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少VOC挥发的油墨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6483发布日期:2021-12-29 17:3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减少VOC挥发的油墨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减少voc挥发的油墨灌装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减少voc挥发的油墨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2.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或喷绘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一般由连结料(树脂)、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通常被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材等各种印刷。
3.目前,经生产得到的油墨通常由油墨罐进行存储,在包装时,需要将打开油墨罐底部的阀门,将油墨灌装到各油墨桶中,最后压合封盖即可。在此过程中,灌装和压盖两个步骤需要相互独立完成,且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造成油墨中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大量挥发,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减少voc挥发的油墨灌装装置,由灌装步骤到压盖步骤转移速度快,能够实现快速、定量灌装油墨,并能够实现快速、高效压合封盖,以减少voc的挥发,降低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影响。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减少voc挥发的油墨灌装装置,包括有控制器和用于输送油墨桶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的一侧分别设有支架和油墨罐,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供气回路中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压盖机构,所述压盖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盘式电磁铁,所述油墨罐的底部出口连接有出液管,所述的出液管中分别安装有流量计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的控制器一方面与所述流量计电连接,另一方面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电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的一侧还设有控制柜,所述的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控制柜的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柜的前侧面板上安装有与所述控制器相电连接的触控屏,可显示经出液管排出的油墨的流量数据。
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柜的前侧面板上还分别安装有可控制所述皮带输送机构启停的第一按钮和控制所述吸盘式电磁铁的供电回路通断的第二按钮。
10.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器采用plc。
1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采用电磁阀。
12.进一步的,所述的压盖机构包括有上盘体和下盘体,所述上盘体的直径小于所述下盘体的直径,上盘体与下盘体的外周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连杆,上盘体的上表面
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管,下盘体的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的竖杆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上盘体并延伸至所述的竖管内,且可沿竖管的内壁上下移动,竖杆的外部在所述上盘体与下盘体之间套装有弹簧。
13.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竖管的顶端相固定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的吸盘式电磁铁固定连接在所述下盘体的底面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皮带输送机构输送油墨桶,由灌装步骤到压盖步骤转移速度快,采用流量计和控制阀,实现了快速、定量灌装油墨,采用由气缸驱动的压盖机构,实现了快速、高效压合封盖,从而减少了voc的挥发,降低了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参见图1

3,一种可减少voc挥发的油墨灌装装置,包括有控制器1和用于输送油墨桶的皮带输送机构2,皮带输送机构2的一侧分别设有支架3和油墨罐4,支架3的顶端安装有气缸5,气缸5的供气回路中安装有第一控制阀6,气缸5的活塞杆51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压盖机构7,压盖机构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盘式电磁铁8,油墨罐4的底部出口连接有出液管9,出液管9中分别安装有流量计10和第二控制阀11,控制器1一方面与流量计10电连接,另一方面分别与第一控制阀6和第二控制阀11电连接。
22.本实用新型中,皮带输送机构2的一侧还设有控制柜12,控制器1设置在控制柜12的内部。
23.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柜12的前侧面板上安装有与控制器1相电连接的触控屏13。由此,可显示经出液管9排出的油墨的流量数据,以便现场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和记录。
24.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柜12的前侧面板上还分别安装有可控制皮带输送机构2启停的第一按钮14和控制吸盘式电磁铁8的供电回路通断的第二按钮15。由此,便于现场工作人员控制皮带输送机构2的启停,并控制吸盘式电磁铁8的供电回路的通断。
25.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1采用plc。
26.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控制阀6和第二控制阀11均采用电磁阀。
27.本实用新型中,压盖机构7包括有上盘体71和下盘体72,上盘体71的直径小于下盘体72的直径,上盘体71与下盘体72的外周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连杆73,上盘体71的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管74,下盘体72的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竖杆75,竖杆75向
上延伸并穿过上盘体71并延伸至竖管74内,且可沿竖管74的内壁上下移动,竖杆75的外部在上盘体71与下盘体72之间套装有弹簧76。
28.本实用新型中,气缸5的活塞杆51的端部与竖管74的顶端相固定连接。由此,实现了将压盖机构7固定连接在气缸5的活塞杆51的端部。
29.本实用新型中,吸盘式电磁铁8固定连接在下盘体72的底面上。由此,实现了将吸盘式电磁铁8固定连接压盖机构7的底端。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31.首先依据油墨桶的实际容积,通过触控屏13设置经出液管9排出的油墨的设定流量(以下简称设定流量);此外,触控屏13上还设有向控制器1发送指令的按键。
32.需要说明的是,设定流量需要依据油墨桶的实际容积来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33.然后将空置的油墨桶放置到皮带输送机构2的进料端,按下第一按钮14,皮带输送机构2启动工作,在其带动下,空置的油墨桶向油墨罐4所在的位置移动。
34.当空置的油墨桶移动至油墨罐4所在的位置时,再次按下第一按钮14,皮带输送机构2停止工作,按下触控屏13上的按键,控制器1向第二控制阀11发送指令,第二控制阀11开启,油墨罐4内存储的油墨经出液管9流入油墨桶中,即灌装油墨;此时流量计10实时检测流经出液管9的油墨的流量数据,并发送至控制器1,当实时流量达到设定流量时,说明油墨桶已灌装设定量的油墨,控制器1向第二控制阀11发送指令,第二控制阀11关闭,停止灌装,实现了快速、定量灌装油墨。
35.在灌装油墨的过程中,按下第二按钮15,吸盘式电磁铁8的供电回路导通,再将封盖吸附在吸盘式电磁铁8的底部。
36.灌装油墨完成后,按下第一按钮14,皮带输送机构2启动工作,在其带动下,已灌装油墨的油墨桶向压盖机构7的下方移动。
37.当油墨桶移动至压盖机构7的正下方时,再次按下第一按钮14,皮带输送机构2停止工作,按下触控屏13上的按键,控制器1向第一控制阀6发送指令,第一控制阀6开启,气缸5的活塞杆51伸出,驱动压盖机构7下移,直至将封盖压合在油墨桶上,实现了快速、高效压合封盖。
38.具体为:气缸5的活塞杆51伸出,驱动压盖机构7下移,在封盖的边沿与油墨桶的上端口沿相接触时,下盘体72停止下移,而上盘体71在气缸5的驱动下继续下移,上盘体71与下盘体72之间的间距减小,在此过程中,若干个连杆73均向外转动,竖杆75沿竖管74的内壁向上移动,弹簧76压缩。此时,压盖机构7整体挤压封盖,直至封盖压合在油墨桶上,然后再次按下第二按钮15,吸盘式电磁铁8的供电回路断开,解除对封盖的吸附,完成压盖步骤。
39.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0.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各种等同变换,均为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