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03325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试纸,特别是用以测试医疗器械残留血污的检测试纸。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很多医疗器械如手术用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会沾染血污等有害物质,因此在每次使用之前,必须对此类器械先进行彻底清洗,然后进行消毒、灭菌。但是,若医疗器械上残留的血污清洗不彻底,就会对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起保护作用,由此导致消毒或灭菌不达标的后果,继而引发医院感染,甚至医疗事故等情况的发生。
基于上述原因,国家卫生部在相关规定中特别强调“器械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后才能进行消毒、灭菌”,目前,主要是依靠目测来判断器械是否清洗干净。然而,当血污残留在器械隐蔽处或少量残留在器械表面上时,仅凭目测很难查出,由此导致后续消毒、灭菌不达标的后果。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不存在一种能够准确检测医疗器械上是否残留血污的方法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检测出医疗器械上的残留血污是否彻底清洗干净这一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第一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包括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基片以及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其中,所述滤纸块贴设在所述基片上,并与基片的下端缘连接,所述显色试纸块贴设在所述基片上,并且与所述滤纸块的上边缘连接,所述显色试纸块的下端缘位于所述滤纸块上端缘的下方。
显色试纸块外表面设一无色透明薄膜。所述滤纸块的下端缘可以与所述基片的下端缘齐平连接,也可以凸出于基片的下端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第二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包括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基片,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其中,在基片的下端设置一个小孔,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和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分别贴设在小孔前后两面的基片上。
显色试纸块外表面可设一无色透明薄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第三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包括,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基片,其中,所述显色试纸块贴设滤纸基片上,所述显色试纸块的下端缘位于滤纸基片的下端缘上方,必须留出滤纸基片空白区。
显色试纸块外表面设一无色透明薄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对残留在医疗器械表面、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少量血污,或隐蔽处的血污能够有效快速地检测出来。最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这几种检测试纸避免直接将具有检测血红素功能的显色纸块直接接触医疗器械表面,由此避免化学试剂污染医疗器械,进而达到安全检测的功效。
另外,本实用新型将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用无色透明材料密封,避免其直接接触医疗器械和人体,从而更保证了检测的安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前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后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人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临床诊断上有一种检测患者粪便或尿中是否含有极微量血红素的检测试纸。它的成份为有机过氧化物和苯胺类化合物。本申请人经测试发现,该种检测试纸对残留在医疗器械表面、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少量血污,或隐蔽处的血污也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来。但是,该试纸的显色纸块含有被世界卫生组织判定为高度致癌的物质,绝对不能接触医疗器械,所以不能直接使用该试纸的显色试纸块检测医疗器械残留血污。
为此,本申请人发明了一种用以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它不仅可以直观地将残留在医疗器械表面、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少量血污,或隐蔽处的血污能够有效检测出来,而且它不会让有害物质直接接触医疗器械,进而达到避免污染医疗器械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1图1中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基片1、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3。基片1呈长条状,其最佳形状为长方形,一端用于医务人员握持,另一端用于残留血污检测。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3贴设于基片1的下端,基片1的下端缘4与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3的下端缘齐平连接。而且,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3也可以凸伸出基片的下端缘4,只要在使用过程中,滤纸块3能够吸附到需要检测的医疗器械上的水即可。
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贴设在基片1上,其下端缘位于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3的上端缘的下方,使两者紧密相连或重叠。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用无色透明材料将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密封,以保证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不暴露,藉此确保安全性。
使用时将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的测试端5与于医疗器械表面或隐蔽处接触,通过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3将水份吸收到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上,如果水份中含有残留血污则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变色,表明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没有清洗干净。否则,表明医疗器械上进行检测的区域中没有残留血污。
具体实施例2图2中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前面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基片1、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3。所述基片1呈长条状,所述滤纸块3、显色试纸块2呈片状。在基片1的下端开一个小孔6,小孔6的直径以被显色试纸块遮蔽为准。将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覆盖在小孔6上,可以再用无色透明密封材料将其封装,以保证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不暴露,确保安全性。
如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后面的结构示意图,将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3贴在小孔6的后面。
使用时将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贴有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3的一面平放在医疗器械表面,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3将水份吸收,然后通过小孔6渗透到到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上,如果水份中含有残留血污则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变色,表明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没有清洗干净,否则,表明医疗器械没有残留血污。
具体实施例3如图4中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基片9、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将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贴在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基片9上,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的下端缘8与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基片9下端缘10的距离可以为5~10毫米,此区域为测试端7。将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亦可用无色透明材料密封,以保证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不暴露,确保安全性。
使用时将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检测端7与医疗器械接触,通过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基片将水份吸收到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上,如果水份中含有残留血污则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2变色,表明医疗器械有残留血污,没有清洗干净,否则,表明医疗器械没有残留血污。
具体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四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请参阅图5)。它包括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基片9,其中,在滤纸基片9上设置一显示区11,所述显示区11位于所述基片的下端缘的上方,所述显示区含有对血红素成份的测试试剂。
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所采用的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为临床诊断上有一种检测患者粪便或尿中是否含有极微量血红素的检测试纸,成份为有机过氧化物和苯胺类化合物。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基片以及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其中,所述滤纸块贴设在所述基片上,并与基片的下端缘连接,所述显色试纸块贴设在所述基片上,并且与所述滤纸块的上边缘连接,所述显色试纸块的下端缘位于所述滤纸块上端缘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显色试纸块外表面设一无色透明薄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纸块的下端缘与所述基片的下端缘齐平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纸块的下端缘凸出于基片的下端缘。
5.一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基片、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其中,在基片的下端设置一个小孔,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块和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分别贴设在小孔前后两面的基片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显色试纸块外表面设一无色透明薄膜。
7.一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检测微量血红素功能的显色试纸块、具有虹吸功能的滤纸基片,其中,所述显色试纸块贴设滤纸基片上,所述显色试纸块的下端缘位于滤纸块的下端缘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显色试纸块外表面设一无色透明薄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残留血污检测试纸。本申请人是在对临床诊断上的一种用以检测患者粪便或尿中是否含有极微量血红素的检测试纸进行改进后,设计了用以医疗器械残留血污的检测试纸。它不仅可以快速地对残留在医疗器械表面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少量血污,或隐蔽处的血污能够有效检测出来,而且它不会让有害的化学试剂直接接触医疗器械,进而达到避免污染医疗器械的目的。
文档编号G01N33/52GK2826413SQ20052000867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1日
发明者潘悦, 潘庆文 申请人:潘悦, 潘庆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