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卸瓶体的多工位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4751发布日期:2019-12-03 18:4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装卸瓶体的多工位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装卸瓶体的多工位灌装机。



背景技术:

灌装机是目前广泛适用于食品、日化、医药、油脂等各行业,可灌装不同液体类产品的机器。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内包装行业也对灌装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装行业对液体灌装机的要求更加多样化,灌装机的多功能发展趋势成必然。其发展趋势是不断提高单机的自动化程度以及灌装适应性,改善整条灌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生产能力。

我国现在多采用公告号为cn205241214u的直线灌装机,包括依次并排连接的推瓶机构、进瓶输送机构、自动送瓶机构及出瓶输送机构,以及设置于自动送瓶机构上方的灌装机构;自动送瓶机构包括送瓶机架,设置于送瓶机架上的驱动结构,与驱动结构连接的驱动链条;送瓶机架还包括与进瓶输送机构和出瓶输送机构对接的送瓶平台,驱动链条部分铺设于送瓶平台上。

这种灌装机有时因为瓶子异型或瓶子重心过高,瓶子过小在传送过程中容易倾倒,而为提高瓶子固定的稳定性,不得不增加必要的固定结构,且在瓶子完成灌封后人工解除瓶体固定,取下瓶子,这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还影响着灌装的效率,操作控制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自动装卸瓶体的多工位灌装机,其在传输瓶子的时候不需要人工固定或卸取,具有节省人力,提高灌装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装卸瓶体的多工位灌装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设置有传输转盘,所述传输转盘上开设有五个以上的放置槽,所述传输转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落料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还设置有与落料机构相匹配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上联动有承接管,所述承接管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放置槽和承接管相互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空的灌装瓶放置在落料机构上,启动第一气缸,当落料机构与放置槽相匹配的时候,第一气缸抵动灌装空瓶,使灌装空瓶掉落进放置槽内,灌装空瓶被限位在放置槽内,空瓶跟随传输转盘同步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进行灌装和旋盖,灌装完成之后的瓶子到达第二气缸的下方,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抵动瓶子,使瓶子掉落进承接管内,传输机构带动承接管移动运输,从而实现灌装瓶子的自动进料和出料,在整个灌装过程中工作人员不需要根据传输转盘的频率将灌装空瓶放置在放置槽内,能够节省劳动力,提高了罐装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落料机构包括与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的落料管、与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盘、与第一转动盘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臂、与第一转动臂固定连接的第一拨动杆、设置在第一转动盘一侧的第一转动轮、开设在第一转动轮上的第一拨动槽、与第一转动轮同轴连接的承接板、开设在承接板上的承接槽、设置在承接板下方的挡板,所述第一拨动杆与第一拨动槽匹配设置,所述挡板与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上开设有缺口,所述承接槽、缺口以及放置槽匹配设置,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缺口的上方,且与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运行带动第一转动盘转动,第一转动盘带动第一转动臂和第一拨动杆转动,在第一拨动杆转动的时候能够抵触第一拨动槽,从而能够抵动第一转动轮转动,第一转动轮转动带动承接板转动,当承接板带动承接槽转动到落料管的下方时,落料管中的空瓶掉落进承接槽内,装有空瓶的承接槽转动到缺口的位置时,空瓶没有挡板的限位向下掉落,掉落进放置槽内,同时第一气缸运行抵动空瓶,使空瓶更加稳定的下落进放置槽内,提高空瓶进料的稳定性,能够实现自动进料,从而提高灌装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开设在传输转盘上的滑槽、与滑槽滑动匹配的固定板、设置在滑槽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槽的内壁相抵接,另一端与固定板的侧壁相抵接,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为外翻敞口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抵动两个固定板,使两个固定板对空瓶进行夹紧,从而在对灌装空瓶进行传输的过程中,能够使灌装空瓶的移动更加的稳定,敞口状的设置方便空瓶的进料,使空瓶与固定板相匹配卡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落料机构背离传输转盘传输方向的一侧,所述传输转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气缸与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料机构向传输转盘上输送空瓶,传输转盘带动空瓶移动,当灌装完成的时候空瓶会移动到第二气缸的下端,从而第二气缸能够抵动灌装好的瓶子,实现整个灌装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与机架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盘、与第二转动盘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臂、与第二转动臂固定连接的第二拨动杆、设置在第二转动盘一侧的第二转动轮、开设在第二转动轮上的第二拨动槽、与第二转动轮同轴连接的主动轮、设置在主动轮一侧的从动轮、与主动轮和从动轮联动的皮带轮,所述第二拨动杆与第二拨动槽匹配设置,所述承接管与皮带轮固定连接,且承接管设置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盘和第二转动臂转动,第二转动臂带动第二拨动杆转动,第二拨动杆与第二转动轮上的第二拨动槽相匹配,从而第二拨动杆能够带动第二转动轮转动,第二转动轮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皮带轮能够带动承接管间歇转动,承接管能够与放置槽的移动相匹配,实现灌装空瓶的顺利出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管内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管内的橡胶垫能够对灌装瓶子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瓶子在落入承接管内受到刮伤磨损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输出轴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抵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在抵动灌装瓶子的时候能够对灌装的瓶子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对灌装瓶子造成损害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的内壁球接有抵触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触球的设置能够使固定板在夹紧灌装瓶子的时候减小接触面积,在灌装瓶子进料和出料的时候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从而能够对灌装瓶子的外侧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落料机构能够实现灌装瓶子的自动进料,在上料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需要根据传输转盘的频率将灌装空瓶放置在放置槽内,能够节省劳动力,提高了罐装的效率;

2、传输机构带动承接管转动的时候能够对灌装好的瓶子进行承接,使灌装瓶子在下料的时候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3、夹紧机构能够将灌装瓶子进行夹紧,从而能够实现灌装瓶子更加稳定的传输;

4、橡胶抵动块的设置使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在抵动灌装瓶子的时候能够对灌装的瓶子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对灌装瓶子造成损害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多工位灌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落料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落料机构上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于体现传输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用于体现承接管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传输转盘;3、放置槽;4、第一支撑架;5、落料机构;51、落料管;52、第一电机;53、第一转动盘;54、第一转动臂;55、第一拨动杆;56、第一转动轮;57、第一拨动槽;58、承接板;59、承接槽;60、挡板;601、缺口;6、第一气缸;7、传输机构;71、第二电机;72、第二转动盘;73、第二转动臂;74、第二拨动杆;75、第二转动轮;76、第二拨动槽;77、主动轮;78、从动轮;79、皮带轮;8、承接管;81、橡胶垫;9、第二气缸;10、夹紧机构;101、滑槽;102、固定板;103、弹簧;11、第二支撑架;12、橡胶抵动块;13、抵触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自动装卸瓶体的多工位灌装机,灌装机的整体工作过程可以参照公告号为cn207986656u的实用新型专利。

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端设置有传输转盘2,传输转盘2上开设有十个以上的放置槽3,放置槽3的外侧设置有夹紧机构10,夹紧机构10能够对灌装瓶子进行夹紧,传输转盘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4,第一支撑架4上设置有落料机构5,第一支撑架4上还设置有与落料机构5相匹配的第一气缸6,落料机构5能够对空瓶进行上料,第一支撑架4的一侧设置有传输机构7,传输机构7上联动有承接管8,承接管8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气缸9,传输转盘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11,第二气缸9与第二支撑架11固定连接,第二气缸9与放置槽3和承接管8相互配合设置,第二气缸9能够抵动灌装瓶子实现下料。

如图1所示,第二气缸9与传输机构7设置在落料机构5背离传输转盘2传输方向的一侧,在灌装全部完成后,第二气缸9抵动瓶子,使瓶子下落至传输机构7中进行传输。

如图2所示,夹紧机构10包括开设在传输转盘2上的滑槽101、与滑槽101滑动匹配的固定板102、设置在滑槽101内的弹簧103,弹簧103的一端与滑槽101的内壁相抵接,另一端与固定板102的侧壁相抵接,弹簧103能够抵动固定板102,使固定板102对空瓶进行夹紧,固定板102的上端为外翻敞口状设置,外翻敞口状的设置方便瓶子与固定板102相互抵接,固定板102的内壁球接有抵触球13,抵触球13能够减少瓶子与固定板102的摩擦力,在瓶子运动的时候能够防止瓶子的外侧受到磨损。

如图2所示,第一气缸6与第二气缸9输出轴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抵动块12,在第一气缸6与第二气缸9启动运行的时候,橡胶抵动块12直接与瓶子相接触,从而在抵动瓶子的时候能够防止瓶子受到损伤。

如图3和图4所示,落料机构5包括与第一支撑架4固定连接的落料管51、与第一支撑架4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52、与第一电机52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盘53、与第一转动盘53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臂54、与第一转动臂54固定连接的第一拨动杆55、设置在第一转动盘53一侧的第一转动轮56、开设在第一转动轮56上的第一拨动槽57、与第一转动轮56同轴连接的承接板58、开设在承接板58上的承接槽59、设置在承接板58下方的挡板60,第一拨动杆55与第一拨动槽57匹配设置,挡板60与第一支撑架4固定连接,挡板60上开设有缺口601,承接槽59、缺口601以及放置槽3匹配设置,第一气缸6设置在缺口601的上方,且与第一支撑架4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工作人员将灌装空瓶防止在落料管51内,启动第一电机52,第一电机52运行带动第一转动盘53转动,第一转动盘53带动第一转动臂54和第一拨动杆55转动,在第一拨动杆55转动的时候能够抵触第一拨动槽57,从而能够抵动第一转动轮56转动,第一转动轮56转动带动承接板58转动,当承接板58带动承接槽59转动到落料管51的下方时,落料管51中的空瓶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进承接槽59内,装有空瓶的承接槽59转动到缺口601的位置时,空瓶没有挡板60的限位向下掉落,掉落进放置槽3内,同时第一气缸6运行抵动空瓶,使空瓶更加稳定的下落进放置槽3内,夹紧机构10对空瓶进行夹紧,从而传输转盘2能够带动瓶子进行灌装。

如图5所示,传输机构7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71、与第二电机71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盘72、与第二转动盘72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臂73、与第二转动臂73固定连接的第二拨动杆74、设置在第二转动盘72一侧的第二转动轮75、开设在第二转动轮75上的第二拨动槽76、与第二转动轮75同轴连接的主动轮77、设置在主动轮77一侧的从动轮78、与主动轮77和从动轮78联动的皮带轮79,第二拨动杆74与第二拨动槽76匹配设置,承接管8与皮带轮79固定连接,且承接管8设置有多个。

如图5所示,启动第二电机71,第二电机71带动第二转盘和第二转动臂73转动,第二转动臂73带动第二拨动杆74转动,第二拨动杆74与第二转动轮75上的第二拨动槽76相匹配,从而第二拨动杆74能够带动第二转动轮75转动,第二转动轮75带动主动轮77转动,主动轮77通过皮带轮79带动从动轮78转动,从而皮带轮79能够带动承接管8间歇转动,承接管8能够与放置槽3的移动相匹配,实现瓶子的下料。

如图6所示,承接管8内设置有橡胶垫81,橡胶垫81能够对下落的瓶子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使瓶子在下料过程中不会出现损伤的现象。

具体工作过程:将灌装空瓶放置在落料管51内,启动第一气缸6,当落料机构5与放置槽3相匹配的时候,第一气缸6抵动灌装空瓶,使灌装空瓶掉落进放置槽3内,灌装空瓶被限位在放置槽3内,空瓶跟随传输转盘2同步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进行灌装和旋盖,灌装完成之后的瓶子到达第二气缸9的下方,启动第二气缸9,第二气缸9抵动瓶子,使瓶子掉落进承接管8内,传输机构7带动承接管8移动运输,从而实现灌装瓶子的自动进料和出料。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