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氯卸车残留尾气环保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5944发布日期:2022-02-09 13:5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氯卸车残留尾气环保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氯装卸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液氯卸车残留尾气环保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2.液氯用途较为广泛,为强氧化剂,用于纺织、造纸工业的漂白,自来水的净化、消,毒,镁及其它金属的炼制,制取农药、洗涤剂、塑料、橡胶、医药等各种含氯化合物,液氯生产出来后需要对其进行转运,以供不同厂家使用,但是在液氯的转运过程中,转运车与液氯储罐的连接处会发生少量液氯的泄露,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和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氯卸车残留尾气环保吸收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液氯卸车残留尾气环保吸收装置,包括液氯储罐、液氯运输车和液氯回收罐,所述液氯储罐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抽液支管,所述抽液支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卡套,所述液氯运输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卡套相匹配的连接卡头,所述液氯回收罐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液氯回收管,所述液氯回收管上设置有抽液泵一,所述液氯回收管的一端设置有位于所述抽液管内部的液氯回收支管。
7.进一步的,所述抽液管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一,所述抽液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二,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液氯回收管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三。
8.进一步的,所述液氯回收罐一侧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液氯储罐连接的回液管,所述回液管的一端设置有抽液泵二。
9.进一步的,所述液氯储罐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和所述抽液管上均设置有压力表。
10.进一步的,所述抽液管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氯回收支管的底端与所述抽液管内部的底端为非接触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抽液管的底端沿竖直方向延长,其延长距离为20cm。
12.进一步的,所述抽液管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液氯回收管相匹配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部设置有o型密封圈一和o型密封圈二。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液氯储罐、液氯运输车、液氯回收罐、抽液管、抽液支管、连接卡套、排液管、连接卡头、液氯回收管、抽液泵一和液氯回收支管构成的液氯卸车残留尾气环保吸收装置,从而能够实现对连接处管道内的液氯进行回收,避免液氯泄露造成空气污染和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能够将回收的液氯导入液氯储罐内部,
能够通过设定程序控制电磁阀的启闭,有效避免误操作,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氯卸车残留尾气环保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氯卸车残留尾气环保吸收装置的局部管道剖视图。
17.图中:
18.1、液氯储罐;2、液氯运输车;3、液氯回收罐;4、抽液管;5、抽液支管;6、连接卡套;7、排液管;8、连接卡头;9、液氯回收管;10、抽液泵一;11、液氯回收支管;12、电磁阀一;13、电磁阀二;14、阀门;15、电磁阀三;16、回液管;17、抽液泵二;18、出液管;19、压力表;20、液位传感器;21、连接套;22、o型密封圈一;23、o型密封圈二。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氯卸车残留尾气环保吸收装置。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氯卸车残留尾气环保吸收装置,包括液氯储罐1、液氯运输车2和液氯回收罐3,所述液氯储罐1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抽液管4,所述抽液管4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抽液支管5,所述抽液支管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卡套6,所述液氯运输车2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管7,所述排液管7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卡套6相匹配的连接卡头8,所述液氯回收罐3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液氯回收管9,所述液氯回收管9上设置有抽液泵一10,所述液氯回收管9的一端设置有位于所述抽液管4内部的液氯回收支管11。
23.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液氯储罐1、液氯运输车2、液氯回收罐3、抽液管4、抽液支管5、连接卡套6、排液管7、连接卡头8、液氯回收管9、抽液泵一10和液氯回收支管11构成的液氯卸车残留尾气环保吸收装置,从而能够实现对连接处管道内的液氯进行回收,避免液氯泄露造成空气污染和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能够将回收的液氯导入液氯储罐内部,能够通过设定程序控制电磁阀的启闭,有效避免误操作,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24.实施例二:
25.如图1-2所示,所述液氯储罐1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抽液管4,所述抽液管4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抽液支管5,所述抽液支管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卡套6,所述液氯运输车2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管7,所述排液管7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卡套6相匹配的连接卡头8,所述
液氯回收罐3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液氯回收管9,所述液氯回收管9上设置有抽液泵一10,所述液氯回收管9的一端设置有位于所述抽液管4内部的液氯回收支管11,所述抽液管4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一12,所述抽液支管5上设置有电磁阀二13,所述排液管7上设置有阀门14,所述液氯回收管9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三15,所述液氯回收罐3一侧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液氯储罐1连接的回液管16,所述回液管16的一端设置有抽液泵二17,所述液氯储罐1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液管18,所述出液管18和所述抽液管4上均设置有压力表19。
26.实施例三:
27.如图1-2所示,所述液氯储罐1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抽液管4,所述抽液管4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抽液支管5,所述抽液支管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卡套6,所述液氯运输车2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管7,所述排液管7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卡套6相匹配的连接卡头8,所述液氯回收罐3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液氯回收管9,所述液氯回收管9上设置有抽液泵一10,所述液氯回收管9的一端设置有位于所述抽液管4内部的液氯回收支管11,所述抽液管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0,所述液氯回收支管11的底端与所述抽液管4内部的底端为非接触结构,所述抽液管4的底端沿竖直方向延长,其延长距离为20cm,所述抽液管4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液氯回收管9相匹配的连接套21,所述连接套21的内部设置有o型密封圈一22和o型密封圈二23。
28.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9.在实际应用时,卸车时,将连接卡套6与连接卡头8连接,将电磁阀一12、电磁阀二13和阀门14开启,将电磁阀三15关闭,卸车完毕后,将电磁阀一12和阀门14关闭,保持电磁阀二13和电磁阀三15开启,然后启动抽液泵一10,将抽液管4剩余的液氯通过液氯回收支管11和液氯回收管9抽进液氯回收罐3的内部,当液氯回收完后,将电磁阀二13和电磁阀三15关闭即可,然后将连接卡套6与连接卡头8分离,当液氯回收罐3内部的液氯较多时,启动抽液泵二17将液氯排进液氯储罐1即可。
30.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液氯储罐1、液氯运输车2、液氯回收罐3、抽液管4、抽液支管5、连接卡套6、排液管7、连接卡头8、液氯回收管9、抽液泵一10和液氯回收支管11构成的液氯卸车残留尾气环保吸收装置,从而能够实现对连接处管道内的液氯进行回收,避免液氯泄露造成空气污染和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能够将回收的液氯导入液氯储罐内部,能够通过设定程序控制电磁阀的启闭,有效避免误操作,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