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结构、气体回收装置及充气设备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16795发布日期:2022-02-09 06:28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结构、气体回收装置及充气设备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尾气回收技术领域,更进一步的,涉及一种缓冲结构、气体回收装置及充气设备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2.sf6气体由于其特有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被广泛应在断路器、组合电器中,以防止因sf6 中各种杂质的影响降低其绝缘性能,要求定期对气体进行检测,但目前sf6气体检测后的尾气通常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现有检测仪检测一个样将产生至少1.2l尾气,经统计某公司2019 年共检测300个样,产生尾气360l。
3.该项目最终成品可用于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回收,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冲结构,通过结构设计,优化缓冲结构,能够根据缓冲罐内的情况,实现对气体进入缓冲罐的控制,能够有效的保证所述缓冲罐的安全性;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气体回收装置,通过结构设计,能够实现 sf6气体检测后的快速回收,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充气设备检测系统,通过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充气设备内部气体的快速检测,且能够实现气体的有效回收。
6.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7.第一方面
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结构,包括:缓存罐,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设置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包括壳体、移动块,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移动块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移动块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为第一内腔以及第二内腔,且所述移动块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滑动配合,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内腔以及所述第二内腔的容积变化,所述移动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内腔封闭,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缓冲罐连通;所述移动块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开口相互配合的第一流道;在气体进入到所述缓冲罐内时,所述缓冲罐内压力变化驱动所述移动块滑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流道的关闭。
9.在本方案中,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设置有进气阀的缓冲罐,所述进气阀包括壳体以及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在所述壳体内移动时,所述第一内腔以及所述第二内腔的容积会发生变化,由于所述第一内腔封闭,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缓冲罐的内腔连通,在气体进入缓冲结构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缓冲罐的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所述缓冲罐内腔的压力会发生变化时,所述第二内腔的压力也会发生变化,且由于所述第一内腔封闭,所述第一内腔对所述移动块施加的压力由所述第一内腔封闭的气体决定,在所述第二内腔的压力变大时,
所述第二内腔对所述移动块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内腔对所述移动块的压力,从而驱使所述移动块运动,从而破坏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开口的配合关系,实现所述第一流道的关闭,从而阻止气体进入到所述缓冲罐中,保证所述缓冲罐的安全性,通过针对于所述缓冲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根据所述缓冲罐内的压力实现所述缓冲罐的进气控制,采用机械结构实现控制相较于常规的电气控制,能够实施反馈,稳定性更高,且能够节约能源。
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还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量,所述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均可与所述开口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开口至少包括两种配合状态,在第一种状态时,所述第一内腔对所述移动块施加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内腔对所述移动块施加的压力,气体通过第一流道进入所述缓冲罐中;在第二种状态时,所述第一内腔对所述移动块施加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内腔对所述移动块施加的压力,所述第一流道封闭,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开口配合,气体通过第二流道进入所述缓冲罐中,通过针对于所述进气阀的结构控制,能够有效的实现sf6气体回收的流量控制,在所述缓冲罐中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实现sf6气体到缓冲罐的流速降低,一方面可保证所述缓冲罐的结构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所述缓冲罐中继续充气,在后续能够快速完成sf6气体的回收。
11.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还包括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缓冲罐一端的开口相互配合,实现sf6气体检测设备与缓冲罐内部空间的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桶孔靠近所述壳体一侧的孔径,通过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的间距设计,能够同时实现向所述缓冲罐中充气,提高前期的充气效率。
13.第二方面
1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缓冲结构,还包括压缩机以及储气罐,所述缓冲结构、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储气罐顺次连接,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用于与所述sf6气体检测设备连接,所述缓冲罐的出气口通过单向阀连接所述压缩机。v
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回收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缓冲结构、压缩机以及储气罐,所述缓冲结构的进气口与sf6气体检测设备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储气罐以及所述缓冲结构之间,通过所述压缩机的工作,一方面可以促进sf6气体检测设备检测后的sf6气体进入到所述储气罐中,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压缩机的工作,对回收的sf6气体进行压缩,能够有效的提高所述储气罐能够储存的sf6气体的储存量,通过所述气体回收装置的使用,与现有技术中相比,能够实现sf6气体的快速回收,且通过与sf6气体检测设备直接连接,能够实现安全检测,在完成检测的同时完成sf6气体的密封回收,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16.进一步的,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有行走轮,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拉手,所述拉手作为受力件实现对所述行走机构的驱动;所述缓冲结构、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储气罐均设在在所述支撑件的同侧表面,通过行走机构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气体回收装置的便携性,通过所述行走机构实现气体回收装置的移动,且所述缓冲结构、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储气罐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同一侧,
在使用时,可通过所述支撑件进行支撑,同时方便气体回收装置的布置。
17.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所述储气罐以及所述缓冲结构在所述支撑件的同侧表面上顺次设置。
18.进一步的,所述储气罐与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可拆卸连接,能够实现所述储气罐的更换。
19.进一步的,所述储气罐为圆柱结构,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外壳,所述压缩机外壳靠近所述储气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缓存罐靠近所述储气罐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以及所述第二配合部均具有用于与所述储气罐的外侧壁相互配合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所述储气罐相互配合,实现所述储气罐的保持。
20.第三方面
2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气设备检测系统,包括上述气体回收装置,还包括sf6气体检测设备,所述sf6气体检测设备的进气口用于与充气设备连接,所述sf6气体检测设备的出气口与所述缓冲罐连接。
2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3.1、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缓冲结构、气体回收装置及充气设备检测系统,通过将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缓冲组件以及所述储气罐之间,一方面提供了压缩动力,另一方面促使sf6气体进入到尾气回收结构中,能够实现sf6气体检测后的快速回收,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4.2、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缓冲结构、气体回收装置及充气设备检测系统,通过针对于所述进气阀的结构设计,采用机械结构实现控制相较于常规的电气控制,能够实施反馈,稳定性更高,且能够节约能源,且针对于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根据所述缓冲罐中的压力实现所述缓冲罐中进气的流量控制,一方面保证了所述缓冲罐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尾气回收的回收效率;
25.3、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缓冲结构、气体回收装置及充气设备检测系统,设置行走机构,能够有效的提高气体回收装置的便携性,且各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同一侧,在使用时,可通过所述支撑件对气体回收装置进行支撑,同时方便气体回收装置的布置;
26.4、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缓冲结构、气体回收装置及充气设备检测系统,通过针对于充气设备检测系统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充气设备内部气体的快速检测,且能够实现气体的有效回收。
附图说明
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体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
34.100-缓冲结构、110-缓存罐、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20-进气阀、121-壳体、 121a-第一内腔、121b-第二内腔、122-移动块、122a-第一流道、122b-第二流道、200-压缩机、300-储气罐、310-第二压力计、400-控制系统、510-支撑件、520-行走轮、530-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37.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39.实施例
40.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结构100,包括:缓存罐110,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设置有进气阀120;所述进气阀120包括壳体121、移动块122,所述壳体1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移动块122设置在壳体121内,所述移动块122将所述壳体121的内腔分为第一内腔121a以及第二内腔121b,且所述移动块122与所述壳体121的内表面滑动配合,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内腔121a以及所述第二内腔121b的容积变化,所述移动块122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壳体12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内腔121a封闭,所述第二内腔121b与所述缓冲罐连通;所述移动块122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开口相互配合的第一流道 122a;在气体进入到所述缓冲罐内时,所述缓冲罐内压力变化驱动所述移动块122滑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流道122a的关闭。
41.具体的,所述移动块122与所述壳体121的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移动块122可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121的内壁面滑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内腔121a以及第二内腔121b 的容积变化,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内腔121a以及所述第二内腔121b的容积变化,是在所述移动块122移动时,所述第一内腔121a以及所述第二内腔121b相对于所述移动块 122移动方向平行的侧壁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所述第一内腔121a以及所述第二内腔 121b的容积发生变化,与其是否封闭没有关系,通过针对于第一内腔121a的封闭关系的
设计,主要是实现在所述缓冲罐压力变化时,可提供驱动所述移动块122恢复到初始状态的回复力。
42.其中,由于所述壳体121的两端设置有开口,且所述移动块122与所述壳体121滑动配合,需要注意的是,对应的滑动间隙应当保证气密性,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在所述第一内腔121a设置封闭式集气囊,或者是设置两端分别与壳体121内壁以及移动块122的侧壁固定连接的波纹管,保证所述第一内腔121a的气密性;针对于所述第二内腔121b,可采用类似的结构保证滑动间隙的气密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采用集气囊或者波纹管均应当保证与所述缓冲罐的内腔连通,保证压力一致。
4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内腔121a封闭,第二内腔121b与所述缓冲罐连通,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所述移动块122两侧的压力的变化,从而驱动所述移动块122移动,所述第一内腔 121a对所述移动块122施加的压力会随着所述第一内腔121a的容积发生变化,故在所述缓冲罐压力变化时,破坏所述移动块122两侧的力平衡状态,驱动所述移动块122移动,在所述移动块122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流道122a会在移动过程中封闭,从而实现流量控制。
44.其中,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的是,所述第一内腔121a封闭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所述移动块122的原始状态,且在所述第二内腔121b的压力降低时,能够使所述移动块122 复位,故,针对于具体的结构设计,也可采用弹性元件进行替换。
45.在本方案中,所述缓冲结构100包括设置有进气阀120的缓冲罐,所述进气阀120包括壳体121以及移动块122,所述移动块122在所述壳体121内移动时,所述第一内腔121a以及所述第二内腔121b的容积会发生变化,由于所述第一内腔121a封闭,所述第二内腔121b 与所述缓冲罐的内腔连通,在气体进入缓冲结构100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缓冲罐的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121b连通,所述缓冲罐内腔的压力会发生变化时,所述第二内腔121b的压力也会发生变化,且由于所述第一内腔121a封闭,所述第一内腔121a对所述移动块122施加的压力由所述第一内腔121a封闭的气体决定,在所述第二内腔121b的压力变大时,所述第二内腔121b对所述移动块122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内腔121a对所述移动块122的压力,从而驱使所述移动块122运动,从而破坏所述第一流道122a与所述开口的配合关系,实现所述第一流道122a的关闭,从而阻止气体进入到所述缓冲罐中,保证所述缓冲罐的安全性,通过针对于所述缓冲结构100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根据所述缓冲罐内的压力实现所述缓冲罐的进气控制,采用机械结构实现控制相较于常规的电气控制,能够实施反馈,稳定性更高,且能够节约能源。
46.如图2-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块122还设置有第二流道122b,所述第一流道122a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流道122b的流量,所述第一流道122a以及第二流道122b均可与所述开口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流道122a以及所述第二流道122b与所述开口至少包括两种配合状态,在第一种状态时,所述第一内腔121a对所述移动块122施加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内腔121b对所述移动块122施加的压力,气体通过第一流道122a进入所述缓冲罐中;在第二种状态时,所述第一内腔121a对所述移动块122施加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内腔121b对所述移动块122施加的压力,所述第一流道122a封闭,所述第二流道122b与所述开口配合,气体通过第二流道122b进入所述缓冲罐中,通过针对于所述进气阀120的结构控制,能够有效的实现sf6气体回收的流量控制,在所述缓冲罐中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实现sf6气体到缓冲罐的流速降低,一方面可保证所述缓冲罐的结构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所述
缓冲罐中继续充气,在后续能够快速完成sf6气体的回收。
47.其中,所述第一流道122a以及所述第二流道122b均设置在所述移动块122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流道122a以及所述第二流道122b均用于实现sf6气体的流通,故所述第一流道122a以及所述第二流道122b的出口以及入口应当分别与两个开口相互配合,从而实现sf6气体的流通。
48.其中,所述第一流道122a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流道122b的流量,作为所述第一流道122a 以及所述第二流道122b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流道122a以及第二流道122b均为特斯拉阀结构,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的是,所述特斯拉阀结构包括流体入口以及流体出口,当所述流体的流向是从所述流体入口流动到所述流体出口时,流体以正常流速设置是加快的流速流动;当所述流体的流向是从所述流体出口流动到所述流体入口时,流体的流速大大降低甚至是截流,基于此,所述第一流道122a的入口,即靠近sf6气体检测设备的一端为特斯拉阀的流体入口,所述第一流道122a的出口为特斯拉阀的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道122b 的入口为特斯拉阀的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道122b的出口为特斯拉阀的流体入口。
49.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采用特斯拉阀结构,其设置的旁路越多,对流体的变速作用约明显,即第二流道122b的流量越低,甚至是出现截流的情况。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罐的进气阀120设置有流速不同的第一流道122a以及第二流道 122b,所述移动块122与所述壳体121滑动配合,且所述移动块122将所述壳体121的内腔分为了第一内腔121a以及第二内腔121b,所述第一内腔121a为封闭结构,所述第二内腔 121b与所述缓冲罐的内腔连通,在sf6气体向所述缓冲罐内腔的充入过程中,在所述缓冲罐出口关闭的情况下,所述缓冲罐内腔中的压力不断增加,所述第二内腔121b与所述缓冲罐的内腔连通,保持压力一致,从而使得所述移动块122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腔121a以及所述第二内腔121b接触的两侧的压力不同,从而促使移动块122向所述第一内腔121a中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流道122a向第二流道122b的切换,从而降低sf6气体向所述缓冲罐内腔的流速,在具体使用时,当所述储气罐300内储气量已满,可通过关闭气体管道靠近所述储气罐300 的一端的手动阀门,从而实现储气罐300,在所述储气罐300的更换过程中,可依然实现尾气回收的持续运行,通过缓冲罐收集气体,但是当缓冲罐内的气体到达一定界限是,可有效的控制甚至是关闭sf6气体的流动,从而保证缓冲罐的安全性,且在此时,缓冲罐内存在一定压力,在更换后的储气罐300与气体管道完成连接后,气体可快速进入到所述储气罐300 完成气体的收集,通过对应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在更换所述储气罐300保证尾气回收的持续运行,且保证了所述缓冲罐的安全性,一方面,在完成储气罐300更换后可实现储气罐300 的快速充气,提高了尾气的回收效率。
51.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还包括第一通孔111以及第二通孔112,所述第一通孔111用于与所述壳体121靠近所述缓冲罐一端的开口相互配合,实现sf6气体检测设备与缓冲罐内部空间的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12与所述第二内腔121b连通。
5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122a以及所述第二流道122b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流道122a以及所述第二流道122b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桶孔靠近所述壳体121一侧的孔径,通过所述第一流道122a以及所述第二流道122b的间距设计,能够同时实现向所述缓冲罐中充气,提高前期的充气效率。
53.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缓冲结构100,还包括压缩机200以及储气罐300,所述缓冲结构100、所述压缩机200以及所述储气罐300顺次连接,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用于与所述sf6气体检测设备连接,所述缓冲罐的出气口通过单向阀连接所述压缩机200。
54.其中,缓冲结构100、压缩机200以及储气罐300顺次连接,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两者之间应通过气体管路连接,从而实现气体的流动,具体的,所述气体管路包括但不限于pu气管。
55.其中,针对于各组件与所述气体管路的连接,可通过采用快速连接头的方式实现连接,具体的,所述快速连接头包括但不限于快速插头、快速拧头,优选的,采用快速插头的方式的实现管路与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在保证连接效果的前提下,能够使得连接关系更加快速的建立或断开,能够方便具体的结构的检修、维护或更换。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回收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缓冲结构100、压缩机200以及储气罐300,所述缓冲结构100的进气口与sf6气体检测设备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200设置在所述储气罐300以及所述缓冲结构100之间,通过所述压缩机200的工作,一方面可以促进sf6气体检测设备检测后的sf6气体进入到所述储气罐300中,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压缩机200的工作,对回收的sf6气体进行压缩,能够有效的提高所述储气罐300能够储存的sf6气体的储存量,通过所述气体回收装置的使用,与现有技术中相比,能够实现sf6气体的快速回收,且通过与sf6气体检测设备直接连接,能够实现安全检测,在完成检测的同时完成 sf6气体的密封回收,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5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200启闭的控制系统400,所述缓冲结构 100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缓冲罐内压力的第一压力计,所述第一压力计与所述控制系统400 连接,通过设置控制系统400以及所述第一压力计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针对于所述缓冲罐内的压力实现所述回收结构的回收控制,提高回收效率以及安全性。
58.进一步的,所述储气罐300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储气罐300罐内压力的第二压力计310,所述第二压力计310均与所述控制系统400信号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计310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根据所述储气罐300中的压力值,实现对所述压缩机200的控制,进一步保证安全性。
59.具体的,其中所述第一压力计以及所述第二压力计310均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400信号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有线连接或者是无线连接,通过信号连接反馈对应的压力信号,从而实现对所述压缩的启闭控制。
60.其中,所述第一压力计与所述控制系统400连接,所述第一压力计用于检测所述缓冲罐中的压力情况,当所述缓冲罐中的压力值到达一定界限时,反馈所述控制系统400实现所述压缩机200的开启,实现气体的压缩,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计以及压缩机200的连接关系设计,在sf6气体量较少时,直接通过所述缓冲罐进行气体的临时储存,在气体量达到一定界限后再启动所述压缩机200,能够实现压缩机200的延迟开启,从而节约能源。
61.其中,所述第二压力计310与所述控制系统400连接,所述第一压力计用于检测所述储气罐300中的压力情况,当所述储气罐300中的压力值到达一定接线后,反馈所述控制系统 400实现所述压缩机200200的关闭,从而保证所述储气罐300的安全性。
62.需要说明的,所述第一压力计以及所述第二压力均用于反馈所述控制系统400,从
而实现所述压缩机200的自动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气体回收装置的安全性,在通过一个气体管路实现两个功能组件的连接时,该气体管路的两端设置手动阀门,可通过手动实现阀门的启闭,在该气体管理使用时,手动阀门处于常开状态,可仅在有需要时,手动关闭阀门,实现气体的隔断,通过手动阀门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气体回收装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6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支撑件510,所述支撑件510的一端设置有行走轮520,所述支撑件510的另一端设置有拉手530,所述拉手530作为受力件实现对所述行走机构的驱动;所述缓冲结构100、所述压缩机200以及所述储气罐300均设在在所述支撑件510的同侧表面,通过行走机构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气体回收装置的便携性,通过所述行走机构实现气体回收装置的移动,且所述缓冲结构100、所述压缩机200 以及所述储气罐300设置在所述支撑件510的同一侧,在使用时,可通过所述支撑件510进行支撑,同时方便气体回收装置布置。
64.具体的,所述拉手530可与所述支撑件510滑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拉伸的伸缩,提高适用性。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200、所述储气罐300以及所述缓冲结构100在所述支撑件510的同侧表面上顺次设置。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气罐300与所述支撑件510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可拆卸连接,能够实现所述储气罐300的更换。
6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气罐300为圆柱结构,所述压缩机200包括压缩机200外壳,所述压缩机200外壳靠近所述储气罐3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缓存罐110靠近所述储气罐300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以及所述第二配合部均具有用于与所述储气罐300的外侧壁相互配合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所述储气罐300相互配合,实现所述储气罐300的保持。
68.具体的,所述第一配合部以及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圆弧面的轴线均与所述储气罐300的轴线共线,保证配合的稳定性。
69.其中,两个所述圆弧面远离所述支撑件510的一侧的连线的最小的长度小于所述储气罐 300横截面的直径,且两个所述圆弧面靠近所述支撑件510的一侧的连线以及两个所述圆弧面远离所述支撑件510的一侧的连线分别位于所述储气罐300平行于所述支撑件510的直径的两侧,保证对所述储气罐300的保持作用。
7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气设备检测系统,包括上述气体回收装置,还包括sf6气体检测设备,所述sf6气体检测设备的进气口用于与充气设备连接,所述sf6气体检测设备的出气口与所述缓冲罐连接。
71.以上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与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