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机测温用光刻金属箔热电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1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电机测温用光刻金属箔热电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温元件。
为了准确地掌握电机在运行中的发热情况,往往在定子绕组和铁芯中埋设测温热电阻,以便测量该处的平均温度,这种电阻是根据电机的特点设计的,一般呈扁平状,其厚度小于绕组中间垫条,长度接近每段铁芯之长,宽度小于铁芯的槽宽。
目前,我国所用的热电阻通常有二种,一种采用丝绕结构,它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在电机运行过程中,由于定子绕组的振动,它就显得机械强度小,耐震性能低,疲劳寿命短;另一种则是中国专利局于1986年9月17日公告的,其专利申请号为86200693光刻铜箔热电阻,虽然它克服了丝绕结构热电阻的缺点,但其结构还是比较复杂,制造工艺还是比较麻烦,更重要是它的时间常数较长,即要显示出该处的平均温度需要60秒钟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光刻金属箔热电阻,它的制造工艺简单,时间常数可缩短到小于30秒钟。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在同一块环氧玻璃布两面都敷上金属箔,通过照像制板、印制曝光、显影固膜、腐蚀、剪裁、孔化、测试和封装而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端都有接点的传感器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端有接点的传感器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装配结构的纵向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尺寸图在同一块环氧玻璃布a的两面上敷有温度传感器b,将两侧传感器按图3组合,图中1为两端都有接点的传感器(如图1所示),2为一端有接点的传感器(如图2所示),3为中间绝缘板,4为孔化连接导体,5为密封壳,6为绝缘导线。
采用同一块环氧玻璃布在两面敷金属箔作传感器的测温用光刻金属箔热电阻是这样制取的1、照像制板——用放大5到10倍的图形通过照像缩制成底板;2、印制曝光——用底板在有感光材料的环氧玻璃布敷金属箔的上面曝光印制;3、显影固膜——先放入显影液里显影定影,再放入坚膜液里固膜;4、腐蚀——用腐蚀液进行腐蚀;5、剪裁——按总体尺寸要求剪制成传感器;6、孔化、装配--用同一块已经腐蚀后的两面分别带有传感器1和2的传感器,在两面传感器1、2都有接点的那端进行钻2个孔,后经孔化工艺处理,使两面的传感器相串联,在两端都有接点的传感器1的另一端的两个接点上分别焊接上一根、二根绝缘导线;7、测试——外观检测合格后,再测量其电阻值是否在要求范围内;8、封装——最后用环氧树脂和环氧玻璃布包裹热压成形。
这种光刻金属箔热电阻根据所需电阻值的大小,可制成一面有箔或两面都有箔的形式。其金属箔热电阻上的箔通常用铜箔或铂箔。这种光刻金属箔热电阻也可用于其它地方使用。
例如用放大10倍的图形通过照像缩制成底板(尺寸为α=0.1毫米,r=0.1毫米,β=9.7毫米,详见图1),在用0.02毫米的铂箔敷在0.5毫米的环氧玻璃布的两面上(表面涂有感光材料)曝光印制,放入显影液里显影定影,再放入坚膜液里固膜,用腐蚀液进行腐蚀,一般铂箔部分称作温度传感器,其长制成23毫米,距离两端的尺寸为10毫米(如图4所示),进行剪裁成传感器,在两个传感器都有接点的那一端钻2个φ2的孔,用孔化工艺形成过渡导体使三个传感器串联,在两端都有接点的传感器的另一端的两个接点上分别用锡焊接上一根、二根绝缘四氟线,其长度一般定为150毫米,特殊要求可以加长,在外观目测合格后,再检测在0℃时的电阻值是否为100Ω,最后合格后用环氧树脂和环氧玻璃布包裹热压成形,其封装的厚度每面均不大于0.3毫米,这样总厚度不大于1.3毫米。如制造50Ω的热电阻时,只用单面敷铂板即可得出,其工艺更为简单。
权利要求
1.新型电机测温用光刻金属箔热电阻,其特征在于用同一块环氧玻璃布两面上敷金属箔制成的中间绝缘板3的一面敷有两端有接点的传感器1,另一面敷有一端有接点的传感器2,通过孔化4在都有接点的一端将传感器1、2连接,在传感器1的另一端接绝缘导线6,传感器1、2外面有密封壳5。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光刻金属箔热电阻,其特征在于传感器1、2是只由同一块环氧玻璃布两面上敷的铜箔或铂箔制成。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温元件。其特点是采用光刻金属箔结构,在同一块环氧玻璃布两面上敷金属箔,通过照像制版、印制曝光、显影固膜、腐蚀、孔化装配、测试和封装的办法制成的热电阻,结构更加简化,工艺更加简单,时间常数大大缩短。新型电机测温用光刻金属箔热电阻,是由在同一块环氧玻璃布的两面上敷金属箔光刻制成传感器,孔化形成的过渡导体和导线组成。
文档编号G01K7/16GK87203042SQ87203042
公开日1987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11日
发明者于德原 申请人:于德原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