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荧光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5125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Pcr荧光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CR荧光分析仪,尤指一种实时跟踪检测PCR荧光分析仪。
背景技术
PCR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的英文缩写,此反应是用生物手段在体外实现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的构成材料)复制的过程。将这一技术运用于疾病诊断时,就是将病人体液或血样中极微量的致病菌人为地大规模地克隆,从而使之被检出。
一般的终点检测法是用基因扩增仪进行扩增热循环后将扩增仪载台上的试管转移到专门的光检测仪器上去测荧光的强弱。原理上讲,如果血样中根本就没有“种子”的话,此刻检测的结果应该是“清白”的,没有荧光。通常这样的扩增热循环要进行三十几个,但由于荧光亮度并不能随着无限制地扩增而无限制地增加,就是说亮度有个饱和区,这也就意味着100个病原体和1000个病原体到达扩增终点时,可能具有相同的饱和亮度。因此终点检测法只能定性地说明有病或无病,并不能反应出病情的轻重,而临床传染病的药物救治,又要求根据明确的病原体数来策划治疗方案,以保证病人的正常免疫和排除药物方面的并发症。为此,国家规定PCR不得再使用终点检测法。要想得到精确的病原体数就必须采用实时检测法(REAL TIME DETECT),即在每个扩增循环之后检测一次,通过对增长曲线上升速率的分析来换算出病原体的数目。
进行定量的实时检测需使用荧光分析仪,如

图1所示,常见的荧光分析仪是通过在仪器的顶盖上连接光纤1来检测的。这种从顶盖连接光纤的结构,其采光球面半径大,采光强度弱,加上光纤1连接处的损耗,使得信噪比参数恶化,要想提高信噪比,非常困难,并且为防止水汽在顶盖内凝结,顶盖也要加热,实现起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习用产品的缺点,提供一种PCR荧光分析仪,能提高光收集的强度及光检测中的信噪比,使检测结果更趋精确。
本实用新型的PCR荧光分析仪,包括试管、载台、电热管、冷却管和光纤,试管置于载台中,电热管、冷却管埋置于载台内,光纤埋置于载台中,其上端设于试管底部,下端接出载台底面。
当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光纤将试管底发光引出,由于光纤中光能损耗几乎为零,因此引出端的光亮亦近似等于试管底部的光亮,这也就避免了从顶部采光球面积小,难于实现的弊病,并且提高了光检测的信噪比,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原体的增值情况,以便更精确地推算病人血样中的病原体的数目,让医生能精确地掌握病人病情的发展。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习用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试管2、载台3、电热管4、冷却管5和光纤1,试管2置于载台3中,电热管4埋置于载台3内,冷却管5设置于载台3底部,光纤1上端11设于试管2底部,下端12接出载台底面。
当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光纤1将试管2底发光引出,由于光纤1中光能损耗几乎为零,因此引出端的光亮亦近似等于试管2底部的光亮,这也就避免了从顶部采光球面积小,难于实现的弊病,并且提高了光检测的信噪比,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原体的增值情况,使检测结果更趋精确。
此外,载台外设有一活动检测头6,在进行光检测时,其导入端移动定位于要检测的光纤下端,其另一端可导出光线,方便检测。
权利要求1.一种PCR荧光分析仪,包括试管、载台、电热管、冷却管和光纤,试管置于载台中,电热管埋置于载台内,冷却管设置于载台底部,其特征在于光纤上端设于试管底部,下端接出载台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荧光分析仪,其特征在于载台外设有一活动检测头,其导入端移动定位于光纤下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PCR荧光分析仪,其光纤上端设于试管底部,下端接出载台外,另有一活动检测头其导入端移动定位于光纤下端。通过光纤将试管底发光引出,避免了从顶部采光球面积小,难于实现的弊病,并且提高了光检测的信噪比,使检测结果更趋精确,让医生能更精确地掌握病人病情的发展。
文档编号G01N21/64GK2532484SQ0221893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8日
发明者陆骅 申请人:匡庆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