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体的热能回收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942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热炉体的热能回收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体,特别涉及应用于半导体预烧机、LCD老化测试机 等的加热炉体。
背景技术
在现今,加热炉体可应用于半导体预烧机、LCD老化测试机等,使待测物件 在高温环境下执行测试作业,请参阅图1、图2,所述的加热炉体IO是在内部设 有一具出口 111的作业空间11,并在作业空间11的顶面开设数个通风口 112,而 后面则以具有回风口 121的隔板12分隔出一加热空间13,所述的加热空间13的 顶面是设有与作业空间ll通风口 112相通的送风通道14,并在内部装设有鼓风 机15及加热器16,且在后方面板上开设有入风口 17,另所述的加热炉体10是在 顶面开设一相通至作业空间ll的出风口 18,所述的出风口 18则设有用以调节炉 内风压的调节阀181, —用以承载待测物件的台车20,是在前端设有门板21,并 滑置在加热炉体10的作业空间11,且以门板21封闭作业空间11的出口 111,请 参阅图3,所述的加热炉体10在使用时,可利用鼓风机15将炉外的冷风由入风 口 17抽入在加热空间13中,并经由加热器16加热,使冷风升温转变为热风,再 将热风抽送至送风通道14中,并由通风口 112流入在作业空间11内,使作业空 间11的温度上升至预设温度,所述的热风再由隔板12的回风口 121流入在加热 空间13中,与冷风混合后,经加热器16加热,再循环流入在作业空间11中,使 作业空间11保持一高温作业环境,而供台车20上的待测物件在高温环境下执行 测试作业。但是,请参阅图4,工作人员会视作业所需,在加热炉体10不停机的 使用状态下,将台车20由作业空间11处向外拉出,以进行卸除完测物件、补充 待测物件及观察待测物件状态等动作,当台车20由加热炉体10的出口 111处向 外拉出时,由于作业空间II内具有风压,其风压会使作业空间11内的热风随台 车20的外移而由出口 111处向外流出,但热风的;A失对于加热炉体10及其所在 处的工作场所均会造成影响,即所述的加热炉体1(>的作业空间11原本保持一预设温度,当内部的热风向外流散时,其热度也随之流失,而会导致内部温度降低, 以致加热炉体10必须更加耗费电源而提高加热温度,方可使作业空间ll保持在 预设温度,而确保测试品质,造成耗费能源而增加成本的不足,而且,加热炉体 10大多设置在具有空调设备的工作场所,当加热炉体IO作业空间11的热风流散 在工作场所时,即会使工作场所的温度升高,导致空调设备必须更加耗费电源而 降低工作场所的温度,方可使工作场所保持在适当的室温,造成耗费能源而增加 成本的缺失。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将作业空间流出的热风导引回收循环使用,以减少对 加热炉体及工作场所的影响,而节省二者的电能耗费及成本的加热炉体,即为业
者研发的标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炉体的热能回收循环结构,可将加热炉体 作业空间流出的热风加以导流回收循环使用,而减少加热炉体作业空间的温度下 降,以降低电源的耗费,达到节省能源及成本的实用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所述的加热炉体作业空间流出的热风可利用导风 板有效导引回流至入风通道中,而可减少热风流散在工作场所,以避免工作场所 的温度升高,而降低空调设备的电源耗费,达到节省能源及成本的实用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热炉体的热能回收循环结构,所述的加热炉体的内部是分设有具出口 的作业空间及加热空间,并在二者间设有相通的送风通道,而加热空间则配置有
鼓风机、加热器及入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炉体是设有入风通道,所述 的入风通道的前端相通至炉外,并在相对应作业空间出口处i殳有导风板,而后端 则以入风管连通在加热空间的入风口 。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釆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 用新型可将加热炉体流出的热风加以导流回收循环j吏用,而减少加热炉体及工作 场所的电源耗费,而有效节省能源及成本。


图1是现有加热炉体的侧视图;图2是现有加热炉体的局部前视图;图3是现有加热炉体执行高温检测作业的使用示意图;图4是现有加热炉体在台车外移后,致使热风流失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炉体的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炉体的局部前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炉体的局部俯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炉体执行高温检测作业的使用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炉体的冷风流向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炉体将热风回收循环使用的侧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炉体的热风流向示意图。附图标记i兑明10-加热炉体;ll-作业空间;lll-出口; 112-通风口; 12-隔 板;121-回风口; 13-加热空间;14-送风通道;15-鼓风机;16-加热器;17-入风口; 18-出风口; 181-调节阀;20-台车;21-门板;30-加热炉体;31-作业空间;311-出口; 312-通风口; 32-隔板;321-回风口; 33-加热空间;34-鼓风机;35-加热器; 36-入风口; 37-送风通道;38-入风通道;39-导风板;40-入风管;41-出风口; 42-调节阀;50-台车;51-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了解,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图式,详述如后请参阅图5、图6、图7,所述的加热炉体30的内部是设有前面具出口 311 的作业空间31,并在作业空间31的顶板上开设有数个通风口 312,而后面以具有 回风口 321的隔〗反32分隔一加热空间33,所述的加热空间33的面^反上是装i殳有 鼓风机34、加热器35,以及具有调节件的入风口 36,并在顶面设有相通至作业 空间31通风口 312的送风通道37,另在加热炉体30送风通道37的上方隔层处 设有入风通道38,所述的入风通道38的前端是相通至炉外,并在相对应作业空 间31出口 311处设有一导风板39,而后端则连接有入风管40,并以入风管40 连通在加热空间33的入风口 36,又所述的加热炉体30的顶面是开设有相通至作 业空间31的出风口 41,所述的出风口 41处则设有调节阀42,用以调节炉内风压, 一承载待测物件用的台车50,其前端是设有门板51,并滑置在加热炉体30的作业空间31内,且以门板51将作业空间31的出口 311封闭。
请参阅图8、图9,所述的加热炉体30在使用时,是利用鼓风机34抽取炉外 的冷风,由于入风口 36是以入风管40连通在入风通道38,而可将炉外的冷风抽 入在入风通道38中,并由入风管40输送至入风口 36,再经入风口36流入在加 热空间33中,此时,4立于加热空间33内的加热器35即可将冷风升温转变为热风, 所述的热风即由鼓风机34抽送至送风通道37中,再经通风口 312流入在作业空 间31中,使作业空间31在热风的吹送下,而形成一高温作业环境,以供台车50 上的待测物件在高温作业环境下执行测试作业,而后作业空间31内的热风再由隔 板32的回风口 321排出至加热空间33内,在混合冷风后,并经加热器35加热, 即可循环输送至作业空间31,使作业空间31保持在一 高温作业环境。
请参阅图9、图10,在加热炉体30执行高温检测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将 台车50拉出,以抽查待测元件的测试状态,由于作业空间31的出口 311^皮开启, 其内部的风压会使作业空间31内的热风随台车50的外移而由出口 311处向外流 出,此时,所述的加热炉体30可利用位于出口 311处上方的导风板39导引回收 流出的部份热风,并配合鼓风机34抽取热风,使热风沿导风板39而流入在入风 通道38中,再流至于入风管40,所述的入风管40则将热风输送至入风口 36,由 入风口 36处流入在加热空间33中,并经加热器35加热后,即流入在送风通道 37中,再经通风口 312而循环流入在作业空间31,因导引回收的热风已具有热度, 再经加热后,是可迅速使作业空间31升温,而可减少作业空间31的温度下降, 以有效减少加热器35等物件的电源耗费,相对地,所述的加热炉体30流出在工 作场所处的热风也减少,而可降低热风对工作场所温度的影响,以减少室温上升, 使工作场所的空调设备毋须耗费更大的电源而降低室温,而可使室温保持在一适 当的温度,以提升工作品质,因此,所述的加热炉体30将部份热风导引回收循环 使用,不仅可减少加热炉体30作业空间31的温度降低,也可避免工作场所的温 度上升,而有效节省加热炉体30及空调设备的能源及成本。
据此,本实用新型可将加热炉体流出的热风加以导流回收循环j吏用,而减少 加热炉体及工作场所的电源耗费,而有效节省能源及成本。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加热炉体的热能回收循环结构,所述的加热炉体的内部是分设有具出口的作业空间及加热空间,并在二者间设有相通的送风通道,而加热空间则配置有鼓风机、加热器及入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炉体是设有入风通道,所述的入风通道的前端相通至炉外,并在相对应作业空间出口处设有导风板,而后端则以入风管连通在加热空间的入风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体的热能回收循环结构,其中,所述的加热 炉体是以具有回风口的隔板分隔作业空间与加热空间。
3. 才艮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体的热能回收循环结构,其中,所述的加热 炉体的作业空间顶板上是开设有数个通风口 ,并在加热空间的顶面设有送风通道, 所述的送风通道是相通于作业空间的通风口 。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体的热能回收循环结构,其中,所述的加热 炉体是在送风通道的上方隔层处设有入风通道,而导风板则位于出口的上方。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体的热能回收循环结构,其中,所述的加热 炉体是在顶面开设有相通至作业空间的出风口 ,所述的出风口则设有调节阀。
6. 才艮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体的热能回收循环结构,其中,所述的加热 炉体的作业空间是容置具有门板的台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加热炉体的热能回收循环结构,所述的加热炉体的内部是分隔有作业空间及加热空间,并在二者间设有相通的送风通道,所述的具有出口的作业空间供容置台车,而加热空间则配置有鼓风机、加热器及入风口,其主要是在加热炉体送风通道的上方隔层设有入风通道,所述的入风通道的前端是相通至炉外,并在相对应作业空间出口处设有导风板,而后端则以入风管连通在加热空间的入风口,而可在台车外移时,利用导风板将作业空间流出的热风导流回入风通道,并经入风管输送至加热空间内而循环使用;如此,可将加热炉体作业空间流出的热风加以导流回收循环再利用,而减少加热炉体作业空间的温度下降及工作场所的温度升高,以降低二者的电源耗费。
文档编号G01R31/28GK201129932SQ20072019497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4日
发明者陈良朝 申请人:陈良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