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54阅读:18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雷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置危险品车辆,尤其涉及一种排雷车。
背景技术
人类战争给世界各冲突地带遗留下大量地雷,现有的排雷方式可分为人工排雷、 机械排雷、火焰排雷等方式。人工排雷需要排雷人员靠近探测,危险大,经常出现人员伤亡。 火焰排雷是采用喷射高温火焰从而引爆地雷,但此种方法成本较大,一般适用于雷区集中地带。机械排雷如专利号为“97236999”的“吊轮回旋式扫雷车”提出了一种人工驾驶,利用两侧引爆轮进行排雷的特种车辆。由于其采用被动、大面积的盲目扫雷,且其车体至引爆轮间为扫雷盲区,可能会遗留未引爆地雷,排雷并不彻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扫雷人员无需登车,在远处遥控即可快速、 安全、彻底排雷的排雷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排雷车包括排雷臂、探雷臂,用于支撑排雷臂、探雷臂的转盘及转盘座。前架、后架呈三角形布设,在其围成的空腔内固定液压油缸,转盘座固定在前架和后架上端,转盘座底端固定转盘电机,转盘电机转动轴伸出转盘座上端,在转盘电机转动轴上端部装设有转盘,在转盘上端面装设排雷臂和探雷臂,排雷臂是由排雷前臂、 排雷后臂组成,在排雷前臂前部设有抓片,与排雷前臂组成捏爪。探雷臂是由探雷前臂和探雷后臂组成,在探雷前臂前端活络装设有扫雷仪。在前架下端设置横梁,横梁两侧至后架间均装设履带滑轮组。在后架上固定有行走电动机,行走电动机驱动轮与履带滑轮组前端动力输入轮联动。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其可快速探测地雷,并加以排除。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I是排雷车结构示意图。
图例1、分支杆,2、排雷前臂,3、排雷臂伸缩杆,4、探雷臂伸缩杆,5、排雷后臂,6、 探雷后臂,7、探雷升降杆,8、排雷升降杆,9、转盘,10、后座,11、转盘座,12、行走电动机,13、 后架,14、转盘电机,15、液压油缸,16、履带滑轮组,17、前架,18、扫雷仪伸缩杆,19、探雷前臂,20、扫雷仪,21、抓片,22、排雷臂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I所示,排雷车包括排雷臂、探雷臂,用于支撑排雷臂、探雷臂的转盘 9及转盘座11。前架17、后架13呈三角形布设,在其围成的空腔内固定液压油缸15,转盘座11固定在前架17和后架13上端,转盘座11底端固定转盘电机14,转盘电机14转动轴伸出转盘座11上端,在转盘电机14转动轴上端部装设有转盘9,在转盘9上端面装设排雷臂和探雷臂,排雷臂是由排雷前臂2、排雷后臂5组成,在排雷前臂2前部设有抓片21,与排雷前臂2组成捏爪。探雷臂是由探雷前臂19和探雷后臂6组成,在探雷前臂19前端活络装设有扫雷仪20。在前架17下端设置横梁,横梁两侧至后架13间均装设履带滑轮组16。 在后架13上固定有行走电动机12,行走电动机12驱动轮与履带滑轮组16前端动力输入轮联动。
在转盘9上设置两个后座10,以及探雷升降杆7、排雷升降杆8。两后座10分别与排雷后臂5、探雷后臂6活络连接,排雷后臂5、探雷后臂6分别与排雷升降杆8、探雷升降杆 7上端活络连接。
排雷后臂5、探雷后臂6前端分别活络连接排雷前臂2、探雷前臂19,在靠近排雷前臂2和排雷后臂5,以及探雷前臂19、探雷后臂6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分支杆I,两两相对应的分支杆I间装设有排雷臂伸缩杆3或探雷臂伸缩杆4。
在排雷前臂2前部活络连接有抓片21,抓片21后侧的排雷前臂2上设置有分支杆1,分支杆I与抓片21间连接排雷臂伸缩杆22,排雷臂伸缩杆22的伸缩控制抓片21的张合。
在探雷前臂19前端活络装设有扫雷仪20,扫雷仪20上端面与探雷前臂19间连接有扫雷仪伸缩杆18,扫雷仪伸缩杆18的伸缩控制扫雷仪20与地面间的角度。
通过行走电动机12控制扫雷车的前进、后退、转向,探雷升降杆7、排雷升降杆8控制探雷臂和排雷臂的升降,转盘9控制探雷臂和排雷臂的方向。当扫雷仪20探测到地下有异常情况时,操作排雷臂触动,或由排雷臂将地下异物抓起,从而达到排雷的目的。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权利要求
1.一种排雷车,包括排雷臂、探雷臂,用于支撑排雷臂、探雷臂的转盘及转盘座,其特征在于前架、后架呈三角形布设,在其围成的空腔内固定液压油缸,转盘座固定在前架和后架上端,转盘座底端固定转盘电机,转盘电机转动轴伸出转盘座上端,在转盘电机转动轴上端部装设有转盘,在转盘上端面装设排雷臂和探雷臂,排雷臂是由排雷前臂、排雷后臂组成,在排雷前臂前部设有抓片,与排雷前臂组成捏爪,探雷臂是由探雷前臂和探雷后臂组成,在探雷前臂前端活络装设有扫雷仪,在前架下端设置横梁,横梁两侧至后架间均装设履带滑轮组,在后架上固定有行走电动机,行走电动机驱动轮与履带滑轮组前端动力输入轮联动。
2.如权利要求
I所述的排雷车,其特征在于在转盘上设置两个后座,以及探雷升降杆、排雷升降杆,两后座分别与排雷后臂、探雷后臂活络连接,排雷后臂、探雷后臂分别与排雷升降杆、探雷升降杆上端活络连接。
3.如权利要求
I所述的排雷车,其特征在于排雷后臂、探雷后臂前端分别活络连接排雷前臂、探雷前臂,在靠近排雷前臂和排雷后臂,以及探雷前臂、探雷后臂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分支杆,两两相对应的分支杆间装设有排雷臂伸缩杆或探雷臂伸缩杆。
4.如权利要求
I所述的排雷车,其特征在于在排雷前臂前部活络连接有抓片,抓片后侧的排雷前臂上设置有分支杆,分支杆与抓片间连接排雷臂伸缩杆。
5.如权利要求
I所述的排雷车,其特征在于在探雷前臂前端活络装设有扫雷仪,扫雷仪上端面与探雷前臂间连接有扫雷仪伸缩杆。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雷车,包括排雷臂、探雷臂,用于支撑排雷臂、探雷臂的转盘及转盘座。前架、后架呈三角形布设,在其围成的空腔内固定液压油缸,转盘座固定在前架和后架上端,转盘座底端固定转盘电机,转盘电机转动轴伸出转盘座上端,在转盘电机转动轴上端部装设有转盘,在转盘上端面装设排雷臂和探雷臂,排雷臂是由排雷前臂、排雷后臂组成,在排雷前臂前部设有抓片,与排雷前臂组成捏爪。探雷臂是由探雷前臂和探雷后臂组成,在探雷前臂前端活络装设有扫雷仪。在前架下端设置横梁,横梁两侧至后架间均装设履带滑轮组。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其可快速探测地雷,并加以排除。
文档编号F41H11/16GKCN102607333SQ201210130855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30日
发明者郭广乾 申请人:郭广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