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7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它包括型号为AT89C2051的芯片IC1,型号为C8051F330的芯片IC2,型号为S3F9454的芯片IC3;芯片IC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并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芯片IC1的第二引脚;芯片IC1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3相连后再分别连接芯片IC1的第四引脚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与芯片IC1的第五引脚连接并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输出电压的控制来实现对电路的调节控制,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而且工作稳定性较好,整体价格也相对便宜。
【专利说明】
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距离检测电路,尤其是一种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以及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等特点,因而超声波经常被用于距离的测量,例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并且由于利用超声波检测往往比较迅速、方便、计算简单、易于做到实时控制,在测量精度方面也能达到工业实用的要求,因此它在移动机器人研制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目前,为了研究和利用超声波,人们已经设计和制成了许多超声波发生器。总体上讲,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电气方式产生超声波,一类是用机械方式产生超声波。电气方式包括压电型、磁致伸缩型和电动型等;机械方式则有加尔统笛、液哨和气流旋笛等。它们所产生的超声波的频率、功率和声波特性各不相同,因而用途也各不相同。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这种超声波发生器虽然性能比较稳定,但是其控制精度相对较差,因此对于检测结果的精度要求也相对较低,只能满足一些普通设备的需求,对于高精度的测距设备而言就不适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超声波测距设备检测精度不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检测精度的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AT89C2051的芯片IC1,型号为C8051F330的芯片IC2,型号为S3F9454的芯片IC3;所述芯片ICl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阻Rl的一端和电容Cl的一端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和芯片ICl的第二引脚;芯片ICl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3相连后再分别连接芯片ICl的第四引脚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与芯片ICl的第五引脚连接并接地;芯片ICl的第六引脚与电阻R3相连后再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芯片IC2的第一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七引脚与电阻R4相连后再分别二极管D3的负极和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八引脚与电阻R5相连后再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芯片IC2的第三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九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芯片IC2的第四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十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分别电阻R9的一端和芯片IC2的第五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lO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芯片ICl的第十二引脚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到芯片IC3的第二引脚上;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4的正极和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到芯片IC3的第五引脚,所述芯片IC3的第一引脚和芯片IC3的第三引脚均接地,芯片IC3的第四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阻RlO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到芯片IC3的第九引脚上,所述芯片IC3的第六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芯片IC3的第七引脚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芯片IC3的第八引脚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芯片IC3的第十引脚与电阻RU相连后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2的第六引脚,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2的第七引脚,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2的第八引脚;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5的基极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超声波发生器BL的一端连接,所述超声波发生器BL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DD相连。
[0005]优化地,所述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的型号均为9015,所述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的型号均为8050。
[0006]优化地,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N4007,所述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型号均为RL204。
[0007]优化地,所述的电容C4的型号为MKP41。
[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由于采用微型计算机芯片来控制整个电路的工作,它可以通过对电路自身的输出电压的控制来实现对检测精度的调节控制,并且利用多个场效应管的结构来接收反馈信号,从而实现检测精度的提高,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而且工作稳定性较好,整体价格也相对便宜。
【附图说明】
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包括型号为AT89C2051的芯片IC1,型号为C8051F330的芯片IC2,型号为S3F9454的芯片IC3。所述芯片ICI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阻Rl的一端和电容CI的一端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和芯片I Cl的第二引脚;芯片ICl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3相连后再分别连接芯片ICl的第四引脚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与芯片ICl的第五引脚连接并接地;芯片ICl的第六引脚与电阻R3相连后再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芯片IC2的第一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七引脚与电阻R4相连后再分别二极管D3的负极和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八引脚与电阻R5相连后再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芯片IC2的第三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九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芯片IC2的第四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十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分别电阻R9的一端和芯片IC2的第五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lO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4的型号为MKP41。芯片ICl的第十二引脚连接二极管DI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到芯片IC3的第二引脚上;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4的正极和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到芯片IC3的第五引脚,所述芯片IC3的第一引脚和芯片IC3的第三引脚均接地,芯片IC3的第四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阻RlO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到芯片IC3的第九引脚上,所述芯片IC3的第六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芯片IC3的第七引脚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芯片IC3的第八引脚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芯片IC3的第十引脚与电阻Rll相连后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2的第六引脚,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2的第七引脚,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2的第八引脚;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5的基极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超声波发生器BL的一端连接,所述超声波发生器BL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DD相连。这里的超声波发声器BL采用的是现有的发生器设备,其结构在此不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的型号均为9015,所述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的型号均为8050。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N4007,所述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型号均为RL204。
[0013]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波测距电路通过多个芯片IC的控制来实现对电路不同功能的调节控制,一方面具有很好的计算速度,另一方面具有很好的可靠性,控制精度也较高,能够满足多种需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0014]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
【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AT89C2051的芯片IC1,型号为C8051F330的芯片IC2,型号为S3F9454的芯片IC3;所述芯片ICl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电阻Rl的一端和电容Cl的一端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和芯片ICl的第二引脚;芯片ICl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3相连后再分别连接芯片ICl的第四引脚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与芯片ICl的第五引脚连接并接地;芯片ICl的第六引脚与电阻R3相连后再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和芯片IC2的第一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七引脚与电阻R4相连后再分别二极管D3的负极和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八引脚与电阻R5相连后再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芯片IC2的第三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九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芯片IC2的第四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十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分别电阻R9的一端和芯片IC2的第五引脚连接,芯片ICl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lO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芯片ICl的第十二引脚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到芯片IC3的第二引脚上;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4的正极和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到芯片IC3的第五引脚,所述芯片IC3的第一引脚和芯片IC3的第三引脚均接地,芯片IC3的第四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阻RlO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到芯片IC3的第九引脚上,所述芯片IC3的第六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芯片IC3的第七引脚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芯片IC3的第八引脚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芯片IC3的第十引脚与电阻Rl I相连后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2的第六引脚,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2的第七引脚,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2的第八引脚;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5的基极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超声波发生器BL的一端连接,所述超声波发生器BL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DD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的型号均为9015,所述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的型号均为80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N4007,所述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型号均为RL2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C4的型号为MKP41。
【文档编号】G01S7/52GK205720655SQ20152084112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8日
【发明人】周桐
【申请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