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提供多种输出模式的空压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09639发布日期:2021-06-25 14:4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提供多种输出模式的空压储罐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气压缩机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够提供多种输出模式的空压储罐。


背景技术:

2.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是将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气体压力能的一种装置,空气压缩机主要运用在传统的空气动力行业如气动扳手、启动喷砂、风动工具等,还对科研也有很大的帮助,如风洞试验,但是传统空气压缩机在储罐内气体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不能稳定的输出额定的气压。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能够提供多种输出模式的空压储罐,包括主要储罐,包括主要储罐,所述空压储罐整体呈左右对称结构,所述主要储罐上侧面固定连接有主管道,所述主要储罐中设有储气空间,所述主管道中设有主管道空间,所述主管道左侧固定连接有侧边管道,所述侧边管道中设有侧管道空间,所述侧管道空间能够与所述主管道相通,所述储气空间与所述主管道相通,所述主管道上侧连接空气压缩机产出的高压气体,所述主管道与侧管道空间之间设有用于通过气压控制空间联通状态的气压阀门装置,所述主要储罐下侧设有用于提供间歇式稳定高压气流的转动控流阀装置,所述侧边管道下侧面固定连接有副储罐,所述副储罐中设有副储罐空间,所述副储罐空间与所述主要储罐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储罐间气体流动的控制增压阀门装置,所述转动控流阀装置包括所述主要储罐下侧面固定连接有输出管道,所述输出管道中转动连接有球阀转轴,两个所述球阀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球阀,所述球阀侧面与所述输出管道内壁相抵,且能够保证没有气体从中通过,所述球阀中开有球阀通气孔,所述球阀表面开有四个球阀开口,当高压气流灌入球阀开口中时,由于球阀开口的特殊几何特性,能够将气体的压力集中在所述球阀的切向上,从而为所述球阀转动提供动力,所述输出管道侧面固定连接有球阀约束壳体,所述球阀约束壳体中开有,所述中滑动连接有约束滑块,所述主要储罐下侧面固定连接有球阀电机,所述球阀电机左侧面动力连接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球阀约束壳体中,所述动力轴左侧花键连接有所述约束滑块,所述约束滑块左侧能够与所述球阀转轴相抵,所述球阀约束壳体下侧剋有约束壳体滑道,所述约束壳体滑道中滑动连接有滑动抵块,所述滑动抵块上侧抵有所述约束滑块,所述滑动抵块下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杆固定块,所述连杆固定块前侧面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左侧铰接有侧壁滑块,所述侧壁滑块左侧面与所述输出管道右侧面滑动连接,所述输出管道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通电后能够对所述侧壁滑块产生吸引。
4.可优选的,所述气压阀门装置包括所述主管道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气压阀门壳体,所述气压阀门壳体中设有气压阀门空间,主管道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滑杆,所述弹簧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阀,所述滑阀与所述主管道左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滑阀弹簧,所述滑阀
中滑动连接有定阀。
5.可优选的,所述控制增压阀门装置包括所述副储罐中固定连接有分压管道,所述分压管道中固定连接有阀门挡板,所述阀门挡板中开有阀门通孔,所述阀门通孔中滑动连接有阀门滑杆,所述阀门滑杆左侧面固定连接有阀门弹簧固定板,所述阀门滑杆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动阀门,所述阀门弹簧固定板与所述阀门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阀门弹簧。
6.可优选的,所述主管道与所述主要储罐之间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门,所述侧边管道与所述副储罐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电磁阀门,所述电磁阀门能够通过用户发出的电信号开闭上下两侧空间的联通。
7.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在主要储罐内的气压过小时,副储罐能够通过阀门来对主要储罐中的气压进行补充,从而保证输出的压力稳定,通过转动球阀,在储罐输出口输出间歇式的高压气体,能够为工业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为本发明一种能够提供多种输出模式的空压储罐整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11.图3为本发明图2中b

b截面剖视图。
12.图4为本发明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13.图5为本发明图1中d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图1

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1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够提供多种输出模式的空压储罐,包括主要储罐11,所述空压储罐整体呈左右对称结构,所述主要储罐11上侧面固定连接有主管道17,所述主要储罐11中设有储气空间12,所述主管道17中设有主管道空间60,所述主管道17左侧固定连接有侧边管道13,所述侧边管道13中设有侧管道空间14,所述侧管道空间14能够与所述主管道17相通,所述储气空间12与所述主管道17相通,所述主管道17上侧连接空气压缩机产出的高压气体,所述主管道17与侧管道空间14之间设有用于通过气压控制空间联通状态的气压阀门装置,所述主要储罐11下侧设有用于提供间歇式稳定高压气流的转动控流阀装置,所述侧边管道13下侧面固定连接有副储罐15,所述副储罐15中设有副储罐空间16,所述副储罐空间16与所述主要储罐11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储罐间气体流动的控制增压阀门装置,所述转动控流阀装置包括所述主要储罐11下侧面固定连接有输出管道18,所述输出管道18中转动连接有球阀转轴31,两个所述球阀转轴31之间固定连接有球阀19,所述球阀19侧面与所述输出管道18内壁相抵,且能够保证没有气体从中通过,所述球阀19中开有球阀通气孔30,所述球阀19表面开有四个球阀开口32,当高压气流灌入球阀开口32中时,由于球阀开口32
的特殊几何特性,能够将气体的压力集中在所述球阀19的切向上,从而为所述球阀19转动提供动力,所述输出管道18侧面固定连接有球阀约束壳体20,所述球阀约束壳体20中开有21,所述21中滑动连接有约束滑块24,所述主要储罐11下侧面固定连接有球阀电机22,所述球阀电机22左侧面动力连接有动力轴23,所述动力轴23转动连接于所述球阀约束壳体20中,所述动力轴23左侧花键连接有所述约束滑块24,所述约束滑块24左侧能够与所述球阀转轴31相抵,所述球阀约束壳体20下侧剋有约束壳体滑道61,所述约束壳体滑道61中滑动连接有滑动抵块62,所述滑动抵块62上侧抵有所述约束滑块24,所述滑动抵块62下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杆固定块25,所述连杆固定块25前侧面铰接有连杆26,所述连杆26左侧铰接有侧壁滑块28,所述侧壁滑块28左侧面与所述输出管道18右侧面滑动连接,所述输出管道18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电磁铁27,所述电磁铁27通电后能够对所述侧壁滑块28产生吸引。
16.有益地,所述气压阀门装置包括所述主管道17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气压阀门壳体40,所述气压阀门壳体40中设有气压阀门空间42,主管道17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滑杆41,所述弹簧滑杆41上滑动连接有滑阀43,所述滑阀43与所述主管道17左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滑阀弹簧46,所述滑阀43中滑动连接有定阀44。
17.有益地,所述控制增压阀门装置包括所述副储罐15中固定连接有分压管道47,所述分压管道47中固定连接有阀门挡板53,所述阀门挡板53中开有阀门通孔51,所述阀门通孔51中滑动连接有阀门滑杆50,所述阀门滑杆50左侧面固定连接有阀门弹簧固定板48,所述阀门滑杆50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动阀门52,所述阀门弹簧固定板48与所述阀门挡板53之间固定连接有阀门弹簧49。
18.有益地,所述主管道17与所述主要储罐11之间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门63,所述侧边管道13与所述副储罐15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电磁阀门63,所述电磁阀门63能够通过用户发出的电信号开闭上下两侧空间的联通。
19.以下结合图1至图5对本文中的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20.初始状态球阀电机22关闭,主要储罐11中的电磁阀门63打开。
21.当打开空气压缩机,向主管道空间60中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通过打开的电磁阀门63进入到储气空间12中,从而使得储气空间12中气压上升,当持续通入高压气体时,储气空间12中的气压逐渐接近阈值,从而在主管道空间60与储气空间12相接的空间产生高压,使得储气空间12中的气压不再上升;
22.继续向主管道空间60中通如气体,从而使得主管道空间60与储气空间12相接的空间的气压持续升高,此时气体对滑阀43右侧面的压力持续上升,当压力超过两个滑阀弹簧46提供的预紧力时,从而使得定阀44不再与滑阀43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气体从滑阀43中通过,进入到侧管道空间14中,打开左侧电磁阀门63,从而使得气体进入副储罐空间16中;
23.当需要利用输出管道18间歇式输出高压气流时,接通电磁铁27,从而使得电磁铁27吸引侧壁滑块28,从而使得连杆26带动连杆固定块25滑动,从而带动约束滑块24向左滑动,从而使得约束滑块24与球阀转轴31相抵,打开球阀电机22,从而使得动力轴23转动,从而使得约束滑块24转动,从而带动球阀19转动,当球阀通气孔30转过高压气流时,气流能够通过球阀通气孔30输出;
24.当工作一定时间后储气空间12中气压下降,从而使得副储罐空间16中的气压大于储气空间12中的气压,从而使得气流推动动阀门52向右滑动,从而使得阀门弹簧49被拉伸,
从而使得气流通过阀门通孔51向储气空间12中流去。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主要储罐内的气压过小时,副储罐能够通过阀门来对主要储罐中的气压进行补充,从而保证输出的压力稳定,通过转动球阀,在储罐输出口输出间歇式的高压气体,能够为工业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2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