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温湿度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3075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温室温湿度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湿度检测器,特别涉及一种可在传感器处直接观测温室内温湿度变化的温湿度检测器,而且该温湿度检测器可以进行长距离数据传输。
背景技术
温室栽培是目前农业上广泛使用的栽培方式,具有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较小,并采用人工控制可使温室内环境适于作物生长的特点。温湿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温室内温湿度的变化,为人为调控温室内的环境提供可靠的参考标准。目前采用的温湿度检测器,多为分体设计,即,将传感器设置在温室内的某一位置,然后通过信号线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通过数据转换将温室的温湿度变化显示在监控中心的显示器上。这些温湿度检测器存在着以下的缺陷1)温室内的操作人员不能即时看到温室内的温湿度变化,需要与监控中心沟通后才能了解,为现场工作带来不便;2)信号线设置复杂,存在多个传感器时,需将各个传感器分别与监控中心连接,布线工作和信号线检修都比较复杂;3)如果采用模拟信号的传感器进行采集,则采集精度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换的影响,而且,模拟传感器的信号传输距离不能过长,一般不能超过100米,为远距离监控带来不便。
上述的这些缺陷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大面积温室不断出现,温室内各部分的温湿度不均匀,需要设置较多的温湿度传感器,如果采用目前所使用的温湿度检测器,则不能实时在传感器设置处观测到温湿度的变化,且大面积温室导致传感器到监控中心的距离加大,采用模拟信号传输,过长的信号线影响了传输的精度,使检测数据失真,甚至数据不可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的温湿度检测器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在传感器处直接观测温室内温湿度变化的温湿度检测器,而且该温湿度检测器可以进行长距离数据传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湿度检测器,其包括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具有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传感器部分,该传感器部分由一温度传感器和一湿度传感器构成,安装在上述安装支架的水平部分上方;防辐射部分,该防辐射部分由多个中央开口的碟形罩相互间隔地固定在上述安装支架水平部分的上方,在多个碟形罩的中央形成中空部分,上述传感器部分设置在上述中空部分中央;上述温湿度检测器还包括盒式部分;该盒式部分固定在上述安装支架水平部分的下方,上述盒式部分包括一壳体、一微处理器、一显示器及一电源;所述微处理器设置在上述壳体内,通过传感器连接线与壳体外的上述温、湿度传感器连接,接收上述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所述显示器设置在壳体上并与上述微处理器连接,用于显示采集数据;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用于输出采集数据的通信接口。
所述盒式部分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电源线及通信接口输出数据线通过的输入输出开口。
所述盒式部分的壳体为防水壳体。
所述通信接口为采用串行485通信协议的接口。
所述显示器为液晶显示器或数码显示管。
所述温度传感器为模/数变换式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为模拟传感器,通过模拟/数字转换电路将湿度信号变换后传输到上述微处理器。
所述安装支架的垂直部分上设置有用于将温湿度检测器固定在柱状物上的U字型卡子组件。
由于温湿度检测器将传感器和显示器设置于一体,因此,使用者能够在设置温湿度检测器处实时观测到温湿度检测数据;而且,通过采用串行485通信协议的通信接口,可以将多套温湿度检测器并联连接,仅通过一组数据线便可实现多点的远距离传输,减少了布线工程,增强了数据传输的可靠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套并联并与计算机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所示,从外侧观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湿度检测器10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由多个碟形罩12与挡板11组成的防辐射部分,下部分为一盒式部分,在盒式部分的正面设置显示器4,盒式部分的下端设置输入输出开口23。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局部剖视图,从中可以看到安装支架13具有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水平部分的上方层叠设置有多个碟形罩12,各个碟形罩12通过螺丝和间隔柱相互间形成一定间隔,并在下端固定于安装支架13的水平部分上。各碟形罩12的中央均具有开口,层叠设置后在多个碟形罩12中央形成中空部分,所述碟形罩为不透光材料制成。在多个碟形罩12的上方设置不透光的挡板11,用于防止从中空部分上方射入的光线对传感器的辐射干扰。在安装支架13水平部分的上方,位于碟形罩形12成的中空部分处设置传感器部分,如图3所示,分别为温度传感器31和湿度传感器32。温度传感器31与湿度传感器32的感应部分设置在中空部分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处,并不与碟形罩接触。
在安装支架13水平部分的下方设置由前盖22和后盖21形成壳体的盒式部分,上述传感器部分与盒式部分通过固定件16固定在安装支架13的水平部分上。在盒式部分的后面,安装支架13还具有向下延伸的垂直部分,在垂直部分上设置U字型组件14、15,用于将温湿度检测器10固定在柱状物上。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框图,同时显示了盒式部分的内部结构。在盒式部分壳体内部,设置有检测电路,主要包括微处理器1,用于控制采集、储存数据,同时将数据在显示器2显示输出。显示器2连接在微处理器1上,显示面朝向壳体的前盖,使用者可以通过显示器2观测实时的检测数据,显示器2可以是液晶(LCD)显示器,也可以是数码显示管。如图2所示,微处理器1还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31、32,温度传感器31采用模/数变换式传感器,可以直接与微处理器1连接;湿度传感器32为模拟传感器,需要通过模/数转换电路(A/D)6将模拟信号转换后,输入到微处理器1中。采用模/数变换式的温度传感器31可以节省模/数转换电路(A/D)6的结构,减少检测电路的组成,缩小盒式部分的体积。微处理器1从温湿度传感器31、32接收到的温湿度检测数据,通过显示器1显示,同时在微处理器1的控制下,将检测数据输出到通信接口3。通信接口3优选采用串行485通信协议接口,该协议支持远距离传输,并且可以方便地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进行数据交换或程序设置。另外,在壳体内还设置有为各部分提供电力的电源5。为了节省空间,电源5可以通过外接电源实现,电源线和与通信接口3连接的数据线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输入输出开口23从壳体内部引出到壳体外部。由于温室内经常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因此盒式部分的壳体21、22采用防水壳体设计,壳体上的输入输出开口23采用防水接头。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图,为了能让使用者看清显示器上显示的数据,壳体的前盖2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或与显示器对应的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套并联并与计算机进行连接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温湿度检测器10的通信接口采用485通信协议,因此,可以将多个温湿度检测器10并联使用,通过对各个温湿度检测器10进行不同的通信地址设定,在控制中心端连接计算机20,便可以根据不同地址的反馈信息检测到各个温湿度检测器10采集到的各点的温湿度情况。由于采用了并联方式,因此只需要将各个温湿度检测器10并联在一组数据线上,便可实现对各点的数据采集,因此,很大程度减少了数据线的使用,同时,采用数字传输,增强了抗扰能力,并且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为大面积温室的统一监控提供了可能。
权利要求1.一种温室温湿度检测器,其包括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具有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传感器部分,该传感器部分由一温度传感器和一湿度传感器构成,安装在上述安装支架的水平部分上方;防辐射部分,该防辐射部分由多个中央开口的碟形罩相互间隔地固定在上述安装支架水平部分的上方,在多个碟形罩的中央形成中空部分,上述传感器部分设置在上述中空部分中央;其特征在于,上述温湿度检测器还包括盒式部分;该盒式部分固定在上述安装支架水平部分的下方,上述盒式部分包括一壳体、一微处理器、一显示器及一电源;所述微处理器设置在上述壳体内,通过传感器连接线与壳体外的上述温、湿度传感器连接,接收上述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所述显示器设置在壳体上并与上述微处理器连接,用于显示采集数据;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用于输出采集数据的通信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温湿度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式部分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电源线及通信接口输出数据线通过的输入输出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温湿度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式部分的壳体为防水壳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温湿度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为采用串行485通信协议的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温湿度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为液晶显示器或数码显示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温湿度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模/数变换式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为模拟传感器,通过模拟/数字转换电路将湿度信号变换后传输到上述微处理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温湿度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垂直部分上设置有用于将温湿度检测器固定在柱状物上的U字型卡子组件。
专利摘要一种温室温湿度检测器,其包括具有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的安装支架;由一温度传感器和一湿度传感器构成的传感器部分,安装在上述安装支架的水平部分上方;由多个中央开口的碟形罩相互间隔地固定在上述安装支架水平部分上方的防辐射部分,在多个碟形罩的中央形成中空部分用于设置上述传感器部分;上述温湿度检测器还包括盒式部分;该盒式部分固定在上述安装支架水平部分的下方,包括壳体、微处理器、显示器及电源;所述微处理器设置在上述壳体内,通过传感器连接线与壳体外的上述温、湿度传感器连接,接收上述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所述显示器设置在壳体上并与上述微处理器连接,显示采集数据;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输出采集数据的通信接口。
文档编号G01D21/02GK2706741SQ20032012751
公开日2005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0日
发明者仝乘风, 巫国栋, 魏强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