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型安瓿折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71000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型安瓿折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型安瓿折断器,中心连接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一侧的中心连接体外沿固定安装有套管折断装置,在凹槽的上表面设置有砂轮套装凸台,砂轮套装凸台的外侧套装有砂轮,砂轮外侧面上设置有砂轮限位轴,限位轴的外壁与砂轮套装凸台的内壁活动连接;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在开启安瓿瓶时,整体使用稳定性高,开启速度快,工作和运行效率高,避免了安全系数高、环保卫生、省力省时、操作时药液纯净度高、对瓶体进行了很好的保护,避免了瓶体的不规整破碎,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同时对药液的高效纯净利用提供了保障,避免了玻璃及砂轮的碎屑侵入到药液中,在临床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
一种防护型安瓿折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防护型安瓿折断器。
【背景技术】
[0002]安瓿是一种密封的小瓶,常用于存放注射用的药物以及疫苗、血清等,是可熔封的硬质玻璃容器,用以盛装注射用药或注射用水。常用的有直颈和曲颈两种。容量一般为I至25ml。常用于注射用药液,也用于口服液的包装。传统的安瓿开启前先用砂轮在瓶颈处切出划痕,消毒瓶颈,将乳头向上,使药液全部流入瓶体内,然后将瓶颈折断即可。易折型安瓿在乳头处,标示出厂家预先切割得的部位,按照这个方向将乳头直接折断即可。如果是尺寸较小的安瓿,将乳头向上可能由于压强不足,而导致药液不能自动流到底部,在开启时容易产生意外。需要用手轻弹或轻轻摇晃乳头,药液才能顺利流下来。一般使用直径小于7mm或容量小于2mL的安瓿时需要注意这样问题。有缺陷的安瓿或错误操作可导致的在开启安瓿时将乳头甚至瓶体弄碎,导致医务人员受伤及可能将玻璃碎片落入药液中造成污染。安瓿开启过程中玻璃及砂轮的微粒也会导致药液污染。直颈安瓿被护士掰断时,会有很多肉眼不可见的玻璃碎肩掉入药剂,导致接受注射者产生血小板破裂,一旦有微粒随血液进入心脏,甚至会引发死亡。
[0003]由上可知,收到安瓿的结构结构限制,在打开安瓿时需要注意诸多问题,并且没有器具时依靠纯手工折断,医护人员受伤几率大,费力费时。同时掰断安瓿时,手的操作为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即使安瓿下体均未破碎,手被断面划伤的几率也很高。上述操作前,还需要首先用砂轮将安瓿的瓶颈处划几下,然后将砂轮放下并防治好后,才能用手去掰断安瓿瓶颈乳头,需要至少三个步骤完成,工作效率低,安全系数低。
[0004]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环保卫生,省力省时,操作时药液纯净度高的防护型安瓿折断器,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环保卫生、省力省时、操作时药液纯净度高的防护型安瓿折断器,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诸多缺陷。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护型安瓿折断器,包括中心连接体,所述的中心连接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一侧的中心连接体外沿固定安装有套管折断装置,在凹槽的上表面设置有砂轮套装凸台,砂轮套装凸台的外侧套装有砂轮,砂轮外侧面上设置有砂轮限位轴,限位轴的外壁与砂轮套装凸台的内壁活动连接。
[0007]所述的凹槽为四个,四个凹槽对称分布在中心连接体的四个边角位置,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中心连接体外沿均固定安装有套管折断装置,四个套管折断装置分别为第一折断套筒、第二折断套筒、第三折断套筒和第四折断套筒,第一折断套筒、第二折断套筒、第三折断套筒以及第四折断套筒和四个凹槽交错均等分布在中心连接体外沿。
[0008]所述的砂轮套装凸台为圆柱形空心结构,在砂轮套装凸台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孔,限位轴下部外壁上设置有与该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限位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砂轮套装凸台相连接,在砂轮上开设有中心通孔,该中心通孔的内径小于限位轴顶部的直径,并且该中心通孔的内径不小于砂轮套装凸台的外径,砂轮套装凸台的高度与砂轮的厚度相等。
[0009]所述的第一折断套筒、第二折断套筒、第三折断套筒和第四折断套筒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可视触摸窗、第二可视触摸窗、第三可视触摸窗和第四可视触摸窗,所述的第一折断套筒、第二折断套筒、第三折断套筒和第四折断套筒的形状均为U字形结构的空心柱状结构,在第一折断套筒、第二折断套筒、第三折断套筒和第四折断套筒的内壁均套装有垫膜,每个折断套筒的内侧均通过加强连接座与中心连接体固定连接。
[0010]所述的中心连接体为外沿对称分布有四个凹槽的长和宽相等的长方体结构或圆柱体结构,所述的砂轮的直径不小于中心连接体的长度。
[0011]所述的第一折断套筒与中心连接体相连位置的内径为4至6毫米,第一折断套筒另一端的内径为6至8毫米,第一折断套筒的长度为25至27毫米;第二折断套筒与中心连接体相连位置的内径为5至7毫米,第二折断套筒另一端的内径为7至9毫米,第二折断套筒的长度为25至27毫米;第三折断套筒与中心连接体相连位置的内径为6至8毫米,第三折断套筒另一端的内径为9至11毫米,第三折断套筒的长度为34至36毫米;第四折断套筒与中心连接体相连位置的内径为8至10毫米,第四折断套筒另一端的内径为11至13毫米,第四折断套筒的长度为37至39毫米。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产品弥补了没有专用工具对安瓿瓶开启的空白,并且整体造价低,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在开启安瓿瓶时,整体使用稳定性高,开启速度快,工作和运行效率高,避免了安全系数高、环保卫生、省力省时、操作时药液纯净度高,对瓶体进行了很好的保护,避免了瓶体的不规整破碎,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同时对药液的高效纯净利用提供了保障,避免了玻璃及砂轮的碎肩侵入到药液中,在临床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心连接体与套管折断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心连接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心连接体与砂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强连接座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心连接体与加强连接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防护型安瓿折断器,包括中心连接体1,所述的中心连接体I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2,凹槽2—侧的中心连接体I外沿固定安装有套管折断装置,在凹槽2的上表面设置有砂轮套装凸台11,砂轮套装凸台11的外侧套装有砂轮14,砂轮14外侧面上设置有砂轮限位轴13,限位轴13的外壁与砂轮套装凸台1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的凹槽2为四个,四个凹槽2对称分布在中心连接体I的四个边角位置,相邻的两个凹槽2之间的中心连接体I外沿均固定安装有套管折断装置,四个套管折断装置分别为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和第四折断套筒6,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以及第四折断套筒6和四个凹槽2交错均等分布在中心连接体I外沿。所述的砂轮套装凸台11为圆柱形空心结构,在砂轮套装凸台11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孔,限位轴13下部外壁上设置有与该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限位轴1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砂轮套装凸台11相连接,在砂轮14上开设有中心通孔,该中心通孔的内径小于限位轴13顶部的直径,并且该中心通孔的内径不小于砂轮套装凸台11的外径,砂轮套装凸台11的高度与砂轮14的厚度相等。所述的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和第四折断套筒6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可视触摸窗7、第二可视触摸窗8、第三可视触摸窗9和第四可视触摸窗10,所述的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和第四折断套筒6的形状均为U字形结构的空心柱状结构,在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和第四折断套筒6的内壁均套装有垫膜15,每个折断套筒的内侧均通过加强连接座12与中心连接体I固定连接。所述的中心连接体I为外沿对称分布有四个凹槽2的长和宽相等的长方体结构或圆柱体结构,所述的砂轮14的直径不小于中心连接体I的长度。所述的第一折断套筒3与中心连接体I相连位置的内径为4至6毫米,第一折断套筒3另一端的内径为6至8毫米,第一折断套筒3的长度为25至27毫米;第二折断套筒4与中心连接体I相连位置的内径为5至7毫米,第二折断套筒4另一端的内径为7至9毫米,第二折断套筒4的长度为25至27毫米;第三折断套筒5与中心连接体I相连位置的内径为6至8毫米,第三折断套筒5另一端的内径为9至11毫米,第三折断套筒5的长度为34至36毫米;第四折断套筒6与中心连接体I相连位置的内径为8至10毫米,第四折断套筒6另一端的内径为11至13毫米,第四折断套筒6的长度为37至39毫米。
[0021]其使用方法如下:将安瓿瓶颈处与砂轮14对齐,安瓿底端瓶身部位卡在凹槽2中,并将砂轮14在安瓿瓶颈处划动,然后根据安瓿规格将安瓿上端乳头部位套装在对应的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或第四折断套筒6中,一手持套筒,一手持安瓿底端瓶身,由内向外,由上向下将安瓿瓶折断。本实用新型在具体操作时,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连接,改变传统的采用裸手掰断安瓿瓶的方式,将传统的裸手由外向内,由下向上的掰断模式变更为采用专用器械由内向外,由上向下掰断。采用本实用新型不再裸手无保护的折断处理,省力省时,高效便捷,并且大大降低了受伤的几率,受伤几率为O。产品设置不同型号的四个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和第四折断套筒6,根据安瓿瓶的型号大小选择不同的折断套筒。对折断时手部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治折断时受理不均匀导致的玻璃碎肩与药液的混合接触,提高了药液注射时的纯净度,对患者治疗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注射的安全系数。产品自带砂轮14,并且将砂轮通过螺栓螺纹连接的方式夹持在限位轴13下方与砂轮套装凸台11之间,砂轮成为本产品整体设计中的结构。减少了传统方式中拿起砂轮划动后再放置砂轮的步骤。在中心连接体I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2,利用砂轮划动时,可以将安瓿瓶的下部瓶身与凹槽结合,形成卡槽限位作用,增强了产品运行时的稳定性能,提高了实用性。除此之外,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和第四折断套筒6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可视触摸窗
7、第二可视触摸窗8、第三可视触摸窗9和第四可视触摸窗10,可视触摸窗在安瓿瓶上部乳头部位套装在折断套筒后,可以利用可视触摸窗观察插入的深度和位置,在折断套筒圆环包围的作用下,调整合适位置后,保证在折断时手里的均匀度,实现折断时不产生玻璃碎肩,并且,可以利用拇指内侧对乳头侧面部位按压,在折断安瓿后,松开拇指,将折断的安瓿乳头部位收集到合适的回收位置,高效便捷。另外,产品每个折断套筒的内壁均套装有垫膜,在折断时可以提供微小的弹性作用力,并且,该垫膜15为透明装,不仅不影响可视触摸窗的观察和按压作用,还在折断时对拇指部位进行了保护,增强了产品的安全性。
[0022]本产品整体设计结构合理,运行稳定高效,安全系数高,环保卫生,省力省时,改变传统折断安瓿瓶至少三个步骤为只需一个步骤,操作时药液纯净度高,使用方法简单,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主权项】
1.一种防护型安瓿折断器,包括中心连接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连接体(I)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2),凹槽(2)—侧的中心连接体(I)外沿固定安装有套管折断装置,在凹槽(2)的上表面设置有砂轮套装凸台(11),砂轮套装凸台(11)的外侧套装有砂轮(14),砂轮(14)外侧面上设置有砂轮限位轴(13),限位轴(13)的外壁与砂轮套装凸台(11)的内壁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型安瓿折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2)为四个,四个凹槽(2)对称分布在中心连接体(I)的四个边角位置,相邻的两个凹槽(2)之间的中心连接体(I)外沿均固定安装有套管折断装置,四个套管折断装置分别为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和第四折断套筒(6),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以及第四折断套筒(6)和四个凹槽(2)交错均等分布在中心连接体(I)夕卜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型安瓿折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轮套装凸台(11)为圆柱形空心结构,在砂轮套装凸台(11)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孔,限位轴(13)下部外壁上设置有与该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限位轴(1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砂轮套装凸台(11)相连接,在砂轮(14)上开设有中心通孔,该中心通孔的内径小于限位轴(13)顶部的直径,并且该中心通孔的内径不小于砂轮套装凸台(11)的外径,砂轮套装凸台(11)的高度与砂轮(14)的厚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型安瓿折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和第四折断套筒(6)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可视触摸窗(7)、第二可视触摸窗(8)、第三可视触摸窗(9)和第四可视触摸窗(10),所述的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和第四折断套筒(6)的形状均为U字形结构的空心柱状结构,在第一折断套筒(3)、第二折断套筒(4)、第三折断套筒(5)和第四折断套筒(6)的内壁均套装有垫膜(15),每个折断套筒的内侧均通过加强连接座(12)与中心连接体(I)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型安瓿折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连接体(I)为外沿对称分布有四个凹槽(2)的长和宽相等的长方体结构或圆柱体结构,所述的砂轮(14)的直径不小于中心连接体(I)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型安瓿折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折断套筒(3)与中心连接体(I)相连位置的内径为4至6毫米,第一折断套筒(3)另一端的内径为6至8毫米,第一折断套筒(3)的长度为25至27毫米;第二折断套筒(4)与中心连接体(I)相连位置的内径为5至7毫米,第二折断套筒(4)另一端的内径为7至9毫米,第二折断套筒(4)的长度为25至27毫米;第三折断套筒(5)与中心连接体(I)相连位置的内径为6至8毫米,第三折断套筒(5)另一端的内径为9至11毫米,第三折断套筒(5)的长度为34至36毫米;第四折断套筒(6)与中心连接体(I)相连位置的内径为8至10毫米,第四折断套筒(6)另一端的内径为11至13毫米,第四折断套筒(6)的长度为37至39毫米。
【文档编号】B67B7/54GK205556041SQ201620357358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6日
【发明人】梁万顺, 刘冬梅, 贾英萍, 王文华
【申请人】梁万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