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8366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象监测装置,涉及一种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这种自动气象站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在现场总线范围内(10km),方便地采集各种气象要素。然后,利用GPRS及因特网技术,将分布在广阔区域(GPRS及因特网所覆盖范围)的气象状况信息进行采样、计算、编辑处理,作为气象预报的原始资料,供预报分析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自动气象站,大多是采用集中控制的系统。即各种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用模拟/数字信号线逐一直接连接,有多少传感器,就安装多少电缆线,而且采集器还要设计相应数量的模拟/数字接口电路。这就造成了现场线缆施工量大,传感器与采集器距离受限制,成本高,维护、检修困难。由于测量变换电路的增加,使得测量精度下降,特别是当传感器与采集器距离较远时,这种系统就无法胜任;另外,在自动气象站有部分功能变化时,就需要修改整个自动气象站的软硬件,使得设计开销增大。因此,在有些方面就需要考虑现场总线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比如高速公路能见度、飞机场跑道风、过江电缆铁塔的梯度风测量、农作物的大范围的土壤湿度测量等。
为了克服上述集中控制方式的缺点,国内外也有利用“1-Wire”现场总线来设计分布式自动气象站的例子,除了一根地线,它使用一根信号线传输串行数据,同时采取“寄生电源技术”使得信号线兼作电源线,使得分布式结构简约、紧凑、易于扩充。但该技术也存在几个较大的缺点1、该现场总线通信的“0/1”信号是依靠高/低电平的脉宽变化得到的,没有共模干扰抑制能力,通信距离短,最长只有300m左右,且误码率高。
2、没有CRC硬件纠错能力,通信需要CPU介入,进行软件CRC纠错,使得CPU软件负荷加大,运行速度降低,也使得软件设计开销增大,结构的简约是牺牲软件的效率换来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集中控制方式以及“1-Wire”形式现场总线技术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新方案将具有共模干扰抑制能力,大幅度延长通信距离,使气象数据传输距离在现场总线范围内达到10km,且明显降低误码率。同时,新方案还具备硬件纠错能力,不需进行软件CRC纠错,使得CPU软件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大幅度提高。
完成上述发明任务的技术方案是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设有若干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单片机及软/硬件设计构成,其特征在于,传感器与主数据采集器的连接采用CAN现场总线实现,所述的CAN现场总线由三个层次构成(1)传感器层;(2)现场控制层;(3)显示控制层,其中,传感器层由所述的若干传感器构成;现场控制层由各个分采集器(各节点)与主采集器(主节点)构成,各个分采集器和主采集器均由单片机及软/硬件设计构成,均配备CAN接口;分采集器分别与所述的传感器通过信号电缆相连;并通过CAN总线与主采集器连接;显示控制层,由主节点通过“本地/远程通信口RS-232“与因特网连接构成,实现广阔区域内的气象状况信息的传递。
以上方案中所述的“若干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同,包括各种气象要素的传感器。
所述的分采集器和主采集器,均属于前述的“数据采集器”范畴。
本发明的要点是使用CAN现场总线技术来构建“新型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CAN现场总线是一种汽车智能控制网络,实时性、可靠性都很好。
在上述方案中,传感器层用于将气象物理参数转换成各种电信号。与传感器相连的现场控制层中的各个分采集器(各节点),由单片机及软/硬件设计构成,均配备CAN接口,主要完成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并通过CAN总线与主采集器(主节点,由单片机软硬件设计构成,亦配备CAN接口)进行数据交换通信,把各节点的气象数据上传给主节点,并可接收主节点向各节点发送的各种采集命令。最高层是显示控制层,由主节点统一采集各节点的气象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后,通过“本地/远程通信口RS-232“发送到因特网上,实现广阔区域内的气象状况信息的传递。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可以有以下优化方案在传感器层中,设有普通要素传感器,该传感器直接与主采集器(主节点)连接。
以下7点说明本发明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1、新型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的网络拓扑结构,完全由硬件实现CAN总线协议,支持CAN2.0A,CAN2.0B,可以完成CAN总线协议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CAN-bus的高层协议,使用CANopen协议。嵌入式软件使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进行编程。
2、现场总线,由一对阻抗为120Ω的双绞线(CAN-H,CAN-L)构成。双绞线的两端各配置一只120Ω的阻抗匹配器终端,用于降低终端的驻波干扰。
3、主采集器直接采集普通气象要素传感器数据,其他特殊气象要素则由节点1至n的特殊气象要素传感器通过CAN传送给主采集器。
4、主采集器(主节点)和n个节点则构成了整个分布式的新型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
各节点间的串行数据通信,以差分驱动/差分接收的方式完成,这对共模干扰信号有着极大的抑制作用。
因此,节点间最大距离可达到10km(5K bps);最高传输速率为1M bps(通信距离40m);节点数n<110。
5、采用了CAN技术之后,节点数(即传感器数)可以很方便地增加与减少,还可以调整传感器的种类,且不会影响其他节点和系统的运行。
6、简化了自动气象站的软/硬件设计工作,只需要将系统和各节点进行软硬件配置,即可形成符合具体要求的新型自动气象站。同时,CAN技术的应用还可以简化系统的安装、运行维护、维修工作。
7、采集器具备RS-232接口,根据不同需要,可以连接到本地终端,进行数据处理;也可以通过网卡、GPRS连接到因特网上,实现广阔区域内的气象状况信息的传递。
总之,本发明具有共模干扰抑制能力,大幅度延长通信距离,使气象数据传输距离在现场总线范围内达到10km,且明显降低误码率。同时,新方案还具备硬件纠错能力,不需进行软件CRC纠错,使得CPU软件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大幅度提高。
实施例1,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设有若干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单片机及软/硬件设计构成,其特征在于,传感器与主数据采集器的连接采用CAN现场总线实现,所述的CAN现场总线由三个层次构成传感器层;现场控制层;显示控制层,其中,传感器层由所述的若干传感器构成;现场控制层由各个分采集器与主采集器构成,各个分采集器和主采集器均由单片机及软/硬件设计构成,均配备CAN接口;分采集器分别与所述的传感器通过信号电缆;并通过CAN总线与主采集器连接;显示控制层,由主节点通过本地/远程通信口RS-232与因特网连接构成,实现广阔区域内的气象状况信息的传递。
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的网络拓扑结构,完全由硬件实现CAN总线协议,支持CAN2.0A,CAN2.0B,可以完成CAN总线协议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CAN-bus的高层协议,使用CANopen协议。嵌入式软件使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进行编程。现场总线由一对阻抗为120Ω的双绞线(CAN-H,CAN-L)构成。双绞线的两端各配置一只120Ω的阻抗匹配器终端,用于降低终端的驻波干扰。主采集器直接采集普通气象要素传感器数据,其他特殊气象要素则由节点1至n的特殊气象要素传感器通过CAN传送给主采集器。主采集器(主节点)和n个节点则构成了整个分布式的新型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各节点间的串行数据通信,以差分驱动/差分接收的方式完成,这对共模干扰信号有着极大的抑制作用。
因此,节点间最大距离可达到10km(5K bps);最高传输速率为1M bps(通信距离40m);节点数n<110。
权利要求
1.一种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设有若干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单片机及软/硬件设计构成,其特征在于,传感器与主数据采集器的连接采用CAN现场总线实现,所述的CAN现场总线由三个层次构成传感器层;现场控制层;显示控制层,其中,传感器层由所述的若干传感器构成;现场控制层由各个分采集器与主采集器构成,各个分采集器和主采集器均由单片机及软/硬件设计构成,均配备CAN接口;分采集器分别与所述的传感器通过信号电缆;并通过CAN总线与主采集器连接;显示控制层,由主节点通过本地/远程通信口RS-232与因特网连接构成,实现广阔区域内的气象状况信息的传递。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其特征在于,在传感器层中,设有普通要素传感器,该传感器直接与主采集器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场总线,由一对阻抗为120Ω的双绞线构成,双绞线的两端各配置一只用于降低终端驻波干扰的120Ω的阻抗匹配器终端。
全文摘要
现场总线自动气象站,设有若干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单片机及软/硬件设计构成,特征是传感器与主数据采集器的连接采用CAN现场总线实现,所述的CAN现场总线由三个层次构成传感器层;现场控制层;显示控制层,其中,传感器层由所述的若干传感器构成;现场控制层由各个分采集器与主采集器构成,各个分采集器和主采集器均由单片机及软/硬件设计构成,均配备CAN接口;分采集器分别与所述的传感器通过信号电缆;并通过CAN总线与主采集器连接;显示控制层,由主节点通过本地/远程通信口RS-232与因特网连接构成,实现广阔区域内的气象状况信息的传递。本发明使气象数据传输距离达到10km,且明显降低误码率。
文档编号G01W1/02GK1760696SQ20051009413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1日
发明者孙立新, 金红伟, 花卫东, 许道, 席建辉 申请人: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