,发电电动机作为电动机通过传动轴带动压缩泵运转;

当释放气体时,高压储氢/储氧罐输出的高压氢/氧气经多级减压/加压系统减压后由低压氢/氧输出管道输出;发电电动机作为发电机,高压氢/氧气向低压氢/氧输出管道流动时带动压缩泵转动,通过传动轴带动发电电动机转动,输出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储能系统压缩能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氢/氧输入管道和压缩泵包括若干个;压缩泵设置于高压储氢/储氧罐与低压氢/氧输入管道之间或相邻两个低压氢/氧输入管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储能系统压缩能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气体输送管道;低压气体输送管道设置于高压气体输送管道尾端;低压气体输送管道的输入端与高压气体输送管道的输出端相连通;低压气体输送管道输出氢/氧气至氢燃料电池系统用作原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氢储能系统压缩能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低压气体输送管道和高压气体输送管道尾端之间设置有压缩泵;压缩泵的通过传动轴与发电电动机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氢储能系统压缩能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发电电动机的输出端与交流电力用户侧电连接;向交流用户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氢储能系统压缩能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dc/ac系统;dc/ac系统的输入端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dc/ac系统的输出端与交流电力用户侧电连接;氢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直流电力经dc/ac系统逆变后向交流用户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氢储能系统压缩能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低压氢/氧输入管道、低压氢/氧输出管道以及高压气体管道尾端均设置有阀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氢储能系统压缩能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高压储氢/储氧罐、高压气体输送管道、低压氢/氧输入管道、低压氢/氧输出管道、多级减压/加压系统、发电电动机、传动轴;多级减压/加压系统包括压缩泵;高压储氢/储氧罐与高压气体输送管道相连通;高压气体管道上设置有多级减压/加压系统;高压气体管道设置有相连通的低压氢/氧输入管道和低压氢/氧输出管道;所述多级减压/加压系统位于高压储氢/储氧罐与低压氢/氧输入管道之间;低压氢/氧输入管道比低压氢/氧输出管道更靠近高压储氢/储氧罐;压缩泵的通过传动轴与发电电动机相连接。本发明实现压缩能发电,提高制氢储能系统能量利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芳;刘亚青;崔磊;桂远乾;贺徽;曹阳;洪玮;徐则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19.12.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