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储存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7827发布日期:2023-10-29 06:0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流体储存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储存容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储存需要以低温状态进行储存的流体(例如,氢)的流体储存容器。


背景技术:

1、储存处于低温状态的流体(例如,氢)的储存容器(下文称为“低温储存容器”)需要防止从外部引入热能。为了实现这一点,在低温储存容器中设置有用于防止与外部进行热交换的隔热组件。例如,根据传统技术,利用隔热材料围绕内侧容器的外部的结构或使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之间的空间保持在真空状态的结构被应用于低温储存容器。

2、保护内侧容器的装置对于低温储存容器来说是必要的,以稳定地储存以低温状态储存在其内部的流体。根据传统技术,在低温储存容器中设置有悬接装置,所述悬接装置连接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并且在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之间限定空的空间,以尽量减少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之间的接触。

3、然而,根据传统技术,由于悬接装置连接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外部热能的一部分经由悬接装置引入到内侧容器中,由此悬接装置会使低温储存容器的隔热性能变差。

4、此外,根据传统技术,当低温储存容器暴露于低温状态并热收缩时,悬接装置和内侧容器之间、悬接装置和外侧容器之间以及悬接装置的内在组件之间的尺寸会发生变化,由此低温储存容器的结构稳固性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已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产生的上述问题,同时保持了现有技术所实现的优点。

2、本发明的一方面解决低温储存容器的隔热性能被悬接装置降低的问题。

3、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解决低温储存容器的结构稳固性因低温储存容器热收缩而降低的问题。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从随后的描述中清楚地理解本文中没有提及的任何其它技术问题。

5、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流体储存容器包括内侧容器部、外侧容器部、悬接部(suspension part),所述内侧容器部具有用于储存流体的第一内部空间s1,所述外侧容器部具有容纳所述内侧容器部的第二内部空间s2,所述外侧容器部向外与内侧容器部间隔开,所述悬接部设置在所述内侧容器部和所述外侧容器部之间,所述悬接部的一侧接触内侧容器部,并且所述悬接部的另一侧接触外侧容器部。所述悬接部包括内侧构件和外侧构件,所述内侧构件的一端接合到所述内侧容器部并且从内侧容器部向外延伸,所述外侧构件的一端接合到所述外侧容器部并且从外侧容器部向内延伸,所述外侧构件接合到所述内侧构件。所述外侧构件由热导率低于所述内侧构件的热导率的材料形成。

6、所述外侧构件的热膨胀系数可以高于所述内侧构件的热膨胀系数。

7、所述内侧构件可以包括金属构件,并且所述外侧构件可以包括聚合物材料。

8、在外侧构件面向内侧构件的区域可以形成有具有凹陷形状的凹陷区域。所述内侧构件可以插入到外侧构件的凹陷区域中。

9、在内侧构件插入到凹陷区域中的区域的周向外表面的部分处可以形成有第一平面段,在凹陷区域的内表面面向第一平面段的区域可以形成有第二平面段,所述第二平面段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段相对应的形状。

10、在内侧构件插入到凹陷区域中的区域的周向外表面的部分处可以形成有向外突出或向内凹陷的第一凸凹段。在凹陷区域的内表面面向第一凸凹段的区域可以形成有第二凸凹段,所述第二凸凹段具有与所述第一凸凹段相对应的形状。第一凸凹段和第二凸凹段的任一个可以插入到第一凸凹段和第二凸凹段的另一个中。

11、所述内侧容器部可以包括内侧主体和内侧接合区域,所述内侧主体限定所述第一内部空间s1,所述内侧接合区域设置在所述内侧主体的一侧,所述内侧构件插入到内侧接合区域中并且接合到内侧接合区域,所述内侧接合区域具有与所述内侧构件相对应的形状。

12、在内侧构件的周向外表面的区域可以形成有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插入到内侧接合区域中。在内侧接合区域的内表面面向第一平面部的区域可以形成有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相对应的形状。

13、在内侧构件插入到内侧接合区域中的周向外表面的区域可以形成有向外突出或向内凹陷的第一凸凹部,在内侧接合区域的内表面可以形成有第二凸凹部,所述第二凸凹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凸凹部相对应的形状,第一凸凹部和第二凸凹部的任一个可以插入到第一凸凹部和第二凸凹部的另一个中。

14、所述内侧接合区域可以具有从内侧主体朝向内侧构件突出的形状。

15、所述内侧接合区域可以具有从内侧主体凹入到第一内部空间s1中的形状。

16、所述外侧容器部可以包括外侧主体和外侧接合区域,所述外侧主体限定所述第二内部空间s2,所述外侧接合区域设置在所述外侧主体的一侧,所述外侧构件插入到外侧接合区域中并且接合到外侧接合区域,所述外侧接合区域具有与所述外侧构件相对应的形状。

17、所述悬接部可以包括第一悬接部和第二悬接部,第一悬接部和第二悬接部的一个或更多个可以相对于内侧接合区域或外侧接合区域可移动。

18、所述流体储存容器可以进一步包括管道构件,所述管道构件接合到所述内侧容器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s1连通,并且设置为邻近所述第一悬接部。所述第一悬接部可以固定地接合到内侧接合区域或外侧接合区域。

19、所述悬接部可以进一步包括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设置在所述外侧接合区域中,并且设置在所述外侧主体和所述外侧构件之间。

20、所述悬接部可以进一步包括环形构件,所述环形构件围绕所述外侧构件的外周表面。所述外侧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突出区域,所述突出区域具有在外侧构件的外周表面沿着外侧构件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设置在所述环形构件和所述外侧容器部之间。

21、在可以垂直于第一平面段切割第一平面段的情况下获得的内侧构件的截面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在可以垂直于第二平面段切割第二平面段的情况下获得的外侧构件的截面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

22、在可以垂直于第一平面部切割第一平面部的情况下获得的内侧构件的截面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在可以垂直于第二平面部切割第二平面部的情况下获得的内侧容器部的截面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



技术特征:

1.一种流体储存容器,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所述外侧构件的热膨胀系数高于所述内侧构件的热膨胀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所述内侧容器部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所述内侧接合区域具有从内侧主体朝向内侧构件突出的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所述内侧接合区域具有从内侧主体凹入到第一内部空间中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所述外侧容器部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进一步包括:管道构件,所述管道构件接合到所述内侧容器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连通,并且设置为邻近所述第一悬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所述悬接部进一步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储存容器,包括内侧容器部、外侧容器部、悬接部,所述内侧容器部具有用于储存流体的第一内部空间S1,所述外侧容器部具有容纳所述内侧容器部的第二内部空间S2并且向外与内侧容器部间隔开,所述悬接部设置在所述内侧容器部和所述外侧容器部之间,其一侧接触内侧容器部并且其另一侧接触外侧容器部。所述悬接部包括内侧构件和外侧构件,所述内侧构件的一端接合到内侧容器部并且从其一端向外延伸,所述外侧构件的一端接合到外侧容器部,所述外侧构件从其一侧向内延伸并且接合到内侧构件。所述外侧构件由热导率低于所述内侧构件的热导率的材料形成。

技术研发人员:郑世权,安俊成,韩相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