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氢系统管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84573发布日期:2023-03-08 07:3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氢系统管网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管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氢系统管网。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电能的利用率,目前大力发展氢能进行储能,具体的,制氢系统利用富余的电能通过电解碱水制成氢气并储存,在用电高峰时期,利用氢燃料电池将氢气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供电。
3.现有的制氢系统在调试前、停机后、维修前,需要将制氢系统内的氢气排空,现有的制氢系统排氢效率低,具体的,目前的制氢系统只设置有一个输入口和一个排氢管,在排氢时在输入口上连接一个氮气瓶,氮气进入制氢系统并和制氢系统内的氢气一起从排氢管输出,通过不断输入氮气从而不断降低制氢系统内的氢气,直至氢气的浓度接近零,现有的排氢方式,氮气在制氢系统内流动的路径单一,氮气的流动路径之外的区域的氢浓度下降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排氢方式排氢效率低下的缺点,提出一种制氢系统管网,排氢效率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氢系统管网,包括电解罐和储氢罐,电解罐和储氢罐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储氢罐远离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第一连接管连接有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设置在储氢罐和第一控制阀之间,第三连接管设置有第三控制阀,第三连接管连接有氮气瓶,氮气瓶的瓶口设置有开关阀,第一连接管连接有第一排氢管,第一排氢管设置在第一控制阀和储氢罐之间,第二连接管连接有第二排氢管,第二排氢管设置在储氢罐和第二控制阀之间,第一排氢管和第二排氢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以及第四控制阀。
6.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高效的排氢。具体的,在制氢时,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关闭,第三控制阀关闭,开关阀关闭,第四控制阀关闭,电解罐电解碱水从而产生氢气,氢气进入第一连接管,在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压缩泵,在压缩泵的作用下,氢气的压力增大并经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储氢罐,当需要使用储氢罐内的氢气时,打开第二控制阀,然后储氢罐内的氢气经过第二连接管输出供使用。
7.当需要排氢时,电解罐停止电解碱水,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然后打开第四控制阀,此时储氢罐内的氢气从储氢罐的两端输出,具体的,一部分氢气经过第二连接管和第二排氢管输出至大气,另一部分氢气经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一排氢管输出至大气,随着氢气的释放,储氢罐内的压力减小,而单向阀的设置则可防止外界空气通过第一排氢管和第二排氢管进入储氢罐,当储氢罐内的压力减小至一定程度时,如减小至两个大气压时,打开氮气瓶的开关阀和第三控制阀,氮气瓶经过第三控制阀向第一连接管输出氮气,一部分
氮气经过第一连接管、压缩泵、第一排氢管输出至大气,另一部分氮气经过第一连接管、储氢罐、第二连接管、第二排氢管输出至大气,实现了多路径排氢,大大提高了排氢的效率,排氢的死角大大减少,随着氮气的输出,第一连接管、储氢罐、第二连接管内的氢气的含量降低,最终使得氢气的浓度接近于零。
8.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排氢管和第二排氢管均向上延伸,第一排氢管的下端和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二排氢管的下端和第二连接管连接。
9.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三连接管远离第一连接管的一端通过连接头和氮气瓶连接,连接头包括主体,主体设置有连接口、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第一输出口和大气连通,连接口和氮气瓶的瓶口螺纹连接,第二输出口和第三连接管连接,主体内设置有通气组件,通气组件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通气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通气组件将连接口和第一输出口连通,当通气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通气组件将连接口和第二输出口连通,连接头还包括用于切换通气组件的状态的切换装置。
10.通过上述设置,可排除瓶口和连接头内的空气,从而防止空气中的氧化气体进入储氢罐,具体的,在排氢时,通气组件先处于第一状态,打开开关阀后,氮气瓶经过连接口、通气组件、第一输出口向大气输出氮气,在这个过程中,氮气将瓶口、连接口、通气组件内的空气排出,然后通气组件将连接口和第一输出口断开,通气组件进入第二状态,氮气瓶经过连接口、通气组件、第二输出口和第三连接管向第一连接管输出氮气,一部分氮气经过第一连接管、压缩泵、第一排氢管输出至大气,另一部分氮气经过第一连接管、储氢罐、第二连接管、第二排氢管输出至大气,随着氮气的输出,第一连接管、储氢罐、第二连接管内的氢气的含量降低,最终使得氢气的浓度接近于零。
11.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主体内设置有滑槽,连接口、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均和滑槽连通,通气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的阀芯,阀芯设置有气道,当通气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连接口通过气道和第一输出口连通,当通气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连接口通过气道和第二输出口连通,且阀芯封堵第一输出口。
12.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阀芯在滑槽的滑动来改变通气组件的状态。
13.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主体沿竖向延伸,连接口设置在主体的下端,第一输出口设置在主体的中部的一侧,第二输出口设置在主体的上端的一侧,气道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设置在阀芯的下侧,出气端设置在阀芯的一侧并用于和第一输出口或第二输出口连通,第一输出口沿竖向延伸,第一输出口的长度大于出气端的宽度,第二输出口直径和出气端的宽度适配,当阀芯和滑槽的上端抵接时,第二输出口和出气端的位置对应。
14.通过上述设置,只要打开开关阀即可完成通气组件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自动切换。具体的,初始时,出气端位于第一输出口的下端,开关阀关闭,当需要排氢时,打开开关阀和第三控制阀,氮气瓶向连接口输出氮气,连接口内的氮气经过气道和第一输出口排出至大气,由于已经事先将储氢罐的压力降低,阀芯的上侧的气压低于阀芯的下侧的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阀芯将向上运动,由于出气端的宽度小于第一输出口的长度,所以在阀芯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出气端沿第一输出口向上运动,气道仍然和第一输出口连通,即氮气仍然可通过第一输出口排出至大气,利用这段时间,可将气道和连接口和瓶口内的空气排出,从而防止这部分空气被带入储氢罐,随着阀芯的继续向上运动,出气端运动至第一输出口的上侧,出气端被主体堵住,此时氮气不能从第一输出口输出,在气压的作用下,阀芯继续
向上运动并最终和滑槽的上端抵接,出气端和第二输出口连通,氮气经过连接口、气道后从第二输出口输出向第一连接管,此时,通气组件处于第二状态。
15.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切换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阀芯的上端的滑动杆,滑动杆穿过主体的上端并和主体滑动连接,主体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在滑动杆的上端,第一弹簧一端和滑动杆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和主体连接,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阀芯的连接装置。
16.通过上述设置,初始时,出气端位于第一输出口的下端,开关阀关闭,当需要排氢时,打开开关阀和第三控制阀,氮气瓶向连接口输出氮气,连接口内的氮气经过气道和第一输出口排出至大气,由于已经事先将储氢罐的压力降低,阀芯的上侧的气压低于阀芯的下侧的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阀芯和滑动杆将向上运动,第一弹簧伸长,由于出气端的宽度小于第一输出口的长度,所以在阀芯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出气端沿第一输出口向上运动,气道仍然和第一输出口连通,即氮气仍然可通过第一输出口排出至大气,利用这段时间,可将气道和连接口和瓶口内的空气排出,从而防止这部分空气被带入储氢罐,随着阀芯的继续向上运动,出气端运动至第一输出口的上侧,出气端被主体堵住,此时氮气不能从第一输出口输出,在气压的作用下,阀芯继续向上运动并最终和滑槽的上端抵接,出气端和第二输出口连通,连接装置和阀芯连接,氮气经过连接口、气道后从第二输出口输出向第一连接管,此时,通气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氮气瓶的气压克服了第一弹簧的弹力而将阀芯压紧在滑槽的上端,随着氮气的输出,氮气瓶内的氮气减少,氮气瓶的气压降低,连接装置可防止阀芯在第一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氮气始终能通过气道和第二输出口排向第一连接管。当氮气瓶内的气压降低至一定程度时,此时氮气瓶输出氮气速度降低,排氢的效率降低,需要及时更换氮气瓶,此时连接装置和阀芯脱开,在第一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阀芯向下运动并和第一输出口连通,第一弹簧缩短,此时氮气瓶内剩余的氮气经过气道和第一输出口输出氮气,由于出气端的宽度比较小,气流的速度仍然较快,具有较大的气流声,能提醒人员对氮气瓶进行更换。
17.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连接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主体远离第二输出口的一侧的第一缸体,第一缸体内滑动连接有活塞,主体远离第二输出口的一侧设置有侧槽,侧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和活塞固定连接,活塞远离活塞杆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和第一缸体连接,第一缸体远离主体的一端通过管子连接有第二缸体,第二缸体固定连接在连接口的一侧并和连接口连通,第二缸体内滑动连接有油塞,油塞远离连接口的一侧通过第三弹簧和第二缸体连接,管子、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内设置有油液,阀芯的一侧设置有插槽,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设置有便于活塞杆插入活塞的斜面,当活塞和主体抵接时,活塞杆和斜面均至少部分设置在滑槽内,当阀芯和滑槽的上端抵接时,活塞杆和插槽位置对应。
18.通过上述设置,可根据氮气瓶的气压而自动触发连接装置,具体的,在开关阀还没打开时,活塞和第一缸体的端部不抵接,第二弹簧基本不形变,活塞杆没有进入滑槽,在排氢时,打开开关阀,氢气进入连接口,使得连接口内的气压变大,在气压的作用下,第二活塞向左运动,第三弹簧缩短,在油液的作用下,第二弹簧伸长,活塞向右运动并运动活塞杆的右端进入滑槽,此时氮气经过连接口、气道、第一输出口排出至大气,由于已经事先将储氢罐的压力降低,阀芯的上侧的气压低于阀芯的下侧的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阀芯和滑动杆将向上运动,第一弹簧伸长,由于出气端的宽度小于第一输出口的长度,所以在阀芯向上
运动的过程中,出气端沿第一输出口向上运动,气道仍然和第一输出口连通,即氮气仍然可通过第一输出口排出至大气,利用这段时间,可将气道和连接口和瓶口内的空气排出,从而防止这部分空气被带入储氢罐,随着阀芯的继续向上运动,出气端运动至第一输出口的上侧,出气端被主体堵住,此时氮气不能从第一输出口输出,在气压的作用下,阀芯继续向上运动并最终和滑槽的上端抵接,在这个过程中,阀芯向挤压斜面,使得活塞杆向左运动,第二弹簧缩短,当阀芯和滑槽的上端抵接时,插槽和活塞杆位置对应,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活塞杆插入插槽,出气端和第二输出口连通,连接装置和阀芯连接,氮气经过连接口、气道后从第二输出口输出向第一连接管,此时,通气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氮气瓶的气压克服了第一弹簧的弹力而将阀芯压紧在滑槽的上端,随着氮气的输出,氮气瓶内的氮气减少,氮气瓶的气压降低,连接装置可防止阀芯在第一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氮气始终能通过气道和第二输出口排向第一连接管。当氮气瓶内的气压降低至一定程度时,此时氮气瓶输出氮气速度降低,排氢的效率降低,需要及时更换氮气瓶,由于此时连接口内的气压较小,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油塞克服气压向右运动,在油液的作用下,活塞向左运动,第二弹簧缩短,活塞杆和插槽脱开,在第一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阀芯向下运动并和第一输出口连通,第一弹簧缩短,此时氮气瓶内剩余的氮气经过气道和第一输出口输出氮气,由于出气端的宽度比较小,气流的速度仍然较快,具有较大的气流声,能提醒人员对氮气瓶进行更换,更换氮气瓶时,当氮气瓶从连接口取下后,阀芯的下侧的气压为一个大气压,阀芯的上侧的气压大于阀芯的下侧的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阀芯和滑槽的下端抵接,通气组件回到第一状态,然后将新的氮气瓶和连接口螺纹连接,即可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排氢。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21.图3为开关阀打开后的示意图。
22.图4为阀芯向上运动的示意图。
23.图5为第二输出口输出氮气的示意图。
24.图6为排氢的示意图。
25.图7为活塞杆和插槽脱开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7.参见图1至图7,一种制氢系统管网,包括电解罐11和储氢罐12,电解罐11和储氢罐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13连接,第一连接管1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31,储氢罐12远离第一连接管1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21,第二连接管121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22,第一连接管13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32,第三连接管132设置在储氢罐12和第一控制阀131之间,第三连接管132设置有第三控制阀1321,第三连接管132连接有氮气瓶1322,氮气瓶1322的瓶口设置有开关阀13221,第一连接管13连接有第一排氢管14,第一排氢管14设置在第一控制阀131和储氢罐12之间,第二连接管121连接有第二排氢管15,第二排氢管15设置在储氢罐12和第二控制阀122之间,第一排氢管14和第二排氢管15上均设置有单向阀151以及第四控制
阀152。
28.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高效的排氢。具体的,在制氢时,第一控制阀131打开,第二控制阀122关闭,第三控制阀1321关闭,开关阀13221关闭,第四控制阀152关闭,电解罐11电解碱水从而产生氢气,氢气进入第一连接管13,在第一连接管13上设置有压缩泵,在压缩泵的作用下,氢气的压力增大并经过第一连接管13进入储氢罐12,参见图1,当需要使用储氢罐12内的氢气时,打开第二控制阀122,然后储氢罐12内的氢气经过第二连接管121输出供使用。
29.当需要排氢时,电解罐11停止电解碱水,关闭第一控制阀131和第二控制阀122,然后打开第四控制阀152,此时储氢罐12内的氢气从储氢罐12的两端输出,具体的,一部分氢气经过第二连接管121和第二排氢管15输出至大气,另一部分氢气经过第一连接管13和第一排氢管14输出至大气,随着氢气的释放,储氢罐12内的压力减小,而单向阀151的设置则可防止外界空气通过第一排氢管14和第二排氢管15进入储氢罐12,当储氢罐12内的压力减小至一定程度时,如减小至两个大气压时,打开氮气瓶1322的开关阀13221和第三控制阀1321,氮气瓶1322经过第三控制阀1321向第一连接管13输出氮气,一部分氮气经过第一连接管13、压缩泵、第一排氢管14输出至大气,另一部分氮气经过第一连接管13、储氢罐12、第二连接管121、第二排氢管15输出至大气,随着氮气的输出,第一连接管13、储氢罐12、第二连接管121内的氢气的含量降低,最终使得氢气的浓度接近于零,参见图6。
30.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排氢管14和第二排氢管15均向上延伸,第一排氢管14的下端和第一连接管13连接,第二排氢管15的下端和第二连接管121连接。
31.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三连接管132远离第一连接管13的一端通过连接头16和氮气瓶1322连接,连接头16包括主体161,主体161设置有连接口1611、第一输出口1612和第二输出口1613,第一输出口1612和大气连通,连接口1611和氮气瓶1322的瓶口螺纹连接,第二输出口1613和第三连接管132连接,主体161内设置有通气组件162,通气组件162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通气组件162处于第一状态时,通气组件162将连接口1611和第一输出口1612连通,当通气组件162处于第二状态时,通气组件162将连接口1611和第二输出口1613连通,连接头16还包括用于切换通气组件162的状态的切换装置163。
32.通过上述设置,可排除瓶口和连接头16内的空气,从而防止空气中的氧化气体进入储氢罐12,具体的,在排氢时,通气组件162先处于第一状态,打开开关阀13221后,氮气瓶1322经过连接口1611、通气组件162、第一输出口1612向大气输出氮气,在这个过程中,氮气将瓶口、连接口1611、通气组件162内的空气排出,然后通气组件162将连接口1611和第一输出口1612断开,通气组件162进入第二状态,氮气瓶1322经过连接口1611、通气组件162、第二输出口1613和第三连接管132向第一连接管13输出氮气,一部分氮气经过第一连接管13、压缩泵、第一排氢管14输出至大气,另一部分氮气经过第一连接管13、储氢罐12、第二连接管121、第二排氢管15输出至大气,随着氮气的输出,第一连接管13、储氢罐12、第二连接管121内的氢气的含量降低,最终使得氢气的浓度接近于零,参见图6。
33.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主体161内设置有滑槽1614,连接口1611、第一输出口1612、第二输出口1613均和滑槽1614连通,通气组件162包括滑动连接在滑槽1614内的阀芯1621,阀芯1621设置有气道16211,当通气组件162处于第一状态时,连接口1611通过气道16211和第一输出口1612连通,当通气组件162处于第二状态时,连接口1611通过气道16211和第二输
出口1613连通,且阀芯1621封堵第一输出口1612。
34.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阀芯1621在滑槽1614的滑动来改变通气组件162的状态。
35.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主体161沿竖向延伸,连接口1611设置在主体161的下端,第一输出口1612设置在主体161的中部的一侧,第二输出口1613设置在主体161的上端的一侧,气道16211包括进气端16212和出气端16213,进气端16212设置在阀芯1621的下侧,出气端16213设置在阀芯1621的一侧并用于和第一输出口1612或第二输出口1613连通,第一输出口1612沿竖向延伸,第一输出口1612的长度大于出气端16213的宽度,第二输出口1613直径和出气端16213的宽度适配,当阀芯1621和滑槽1614的上端抵接时,第二输出口1613和出气端16213的位置对应。
36.通过上述设置,只要打开开关阀13221即可完成通气组件162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自动切换。具体的,初始时,出气端16213位于第一输出口1612的下端,参见图2,开关阀13221关闭,当需要排氢时,打开开关阀13221和第三控制阀1321,氮气瓶1322向连接口1611输出氮气,连接口1611内的氮气经过气道16211和第一输出口1612排出至大气,由于已经事先将储氢罐12的压力降低,阀芯1621的上侧的气压低于阀芯1621的下侧的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阀芯1621将向上运动,参见图3,由于出气端16213的宽度小于第一输出口1612的长度,所以在阀芯162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出气端16213沿第一输出口1612向上运动,气道16211仍然和第一输出口1612连通,即氮气仍然可通过第一输出口1612排出至大气,利用这段时间,可将气道16211和连接口1611和瓶口内的空气排出,从而防止这部分空气被带入储氢罐12,随着阀芯1621的继续向上运动,出气端16213运动至第一输出口1612的上侧,出气端16213被主体161堵住,参见图4,此时氮气不能从第一输出口1612输出,在气压的作用下,阀芯1621继续向上运动并最终和滑槽1614的上端抵接,参见图5,出气端16213和第二输出口1613连通,氮气经过连接口1611、气道16211后从第二输出口1613输出向第一连接管13,此时,通气组件162处于第二状态。
37.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切换装置163包括固定连接在阀芯1621的上端的滑动杆1631,滑动杆1631穿过主体161的上端并和主体161滑动连接,主体161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弹簧1632,第一弹簧1632套在滑动杆1631的上端,第一弹簧1632一端和滑动杆1631连接,第一弹簧1632的另一端和主体161连接,主体16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阀芯1621的连接装置1633。
38.通过上述设置,初始时,出气端16213位于第一输出口1612的下端,参见图2,开关阀13221关闭,当需要排氢时,打开开关阀13221和第三控制阀1321,氮气瓶1322向连接口1611输出氮气,连接口1611内的氮气经过气道16211和第一输出口1612排出至大气,由于已经事先将储氢罐12的压力降低,阀芯1621的上侧的气压低于阀芯1621的下侧的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阀芯1621和滑动杆1631将向上运动,第一弹簧1632伸长,参见图3,由于出气端16213的宽度小于第一输出口1612的长度,所以在阀芯162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出气端16213沿第一输出口1612向上运动,气道16211仍然和第一输出口1612连通,即氮气仍然可通过第一输出口1612排出至大气,利用这段时间,可将气道16211和连接口1611和瓶口内的空气排出,从而防止这部分空气被带入储氢罐12,随着阀芯1621的继续向上运动,出气端16213运动至第一输出口1612的上侧,出气端16213被主体161堵住,参见图4,此时氮气不能从第一输出口1612输出,在气压的作用下,阀芯1621继续向上运动并最终和滑槽1614的上
端抵接,参见图5,出气端16213和第二输出口1613连通,连接装置1633和阀芯1621连接,氮气经过连接口1611、气道16211后从第二输出口1613输出向第一连接管13,此时,通气组件162处于第二状态,氮气瓶1322的气压克服了第一弹簧1632的弹力而将阀芯1621压紧在滑槽1614的上端,随着氮气的输出,氮气瓶1322内的氮气减少,氮气瓶1322的气压降低,连接装置1633可防止阀芯1621在第一弹簧1632的弹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氮气始终能通过气道16211和第二输出口1613排向第一连接管13。当氮气瓶1322内的气压降低至一定程度时,此时氮气瓶1322输出氮气速度降低,排氢的效率降低,需要及时更换氮气瓶1322,此时连接装置1633和阀芯1621脱开,在第一弹簧1632的弹力的作用下,阀芯1621向下运动并和第一输出口1612连通,第一弹簧1632缩短,此时氮气瓶1322内剩余的氮气经过气道16211和第一输出口1612输出氮气,由于出气端16213的宽度比较小,气流的速度仍然较快,具有较大的气流声,能提醒人员对氮气瓶1322进行更换。
39.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连接装置1633包括固定连接在主体161远离第二输出口1613的一侧的第一缸体16331,第一缸体1633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6332,主体161远离第二输出口1613的一侧设置有侧槽1615,侧槽1615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16333,活塞杆16333和活塞16332固定连接,活塞16332远离活塞杆16333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16334和第一缸体16331连接,第一缸体16331远离主体161的一端通过管子16335连接有第二缸体16336,第二缸体16336固定连接在连接口1611的一侧并和连接口1611连通,第二缸体16336内滑动连接有油塞16337,油塞16337远离连接口1611的一侧通过第三弹簧16338和第二缸体16336连接,管子16335、第一缸体16331和第二缸体16336内设置有油液,阀芯1621的一侧设置有插槽16214,活塞杆16333远离活塞16332的一端设置有便于活塞杆16333插入活塞16332的斜面16339,当活塞16332和主体161抵接时,活塞杆16333和斜面16339均至少部分设置在滑槽1614内,当阀芯1621和滑槽1614的上端抵接时,活塞杆16333和插槽16214位置对应。
40.通过上述设置,可根据氮气瓶1322的气压而自动触发连接装置1633,具体的,在开关阀13221还没打开时,活塞16332和第一缸体16331的端部不抵接,第二弹簧16334基本不形变,活塞杆16333没有进入滑槽1614,参见图2,在排氢时,打开开关阀13221,氢气进入连接口1611,使得连接口1611内的气压变大,在气压的作用下,第二活塞16332向左运动,第三弹簧16338缩短,在油液的作用下,第二弹簧16334伸长,活塞16332向右运动并运动活塞杆16333的右端进入滑槽1614,参见图3,此时氮气经过连接口1611、气道16211、第一输出口1612排出至大气,由于已经事先将储氢罐12的压力降低,阀芯1621的上侧的气压低于阀芯1621的下侧的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阀芯1621和滑动杆1631将向上运动,第一弹簧1632伸长,参见图3,由于出气端16213的宽度小于第一输出口1612的长度,所以在阀芯162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出气端16213沿第一输出口1612向上运动,气道16211仍然和第一输出口1612连通,即氮气仍然可通过第一输出口1612排出至大气,利用这段时间,可将气道16211和连接口1611和瓶口内的空气排出,从而防止这部分空气被带入储氢罐12,随着阀芯1621的继续向上运动,出气端16213运动至第一输出口1612的上侧,出气端16213被主体161堵住,参见图4,此时氮气不能从第一输出口1612输出,在气压的作用下,阀芯1621继续向上运动并最终和滑槽1614的上端抵接,在这个过程中,阀芯1621向挤压斜面16339,使得活塞杆16333向左运动,第二弹簧16334缩短,当阀芯1621和滑槽1614的上端抵接时,插槽16214和活塞杆16333位置对应,在第二弹簧16334的作用下,活塞杆16333插入插槽16214,参见图5,
出气端16213和第二输出口1613连通,连接装置1633和阀芯1621连接,氮气经过连接口1611、气道16211后从第二输出口1613输出向第一连接管13,此时,通气组件162处于第二状态,氮气瓶1322的气压克服了第一弹簧1632的弹力而将阀芯1621压紧在滑槽1614的上端,随着氮气的输出,氮气瓶1322内的氮气减少,氮气瓶1322的气压降低,连接装置1633可防止阀芯1621在第一弹簧1632的弹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氮气始终能通过气道16211和第二输出口1613排向第一连接管13。当氮气瓶1322内的气压降低至一定程度时,此时氮气瓶1322输出氮气速度降低,排氢的效率降低,需要及时更换氮气瓶1322,由于此时连接口1611内的气压较小,在第三弹簧16338的作用下,油塞16337克服气压向右运动,在油液的作用下,活塞16332向左运动,第二弹簧16334缩短,活塞杆16333和插槽16214脱开,参见图7,在第一弹簧1632的弹力的作用下,阀芯1621向下运动并和第一输出口1612连通,第一弹簧1632缩短,此时氮气瓶1322内剩余的氮气经过气道16211和第一输出口1612输出氮气,由于出气端16213的宽度比较小,气流的速度仍然较快,具有较大的气流声,能提醒人员对氮气瓶1322进行更换,更换氮气瓶1322时,当氮气瓶1322从连接口取下后,阀芯的下侧的气压为一个大气压,阀芯的上侧的气压大于阀芯的下侧的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阀芯和滑槽的下端抵接,通气组件162回到第一状态,然后将新的氮气瓶1322和连接口螺纹连接,即可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排氢。
41.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