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2688发布日期:2021-09-18 00:5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菌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


背景技术:

2.所谓灌装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灌装生产线采用了无菌灌装,灌装环境的隔离是无菌灌装的重要环节,能否将无菌灌装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隔离起来,对生产的产品能否达到商业无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但现有的灌装设备,在对进行罐装处理时,由于灌装设备的密封性能差,导致灌装设备罐装食品时容易滋生细菌,使食品的安全性大打折扣,灌装设备每次仅能对一种食品进行加工,不仅导致灌装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而且还缩小了灌装设备的工作范围。
4.专利号cn201720448857公布了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包括无菌灌装设备主体,所述无菌灌装设备主体的顶端安装有压力管,所述压力管与无菌灌装设备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压力管的底端安装有标位板,所述标位板的侧面安装有防护玻璃,所述防护玻璃与标位板固定连接,该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机身整体以封闭式结构进行设计,在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对食品做罐装处理时,能保持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的内部处于无菌状态,大大的保障了食品罐装的安全性,安装了罐装工作转台,罐装工作转台的顶端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蒸汽机高压力容器,能一次对多个食品进行罐装加工处理,有利于提高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的工作效率。
5.目前,在技术上存在一定不足:1、不能够精确的对灌装瓶进行定位导致灌装时食品容易渗漏;2、无菌灌装箱不能够进行加热搅拌导致装置的实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通过气缸、电磁阀、夹块、传感器、输送滚筒和支撑杆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精确对灌装瓶进行定位避免食品渗漏,在通过无菌灌装箱、电机、滚轴、搅拌叶、控制面板、热电偶和加热丝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对无菌灌装箱进行加热搅拌增加装置的实用性,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右侧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有两组呈对称安装在底座的顶部右侧,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无菌灌装箱,所述无菌灌装箱的内侧壁安装有加热丝,所述无菌灌装箱的内侧壁安装有热电偶,所述无菌灌装箱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轴且转轴贯穿无菌灌装箱的顶部,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安装有搅拌叶,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壁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夹块,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壁安装有传感器,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输送滚筒,所述无菌灌装箱的底部安装有灌装头。
9.可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有四组均匀安装在底座的底部四周。
10.可选的,所述支架的外侧壁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电机的输入端和加热丝的输入端均与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1.可选的,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气缸的输入端气动连接,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2.可选的,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入端与传感器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实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底座的顶部安装有输送滚筒,输送滚筒用来输送灌装瓶,底座的顶部右侧安装有一组对称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外侧壁安装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夹块,支撑杆的外侧壁安装有传感器,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无菌灌装箱,无菌灌装箱的底部安装有灌装头,底座的外侧壁安装有电磁阀,当输送滚筒将灌装瓶输送至传感器处时,传感器检测到灌装瓶后将信号传递给电磁阀,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气缸的输入端气动连接,电磁阀接收到信号后,从而电磁阀打开阀芯,外部气源通过阀芯进入到气缸中,气缸推动输出端的夹块,从而两组夹块能够将灌装瓶进行固定,灌装头对灌装瓶进行加入食品,从而能够避免食品灌装时渗漏。
15.2、本实用新型中,无菌灌装箱的顶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安装转轴,转轴贯穿无菌灌装箱的顶部,转轴的外侧壁安装有搅拌叶,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从而打开控制面板后,电机运转带动转轴进行转动,从而转轴带动搅拌叶在无菌灌装箱进行转动,无菌灌装箱的内侧壁安装有加热丝,加热丝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从而加热丝能够有效的对无菌灌装箱内进行加热,无菌灌装箱的内侧壁安装有热电偶,热电偶用来检测无菌灌装箱的温度,从而能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的无菌罐装箱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座;2、输送滚筒;3、支架;4、控制面板;5、支撑杆;6、灌装头;7、无菌罐装箱;8、传感器;9、电机;10、气缸;11、夹块;12、加热丝;13、转轴;14、热电偶;15、搅拌叶;16、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下面将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进行详细的说明。
23.如图1

3所示,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右侧安装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有两组呈对称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右侧,所述支撑杆5的顶部安装有无菌灌装箱7,所述无菌灌装箱7的内侧壁安装有加热丝12,所述无菌灌装箱7的内侧壁安装有热电偶14,所述无菌灌装箱7的顶部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安装有转轴13且转轴 13贯穿无菌灌装箱7的顶部,所述转轴13的外侧壁安装有搅拌叶15,所述支撑杆5的外侧壁安装有气缸10,所述气缸10的输出端安装有夹块11,所述支撑杆5的外侧壁安装有传感器8,所述底座1的外侧壁安装有电磁阀16,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输送滚筒2,所述无菌灌装箱7的底部安装有灌装头6。其中,通过气缸、电磁阀、夹块、传感器、输送滚筒和支撑杆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精确对灌装瓶进行定位避免食品渗漏,在通过无菌灌装箱、电机、滚轴、搅拌叶、控制面板、热电偶和加热丝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对无菌灌装箱进行加热搅拌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24.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支架3,所述支架3有四组均匀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四周。其中,支架能够有效的对底座进行支撑。
25.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3的外侧壁安装有控制面板4,所述电机9的输入端和加热丝12的输入端均与控制面板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其中,控制面板方便人员进行操作。
26.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电磁阀16的输出端与气缸10的输入端气动连接,所述传感器8的输出端与电磁阀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其中,电磁阀能够有效的对气缸进行控制。
27.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面板4的输入端与传感器8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其中,能够及时的切断外部电源防止人员触电。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工作时,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输送滚筒2,输送滚筒2用来输送灌装瓶,底座1的顶部右侧安装有一组对称的支撑杆5,支撑杆5的外侧壁安装有气缸10,气缸10 的输出端安装有夹块11,支撑杆5的外侧壁安装有传感器8,支撑杆5的顶部安装有无菌灌装箱7,无菌灌装箱7的底部安装有灌装头6,底座1的外侧壁安装有电磁阀16,当输送滚筒2将灌装瓶输送至传感器8处时,传感器8检测到灌装瓶后将信号传递给电磁阀16,电磁阀16的输出端与气缸10的输入端气动连接,电磁阀16接收到信号后,从而电磁阀16打开阀芯,外部气源通过阀芯进入到气缸10中,气缸10推动输出端的夹块11,从而两组夹块11能够将灌装瓶进行固定,灌装头6对灌装瓶进行加入食品,从而能够避免食品灌装时渗漏,无菌灌装箱7的顶部安装有电机9,电机9的输出端安装转轴13,转轴 13贯穿无菌灌装箱7的顶部,转轴13的外侧壁安装有搅拌叶15,控制面板4 的输出端与电机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从而打开控制面板4后,电机9运转带动转轴13进行转
动,从而转轴13带动搅拌叶15在无菌灌装箱7进行转动,无菌灌装箱7的内侧壁安装有加热丝12,加热丝12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从而加热丝12能够有效的对无菌灌装箱7内进行加热,无菌灌装箱7的内侧壁安装有热电偶14,热电偶14用来检测无菌灌装箱7的温度,从而能增加装置的实用性。所述元器件具体的型号为:瑞高cr21al4加热丝;铂铑wrp

130热电偶;同安迪tad

162传感器;亚德客4v210

08

ac220 电磁阀;smc cdqmb12

15气缸。
2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无菌灌装设备1、底座;2、输送滚筒; 3、支架;4、控制面板;5、支撑杆;6、灌装头;7、无菌罐装箱;8、传感器; 9、电机;10、气缸;11、夹块;12、加热丝;13、转轴;14、热电偶;15、搅拌叶;16、电磁阀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